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自然状态下针织物易产生卷边的问题,以纯棉纬平针织物为研究对象,建立纬平针织物线圈空间几何模型,分析针织物卷边产生机理,利用卡式定理建立自然状态下织物边部线圈卷曲高度以及卷曲角度的计算公式,分析圈距和圈高变化对线圈单元卷曲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线圈的圈距和圈高越小,线圈单元卷曲角度越大,纬平针织物越容易卷边。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美国的Peirce氏,英国的Leaf和Glaskin氏以及苏联Далидович教授对平针织物线圈形态、长度以及稳定对比系数的见解。作者的实验,说明他们的线圈长度公式和实际数据相差不远,有实用的价值,但是作者从实验中发现平针织物的稳定对比系数并不象Leaf和Glaskin氏所说的那样,因为用他们的公式求得的对比系数,有时可能为虚数;同时也不象Далидович教授所说的为0.8。这说明了他们从理论上探求得的平针织物稳定对比系数和实际是有出入的,而真正的平针织物稳定对比系数,尚有待于继续探讨或从实验中求得。  相似文献   

3.
采用二维线圈结构模型,计算纬平添纱针织物的针编弧、圈柱和沉降弧在双向拉伸下的长度变化,进而分析线圈形态变化和纱线转移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在横向拉伸、纵向高度不变的双向拉伸下,圈弧长度增加,圈柱长度减少,纱线由圈柱向圈弧转移;在纵向拉伸、横向宽度不变的双向拉伸下,圈弧长度减少,圈柱长度增加,纱线由圈弧向圈柱转移.理论结果和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此二维线圈结构模型可以用于分析和预测纬平针织物在双向拉伸下线圈形态变化和纱线转移.  相似文献   

4.
采用Popper和Kawabata的针织物力学模型计算纬平针织物线圈中交叠纱线间的接触力,为了简化计算过程,采用两个弯曲的纱线相互钩套来模拟导电纬平针织物线圈中相互交叠的纱线,导电纱线间接触电阻和接触力的关系可用经验幂函数求得.由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可得:导电纬平针织物线圈中交叠纱线之间的接触电阻随接触力的增加呈幂函数减小;由接触电阻引起的电阻变化是影响导电纬平针织柔性传感器灵敏度的关键因素;导电纬平针织物电阻随应变的增加而线性减小.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烧碱浓度、浸碱时间、丝光张力和丝光前线圈长度对丝光后棉平针织物的圈高、圈距、厚度、线圈长度和线圈形态系数等线圈结构参数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实验表明,丝光后棉平针织物线圈长度缩短,圈高变大,圈距变小,厚度变薄,线圈形态系数变小。通过分析可以定性地得出其特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基于几何模型的纬编提花织物结构计算机辅助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构成纬编提花针织物的基本线圈单元进行几何结构分析,建立几何模型,开发了一套纬编提花针织物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利用该系统,通过输入花型信息及圈高、圈宽、纱线直径等参数,不仅能以图形方式直观地显示针织物的线圈结构形态,还能计算线圈长度等织物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舌针添纱衬垫针织物的线圈几何模型假设,并通过实验确定了在松弛状态下,全棉舌针添纱衬垫针织物的纵横向密度与面纱线圈长度和地纱线圈长度之间的两元线性回归方程。文中还对地面纱线圈长度、线圈长度比和纱线号数的影响分别进行了讨论。所得结果可用来预测和控制该类织物的潜在缩水率。  相似文献   

8.
小口径圆筒形纬平针织物作为人工气管、血管外支架等医用支架在医疗领域得到了应用,而支架的表面几何形态及其孔隙率是临床使用中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将小口径圆筒形纬平针织物的一个线圈分为8个部分,对其线圈形态进行分析,给出了线圈横向和纵向变形达到极限时的几何特征,推导了表面孔隙率的计算公式.并针对一个给定的小口径圆筒形纬平针织物进行了计算,得出了各几何参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的目的主要是讨论未起绒1∶3衬垫针织物的线圈几何结构性能。文中先提出了一个把机号、纱支、地纱和衬垫线线圈长度、以及它们之间的比值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的实验计划,然后分析讨论这些因素在洗涤松弛状态下对织物纵横向密度以及平方米克重的影响;同时还对这种组织结构进行了一定的理论分析,以便得到更精确的计算公式。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表明,地纱线圈长度是影响织物线圈几何尺寸的主要因素,这对实际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XLA做为一种新型的弹性纤维,相对于传统的氨纶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能,比如耐热,耐化学药剂等.通过将棉/XLA针织物和棉/氨纶针织物进行对照试验,比较两者尺寸稳定性的差异.棉/XLA针织物在煮练和各种水洗的条件下能更好地保持尺寸稳定性,棉/氨纶针织物在反复拉伸后能更好地保持尺寸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针织物的结构特征、编织工艺、性能特点和针织物的变形机理等内容,根据针织物尺寸稳定性影响因素确定条件平衡处理的实验方案,选取棉和羊毛两种纱线为原料,用针织横机编织,随后进行条件平衡处理,通过多次洗涤后的尺寸变化分析条件平衡处理对针织物尺寸稳定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雷同飞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11):3137-3140
针织物的密度、线圈长度、面积孔隙率、未充满系数等组织结构参数的检测是针织物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目前针织物的密度参数通常是以人工手拉目测为主,严重降低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针对实际需求,研究开发了针织物密度算法。首先对针织物图像进行中值滤波和直方图均衡化,再根据提出的密度算法进行计算。实际研究表明,该算法运算量小、实时性高,非常适合于在针织物的图像检测领域大量推广,具有广阔的发展及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13.
基于针织物设计试织与结构性能测试实验,对PTT纤维的结构与性能特点进行了系统分析,开发出了PTT长丝纬平针组织针织物运动服面料,并对织物的拉伸回复性、蓬松性和尺寸稳定性等基本服用性能进行了测试.认为利用PTT纤维开发运动旅游休闲型系列高档针织面料,是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新合纤针织物设计开发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4.
通过观察横机平针组织织物的编织过程,在一定假设的基础上,经过分析和推导,建立了预测平针组织织物线圈长度的几何模型,并通过在设定条件下编织出的平针组织织物线圈长度的实测值与预测值的对比研究,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在模型的验证中发现,横机平针组织织物的线圈长度与压针深度呈较好的线性关系.根据所建模型,可以对普通横机机头上成圈三角位置的刻度重新进行设置,解决了所标刻度与压针深度并不一致的问题,并确立平针组织织物的线圈长度分别与压针深度的线性关系,既方便于生产时的调节,又能快速确定线圈长度,为生产用纱预算及成本核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色纺段彩纱针织物颜色复杂多变和模拟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Peirce线圈结构模型的色纺段彩纱纬平针织物仿真方法.通过采集并处理纱线图像,提取纱线条干部分的图像信息,对纱线图像进行拼接.根据实际线圈结构图像,对Peirce线圈模型进行改进,确立模型中心线和各参数之间的关系.将纱线图像映射到线圈模型上,调整线...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讨论1∶3起绒衬垫针织物的线圈几何性能及尺寸稳定性。作者先介绍了起绒织物的工艺流程以及各个染整工序的加工条件,然后分析比较经起绒、扩幅定型和纵向强迫预缩后织物的洗涤松驰状态,从而得出起绒织物的松弛状态是唯一的、它独立于后整理方法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在文中还分析讨论了起绒整理所引起的织物的尺寸变形大小,并提出扩幅定型加纵向强迫压缩,以得到纵横向缩水率小于5%的起绒织物的后整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1+1,2+1,2+2和2+3四种罗纹针织物的结构和变形特征。报导了四种纯毛罗纹织物环状、横向定伸长重复拉伸试验结果。在分析试验结果基础上得出2+2和2+3罗纹比1+1和2+1罗纹具有更好的延伸性和弹性,而且随循环数增加,2+1、1+1罗纹的拉伸功、拉伸力和弹性比2+2、2+3罗纹下降得更快,使服装更早出现尺寸和形态的不稳定。本文还讨论了线圈长度对罗纹针织物延伸性和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所有电机生产过程中,磁极线圈是一个关键的部件,磁极线圈的质量优劣,就像一个人的心脏,对电机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大中型电机的生产过程中,磁极线圈采用的是铜排焊接而成,焊接线圈的尺寸精度和焊接缝的质量就成了磁极线圈质量的关键。以我厂T6500-4/1650电机磁极线圈的生产过程为例,一个磁极线圈共有13组83匝,每一匝都是由4片宽50毫米、厚2毫米的铜排螺旋组焊而成。过去生产这个线圈时是将线圈分成每6~7匝为一组进行组焊,然后再将每组线圈组焊在一起成为一个磁极线圈。这种制造工艺过程所生产出来的磁极线圈尺寸精度低,平…  相似文献   

19.
针对针织物卷边问题,以边部涂胶的纬平针织物为研究对象,建立边部涂胶针织物的有限元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边部涂胶针织物的拉伸变形进行分析,提出用于评价曲褶变形的指标,并通过对比模拟和试验结果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研究不同涂胶工艺参数对曲褶变形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方法找到最优的涂胶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涂胶三角形顶角为50°、涂胶针织物厚度为0.35mm、涂胶三角形间距为29mm、胶体弹性模量为1.75 MPa时,边部涂胶针织物的曲褶变形最小。  相似文献   

20.
用计算机建立棉针织物的线圈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目前国际上有关建立针织物线圈模型的几种观点,叙述了从生产实际中取样,利用计算机建立实用型线圈模型的方法,同时,也分析了棉针织物的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