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计算机软件在我国健康管理服务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跃文 《科技资讯》2008,(34):150-150
“健康管理”是预防医学和管理科学有机结合的产物,是一个同传统疾病管理有显著区别的新理念,被认为是目前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降低医疗费用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健康管理的过程首先是通过体检等手段收集健康信息,然后进行健康评估形成健康档案和健康维护疾患,最终实施健康干预。健康管理软件凭借高度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为健康管理服务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国健康管理机构竞相开发和引进适用于我国居民的体检管理信息系统和健康危险度评估系统。本文从研究和营销两个角度,分析健康管理系统的应用状况及前景。  相似文献   

2.
健康是用金钱买不到的,健康是生活的最终目的。健康是提高生命的基础,健康是生命真正的春天。健康是社会最大的财富,健康是人生的无价之宝。全家的健康,才能给家庭带来天伦之乐和富裕幸福;全民的健康,才能促进社会发展进步国家兴旺发达;健康关系着每一个人的学习、劳动、贡献,即生活是否幸福;健康和国家、民族、家庭、个人及至全人类的命运密切相关;健康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和谐幸福;健康是人类全面发展最宝贵财富;健康是永恒追求的人类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3.
王晶晶 《甘肃科技》2016,(21):70-71
健康体检工作目前仍然是我国健康管理的主体,完成由健康体检向健康管理的转变,不仅是完善体检流程的需要,也是健康管理学科建设的需要。本文从健康管理流程中的第一步骤——健康状况的信息采集即健康体检入手,阐述如何从体检中心的布局、体检项目的设定、体检流程的优化、服务体系的建立等方面确保信息的准确和全面;同时,对为什么和如何对采集到的健康信息进行评价和健康预测进行了论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也是各国政府和公民共同关注的焦点。随着西方对健康管理问题的日益重视,我国政府也逐渐认识到公众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公众健康管理,从微观层面上看,是有关每个公民的全人全程的健康管理问题;从宏观层面上看,是关系到我国社会发展目标的重大战略问题。公众的健康管理水平不仅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国民健康水平和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更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模式是否处于良性发展的标尽,因此是一项关系民生的庞大系统工程和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5.
<正>健康是人类生存的第一前提和基本要素。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是躯体、精神和社会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羸弱"。健康应该包括三个要素:体格健壮、心理健全以及社会适应能力良好。健康是人生的首要财富,是社会的根本资源,也是国民的基本素质。健康历来是各国政府和公众所追求的共同目标,因为健康对国家而言就是GDP,没有健康,劳动力得不到保护,必然制约经济的发展。因此,促进健康也就是促进经济发展。健康不仅表示人民的体质、  相似文献   

6.
身心健康是人类不懈的追求,是生命的基石和保障。文章对健康及健康教育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健康教育及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举措,有利于提高青少年学生对健康的认识,促进健康行为的养成。  相似文献   

7.
王京 《科技智囊》2001,(11):79-80
通常认为,健康、漂亮和富有是人生幸福的三要素,而其中健康是第一位的。在“健康指数”上,健康是前面的“1”,漂亮和富有是后面的“0”,没有前面的“1”,“0”再多还是“0”。所以,健康是每个人都渴望得到的,没有健康就等于没有了一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互联网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通过INTERNET为公众提供医疗保健的服务也已经在神州大地悄然兴起。而“数字化健康”这个概念也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什么是“数字化健康”?它的赢利模式是什么?市场前景如何呢?  相似文献   

8.
培育健康土壤,助力乡村振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是最基本的自然资源,是粮食和生态安全的重要载体,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石。阐述了培育健康土壤面临的挑战,分析了健康土壤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营养健康安全、生态系统健康和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从大健康(One Health)产业发展的视角,讨论了如何从基于健康土壤的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来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9.
张煜  刘晋 《科技信息》2009,(31):J0383-J0383
健身健脑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和完美的体现。健康是与生俱有的,就看你如何维护和保持。 健康是生命在生物学意义上完美的体现。没有健康,生命便不完美。所以健康是人人都企盼的。但是怎样才能活的健康却不是人人都很清楚的。那么怎样才能活得健康呢?我以为重要的是应该有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体质是健康的物质基础,健康是体质的外在表现,二者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加强体质与健康关系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弄清体质的概念与健康的关系,对于全民健身和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健康第一”是当今学校教育育人的重点,体育与健康课程新理念的提出为新时期高校培养合格健康人才指明了方向。通过对体育与健康概念的理解,论述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对学生进行体魄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教育,培育和塑造健康合格人才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吴兵 《科技资讯》2010,(17):214-214
健康与长寿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本文从新的健康理念、寿命和疾病的关系以及营养和健康的角度进行了探讨,使人们领会珍重和保养的涵义,享受健康和长寿。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医学观念认为,人的健康应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因为人是生理与心理的统一体,身与心的健康是相互影响,交互作用的。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为健康下了一个被人们普遍接受的定义:“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在健康的两个方面中,生理健康是基础。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心理健康却往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中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所谓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学校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应采用各种教育手段和方法,帮助学生系统地获得健康的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行为,其中正确的生活方式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所谓生活方式,是指人们长期受家庭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意识、生活习惯和生活制度。  相似文献   

15.
袁忠志 《科技信息》2010,(35):27-27,28
健康和长寿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今天我们已经随着时代的节拍进入了21世纪。大家都知道,21世纪是一个大健康的时代。富裕起来的中国百姓对生命的认识,对健康的认识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人们在追求生理、心理和环境的完全健康。人们今天知道拥有了健康,不代表拥有一切,但没有了健康就意味着失去了一切,  相似文献   

16.
大型桥梁健康监测动态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43,自引:2,他引:43  
大型桥梁健康监测是近年来国际上的研究热点。首先给出了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内涵和基本组成 ,再结合国内外已建立健康监测系统的几座典型桥梁 ,阐述了健康监测系统的内容和设计准则。回顾和总结了桥梁健康监测近年来所取得的成就 ,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最后展望了桥梁健康监测的发展趋势 ,重点探讨了桥梁健康监测的智能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7.
文慧生 《科技智囊》2013,(10):34-37
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8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事宜。会议指出,健康服务业包括医疗护理、康复保健、健身养生等众多领域,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和薄弱环节。要加大改革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加快发展内容丰富、层次多样的健康服务业,实现基本和非基本健康服务协调发展。这是满足群众迫切需要、提升全民健康素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又一重大  相似文献   

18.
王琦 《科技咨询导报》2010,(26):169-169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在提高全民健康素养、预防疾病、保护和促进健康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何松梅 《甘肃科技》2008,24(5):137-138
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和医学进步的产物。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文章通过产前检查教育、卫生、心理、护理等方面的健康教育指导,使孕妇身心处于最佳状态,顺利度过妊娠期。  相似文献   

20.
陕文生 《甘肃科技纵横》2011,40(3):189-190,34
生殖保健是指通过各种方法、技术服务,预防和解决生殖健康问题,促进和保证生殖健康的实现。生殖保健的内容主要包括生育、生育调节、不育、生殖系统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性传播疾病和出生缺陷的预防、监测及治疗、性健康咨询和教育。目前,生殖健康领域存在着对男性生殖健康关注不足问题,同时,男性自身对生殖健康也并未予以重视。过去的几十年中,在生殖健康的概念尚未明确提出之前和正式提出之后,国内外有关学者在生殖健康领域开展了许多研究和工作,全球的生殖健康状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在以往的工作和研究中,对女性的生殖健康和生殖保健服务需求和利用的关注较多,而对男性的生殖健康,尤其是对男性生殖保健服务需求和利用的研究则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