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孙犁笔下的农村青年女性形象,有少女和青年媳妇两种身份类型。孙犁对农村青年女性形象塑造的偏爱,源于他一生所受的女性影响和丰富的情感经历以及由此形成的"女性崇拜"思想。  相似文献   

2.
对社会人生的敏锐洞察与深邃见解,并在生活中吸收乡土文明的精髓;积极进取却又能心静如水的心态,以及在此心态下经历的一种波折的人生,构成了孙犁人格的全部。而他的作品中谐和浪漫与现实的创作风格、积极乐观的女性形象,以及实现了乡土小说由冷峻伤愁到乐观豁达的转交,是孙犁小说独树一帜的奥秘所在。孙犁小说的这些特色给北国带来了一股“婉约”之风。  相似文献   

3.
女性、战争与美的极致--孙犁创作中的一种情感偏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科安 《开封大学学报》2005,19(2):48-53,82
x孙犁以自己独特的叙事视角即“女性、战争与美的极致”,承担了民族解放战争的宏大叙事,成为那个时代的“歌手”。在酷烈的民族解放战争中,他展现了中国女性,尤其是广大农村妇女的“关的极致”,而他笔下的女性之美,既有“纯洁”、“优美”、“俊俏”的外在形式之美,更有新觉悟、新精神与新风采的内心美。孙犁的才华在于,他从平凡的题材中、从“日常的伦理”的角度呼唤出诗,呼唤出充满人性美和人情美的诗世界。  相似文献   

4.
对社会人生的敏锐洞察与深邃见解,并在生活中吸收乡土文明的精髓;积极进取却又能心静如水的心态,以及在此心态下经历的一种波折的人生,构成了孙犁人格的全部。而他的作品中谐和浪漫与现实的创作风格、积极乐观的女性形象,以及实现了乡土小说由冷峻伤愁到乐观豁达的转变,是孙犁小说独树一帜的奥秘所在。孙犁小说的这些特色给北国带来了一股"婉约"之风。  相似文献   

5.
论90年代“女性散文”的概念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90年代散文创作高潮的到来,出现了一些新兴的散文概念,“女性散文”就是其中之一。“女性散文”依托于散文和女性文学这两个自身概念和范畴都极其复杂的文学领域,使“女性散文”的概念更加难以界定。本文通过对90年代“女性散文”概念的提出、使用和界定的分析,尝试对“女性散文”的概念做出自己的理论概括。  相似文献   

6.
孙犁是解放区学中最擅长描写女性的艺术家,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与同期作家塑造的女性相比,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以青年女性为主;具有丰富复杂的内涵;具有艺术形式的诗意美。这种特殊的女性形象的选择与塑造,与作的家庭出身、个性气质、情感经历和审美追求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海明威一直被公认是塑造“硬汉”形象的巨匠,在他的笔下诞生了许多“能够被毁灭,但是不能被打败”的英雄。但是任何作家的作品中不可能只出现男性,而忽略女性形象的塑造。海明威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上被很多人认为是不成功的,其实不然,仔细分析其作品对女性形象的描写、塑造,可将海明威笔下的女性分为两类:即“小兔子”式的理想女性和“男性化”的现实女性。海明威作品中女性的塑造不是中心,但却对男性中心形象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孙犁 1940年代下半期的“抗战小说”别具一种丰足的阴柔妩媚的幽美。这种幽美多情的作品是否“真实记录”了中国北方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神圣战争” ?对这一问题的回答 ,关键在于弄清向孙犁要求何种意义上的“真实” ?从“真实性”的角度追问孙犁“抗日小说”的价值 ,本无可厚非 ,但这种追问如果忘记了孙犁的生活道路和创作环境 ,便容易成为无的放矢。  相似文献   

9.
随着90年代散文创作高潮的到来,出现了一些新兴的散文概念,“女性散文”就是其中之一.“女性散文”依托于散文和女性文学这两个自身概念和范畴都极其复杂的文学领域,使“女性散文”的概念更加难以界定。本文通过对90年代“女性散文”概念的提出、使用和界定的分析,尝试对“女性散文”的概念做出自己的理论概括。  相似文献   

10.
周莹  罗朋朋 《西藏大学学报》2013,(6):180-183,189
“情圣”杜甫辗转一生,其诗歌中描绘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其人其诗又分别被称为“诗圣”、“诗史”。杜甫对各阶层女性的丰富描绘与深刻展现,构成了其诗歌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诗中的女性亲人、女性歌舞伎、上层女性以及苦难的乡村女性形象丰满真实。其进步的爱情观、女性观,亦玉成了其高尚的人格,至今仍然值得我们敬仰。  相似文献   

11.
北曲杂剧创作的最辉煌的时代在元代,因成就杰出而与“唐诗”、“宋词”并称为一代之文学,而元杂剧女性形象的塑造为元杂剧赢得了很高的声名。本文通过对元杂剧女性形象的抽样分析,揭示出元杂剧女性形象对前代文学形象的超越以及形成元杂剧女性形象性格特征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三峡民歌中的女性情结,特别是情歌的“姐儿中心”现象可以发现,不是三峡民歌占据女性情结,而是女性情结占据三峡民歌。“姐儿”阿妮玛是原始意象,她象征着女神崇拜。与“姐儿”相关的是“幺姑”阿妮玛和“郎”——阿妮姆斯,也都被女性情结所规定。本文对哭嫁歌也进行了独特的心理阐释,认为哭嫁是哭出一个母亲来,象征女性的节日,而哭嫁歌就成了女性——母亲的绝唱。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的女作家们,继承和发扬“五四”以来女性文学的光荣传统,全方位展开女性作为女人的言说,在女性自我探索的道路上留下了深深浅浅的足迹。从《方舟》到《银河》,张洁和张抗抗两位作家都从“女人和男人的关系”“女人和女人的关系”“女人和自我关系”等不同角度对女性自我进行了探索,凸现了女性灵魂深处的“男人情结”。  相似文献   

14.
禁忌是关于神圣或不洁的约定俗成的一种禁制。女性禁忌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方面女性被认为是崇高的、神圣的,而被“神化”;另一方面则被认为是邪恶的、不洁的,而被“魔化”。女性禁忌经历了从母权制时代的“尊崇女性”到父权制时代的“贱视女性”的历史演变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女性禁忌将逐渐退出人类的历史舞台,女性禁忌的日渐式微就是女性禁忌走向衰亡的一个生动缩影。  相似文献   

15.
牟玉珍 《科技信息》2009,(18):356-356
本文主要通过孙犁作品中女性的描写这一切入点,通过欣赏孙犁作品中的女性美,进一步分析了其作品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网络技术给社会空间和文化领域带来了变化。随着女性解放运动的发展及思想意识的觉醒,女性开始在网络空间寻找独立的生存之地,并打破空间领域的“公”“私”分界和性别偏见,创造“进”可跨入公共空间、“退”可回归“自己房间”的阈限空间,由此女性从“卧室”走向“第三空间”,拥有了表达自我、言说欲望的场域。同时,网络女性小说在创作主体鲜明的性别意识下彰显着女性写作的力量与魅力,在资本积累与权力争夺中不断发展,实现了女性在网络空间的话语赋权与主体建构的目的。网络女性小说在空间活动、话语言说、资本积累、性别认同方面体现出鲜明的反叛与变革意味。  相似文献   

17.
集体型叙事声音模式的应用是女性写作由私人空间走向公共空间的标志,当女性文学中的女性人物以“我们”这一集体声音出现时,女性对男性传统下女性审美标准的否定就由零星走到了群体。“隐形空间”不仅意味着女性生存的物质条件,同时更代表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的审美观点和评价机制,是女性进行自我赋权的理论生长点。  相似文献   

18.
1983年台湾女作家李昂发表中篇小说《杀夫》,以女性视角重新审视女性的杀夫行为,对“杀夫”现象做出了一个全新的解释——被迫杀夫。20世纪90年代以后,女性小说中不断出现与《杀夫》女主人公林市类似的以极端方式反抗男权的女性形象,构成不可忽视的“‘挥刀’的女人”的群像,对这些女性形象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优美是孙犁小说的显著特色。为了使自己的作品具有丰富的优美素质,孙犁主要歌颂生活之中美好的东西,主要描写青年女性,以青年女性的个性美和形体美(人体美)来解构和表现自己所感知的社会美。同时,孙犁还注重自然景物的描绘,以抒写诗意横溢的景物来充实作品的优美。  相似文献   

20.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一直备受关注,对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回顾近20年来的女性文学发展历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找回失落的女性”,“寻求女性新定位”,“建构女性内心世界”。女性文学写作方式有欲望化写作、超性别写作、个人化写作、颠覆化写作等。这些发展历程和写作方式是社会精神生活的折射、个人意识的宣泄和对社会现实的回避及个人独立自由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