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语.乡党》是记录孔子衣食住行的篇章,其中概括了孔子对于服饰的审美观点。孔子的服饰美学观点不是简单地把服饰看作遮体御寒的工具,而是具有表述思想、反映情感的作用,具有昭示名分、区别身份的象征意义,这就赋予服饰更为深广的政治、文化意义。孔子的服饰美学思想与其政治思想相耦合,体现了其"中和"的美学观。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服饰美学思想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中国服饰美学思想所涉及的“天人合一”、社会伦理道德以及等级方面的内容.运甩史料考证、逻辑推理及中外比较相结合的论证方法,表明中国传统服饰美学思想是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特征的,得出中国传统服饰美学思想所涵盖的社会化、自然化和多样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被看成是"儒道合流"的文化,而中国的音乐美学思想也是在儒道思想的基础上产生的.其中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就是老子,老子的"大音希声"思想是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根源性的论点,并对现代音乐美学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艺术而艺术"是对王尔德唯美主义思想最精辟的表达.本文从诠释王尔德的美学观点入手,进一步分析其美学观点在其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体现,从理论的角度表明,王尔德的美学观点既表达了他个人对"美"的理解,同时又传达了他试图逃进"理想王国"-艺术的乌托邦的美好愿望.他的这种唯美思想契合了道家的"无为"思想.  相似文献   

5.
从中国传统服饰美学思想的缘由、历史发展线索以及审美趋向等方面,探讨其对后世的影响.结果表明,国人服饰审美观念体现出趋同化审美、中性化审美、社会效应等三大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6.
为了继承和弘扬壮族服饰文化,剖析和解读壮族传统服饰的文化特质,以广西民族博物馆馆藏壮族服饰标本为研究对象,采用标本和文献二重考证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对标本的上衣、百褶裙、胸兜在服装结构上测绘、数据采集与比较分析,并且进行结构图和排料图的复原实验,发现在壮族服饰结构文化中充满了壮族人的节俭智慧.壮人的节俭智慧体现在壮族服饰的制衣方法中,反映着布幅决定服饰结构的形态.同时,对布幅完整使用的思维也影响着壮族服饰主结构之外的细节处理.通过对标本的研究表明壮族服饰结构属于"十字形平面结构",与中华传统服饰结构文化一脉相承;壮族人对服饰的节俭意识是在生产资料产生不易的状态下产生的,并且这种节俭的思维影响了壮族服饰结构形态的形成.通过对现存博物馆标本的研究,以实物的数据对壮族人服饰结构的节俭智慧进行有效的物证.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核心范畴意境作为切入点,从中西传统服饰美学的不同审美取向探讨当代中国服饰美学的发展现状.通过逻辑分析法、演绎法和史料分析法进行论证,得出当代中国服饰意境美缺失的结论.分析造成缺失的经济因素、历史因素和文化因素,从而达到校正当前服饰审美观念的目的,呼吁建构新的具有民族文化特征和时代精神的服饰美学体系.  相似文献   

8.
余婷 《科技信息》2007,(26):244
由于东西方的历史文化差异和人民思维方式的差异,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服饰审美倾向。中华民族的服饰色彩观念,来自于中华民族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相似文献   

9.
<周易>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它既蕴含着民族先哲们的理性精神,又凝结着华夏儿女的审美情结.<周易>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与自然相依相通的产物,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思想渊源.天人合一,心物交融体现着<周易>的审美境界,立象尽意为中国传统美学提供了基本的审美原则,阴阳平衡论是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取向和基本形态.<周易>美学思想深刻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0.
李泽厚实践美学将实践活动严格界定为物质生产实践,致使其美学思想不可避免具有"社会性"、"客观性"、"物质性"等特征,因此他批判了朱光潜美学强调美的个体性、精神性和意识形态性.从"后实践美学"时李泽厚实践美学的质疑看,李泽厚实践美学提出和建立时所大力批判的,恰恰是李泽厚的美学思想最为欠缺的,因而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朱光潜的实践思想是对李泽厚的实践美学思想的一种具有潜在可能性的矫正和补充.  相似文献   

11.
图集的统一协调,对图集质量有很大影响。本文是作者在编制北京市农业区划地图集的实践基础上,根据地图信息传输论的观点,对农业区划地图集的统一协调的内容及方法进行了探讨。试图总结编制这类图集的统一协调模式,以供读者编图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许多科学家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都预言,真空是未来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十七世纪的伽利略时代人们曾讨论过"真空"是否存在的问题.当时的学术界分成两派,一派以帕斯卡为代表,认为真空存在,另一派以笛卡尔为代表,认为真空不存在,最后实验证明"真空存在派"正确.现代研究表明,真空并非一无所有,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排除了真空物质后的空间",即"真空的真空"是否存在.本文探讨了与"真真空"有关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观测实验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最终解答"真真空"的存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认为西方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东方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存在实质的不同,原因在于思维方式、超验与经验传统、政治结构的差别。在现代法治理念下,传统民间法所代表的正义观将向混合正义观转型,西方法治所代表的国家法抽象正义观是其骨架。  相似文献   

14.
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的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与不同文明时期相适应的人-自观念。从"天人合一"到"人定胜天"再到"和谐共生",这是人-自观念演进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过程,它们都是时代的产物,都包含着不同程度的合理的因素,我们必须对它们进行具体的辩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对于行政许可违法的法律责任问题,人们往往是从行政许可实施违法的角度进行研究,而对于设定违法及其责任追究的探讨却相对薄弱。然而。行政许可设定一旦违法,其对相对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将会更大,因此,对许可设定的违法及其责任问题进行研究,以避免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不仅必要而且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曲面“侧”是一个重要而难以理解的概念,本文对曲面“侧”概念的讲授方法进行了探讨,给出了曲面“侧”概念的“参照物”理解法,通过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影响要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是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动生活状态的重要表征。在梳理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相关概念、测度方法基础上,分析了物质环境要素和非物质环境要素对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影响;提炼出有效支持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中观环境规划、微观环境设计和政策文化扶助层面的策略;指出了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研究建议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给出了一维非自治时滞系统点态退化的一个例子,拓宽了该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现行力学教材和普通物理教材大都把动量守恒定律和动量矩守恒定律视为质点组动量定理和动量矩定理的推论,忽视了守恒星的本质意义,是不正确的.本文绘出正确表述.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