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平  白亚琼 《科技资讯》2014,(8):78+80-78,80
以某弹引信体为研究对象,首先在SolidWorks里建立弹引信体的三维实体模型,而后在ANSYS软件里建立有限元模型,再确定载荷及边界条件,对其进行爆破应力分析,预测在工作载荷下危险区域的裂纹,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重型汽车双前桥转向运动学仿真模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文章分析了双前桥转向运动学和转向系与悬架运动的干涉,利用ADAMS软件建立了双前桥转向系统的简化运动学模型和增加了悬架运动干涉子模型。运用所建模型对某重型汽车的转向运动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其分析结果为该车转向系的改进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从湿式双离合器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径向嵌套式湿式双离合器的设计方法,建立了车辆起步时的动力学模型,通过与某一款轿车实测参数比较结果基本符合,由此证明径向嵌套式湿式双离合器的设计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牙嵌离合器同步过程建模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某纯电动大客车装载的牙嵌离合器式AMT为研究对象,以缩短换挡同步时间和减小同步过程牙嵌离合器啮合冲击为目标,采用动力学仿真分析方法研究了牙嵌离合器牙型参数对换挡同步时间和啮合套角加速度的影响规律。基于虚拟样机技术,运用ADAMS建立了4自由度牙嵌离合器同步过程动力学模型,将模型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值进行对比,其误差为3.7%。依据对照试验单一变量原则,针对不同的牙型参数分别设计了试验方案,并分析了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5.
以船用湿式多片摩擦离合器油路为研究对象,利用动网格技术对离合器分片过程的流场进行动态仿真,得出摩擦片间隙处油层厚度的分布情况;基于流体动力润滑理论和牛顿内摩擦定律,建立含径向和周向油槽的湿式多片摩擦离合器带排扭矩数学模型,计算得出离合器带排扭矩解析解;建立摩擦离合器片间润滑油层参数化离散模型,采用有限元法计算得出离合器带排扭矩数值解,而后研究了油槽形式、主动轴转速和润滑油温度对离合器带排扭矩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两种带排扭矩预测方法的计算结果吻合良好;油槽形式对带排扭矩的影响较大;离合器带排扭矩随主动轴转速的增大而增大,随润滑油温度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6.
以某纯电动大客车装载的牙嵌离合器式AMT为研究对象,以缩短换挡同步时间和减小同步过程牙嵌离合器啮合冲击为目标,采用动力学仿真分析方法研究了牙嵌离合器牙型参数对换挡同步时间和啮合套角加速度的影响规律。基于虚拟样机技术,运用Adams建立了4自由度牙嵌离合器同步过程动力学模型。将模型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值进行对比,其误差为3.7%。依据对照试验单一变量原则,针对不同的牙型参数分别设计了试验方案,并分析了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7.
双前桥重型汽车转向液压助力缸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国外某型号的双前桥重型汽车转向系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转向液压助力缸的工作特点、结构参数和动力缸计算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转向系统液压助力缸的设计方案,并建立了双前桥重型汽车动力缸的数学模型;通过此方案可以准确快速确定主副动力缸的主要结构参数,其结果得到实车验证,能达到良好的转向效果,可推广应用于其他型号的双前桥转向系动力缸的设计。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重型汽车七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利用TruckSim重型汽车动力学仿真软件,研究了前后轮距参数变化对重型汽车动态行驶稳定性的影响。通过仿真得到了不同轮距的重型汽车行驶过程中簧载质量侧倾角、横摆角、俯仰角、前后车轮作用于地面的垂直反力瞬态值。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得知增加后轮轮距对改善重型汽车行驶稳定性效果不显著,而增加前轮轮距可以更好地改善汽车行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改善重型汽车行驶稳定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膜片弹簧离合器的扭矩传递特性进行了分析,在考虑膜片弹簧载荷特性、从动盘弹性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离合器操纵力学模型,推导出了离合器传递扭矩特性的计算模型与计算方法.以某混合动力客车膜片弹簧离合器为研究对象,运用Matlab软件编程,计算出该离合器的扭矩传递特性曲线,并与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了扭矩特性计算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大差速比平地机离合器接合过程中车辆冲击和摩擦片温升问题,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运用ADAMS软件建立了大差速比离合器接合过程的动力学模型,研究了换挡过程中油压上升速度以及油压大小对车辆冲击加速度和离合器滑摩功的影响规律。为了改善离合器的接合性能,以平地机设计许用加速度为依据,以减小滑摩功为目标,提出了油压快速上升和慢速上升两阶段控制方案,为平地机离合器的设计提供依据。仿真结果表明:离合器的滑摩功随着油压上升速度的增加而减小,冲击加速度随着油压上升速度的增加而增大;离合器的滑摩功随着接合油压的增大而减小,冲击加速度随着接合油压的增大而增大。同时,试验结果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及所提出控制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离合器压盘表面工作温度变化规律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试验的方法测量了某汽车离合器压盘在离合器接合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从而为压盘的结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离合器的性能是决定起重机钢丝绳在工作中稳定缠绕的关键.本文结合某坝门式起重机的排绳设备,提出了一种双向牙嵌式离合器换向装置,对其载荷换向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与计算,确定了离合器齿面倾角的合理选取范围.建立了双向牙嵌式离合器的运动学模型,通过SolidWorks Motion软件进行运动学仿真,得到换向过程中速度、接触力与换向时间的关系,分析了不同齿面倾角对离合器换向特性的影响,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相吻合,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合理性.研究成果为此类型双向牙嵌式离合器的设计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某车辆的湿式换挡离合器为研究对象,分析多参数耦合下湿式换挡离合器的滑摩特性.基于多体动力学和Hertz接触理论,在ADAMS软件中建立和验证离合器动态分析模型,仿真研究接合油压、摩擦副主、从动件初始转速差、摩擦因数,以及摩擦片刚度等因素对湿式换挡离合器滑摩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适当提高接合油压,增大摩擦因数、摩擦片刚度和摩擦副主、从动件初始转速差,可以有效改善湿式换挡离合器滑摩特性.  相似文献   

14.
以某典型双离合器变速器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应用原车配件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了双离合器变速器系统模拟实验装置,通过本装置不仅能够清楚地了解双离合器变速器系统的结构组成,提取不同的传感器数据波形、动态数据流等,而且能够再现原车双离合器变速器系统的控制策略和控制过程,同时利用该模拟实验装置,能够方便学校教学和企业培训。  相似文献   

15.
离合器压盘表面工作温度变化规律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试验的方法测定了某汽车离合器压盘在离合器接合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从而为压盘的结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某双驱动和双速驱动系统中传动箱用滚柱式超越离合器在使用中出现的故障进行失效分析,分别从超越离合器的承载能力、外星轮以及弹簧的结构上进行优化设计,并对优化后的超越离合器进行了相关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通过结构优化有效提高了超越离合器的承载能力和使用性能,可为今后类似产品的设计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文章参考某款最新开发的电动汽车设计参数,对驱动电机进行了参数设计,并设计了不带离合器的电机-变速器一体化结构;为提高电机平均工作效率,通过综合考虑变速器传动比的选择及其相应的换挡规律对电机工作效率的影响,对变速器传动比进行了优化。通过修改ADVISOR里的相关部件参数建立了仿真模型,并在NEDC循环工况下对优化前、后的模型进行了仿真对比。结果表明,优化后电机平均工作效率提高了2.1%,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也提高了3.8km。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双前桥重型汽车轴间距与轮胎载荷的关系,建立了双前桥重型汽车平面运动微分方程,得到该车型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和稳定性因素表达式;提出了保证轮胎均载和整车具有不足转向特性应满足的条件;分析结果为双前桥重型汽车轴距合理布置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某型工程车辆为研究对象,对其起步特性进行研究,分析并建立了起步过程的动力学方程.在此基础上,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起步过程仿真模型.针对各种工况下的起步过程,进行了模拟仿真;并综合离合器离合速度、油门开度等因素对起步时间、整车冲击度以及滑摩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利用遗传算法,对离合器结合过程的摩擦转矩曲线进行了优化;利用PID(proportion integration differentiation)控制器对起步过程离合器液压系统进行控制,优化起步品质,改善起步性能.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非平稳随机循环载荷等不确定性因素造成的变速离合器接合过程平稳性问题,提出了面向离合器接合过程控制的不确定性估计方法。以某5t装载机V型工况重载后退作业离合器接合过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扭转振动方程降阶处理,在构建非平稳随机循环载荷不确定项参数表达与离合器接合摩擦转矩时变模型的基础上,得到离合器接合过程主从动端转速差的不确定性表达。通过变速器参数标定、台架试验及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实现离合器接合平稳特性分析及不确定项阈值估计。所提出的不确定性估计方法对类似强不确定性离合器接合的鲁棒控制器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