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康熙历狱审讯开始后,清廷官员首先以"谋叛"和"妖书"等罪名审讯汤若望等人,并判处汤若望传播邪教、编造新书惑众的罪名成立。然而这一判决却因顺治帝曾经对汤若望的公开褒奖而难以执行,清廷才转而以误用洪范五行选择荣亲王葬期判处汤若望等人。康熙历狱不是因选择荣亲王葬期而发生的择日之争,却是辅政大臣陷害汤若望的政治斗争。  相似文献   

2.
正在清朝时期,许多外国人涉及到在中国任职、入籍的事。清代早期,如德国人汤若望、比利时人南怀仁、法国人白晋、葡萄牙人徐日升、意大利人郎世宁等都担任了清政府的官职,穿清朝的官服,行中国的礼仪,甚至按照中国的生活方式生活。汤若望30岁那年就换上了中国服装,取了中文名字,先后被清政府授予太仆寺卿、太常寺卿、通政使等职务,雍正朝追封为"光禄大夫",官至一品。清政府对汤若望的祭文里有这样的评价:"掌钦天监印务事,  相似文献   

3.
螺旋分内螺旋和外螺旋,在机械中应用十分广泛。它来自西方,在17世纪传入中国。汉语中表示这种意义的“螺旋”一词,最早见于1612年耶稣会士熊三拔的《泰西水法》。“螺丝钉”的出现在此之后,见于1626年另一位耶稣会士汤若望的《远镜说》。之后,又产生了“螺丝”“螺钉”“螺蛳钉”“螺旋钉”“旋螺钉”等词,这些词有的已经淘汰,有的则沿用下来。  相似文献   

4.
文本和技术两方面的细致比较表明,庞迪我和孙元化的《日晷图法》与陆仲玉日晷著作抄本的第一部分以及汤若望和朱確的同名著作内容基本相同,可以认为它们均出自庞迪我和孙元化的手笔.另外,徐朝俊的同名著作与庞、孙二人著作之间也存在明显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晚明以降,耶稣会发现科学及博物与知识系统对明朝社会所起到的作用。从罗明坚《中华地图集》、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到嘉靖时许论彩绘《九边图》、郑若曾《筹海图编》和冯时《海图》等水系舆图,显示出明人对沿海水系之关注,名儒章潢辑刻《图书编》等图籍是晚明开始的海洋交流和明代学者们了解欧洲科学的互文见证。同时,崇祯十六年教士汤若望编著《火攻挈要》,将欧洲火药武器之学口授于明末学者焦勖,此时火炮战术兵书已为人所知。"水与火"的知识在明清鼎革之险恶环境中为传教士提供了有利条件,西方知识体系在中西交流时期的晚明社会中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由于文献的限制,西方光学知识在明清之际的影响一直难以厘清。综合新发现的《镜史》一书及其他相关材料,对孙云球的生平及交游作了进一步的探讨,指出《镜史》为国人撰写的第一部光学著作,其中很多内容来源于汤若望的《远镜说》。孙云球在吸取西方光学知识的基础上,以水晶为材料磨制成各种光学器具,对后来的民间制镜业产生重要的影响。此外,李渔的小说《十二楼》中关于各种光学器具的记载完全来自于《镜史》,对孙氏所制各种光学器具的推广起到不小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西洋新法历书》星表之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对<西洋新法历书>星表来源及流传情况的分析,认为该星表的星官安排依照中国古代"步天歌"系统,恒星赤道坐标是从其黄道坐标推算得到,使用的黄赤交角值是第谷的(比实际值大);<西洋新法历书>星表和星图中的恒星数据主要来自第谷的扩大星表,同时以托勒密星表和科泽尔观测的南天星为补充,另有少部分似出自实测;<新制灵台仪象志>星表出自<西洋新法历书>星表,其中多出的500余颗小星相应数据出自徐光启、汤若望等人观测,并且<新制灵台仪象志>采用了比<西洋新法历书>相对精确的黄赤交角值.  相似文献   

8.
明季西学随耶稣会士入华,仪器作为西方科学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尤为时人瞩目,切合社会需求的高远测量仪器即其中之一,主要有象限仪、十字杆、几何矩及设有影矩的星盘或象限仪等。罗雅谷、汤若望等译撰的《测量全义》(1631)中所介绍的"小象限"并非象限仪,而是一种影矩标度投射于象限弧的圆边几何矩,很可能来自天文学家、制图学家阿皮安的新近发明或类似设计,展现出耶稣会士输入时代新知的积极努力。受此启发,明季儒士陈荩谟设计、制作出形制相近的"菴矩度",并藉《周髀算经》的注释文句予以解释,表现出以本土传统接纳外来知识、以新颖学说诠释古代经典的学术旨趣。  相似文献   

9.
据美国的学者对音乐艺术家的年龄统计,发现已故35位男子乐队指挥家,他们的平均年龄是74岁,高出美国现代男子平均寿命5年。目前健在的指挥家的年龄也较高:美国指挥家齐佩尔生于1904年,奥地利著名指挥家卡拉扬生于1908年,我国著名指挥家马革顺生于1914年、黄贻韵生于1915年、陈传熙生于1916年、李德伦生于1917年,他们都是高龄、长寿之人。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会扩大会议,于1990年10月20日在浙江工学院图书馆召开。会议由理事长项浙学教授主持。 徐德明秘书长就理事会两年来的工作、基本估价和经验、今后一年的工作安排,向理事会扩大会作了汇报,并提请与会同志讨论。 一、第四届理事会两年来的工作。本届理事会自1988年6月10日产生以来,已有两年多。两年来的工作,择其要者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1.
我国著名航天科技专家和自动控制专家、自动检测学的奠基者,国家863高技术计划倡导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嘉墀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6年6月11日12时4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杨嘉墀1919年7月出生,江苏省吴江县人,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电信专业,1947~1949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应用物理系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1950~1955年期间,先后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员和美国洛克菲勒研究所高级工程师。1956年回国后在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任室主任、副所长。1968…  相似文献   

12.
故宫指明清皇帝的居所紫禁城。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平事变,“末代皇帝”溥仪被赶出宫。1925年,故宫博物院宣告成立,开放铜器、书画、瓷器等陈列室。普通人可以看到皇上用过的东西这等“千年未有之变局”立刻轰动一时。可时局动荡,日军侵华,为了保护国宝,故宫开始了“文物万里大迁徙”。从1933年至1944年,故宫1.3万余箱书画、铜器、瓷器、玉器精品及图书善本历经11年,一迁上海、二迁南京、三迁西南大后方。其中,惊心动魄之事何止一二,然文物竟无丝毫遗损,着实令人赞叹。直到1948年,国民党知大势已去,便将国宝分为3批运往台湾。第一批于1948年…  相似文献   

13.
1644年是个风云变色、江山易主的年头。清军统帅、出任摄政王不久的多尔衮,以其过人的勇武和谋略,成了最后的赢家。他力排众议, 定都北京,开创了清朝入主关内的269 年(1644年-1912年) 基业。多尔衮坐镇北京7年,先是建节  相似文献   

14.
清宣统三年四月初一(即1911年4月29日)清华学堂在北京西郊清华园正式开学。这是清华大学的开端,迄今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辛亥革命后,1912年清华学堂改名为清华学校,但这只是改一个名称而已,学校的性质仍是一所留美预备学校。1925年9月,清华学校正式成立了大学部,开始由一所留美预备学校逐步向完全的综合性大学过渡。1929年成立了文学院、法学院和理学院。理学院包括算学、物理、化学、生物、心理、地学六系,工程学系(后改为土木系)也附属其内。1932年  相似文献   

15.
2021年是自然辩证法概论课正式确立为高校理工农医硕士生思政必修课40周年。以一手史料为依据,以时间为顺序,按编年形式研究中国共产党引领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发展的历史,有助于传承课程历史文化,亦有助于从历史中汲取课程发展的现实力量。研究表明,伴随高校思政课改革,课程发展大致分五个阶段:1977年3月28日至1981年3月27日的筹备阶段、1981年3月28日至1985年7月31日的正式开设阶段、1985年8月1日至2004年10月14日的第一次改革阶段、2004年10月15日至2019年8月13日的第二次改革阶段、2019年8月14日至今的新时代深化改革阶段。  相似文献   

16.
《科学大观园》2006,(19):69-70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共有6名日军大将在中国丧命,结束了他们罪恶的一生。庆祝会上乐生悲白川义则,日本爱媛县人,1876年生,早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并赴德国留学。历任陆军省人事局课长、关东军第11师团参谋长、华中派遣部队司令官、步兵第9旅团旅团长。1916年8月返日任陆军省人事局局长,1919年1月调任日本陆军大学校长,1921年3月任第11师团长,1923年10月任关东军司令官,1925年3月晋升为陆军大将,1927年4月耀升陆军省大臣,1928年6月间接策划了刺杀张作霖事件。1932年2月底,白川义则就任上海派遣军…  相似文献   

17.
小资料     
1996年4月11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现称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与中国天文学会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对21世纪起始年问题作了介绍,并提出了建议,现重新登载,供参考:关于21世纪起始年问题的意见随着21世纪的临近,关于其起始年是2000年还是2001年的问题已日益为各界关心,新闻界和其他媒体的各种报导、文章中出现的矛盾日趋严重,现经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与中国天文学会研究,就此问题向各位先生作些介绍并提出我们的意见。“世纪”(Century)的概念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指每100年为一个世纪;二是这100年从哪年到哪年。其中前者国内外均无异议,后者国内外一直有争议,目前没有明确、统一的国际法规。由此造成的影响相当严重,从中央党政领导重要讲话、重要社论,直至新闻、教学、科普教育、出版等方面,涉及面很宽,影响较大(见附件本资料中的附件这次均未附——本刊第1、5、6、19、20页)。全国名词委近6年来一直在组织有关学科的专家对此问题(属多学科交叉问题)进行调查、研究,1993年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曾提出了“世纪”和“年代”都从“0”年起的建议(附件第6页)。最近,1996年3月15日,英国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发表公告称21世纪应始于2001年(附件第1、2、3、4页),此消息发布后使许多人不知所从,或误解为这是国际上结论性的意见。我们认为有必要进行科学性和实事求是的说明和引导。一、我们建议21世纪从“0”年开始公元从“1”年起始(无“0”年),这是公认的历史,按此类推“世纪”应从1~0,即21世纪为2001年至2100年(第14页)。但实际上有一系列问题,我们认为从客观实际出发,今后以“0”年为起始更好,其理由是:1.“世纪”和“年代”的纪元法协调一致为好。“年代”划分从“0”开始,已无异议。例如20世纪90年代从1990年至1999年底。如果“世纪”从“1”开始,则“世纪”交界的“00”年将无法归入任何一个“年代”。例如若21世纪定为2001年,则2000年既不能归入20世纪90年代,也不能归入21世纪初十年代(附件第13页)。2.一般量的起始原点为“0”(长度、重量等),“世纪”从“0”开始符合计量的一般规律。3.符合国际公众的观念和当前趋势(附件第1、5、10、11、24页)。4.适应计算机广泛使用的现代信息技术潮流。5.鉴于公元无0年,可认定公元一世纪仅含99年,以后就从“0”开始,每一世纪均为100年。二、当前几点意见1.在国际权威机构(例如联合国)未作正式规定之前,我们建议21世纪从2000年开始。2.我国重要的文件中(如公告、社论、中央文件、领导讲话等),涉及世纪时,一般要避免使用精确数字表达“世纪”起始问题(例如“再过×年就进入21世纪”;“本世纪末将达到什么指标”等等),而应尽量使用确切的起止年份(如1996年到2000年)。泛指性的表达,可继续使用“世纪”一词(如:“世纪之交”、“迎接新世纪”等等)。3.国际有关组织已确定的事件和计划,报导时与世纪起始有关的,按原意不作改动(如国际卫生组织确定的“世纪婴儿”等等)。4.促进国际协调一致“世纪”应是国际性的约定,某一个国家或学术团体的意见都不能作为国际制约性权威意见,这个问题又不宜各自为政,自行其是,建议我国有关部门多渠道促进国际(例如通过联合国)协调一致,力求形成一个国际性的权威意见,解决这个每一百年都会遇到的历史性问题。5.今后凡跨越公元前、后的历史事件和纪念活动,应注意公元无“0”年的历史事实(附件第12、14页)。下一个十年怎么称呼人类即将迈入一个新世纪。在此之前,每隔十年,算一个年代,如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但下一个世纪头10年应该怎么称呼?迄今为止,世界上竟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想出一个既简单又好听的名字。21世纪头10年究竟应该如何简称,如果说成“21世纪头零零年代中期”或“21世纪头10年中期”,多拗口!为了解决这个世纪难题,“美国之音”最近发起一场全球性的竞赛,看谁能为下个世纪的头10年起一个好名字。历史学家肯·戴维斯建议就称作“头10年”。很多人或许会说,20世纪我们是怎么过来的?当初人们是怎么称呼它的,现在依葫芦画瓢不就行了?令人遗憾的是,谁也不知道当初人们是怎么简称20世纪头10年的。历史学家证实,在美国,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才开始以10年划分一个时间段。而在此之前,人们问日期,要么直接回答哪一年,要么就说谁执政时期。(《深圳商报》1999.2.7 秋凌文)本刊注:1993年以来全国名词委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多次讨论21世纪起始年问题,同时研讨了下一个十年的称呼问题,提出的方案主要是“21世纪初十年代”。欢迎大家提出意见。21世纪从哪一年算起?2000年还是2001年?追根溯源,盖因公元无零年。欧洲人把耶酥诞生那年计为公元1年,它之前是公元前1年。为什么公元无零年呢?原来,古代欧洲人用罗马数码计数,而罗马数码只有Ⅰ、Ⅴ、Ⅹ、L、C、D和M七个,分别代表1、5、10、50、100、500和1000,用以组合任何自然数,如:Ⅳ—4,Ⅷ—8,ⅩL—40,ⅩCⅨ—99,CMⅩC—990,等等,“零”不是自然数,无罗马数码,用罗马数码计数的古欧洲人不可能有设置公元零年的念头。(石磬) * 本资料中的附件这次均未附——本刊  相似文献   

18.
《科学大观园》2006,(5):56-58
王选简介●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创始人●1992年,研制成功世界首套中文彩色照排系统●1987年和1995年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5年和1995年两度获评国家十大科技成就奖●1987年获得中国印刷业最高荣誉奖毕昇奖●2001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6年2月13日11点零3分,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王选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70岁。王选教授生于1937年2月,江苏无锡人。他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  相似文献   

19.
<正>张家治(1927—),男,笔名张冉,原籍天津静海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山西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教授。1938年随全家移居北京,进入北京汇文一小、汇文中学读书。1945年考入北京中国大学理学院化学系。1950年至1958年任山西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助教、讲师。1958年至1960年在中共中央党校自然辩证法研究班学习。1961年至1962年在中共山西省委党校自然辩证法学习班任教,并参与编写山西省委领导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著名科学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金吾伦先生于2018年1月20日上午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金吾伦先生1937年11月生于浙江萧山,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年考入中国科学院哲学所自然辩证法研究室攻读研究生,导师为于光远、龚育之先生。1967年留所工作,曾在"文革"期间遭受过不公正对待。1986年被聘为哲学所副研究员,1991年任研究员。金吾伦先生的学术视野宽广,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