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北宋灭亡后,文学虽分流于南宋与金朝两个不同的地域中,但异质同构,文学的一体性并没有改变。宋金关系始终是其连系的主线,并成为影响文学创作观念形成的关键要素。对绍兴和议、隆兴和议、嘉定和议前后局势变化、发展的三个阶段进行具体考察,从而指明宋金文学同脉共振的实质。  相似文献   

2.
南宋王朝定都杭州以后,受“浙西”文化的影响,南宋文化更具优雅、婉美而精细的形态,生成了追求诗意的审美品格。南宋文化为南宋文人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融入世界、认识世界的文化感知方式,从而为南宋文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自身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新文学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不停地面临着命名的紧张与焦虑。长时段的有新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取代与交错,短时段的有“五四”文学、左翼文学、解放区文学、“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新时期文学的更迭与延展,这些歧义丛生的命名从不同角度描述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生长过程,呈现着“现代”的丰富内涵。不过,命名焦虑的负面影响也是明显的,容易引发恶性循环,导致取代式命名不断。文学在发展,文学史写作在继续,文学史命名一如既往地在文学史家的笔下诞生,总结归纳已有的文学成就,实现学科知识的有效积累,深化对文学史本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既有的文学史观念把文学史实当作自明的、毋须验证的基础来对待.文学史料学和文学编年强化了这一观念。文学史实这个概念本身也使研究者认为文学史实是历史中存在的事实的集合。为了指出这种观念的根本局限.必须引入范式以转换视角。既有的文学史观念是在20世纪早期的文学史书写中形成了稳定的范式,文学史实也是此时锻造出来的概念,它恰好不是真的事实,而是在范式形成过程中塑造出来的理论观念。指出这一点,是为了引发对既有文学史范式的反思和重构。  相似文献   

5.
雅俗之辨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争议颇多的话题。宋词作为一代文学样式,在雅俗的演变上更有其特点。南宋词坛经过自北宋以来的长期探索与辨析,在词的雅化之路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内容上反对淫艳猥亵,提倡骚雅;风格上“涉谐谑”、“鄙俗”、“侧艳”则去之;在词体源头的探求上,认为诗词同源,推尊词体;语言和音律求雅,反对俚俗。姜夔、张炎、王沂孙等是南宋雅词的代表。通过南宋词学的雅俗之辨,词的创作发生了根本变化,词人的创作规范化、理性化了,人们认可了词这种文学体裁,并使词体定型,渐成为与诗比肩的一种文体。  相似文献   

6.
金代女真统治时期,泰山地区文化昌达、名家辈出,对金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刘长言是宋金时代杰出的名儒和著名文学艺术家,为金朝名士的杰出代表,辑录《南荣集》,他交游广泛,深受时人和后世尊崇。然因历史、民族等缘故,学界对他关注和研究不多,这与历史事实和其影响、地位不符,系统开展该人物的系列研究必将有助于今人加深对宋金社会和文士群体的认识,亦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1161年宋金水师陈家岛之战的背景与经过作了具体叙述,并分析了双方胜负的原因以及这次胜利对稳定南宋政权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为文学史的关键词,五四文学革命基于文学史的革命逻辑,五四白话文则试图展现一幅摆脱革命逻辑约束的五四文学新景观。五四白话文是五四时期多种文学参与力量相互关联、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形成的整个过程中充斥着偶然与必然,有序与无序,革命与改良的纠缠。研究五四白话文的目的在于为五四文学寻求文学性的文学史定位,尝试构建复杂的文学史观,探寻以科学观念指导下的宽容心态切入文学史研究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中,以往习惯用机械、含混的"文学为政治服务,文学是政治的工具"这样的思维方法去打量晚清革新文学那段历史,造成了对晚清革新文学、文学史的一些误读性认识。但如果我们用西方行为主义政治文化学的视角去重新审视它的话,便会发现:在政治动荡的年代,文学与政治之间是相互认同和相互阐释的,即文学的发展与进步需要政治所提供的营养与外来因素的激活,政治家或知识分子的政治苦闷和政治焦虑需要通过文学来安全地释放。  相似文献   

10.
孙康宜主持编写的<剑桥中国文学史>集合了北美的中国文学史研究精英,力图写出新的文学史.按照孙康宜的设想,这种新的文学史是文学文化史.将文学史放置于中国文化史的大格局中来理解,突出了文学的文化意义,也彰显了文学作为文化核心的价值.而文学文化史的读者对象是北美的普通读者,目的是以文学史为中介,进行跨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1.
东晋一朝,玄言诗一直占据着诗坛的主导地位。晋末宋初,"元嘉三雄"之一的颜延之为革除玄言、开拓元嘉文学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他的诗歌雍容平实,"情喻渊深","极貌以写物",表现出鲜明的写实主义特征与风格,为刘宋文坛带来一股清新之风。  相似文献   

12.
自1127年徽钦二帝被掳、北方大好河山被女真人占领起,南宋朝廷上下收复失地、报君父之仇的声音从来没有停止过,但因势力悬殊,打败金朝、收复失地一直是个梦想。在南宋中期,乘金朝衰弱,北方蒙古兴起之机,南宋蒙古结盟,消灭金朝政权。这一政策的出台,实属迫不得已,南宋政权内部的争议、金朝的不当措施、蒙古的强大武力,让南宋作出了这一无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主要对南宋宁宗前期的宋金各方面的关系进行阐述、分析和评价。着重探讨从开禧北伐到嘉定和议期间宋金之间发生的较重要的历史事件,评述当时双方都存在各种决策的失误,导致丢掉了在防御中求统一的机会,从此再无力发动大规模的战争。最终双方相持得以在衰弱中延续,继续维持其末日的来临。  相似文献   

14.
晋宋时期玄言诗与山水诗的消长与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晋刘宋时期,玄言诗和山水诗相继成为诗坛上星光闪耀的两种诗体。在二者相代的过程中,诗中庄老玄言与山光水色成分的比重与侧重点互有消长,最终实现初步的景理交融,其过程及结果成为后世文学强调“情景交融”的先声。  相似文献   

15.
爨氏是古代白族的大姓之一,东晋时期的<爨宝子碑>、刘宋时期的<爨龙颜碑>作为白族先民的碑刻文献,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白族文学的重要文本."二爨碑"的产生分别前于<文心雕龙>九十余年和四十余年,其体式与刘勰<文心雕龙>阐释的诔碑理论范式几乎偶合,为刘勰诔碑理论提供珍贵的历史文献实证,在白族古代文学发展史上具有上承后汉滇文化,下启唐代南诏文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出身的不同决定了金代北曲与宋元南曲反映口语的程度有所不同,而南北地域的差异又决定了它们在语音上也可能存在南北差异,这就决定了二者在用韵上存在差别。它们的差别主要集中在歌麻部的分立、支思组的独立趋向、中古山摄洪细分组的情况以及入声韵的保留与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魏晋南北朝的城市较前代有了迅猛的发展,而城市发展带来了文学版图的城市化格局。以宋齐梁陈为例,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文学理论都有不俗的表现,并与城市密切相关。魏晋南北朝文学具有鲜明的城市化特征,城市是文学创作的渊薮,城市除了深刻影响文学的生产。也深刻影响着文学的消费或传播。这一切决定了魏晋南北朝文学创作的趋同性和绮丽繁华的城市品格。  相似文献   

18.
魏晋南北朝的城市较前代有了迅猛的发展,而城市发展带来了文学版图的城市化格局。以宋齐梁陈为例,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文学理论都有不俗的表现,并与城市密切相关。魏晋南北朝文学具有鲜明的城市化特征,城市是文学创作的渊薮,城市除了深刻影响文学的生产,也深刻影响着文学的消费或传播。这一切决定了魏晋南北朝文学创作的趋同性和绮丽繁华的城市品格。  相似文献   

19.
宋代集句体词是宋人创造的一种全新的词体,特征显著:词调体式上多用短调,句式多五、七言形式,集句手段比较灵活,题材则以诗句为主体,包括了经、史、散文、词中句段。对集句体词的形成,除了宋人经典意识以及集句诗流行的影响之外,还与魏晋六朝尤其是唐末以来的摘句批评这一文学批评方式,以及书籍印刷技术的发展有关。从宋词雅化及诗词校勘等方面看,宋代集句体词对词学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