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广西丹霞地貌发育的三个基本条件为岩性、地质构造与切割深度,指出为尽快发展资江—八角寨、都峤山、白石山和狮山等地旅游业,应加强宣传上述地区的旅游资源和全面规划,增加旅游项目、采取国家投资与地方集资、联合营运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位于兰州市安宁区与皋兰县交界地带的"天斧沙宫"丹霞地貌较长时间处于待开发状态,近期新增为"甘肃省省级地质公园",亟待加强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兰州"天斧沙宫"丹霞地貌的研究进展;接着,介绍和报告了作者近期对兰州"天斧沙宫"丹霞地貌景观资源的较系统和深入的实地考察及其新发现;其次,对兰州"天斧沙宫"丹霞地貌典型的景观特色进行了分析,尤其强调了类丹霞地貌的特征、赤壁长崖独特景观及干旱区丹霞地貌发育的特点。本文研究和论证了作者对兰州"天斧沙宫"丹霞地貌景观考察中的新发现——西峡景观、东峡景观、"峡中峡"西北支峡景区及对其地的命名与特征分析;同时,提出了宽体岩柱组成的柱廊状的景观长廊的独特丹霞地貌景观的命名——"赤壁长崖"丹霞景观、早中晚发育不同序列的景观区的命名——"赤井人家"等;还在定位分析与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认定兰州市"天斧沙宫"丹霞地貌景区为我国省会城市中规模最大丹霞地貌景观。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丹霞地貌分布特征及旅游开发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适合丹霞地貌旅游资源开发评价的目标评价体系.通过模糊赋分法对山西省丹霞地貌景区进行初步的开发潜力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探讨了丹霞地貌景观综合体开发模式.提出了丹霞地貌旅游资源开发的一些建议,以推进山西省丹霞地貌景观资源的合理开发.  相似文献   

4.
从地质公园的地质背景和地貌特征入手,在分析剑门关地质遗迹景观类型和景观特征基础上,论述了剑门关砾岩丹霞地貌景观成因机制.研究表明:以悬崖绝壁、关隘等为特色的剑门关丹霞地貌是中国西部单斜中低山区砾岩丹霞地貌和砾岩喀斯特地貌景观的典型代表,这对研究龙门山推覆造山带的隆起和四川盆地的形成、演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陕西陈仓九龙山地区是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丹霞地貌分界的关键地带,系统完整地保留了丹霞地貌形成演化过程.通过对地质公园丹霞地貌野外调查和系统研究,发现该地区丹霞地貌类型多样齐全,发育序列完整,各期丹霞地貌景观均有发育,以壮年期丹霞地貌为主体.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依据丹霞地貌景观的评定体系和评定方法,对地质公园的丹霞地貌类型进行划分与评价.结果表明:地质公园丹霞地貌类型、规模在全国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以现代地貌学发展的最新理论为指导,对九龙山丹霞地貌形成机制进行系统研究,为探讨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构造沉积特征,鄂尔多斯盆地与秦岭造山带的盆山关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黎明国家地质公园丹霞地貌景观类型及其特征,通过对该区野外调查及分析,发现红层岩性软弱差异、新构造运动、流水侵蚀、崩塌等内外力作用是造成该地区丹霞地貌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剑门关景区丹霞地貌气势恢宏,特征明显,主要形成于中生代,出露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地层.本文通过对剑门关景区丹霞地貌的位置分析、特征分析、景观类型分析,得到丹霞地貌成景演化图,得出龙门山推覆构造带是景区遗迹形成的构造原因;通过对景区丹霞景观定量和定性评价分析,运用计算机软件形成丹霞景观评价表,从而得到丹霞景观分级地位,对开发与保护景观起着指引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民族建筑景观是民族村寨中是最直观的表现方式,它对旅游业来说是重要的人文旅游资源,对旅游者来说是重要的文化艺术产品,可以开发成旅游产品.本文通过对广西龙胜龙脊古壮寨、平安寨、金竹壮寨的民族建筑景观来探讨建筑景观与旅游开发的实践.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湖南省新宁县峎山风景区切实加强景区安全管理,强化安全措施落实,牢牢编织安全网,从建立景区至今连续18年从未发生安全事故,多次被评为"全国综治先进单位"、省市"文明风景区"和"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地处湘西南腹地的峎山风景区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总面积108平方公里,是全国面积最大的丹霞地貌。八角寨、天一巷、骆驼峰、辣椒峰等自然景观千姿百态,每年吸引数十万国内外游  相似文献   

10.
丹霞地貌景区是一个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地区,随着旅游活动的深入开展,人类的干扰现象日益显著,维持景区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格局受到严重威胁.本文从地域综合体的角度,建立丹霞地貌景区"景观--生态--旅游"复合空间格局.通过对景观、生态和旅游等三大子系统的分析评价和空间整合,构建了景区安全格局,同时论述了构建中的理论和方法.根据该类地貌景观特点,对景观敏感度的评价方法进行了补充修正,并将地质灾害因子纳入生态环境脆弱性的评价中,然后以龙虎山仙水岩景区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1.
运用居民感知研究方法对旅游地民居建筑景观的变化进行研究,目的在于促进居民参与旅游规划和建筑景观保护.基于对九寨沟树正寨的实地问卷和深入访谈调查,分析了居民对藏寨建筑景观特色变化的认知程度和感知强度,并借助spss软件的相关分析功能,对建筑景观整体印象及其构成要素进行了感知分析.感知结果显示,影响居民对藏寨建筑景观特色变化总体评价的因素主要是整体结构和自然和谐度;同时,居民认为藏寨建筑的外墙装饰、室内装饰、使用功能改变是适应现代生活的表现.研究指出居民感知应该成为旅游地民居建筑景观保护和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决策的重要依据,居民态度应该反映在民居建筑景观保护的规划中.  相似文献   

12.
方仁 《当代地方科技》2012,(16):120-121
随着民族风情旅游的快速发展,我国出现了许多以民族村寨为基础建立的旅游景区,具有特色的民族村寨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人。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特色景观需要保护、传承,在建设中需要优化。以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园作为案例,依据保护的原则,遵循美学原理,分析民族旅游村寨景观的优势与不足,最后提出旅游景观保护与优化的建议,为民族地区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丹霞地貌具有较高的科研和旅游价值,鉴于目前在对山东丹霞地貌探讨较少的状况下,对地区丹霞地貌形成的地质背景、地貌特征等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地貌是在沂沭断裂带作用下,在白垩纪形成的沉积碎屑岩,经后期内外力作用形成的,具有较大的开发、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
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和GIS技术对永泰庄寨的保护与开发利用进行综合评价.从自然生态、建筑价值、社会经济三个层面选取14个主要评价指标,并结合Yaahp软件对各指标进行灵敏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自然生态和建筑价值对福建永泰庄寨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影响较大,随指标层变化比较灵敏的指标分别是建筑历史年代、植被覆盖率、水文条件、交通可达性.最后,对相关评价因子开展叠加计算,根据最终得分进行5个类型的划分,得到永泰庄寨保护与开发利用综合评价图,并针对各庄寨景观资源特点和差异性,提出分级保护与利用建议措施,以期为永泰庄寨的旅游开发规划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火石寨景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城东北15千米的火石寨乡境内,以奇特的丹霞地貌、碧绿茂盛的天然次生林以及美丽的传说而得名。  相似文献   

16.
赤水-习水丹霞景观美学价值与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赤水-习水丹霞是世界最大的川黔渝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区,研究其美学价值,对世界遗产的申报和旅游区的景观开发非常必要。赤水-习水丹霞以"丹山、碧水、竹海、飞瀑、美酒河"为主要景致,丹霞形态发育典型,造型奇特;"丹山"与"碧水、翠林"色彩明艳和清新;山、水、林的组合非常完美。通过中国及全球其他丹霞地貌的美学对比,认为赤水-习水丹霞的美学特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相似文献   

17.
江西龙虎山地区有着丰富多彩的红层丹霞地貌,是极其重要的地质遗迹景观。在厚层的细砂岩,粉砂岩或砾岩中广泛发育有龟裂纹。地质遗迹形成过程漫长,且不可再生,一旦遭到破坏就无法恢复,还会直接造成相关地质研究资料的损失。对龟裂纹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了解和保护丹霞地貌,为未来丹霞景观的发展提供依据。本文联系实际情况,提出了龙虎山地区龟裂纹的保护措施和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8.
构造活动在丹霞地貌的演化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是成景系统中重要的要素之一,它不仅影响到红层盆地的形成,影响红层的发育,也控制着丹霞地貌的演化进程。受边界断层影响,在盆地内不同位置,由断裂产生的差异性抬升不同,红层的产状由边缘向盆地内部变缓,从而影响到丹霞地貌坡面的性质,在盆地边缘形成"顶斜"型丹霞地貌而在盆地中部形成顶平的丹霞地貌。同时红层中发育的节理也呈现规律性变化,在盆地边缘,断层派生大量的节理使红层遭受强烈切割,加剧外动力地质作用,进而加速丹霞地貌的演化,盆地中部受边界断裂影响较弱发育的节理密度小,红层的完整性高,丹霞地貌演化速率较低。从盆地边缘到盆地中央,丹霞地貌发育情况呈现规律性变化:边缘地带发育以"顶斜"的峰林型丹霞地貌,地貌演化处于壮年晚期致老年早期阶段;盆地中央发育"顶平"的低矮丹丘型丹霞地貌,处于幼年至青年期;过渡地带地貌演化进入青年期至壮年早期阶段,以平顶的方山、峡谷、石崖、巷谷等景观组合为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南部是"中国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地区,位于中新生代滨太平洋构造域的大陆边缘活动带。中生代内陆断陷盆地沉积了一套巨厚的紫红色类磨拉石建造,奠定了丹霞地貌造形成景的岩石地层基础;新近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使地壳差异性抬升,形成了南岭和武夷山脉等构造山地。紫红色砂砾岩建造在强烈的流水切割及重力崩塌作用下,发育了一大批极具观赏价值的丹霞地貌,构成了武夷山丹霞地貌密集带等区域性的重要旅游景观资源。从燕山期岩石地层建造到喜山期改造成景,区域构造作用始终是主导性的地球动力学因素。  相似文献   

20.
简论徐霞客考察中国南方六省丹霞地貌的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明末地理学家徐霞客的野外地理考察活动,涉及面十分广泛,仅对丹霞地貌的考察内容进行综合分析,系统地论述了徐霞客考察丹霞地貌的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