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为研究厦门同安湾下潭尾人工红树林湿地小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于2014年在下潭尾人工红树林湿地5个取样站进行了4个季节小型底栖动物定量取样,共获取了9个小型底栖动物类群,分别为自由生活海洋线虫、底栖桡足类、寡毛类、多毛类、涡虫类、有孔虫类、介形类、双壳类、星虫类,还有少许未定类群.其中,自由生活海洋线虫是优势类群,占总丰度的91.75%.下潭尾人工红树林湿地小型底栖动物平均丰度为(441.3±61.0)ind/(10cm~2),平均生物量为(555.8±104.6)μg/(10cm~2).单变量双因素方差分析(two-way ANOVA)表明:不同季节之间小型底栖动物丰度和生物量有极显著差异;不同取样站之间小型底栖动物丰度无显著差异,生物量有显著差异.小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类群均匀度指数(J′)、多样性指数(H′)和优势度指数(λ)的最高值均出现在光滩取样站.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小型底栖动物的个体数与底温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底盐呈显著负相关;夏、秋两季小型底栖动物的类群数以及夏季小型底栖动物丰度均与底盐呈显著相关.上述结果完善了我国人工红树林湿地小型底栖动物物种和生境多样性资料库,为滨海湿地公园管理、滩涂生态修复和红树林湿地管理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2014-2015年对深圳湾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水质进行定期监测, 分析水质状况的空间和季节变化特征。结合2009-2014年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水质监测结果, 阐明红树林水环境质量的年际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1) 保护区内水体溶解氧(DO)普遍较低, 营养盐和有机污染物普遍超标, 其中TN, TP, COD和BOD的平均浓度分别为地表水Ⅴ类水质标准的4, 2.6, 1.3和1.3倍, 富营养化程度严重, 枯水季的污染程度显著高于雨季; 2) 年际变化显示, 2009-2014年, TN和TP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BOD总体上保持上升趋势, COD保持下降趋势; 3) 福田红树林保护区内水质重金属污染已得到改善, 有机污染则有不断加重的趋势, 外源性污染物的输入是主要污染来源, 亟需采取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深圳湾潮间带底栖动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深圳湾底栖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①底栖动物群落沿河口到湾内呈连续的梯度变化,盐度可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②潮汐对底栖动物群落影响并不明显,红树林环境对林底的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和丰度有一定的影响;③底栖动物群落在深圳福田一侧与香港一侧没有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4.
深圳湾福田红树林湿地水鸟周年动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相似文献   

5.
深圳湾福田红树林湿地鸟类资源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深圳湾福田红树林湿地鸟类调查数据, 综合评估湿地的鸟类资源价值, 包括鸟类经济价值、鸟类觅食的底栖生物价值、鸟类粪肥价值、控制虫害的价值、科研价值、生态旅游和自然教育价值。结果表明, 深圳湾福田红树林湿地鸟类资源总价值为32653.85万元; 鸟类经济价值和鸟类觅食的底栖动物的价值为鸟类资源价值的主要组分, 分别占60.50%和39.32%; 鸟类粪肥、虫害控制和科研等方面的价值均不足0.1%。研究结果表明深圳湾福田红树林湿地中的鸟类资源价值较高, 但其社会服务价值有待进一步开发和提升。  相似文献   

6.
深圳湾福田红树林湿地水鸟的周年动态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于1994年1月至12月对深圳湾福田一侧红树林区的水鸟进行了周年观察,共记录到水鸟种类9目14科79种.分析了水鸟群落的种类和多样性组成以及水鸟迁徙动态,该地区水鸟种类以鹭类、鸭类、行鸟鹬类和鸥类为主,大多为迁徙鸟类,全年水鸟群落变动可分为4个阶段:越冬期、春季迁徙期、夏季繁殖期,秋季迁徙期.  相似文献   

7.
廉州湾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食物来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可能性食物源对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的贡献率。【方法】利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广西廉州湾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及可能性食物源的碳、氮同位素比值(δ~(13) C值、δ~(15) N值)进行分析,并通过贝叶斯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估算不同食物源对大型底栖动物的贡献率。【结果】大型底栖动物的δ~(13) C值为-23.37‰~-18.09‰,δ~(15) N值为6.59‰~17.00‰,δ~(13) C值、δ~(15) N值的变化范围较大,表明大型底栖动物食物来源较为复杂多样。7种可能性食物源的δ~(13) C值为-29.09‰~-21.53‰,δ~(15) N值为6.85‰~15.67‰,其中红树植物的δ~(13) C值最为贫化。大型底栖动物的营养级别均小于3,表明它们基本属于初级消费者。SIAR混合模型计算结果显示,颗粒有机物(POM)对大型底栖动物有较高的贡献率,其次为表层沉积物(SOM),大型藻类、附生植物的贡献率较低,红树植物叶片、落叶、树皮对大型底栖动物的贡献率最低。【结论】POM、SOM是广西廉州湾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重要的食物源,红树植物不是大型底栖动物碳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8.
许铭本  姜发军  赖俊翔  张荣灿  雷富 《广西科学》2014,21(4):389-395,402
【目的】研究钦州湾外湾东北部近岸区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判断其受环境干扰的程度,并分析其多样性指数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2010年6月和12月,采用拖网法进行底栖生物样品采集。使用PRIMER和SPSS软件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种类148种,其中软体动物57种,节肢动物42种,底栖鱼类20种,其他动物共29种。【结论】调查区域大型底栖动物夏季可划分为3个群落,冬季可划分为2个群落。夏季多样性好于冬季,但冬季各站之间多样性变化范围较小。有少数站位受到中度干扰,个别站位受到稍微干扰。夏季大型底栖动物种类数与悬浮物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生物量、丰度、种类数均与沉积物中的油类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均匀度与沉积物中值粒径呈显著负相关,丰度与沉积物的中值粒径呈显著正相关,Shannon-Wiener指数与沉积物中的粘土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冬季种类数与水体中的盐度、pH值、溶解氧呈显著正相关,与水质中的油类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丰富度指数与溶解氧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厦门湾的底栖动物群落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初步构建合适的评价方法,并据此判断厦门湾的底栖生态质量状况。[方法]以2011年3月、6月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以及M-AMBI(Multivariate-AZTI’s Marine Biotic Index)作为构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指数(macrozoobenthos community index,MCI)的指标,在等权重加和的基础上获得MCI值。[结果]3月份厦门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质量差于6月份,且以同安湾的质量最差,东部和西部海域的则最好;九龙江口河口区的群落质量状况呈现明显的空间梯度,沿河口向外、向北部逐渐变好。[结论]厦门湾底栖动物群落之间的时空差异与多种环境因素的联合作用有关,而MCI能够较为敏感地响应这种时空变化,适用于评价厦门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10.
采用固定样地定位调查的方法,研究深圳湾福田3种红树植物桐花树A egiceras corniculatum、秋茄Kandelia candel、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伐后萌枝更新对伐迹地早期群落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伐后4年时,3种红树植物平均萌生枝数由多到少的顺序为:桐花树(12.4)>白骨壤(5.4)>秋茄(4.4);桐花树的萌生率最大(72.73%),其次为秋茄(67.42%),白骨壤最小(20.77%)。滩涂潮位可能影响红树植物的萌生率,不同潮位滩涂上的红树植物萌生率为:内滩>中滩>外滩。红树植物萌生植株较人工种植植株的存活率高,且生长速度较快,表明萌枝更新对砍伐后早期红树林群落的恢复有重要意义。此外,红树植物种类自身的生理生态差异可能是影响萌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海岸工程对北海铁山港榄根村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本研究于2020年3月对红树林死亡区(D组)、红树林严重退化区(ED组)、活林区(AL组)、对照林区(CK组)等4个区域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定量取样调查。结果显示,4个调查区域大型底栖动物共45种,平均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02.4个/m2、147.55 g/m2;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分别为2.050,0.735,1.329。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区域之间的大型底栖动物栖息密度、生物量、H''Jd均无显著性差异。但红树林死亡区(D组)和红树林严重退化区(ED组)的大型底栖动物栖息密度、生物量、H''均低于对照林区(CK组)和活林区(AL组),表明D组和ED组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在海岸工程的影响下受到了更严重的干扰。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排序(MDS)分析表明,D组与ED组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较为相似,而AL组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则与CK组相似。以上结果表明,海岸工程导致北海铁山港榄根村红树林生态系统受损及其底质环境发生改变,并对该区红树林的大型底栖动物栖息密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优势种和群落结构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珠江口伶仃水道浮游生物及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珠江口伶仃水道进行浮游藻类、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群落特征诸方面的调查,得出珠江口伶仃水道共有93种浮游藻类、30种浮游动物、27种底栖动物出现.藻类总数量分布最高为105个/L级别,浮游动物最高数量为606个/m3,底栖动物栖息密度最高为110个/m2.绝对优势种有硅藻门的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桡足类的中华异水蚤(Acartilasinensis);软体动物类的红肉河蓝蛤(Potamocorbularubromuslula)等等.珠江口伶仃水道盐度较低,浮游藻类群落结构主要以淡水性群落为主,而在盐度较高样点,以咸水性藻类占优势.浮游动物、底栖动物为沿岸性水系种群及咸、淡水交汇水系的低盐群落.多样性指数为浮游藻类>浮游动物.  相似文献   

13.
应用等级聚类与非线性多维标度排序两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深圳湾潮间带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底栖动物群在深圳福田A断面上与香港米博RB和ET断面上有较明显的差异,在A断面高潮区与中、低潮区也有较明显的空间差异。2)RB和ET断面底栖动物群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温度、盐工和潮汐是影响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4.
九龙江口秋茄红树林恢复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林龄为4(K4)、7(K7)、19(K19)和43 a(K43)的人工秋茄(Kandelia candel)林,以及两片光滩(NF1和NF2)作为对照,比较福建九龙江口不同恢复时间的秋茄红树林内大型底栖动物的分布特征.林内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数大于光滩,K4、K7的物种数大于K19,K43.在获得的22种大型底栖动物中,弧边招潮(Uca arcuata)、秀丽长方蟹(Metaplaxelegans)、可口革囊星虫(Phascolosoma esculenta)和黑口滨螺(Littoraria melanostoma)为优势种.秋茄幼林内的优势种为秀丽长方蟹,而弧边招潮则是光滩和K19、K43的优势种.腹足类主要分布在K4、K7.K19和K43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相似,但与K4和K7不同,说明恢复时间达到19年后,秋茄红树林内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发育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5.
福建洛阳江口红树林小型底栖动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10月和2013年1月、4月,在福建洛阳江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树林中,设采样站位3个,研究该红树林中小型底栖动物的数量分布和类群组成.结果表明:3个站位共发现小型底栖动物类群11个,其中自由生活海洋线虫是最优势的类群,占总丰度的92.94%,底栖桡足类居第二位,占总丰度的5.24%.在不同季节,线虫均占据绝对优势,桡足类其次.线虫在春季丰度最高,为(90.5±15.5)ind/cm2,而秋季最低,为(20.9±6.4)ind/cm2.小型底栖动物的丰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在不同站位,小型底栖动物的丰度在(97.4±28.3)~(38.9±24.3)ind/cm2之间,各站点间的丰度不存在显著差异.共鉴定线虫419条,分属于27属13科,其中有9个属是不同站位所共有的.按优势度从高到低排序,前五名依次是Sabatieria、Parasphaerolaimus、Adoncholaimus、Parodontophora、Terschellingia和Viscosia(并排第五).摄食类型为非选择性沉积食性者的数量占绝对优势,说明泉州洛阳江红树林核心区的自由生活海洋线虫主要以腐烂的有机碎屑为食.  相似文献   

16.
针对湿地生态健康评价中的鸟类承载力评估问题,建立底栖动物去灰分干重(AFDW)的换算方法,优化湿地鸟类体型分类标准。以深圳湾福田红树林湿地为例,通过计算底栖动物总资源量、可支持水鸟总热值和水鸟种群的野外代谢率,评估福田红树林湿地的水鸟承载力。结果表明:1)福田红树林湿地底栖动物的总资源量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冬季(4.67×104 kg)<春季(6.08×104 kg)<夏季(8.00×104 kg)<秋季(1.23×105 kg),以秋季为例,不同生境的单位面积资源量为红树林植被区(89.22 g/m2)>滩涂区(3.58 g/m2)>基围鱼塘区(0.22g/m2);2)湿地不同季节可支持水鸟的总热值为冬季(1.03×108 kJ)<春季(1.36×108 kJ)<夏季(1.76×108 kJ)<秋季(2.70×10  相似文献   

17.
在2005年11月(秋)、2006年1月(冬)、2006年4月(春),分别对深圳福田红树林保护区5个水质监测站的浮游藻类进行采样研究.共鉴定到浮游藻类5门27属52种(含1变种和9未知种),密度在1.2×10^6~8.8×10^6个/L之间,平均密度为4.9×10^6个/L.硅藻门种类最多,有17属35种(含未知7种),占总种类数的67.3%,而且密度最大,高达8.7×10^6个/L;最少为隐藻门的种类,尚未发现甲藻门的种类.耐污染特征的种类如极微小环藻(Cyclotella caspia)、颤藻(Oscillatoriaspp.)和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是藻类群落的主要成分.各站分布的藻类群落组成季节差异明显,而种类数和密度并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各站的优势种和优势类群存在时空差异.评价各站水质,反映出该红树林区水体处在中营养至富营养化状态.  相似文献   

18.
深圳福田红树林区藻类群落结构和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深圳福田红树林5个分布区的藻类种群、群落结构及生态学进行研究,得出其藻类种类数依次为27,37,53,32和34,藻类密度依次为764800,224000,1062000,374400和2387600个/L.下沙中藻类出现种类最多;保护区藻类密度最高,达超富营养水平。每区均以硅藻门藻类为绝对优势种类.此外尚有裸藻门及蓝藻门、绿藻门、隐藻门、金藻门出现.每个样区藻类的种群、群落构成有其特殊性,和藻类本身特性及浮游动物有较大关系.较高的藻类种群数量使红树林区具有极大的原初生产力而且有助于稳定红树林湿地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9.
在2005年11月(秋)、2006年1月(冬)、2006年4月(春),分别对深圳福田红树林保护区5个水质监测站的浮游藻类进行采样研究.共鉴定到浮游藻类5门27属52种(含1变种和9未知种),密度在1.2×106~8.8×106个/L之间,平均密度为4.9×106个/L.硅藻门种类最多,有17属35种(含未知7种),占总种类数的67.3%,而且密度最大,高达8.7×106个/L;最少为隐藻门的种类,尚未发现甲藻门的种类.耐污染特征的种类如极微小环藻(Cyclotella caspia)、颤藻(Oscillatoria spp.)和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是藻类群落的主要成分.各站分布的藻类群落组成季节差异明显,而种类数和密度并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各站的优势种和优势类群存在时空差异.评价各站水质,反映出该红树林区水体处在中营养至富营养化状态.  相似文献   

20.
深圳湾福田红树林湿地腺带刺沙蚕分布的生态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5年3月至2008年1月在深圳湾福田红树林湿地3个断面10个取样站进行大型底栖动物12个季度监测获得的腺带刺沙蚕(Neanthes glandicincta)密度和生物量数据,阐述了腺带刺沙蚕数量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分析了其栖息密度、生物量与部分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深圳湾福田红树林湿地腺带刺沙蚕密度和生物量的年均值大小顺序均是:2005年>2006年>2007年.季节均值大小顺序是:春季>冬季>秋季>夏季;而生物量的季节均值大小顺序是:春季>冬季>夏季>秋季.深圳湾福田红树林湿地腺带刺沙蚕的空间分布不均匀,不同断面或取样站之间数量差别很大,没有红树林的光滩取样站密度高,红树林内的取样站几乎很少采到.相关分析表明,腺带刺沙蚕密度时间分布与总有机质、气温、季度降水量、日照时数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与盐度、相对湿度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在空间分布上,腺带刺沙蚕的密度与总有机质和硫化物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而与盐度、粘土等环境因子间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