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虽然不以知识分子为正面描写对象,但在李佩甫的作品里也同时包含了一个知识分子批判的主题,里边虽不乏受教育的知识者,但知识者的现代精神力量基本是缺席的,他们也往往成为民间利益的背叛者.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格深层所具有的共同缺陷.  相似文献   

2.
贾平凹在其三十多年的小说创作中,一以贯之地对中国城乡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态予以关注和批判。从《商州初录》对知识分子精神生态的诗意抒写到《废都》对西京文人精神危机的救赎,再到《高老庄》对知识者精神回乡的尴尬书写,直到《秦腔》所吟唱的乡村知识者和乡土文明的挽歌,贾平凹勾画出了近三十年来中国城乡知识分子精神生态的嬗变历程,也昭示了作家对自身所在的知识者群体精神生态的深切反思。  相似文献   

3.
《花腔》是对中国革命史奇特而具有讽刺意味的解读。小说揭示了中国知识分子在"革命现代性"诉求中遭遇的困境与尴尬,是"启蒙现代性"被"革命现代性"置换后知识分子身份认同上悲剧性的危机。反思的是"五四"以降,真正胸怀天下、济世苍生的知识者与革命的关系,解构的正是他们参与并推动历史前进的正确性与合理性,追问了"五四"至建国这段革命进程中知识者的命运如何被革命改写。在反思知识者与革命的背后,是对建国后知识分子更为深重的苦难追根溯源。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乡土小说中的知识者,始终以不同的方式“在场”,情形之一为他们借助叙述者的职能将其立场和观点置于权威的地位;情形之二是通过知识分子身份的人物形象,表达对乡土中国的关注与自我在其间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乡土小说中的知识者 ,始终以不同的方式“在场” ,情形之一为他们借助叙述者的职能将其立场和观点置于权威的地位 ;情形之二是通过知识分子身份的人物形象 ,表达对乡土中国的关注与自我在其间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6.
席扬先生之所以把他研究中国现代散文名家的专著定名为《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4年1月出版),这无疑表明了他对现代散文研究的最主要的兴奋点、关注点和切入点。这一“点”对于现代散文研究来说也无疑十分关键和重要,它起码为研究者通过散文这一类文本而外向社会、时代等文学得以产生的大文化环境,内向知识者内心的多维构成及其律动等方面的深层开掘找到了最佳通道。散文这一文体也显然正是观照当时的社会时代与知识者内心世界相互关联的一面最好的镜子。席著正是把握住了这一最有力的关节点,从而步步深入地拷出了世纪之初社会时代所造就的一代知识者的诸种心态以及这些新世纪的文化先驱通过文学革命及整个新文化运动所创造的时代精神。这是一种研究思路向内与外的双向突进,是对研究对象的全方位透视,从而得以在一种较大的理性空间和理论视野之内,通过散文这一特定的研究对象而向我们展示了一代文化先驱的丰富多彩而又波澜壮阔的心灵史。这无疑也是一部规模宏大的现代知识者的个体精神演变史。著者始终把研究的重心放在散文创作主体的“思想发展、心态构成与变化以及这些呈现为审美实体的转换机制”的考察上(引文见该著第21页)。这  相似文献   

7.
由于时代与社会的原因,五四时期的大多数知识分子怀有一种深深的忏悔意识。他们为民族的劣性而忏悔;为自身存在的人性中固有的弱点而忏悔;为自己的贵族出身和在斗争中的动摇而忏悔;为自己与劳动者的隔膜而忏悔。这种忏悔意识使五四知识者对自身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本文以鲁迅、郭沫若、郁达夫等人的作品为例,探寻五四知识分子的忏每意识在文学作品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8.
本通过对昆德拉与哈德尔在学作品中个人情感渗透的比较,分析了同为知识分子对于个体与社会关系的不同观点和态度,由此联系中国知识分子对昆德拉的接受和推崇,进行了深刻的反观和自省,从而强烈呼唤鲁迅式的人物的出现,提出心灵应与智慧并重,甚至更重的观点,希望中国的知识分子从接受哈维尔的作品到接受哈维尔的精神,承担起应有和应尽的“社会良心”,敢于选择,并敢于“以自己个人的全部生命来支持自己的声音”。  相似文献   

9.
在知识分子中,为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十分可贵的,但是有的人,在攀登科学高峰的征途中,废寝忘食,积劳成疾,英年早逝,使国家受到严重损失。现在对保护知识分子的健康问题,开展讨论,以探求知识分子既要健康长寿、又要事业成功的可行性对策。当务之急,是在知识分子中,大力普及保健养生知识,提高知识分子自我保健意识。其实,研究与运用养生学,这是提高全人类整体素质的一项伟大工程。它既适应于发达国家,也适用于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既适应于老年人,也适应于中青年人;既适应脑力劳动者,也适应其它劳动者。但问题在于要敢…  相似文献   

10.
谈到知识分子在当今社会的地位与作用时,多数学者都用到了“边缘化”“边缘人”这些词语,并由此而认为知识分子的公共性也在逐渐丧失,作者却认为当代知识分子的社会角色的确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其公共性并没有丧失,知识分子与大众传媒的接触也并未使知识分子变质。  相似文献   

11.
我党历来对知识分子和知识分子问题非常重视。虽然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在知识分子问题上有过曲折,但这种曲折,也使我们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正确认识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科教兴国中的作用,营造发挥知识分子聪明才智的...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五四运动70周年,知识分子的独立性问题成了许多人探讨的重要内容。《科技导报》1989年第3期发表的《试谈五四精神与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一文,也谈到知识分子的独立性问题。笔者完全赞同每个知识分子要敢于独立思考、敢于否定错误,坚持正义,直面人生,开创未来的观点。但对知识分子“形成一种群体的独立力量和品格”等提法(或理论)则不敢苟同。因为,知识分子个体和群体的属性是两回事,不是一回事。在社会变革中,先进的知识分子常常起着先锋作用,这是毫无疑义的,但也必然有一部分知识分子会反其道而行之。所以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群体,不可能形成“一种独立的力量与品格”,五四运动以后的历史就证明了这一论点。《试谈五四精神与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一文说:“在五四传统中,最耀眼的闪光点之一就是知识分子的独立精神气质”。但事实是,参与五四运动的知识分子,后来有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论池莉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池莉的小说表现了知识分子的某些消极病态因素,具有一定的警醒意义;但她站在市民价值的立场上来批判知识分子,在整体观照和具体描绘中有着诸多失误之处,存在着贬抑知识和知识分子的不良倾向。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中期,鲁迅还认为“其实中国并没有俄国之所谓知识阶级”,亦即中国知识者缺乏俄国知识分子的那种理性批判精神。重世俗、讲功利,个体倾向于群体的心理习惯已深深地浸透在我们的文化潜意识里。从《战国策》《世说新语》就已开始了对于人情世故的透彻而练达的描写。十九世纪中叶洪秀全颁布的《天朝四亩制度》仍是循着轻个体重群体的思路。二十世纪初,清政府的新式学堂多是开设自然科学或者说实用知识课程,留日、欧学生也极少学习人文科学,象鲁迅那样的“弃医从文”者毕竟是少数。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这一角度出发,将张贤亮小说《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的主人公章永Lin,与哥德笔下的浮士德作一粗略比较,认为章永Lin与浮士德一样,是很成功的知识分子形象。这种横向对比,粗信有助于人们加深对张贤亮小说的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中国和世界的变化使人们对知识分子的思考和感受表现出复杂的方面 ,而且在东西方历史上也始终贯穿着对知识分子的各种颂扬和批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在社会的整体中 ,知识阶层处于宗教与世俗这两端之间。知识分子为了维护自己的普遍的价值和理想 ,就要排斥那相反的两端 ,但同时那些对知识分子的批评则也是立足于两端的立场上。此外 ,知识分子与这两端也不是绝对对立的 ,而是处于密切的联系、过渡和变化之中  相似文献   

17.
堂吉诃德与狂人都是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疯子”形象。这两个艺术形象深刻体现着急进小知识分子的典型病症:疯狂。他们的疯狂是由于“天赋使命感”而“去做不可能的事”,高度的智慧和想象力导致其处于孤独和“不可描述的重围”之中。而人类的劣根性“看客”现象,又使他们成为“被看”的“戏子”,陷于要救群众,反被群众所迫害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8.
实为创业之本,达则兼济天下,实达这个名字的由来也真实的反映了当年实达创业者,这个知识分子群体与其他类别办企业的人不同。 实达也正是靠着一群有技术、有头脑的知识分子才把企业办起来,几经人事变革和权力变局后的实达没有轰然倒下,靠的这群知识分子在不同的时间段内为实达续命。 但实达却最终没能成为知识分子办企业的成功样板,相反,却不可回避的成为知识分子办企业的失  相似文献   

19.
行政管理的价值观,作为国家公务员在行政管理领域有关行政价值追求的总体观念,是其行政管理价值生活实践和知识的凝结、升华、表现为一系列行政管理价值的信念、信仰、理想等等。廉政、勤政和行政人格是当代中国行政管理价值观的三个基本要素。廉政,是行政管理的价值基础。勤政,是行政管理的价值核心,是始终保持国家的活力、提高行政效率、调动基层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积极性的关键,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三重价值座标的交汇点。行政人格作为行政管理的价值目标,是国家公务员与其他职业者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是评价国家公务员的根本标志。  相似文献   

20.
晚清时期,随着西方新思想的进入,中国知识者开始放眼世界,寻求救国救民之路,政府也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以图振兴华夏.这些在海外接受现代教育的青年,愈来愈感觉到旧中国的落后及民众的愚昧,于是,应运历史潮流,以他们为主流的知识者,掀起了一场启蒙运动.鲁迅,作为五四运动的主将之一,其颇具现代性特征的小说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时至今日,鲁迅小说的现代性追求仍对当下文化具有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