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赵晓慧  张杰 《科技信息》2012,(34):18-19
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增设了“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使争议多年的刑事和解制度在法律上得以正式建立,并将于明年开始实施,现最高人民法院正在就新《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公开征求意见。通过对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解读,结合先期我国各地试行刑事和解的具体实践情况,针对实践中存在的案件适用少,诟病频的问题,从刑事和解的具体实施与建立配套制度方面提出解决办法,以期能进一步完善我国刑事和解制度,进而提高其法律效应和社会效应,推动和促进我国法治社会和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量刑证据是与定罪证据相对,用于证明刑事案件中量刑事实的材料。由于我国司法实践采用定罪量刑混合模式,"重定罪、轻量刑"成为思维定势,量刑证据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此次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出台,使量刑证据与定罪证据得以区分,量刑证据的独立性得到了立法肯定。然而,新《刑事诉讼法》却没有为量刑证据的适用设立独立的量刑程序和量刑证据规则,这使量刑证据的作用大打折扣。因此,有必要借鉴国外相关制度和立法,完善我国有关量刑证据的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3.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人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对我国刑事诉讼法作了重大的修改,以我国的刑事诉讼体系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良,非法证据排除制度在这次修改中的得到了进一步的确立和完善,准确理解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中关于非法证据的内涵、外延、绝对排除与相对排除、启动程序、应对措施,对反贪工作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最大的亮点就是:将尊重和保障人权正式写进了刑事诉讼法的总则当中,把它作为刑事诉讼法总的工作和基本的任务在法典中明确规定下来。刑事诉讼法素有“小宪法”“行动中的宪法”之称,刑事诉讼法已成为第一部宣告“保障人权”的国家基本法律。修改后的刑诉法在证据制度、强制措施、辩护制度、侦查措施、审判程序、特别程序都体现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一、新《刑事诉讼法》视野下的指定辩护制度解读指定辩护制度作为辩护制度中的救济手段,新《刑事诉讼法》(以下均指2013年1月1日适用的《刑事诉讼法》)对其做了较大的修改和完善,标志着我国法律在对人权的重视和保障方面前进了一大步。(一)指定辩护制度概述对于指定辩护的含义,目前理论界通说的观点是:"指定辩护是指人民法院为因经济困难或者  相似文献   

6.
新《刑事诉讼法》将人权保障规定在第2条,并对证据制度、辩护制度等具体法条作出修改和完善,在实践中积极贯彻和落实。近日,广东徐辉冤案的平反更是人权保障理念在刑事诉讼领域的深刻反映。文章以此案为视角,在分析人权保障基本理念基础上,探讨人权保障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发展与困境,并反思人权保障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证据的取得,根据适用法律的正确与否,分为合法取得和非法取,所的合法取得是与刑事诉讼法法律价值相统一的;语气的非法取得是与刑事诉讼法法律价值相冲突的。证据的取得无论是合法还是非法,都直接体现着刑事诉讼法的法律价值。为了更好地实现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目的,完成刑事诉讼法的任务,实现现代法律的最高价值--自由与秩序的有机统一,必须探寻排除语气非法取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最早出现在刑事诉讼中,近年来,随着民事诉讼法律的日臻完善,该规则在民事诉讼活动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也成为法学界关注的热点。通过对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释义、来源、发展之考察,英美法系、大陆法系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实践操作之比较,可以比较两大法系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法律规定、司法操作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现行刑事诉讼法新增加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在具体规则设计上还存在尚未明确和细化之处,在司法实践中会出现各种问题,现阶段需要进一步完善细化相关制度,以保障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实施。  相似文献   

10.
王琳琳 《科技信息》2012,(33):441-441
自从2008年中央政法委《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和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三五改革纲要》提出要有条件地建立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消灭制度以来.全国多个地区开展了丰富多样实践探索,但在具体称谓、适用范围、程序及法律后果方面不尽相同,亟需从立法上进行规范。2011年5月1日起实施的《刑法修正案(八)》规定免除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未成年犯罪人的前科报告义务,即将于2013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刑事诉讼法》从程序上对如何贯彻前科报告免除制度作了原则性规定。刑事立法确立的总基调是对未成年人的前科予以封存、限制公开。而不是从根本上予以销毁。在我国立法已经对未成年人前科封存提出目标性要求前提下.具体构建该制度。不仅是完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制度的需要.而且也是落实刑事法律规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证据交换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阶段实施的一项重要制度。该制度对于实现公平与效率的诉讼目的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对该制度的规定不尽合理,对当事人的证据知悉权未予充分保护:一是体现在该法第六十五条规定的当事人逾期提交证据的法律后果不清晰、不合理;二是该法第一百三十九条规定允许当事人提交新证据,但对新证据定义不清晰。因此,我国应进一步强化证据失权,设定提交新证据的门槛,赋予超期举证一方证明是新证据的义务,并在法律中对新证据的类型予以明确界定以充分保护当事人的证据知悉权。  相似文献   

12.
如果说,贝卡利亚提出“无罪推定”原则是开创资产阶级民主诉讼制度的新篇章,那么,第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修改后的忡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民主诉讼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至于如何科学界定无罪推定的内涵及其在诉讼运行机制中的诉讼价值,无罪推定原则在我国新的《刑事诉讼法》中又是如何体现的,笔者试做一点探讨,请教于同行们。一对于“无罪推定”中“推定”的法律意义,目前我国学旨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法律拟制说,认为对那些情况币明,一时难以断定的事项,法律卜可以作出一种暂时性的假…  相似文献   

13.
《物权法》第77条对于“住改商”作出了限制性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又制定了《关于审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该限制做了进一步的补充。该条显示出公法以国家公共利益和社会共同生活利益为目的限制业主专有权,更显示出私法规范和相邻关系制度对业主专有权的限制。但是这种限制是有限度的,应在司法实践中把握有限度的限制尺度。  相似文献   

14.
证据交换是审前准备的重要环节。我国证据交换制度是借鉴国外相关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的证据交换的内容过于笼统,实践中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因此有必要对证据交换的主体、范围、方式以及与举证时限的关系等具体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求探究如何更好地运用证据交换制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公司法》对股权变动模式采意思主义的观点,从交易安全的维护、交易效率的保障及权利外观的信赖等理论支撑上,善意取得制度之于股权,虽然其无论从构成要件上还是法律效果上亦是具体类型上,应当与传统物权善意取得相区别。在具体适用上,本文也列举了较为常见的股权转让情形以期为实践做进一步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田学武  李博文 《科技信息》2008,(13):137-137
比例原则起源于19世纪的德国警察法中,其后在刑事诉讼法领域中也得到了广泛和深入的应用。比例原则在刑事诉讼法中的适用应有其理论基础,个案中应有相应的适用规则。我国应该在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比例原则,同时完善司法裁量权的约束制度和确定相关具体适用规则。  相似文献   

17.
文章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证据制度的若干规定》中对自认所作的规定,借鉴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下自认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对自认的含义、自认的构成要件、自认的分类及其效力、自认制度在实践运用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对刑事见证人法律地位的明确以及资格的科学界定是程序正义的必然要求与具体体现,然而,《刑事诉讼法》的最新修订及其司法解释并没有完成这一任务。文章以H省Q县调查材料为基础对我国刑事见证人法律地位进行研究,为我国刑事见证制度的完善提供一定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一、我国对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制度 对于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制度,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时间相对于国际社会较迟。在1985年以前,对于驰名商标的保护,我国国内法律几乎处于一片空白的状态,根本没有出台相关的保护规定。在法制的实践过程当中,我国也曾经把《巴黎公约》里对于驰名商标的保护内容作为依据对国外的一些驰名商标进行保护,但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与深入,我国法律在驰名商标保护方面的缺陷与空白严重地阻碍到了我国大部分企业不断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修改方式,法学界学者提出四种不同方案。刑事证据法典化方案缺乏立法法理上的合理性,在我国也没有基于学术条件和社会条件的现实性。建立统一证据法典或通过对现行刑事诉讼法修正从而全面完善证据制度的修改方案也缺少合理根据。因此,对刑事证据制度作局部修改的方案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