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韦勒克、沃伦在《文学理论》中指出:文学的“历史只能参照一个不断变化的价值系统而写成的,而这一个价值系统必须从历史本身中抽象出来。”“文学批评必须超越单凭个人好恶的最主观的判断,一个批评倘若满足于无视所有文学史上的关系,便会常常发生判断的错误。”以此来检视中国当代文学,它作为高等学校的一门专业课。在教材的编写和课堂的讲授诸方面,就都明显地存在着不成熟之处。其中作为一门独立的文学课程,史的意识的淡化便是致命的弱点。 认真审视当代文学的研究历史,包括一些高校教材在内的研究成果,记叙描述的意识远远超过于艺术研究的自觉性。许多人没有把当代文学作为一门历史中的学问来对待,而是自觉不自觉地视为一种及  相似文献   

2.
十七年田园诗和古代田园诗遭遇不同的历史文化语境,作为两种富有历史意味的文化实践,我们往往以衡量古代田园诗的审美标准判定十七年田园诗的价值,其弊端足以遮蔽十七年田园诗之于古代田园诗的新的价值增长点。本文结合两种时代文化语境,以陶渊明、范成大、严阵的田园诗为例,从三个方面比较古代田园诗和十七年田园诗:“田园”作为诗人的生命指向或策略择取;田园诗中意象的多维特征;“代言体”田园诗的意义指向和代言主体心态呈现。从而考察十七年田园诗呈现复杂状态的深层动因,重新看取十七年田园诗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如何进入和表现二十世纪中国波诡云谲的历史,这是体现当代文学的历史意识、同时也关联着现实观的基本问题.以当代文学的乡土题材小说为主要对象,反思新时期以来文学表现出的历史意识,认为当代文学存在着一种以古代文化传统和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市场经济传统压抑二十世纪革命传统的历史观,在此历史观支配下,文学会丧失基于时代发展的内在动力把握现实的品格.同时探讨了如何在着眼于关怀未来的视野下发挥文学重塑世道人心之功能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唐五代词的研究往往集中在词人与选本中,《花间集》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在词史上自然具有独特的地位。抓住关键人物展开研究是赵丽教授研究《花间集》的一个书写策略。赵丽教授以性别意识展开的立体研究更能体现研究者的学术视野,从审美意象、道教文化对于词文本的分析更是体现了独到的问题意识。花间词的道教文化意蕴研究是这部著作的精华部分,将审美文化与文学研究融合无间,从现象中寻找规律,时代、民族、审美风尚均以文本分析为中心展现出来,作者的文学文化研究创新之处即在于此,这也是全书所体现出的文学文化研究特色。《花间集研究》以性别意识、道教文化、创作主体、审美意象为研究关键词构筑了一个富有层次感的研究体系,体系中多幅风景在赏心悦目中开启,在怡人心神中收束。  相似文献   

5.
本文由政治的外在要求深入到作家创作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层面探讨一体化文学的形成和发展原因.缘之于中国传统文化主宰脉系的儒家思想约束个体而崇拜圣道所形成的艺术思维特征,作为民族的文化心理积淀,在建国之初政治意识强化的时代特有环境下,归属到了服务政治的文学观念上,转化为一种极富时代特征的政治文学的价值观念.它所形成的作家众心归一的创作凝聚力,使主流文学从一开始就奠定了较为坚实的一体化发展基础.具体分析诗歌、戏剧、散文和小说创作还可以得知,传统文化精神对创作的一体化的自觉维护意识,还表现于思维模式的群体性特征上.它在作家的人生选择时直接与具体政治层面的功利意识连在一起,从不同向度上促进和强固着当代文学创作的一体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文化自觉是在全球化时代发展背景下的人文反思,是主体对文化对象所做的理性分析和展望.主体立足于既有的文化资源,以世界化、全球化的眼光来审视整体性的文化面貌.在多元化文化交融、碰撞的今天,文化自觉在走向了大众化的发展方向的同时,其审美教育意义也逐渐成为学术研究的焦点.针对文化自觉的普及,围绕文化自觉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人文意义、经典范式、情感品质及文化环境四个维度构成了对文化自觉审美教育的整体观照.  相似文献   

7.
《创业史》:复杂、深厚的文本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创业史》是代表“十七年”文学实绩的一部作品,是“十七年”社会生活的一种标本和“十七年”文学创作的一种范式。同时,《创业史》作为复合状态的文学文本,蕴含着超越体材内容、超越特定时代的文学精神,其内涵的广博深厚和写作上的成熟表现显示了柳青的大家气魂  相似文献   

8.
《创业史》作为十七年现实主义的典型文本,充分体现了恩格斯的现实主义“典型”论述.从创作主体的角度说,它在文学信念、社会信念和政治信念完全统一的艺术观念层次上,明显地反映了文学服务于政治的时代创作特征.在美学上,其意义在于形成了时代创作的主观现实主义的艺术特征:真诚地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热情地注视当代生活进程,文本中贯注着创作主体的人格精神,体现出一个与所描写的社会和生活既往相联的灵魂.同时,在用生活故事概括时代精神面貌,展示历史发展行程的过程中,也表现出了消解典型环境的历史范畴的弱点:过分夸大政治和社会变革对人的思想、意识、感情和心态的决定作用,由典型环境的简化造成了理想人物的“个性”被“更多地消融到原则里”,从而影响了作品的高度真实性.  相似文献   

9.
"文学趣味"作为在一定文化中习得的感性的审美价值判断,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特征,趣味区隔实际上反映了一种权力关系。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文学趣味的形成有多种因素,但文化趣味的走向主要是作为文化生产者统治阶层内部斗争的结果。20世纪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要求建立代表工农大众趣味的新文学,建国后这一要求在一定时期内得以实现。可以说文学趣味的转向体现了文化的转向。  相似文献   

10.
"文学趣味"作为在一定文化中习得的感性的审美价值判断,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特征,趣味区隔实际上反映了一种权力关系。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文学趣味的形成有多种因素,但文化趣味的走向主要是作为文化生产者统治阶层内部斗争的结果。20世纪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要求建立代表工农大众趣味的新文学,建国后这一要求在一定时期内得以实现。可以说文学趣味的转向体现了文化的转向。  相似文献   

11.
试从“文化蕴含”的广角,对京味儿文学予以观照,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探讨京味儿文学的历史成因和三个文化层次。其中论述了“一种地方特色的‘味儿’,实际上是一种地方文化特征的体现”,在构成“味儿”的诸因素中,“人是文化的结晶”。高层次、高品位的京味儿文学必须将注意力放在塑造既具有地方性格特征又具有深层次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人物形象上。指出了老舍的创作即是京味儿文学“高层次”、“高品位”的文化追求;并从老舍特殊的文学地位中进行了多向性的文化思考,得出了老舍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量级的京味儿文学作家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中国30年来文艺学的人类学转向的历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在20世纪80年代的文艺本体论讨论中出现了文学理论、文艺美学和文学批评的“人类学转向”,由此促进了中国文学人类学的发生及形成;二是从1996年始,重视东西方文化的内部对话,关注少数族裔和边缘的、弱势的族群文化及文学,它对文学的认识蕴含着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的两极性意识;三是2005年之后,重审了中国文化的多源性构成,提出了重建文学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学观的设想,从整体上反映了中国30年来文艺学的人类学转向从“地方全球化”到“全球地方化”的本土文化自觉意识,显示出文化寻根和文化整合的新文学观.  相似文献   

13.
从文化的角度看文学与从美学的角度看文学有明显的不同:在美学的观照下,文学是一个封闭自足的完整体系,文学的历史就是自身继承、嬗变、发展、创新的历史;从审美认识论角度,文学的反映是对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从审美心理学上,文学是主体意识的表现与创造。在文化学的观照下,文学只是社会文化系统的一个构成因子,是社会识别和文化识别的标记,是社会信息的记忆方式和交流媒介,  相似文献   

14.
《文化觉醒中的文学思考》是副校长刘克宽教授完成的又一部研究新时期文学的专著,1997年6月由中国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22万字.该著作按论述内容分为三辑:第一辑立足于文化传统与时代创新的审视基点,对新时期文学走向进行思潮层面的深入思考;第二辑借鉴西方文论和古代文论的积极因素,对小说文体形态作不同角度和方位的探讨;第三辑选择主体审美的文化视角,对创新现象和作家作品进行具体的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是循环论的历史观,还是进化论的历史观,历史的哲学从来没有绝对的停滞,有的只是一时的困境。进步的观念是现代历史思维核心观念,它影响了现代文化领域的方方面面。近现代历史叙事思维经历了一个从科学崇拜到文学崇拜的过程,这是后现代条件下历史叙事最可能的表达方式。它打通了历史文本与文学文本的界限,回避了自我塑造的激进的审美乌托邦,又自觉地认识到历史文本的阐释性质,把各种边缘的文化视野也纳入到历史的文化阐发中来。  相似文献   

16.
由于"十七年"农业合作化小说与政治的紧密关系,所以常常遭到文学评论家们的质疑,并常常被认为是配合时代政治要求而作,满篇充斥的是阶级斗争和政治化口号而毫无审美价值的小说。然而,在此时期的小说文本表层运作的政治权利话语与文本深层运作的审美自觉之间常常会形成叙事的裂缝。  相似文献   

17.
郭绍虞对文体分类学的重要性、历史轨迹和分类标准的阐述,呈现了特定时代自出机杼的学术思考,从而形成其相对自足的文体分类学思想。郭绍虞的文体分类观不只是对文学形态的感性认定,而是一种文体研究的自觉,体现了可贵的现代学术意识。  相似文献   

18.
满族说部的收集和整理是在满族民族特征日渐淡化的时代中开始的,说部作品本身就体现着强调民族特征和不断受汉文化影响的事实之间的矛盾。单纯从文学和历史价值研究满族说部是不够的。满族说部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在于构建满族的共同文化回忆,保留民族特征,建立满族人民的民族认同感。  相似文献   

19.
论萧红文学创作的女性视角与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红是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最杰出的代表性女作家之一。她自觉为中国最广大下层女性代言,执著关注中国下层妇女的生存状况和人生悲剧,她始终如一的坚持以女性视角和女性生命体验来进行文学创作,注重对女性悲剧根源的揭示,其创作体现出独立、清醒、深刻的现代女性意识,拓展、丰富、深化了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表现内涵,提高了其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20.
从文学的总体面貌上考察,当代十七年实际上形成了主流文学的作家共同体的创作范式.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创作实践阶段,这时期的文学即可称之为常规范式文学.它的主要表现是文学创作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维持着文学观念和创作内涵的一致性.本文着重从历史、政治、社会和文化心理等角度,具体探讨十七年常规范式文学的形成原因及基本创作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