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合理选择蓄能器多变指数取值,应用热力学基本原理,分析了气囊式蓄能器的热力学性质和影响多变指数实际取值的各种主要因素,指出了气囊式蓄能器气体多变指数的值域范围为1-1.4;同时应考虑实际用途和工况.  相似文献   

2.
本文建立了带有气囊式蓄能器的液压支柱的数学模型.并对这种液压支住的工作特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气囊式蓄能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并就蓄能器在煤矿采掘机械上的应用作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囊式蓄能器内氮气的真实气体多变过程及囊式蓄能器特性,利用蓄能器试验平台开展不同频率的正弦激振试验.试验发现迟滞时间是迟滞环开度的主要因素,而激振频率会影响蓄能器的刚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体积压缩率和迟滞时间的真实气体多变指数模型,并通过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仿真预测结果与试验数据的最大误差小于...  相似文献   

5.
目的工程上使用的囊式蓄能器,只能构成带阻滤波装置,在液压系统中的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因此,笔者专门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具有低通滤波特性的直通囊式蓄能器。研究结果证明新研制的蓄能器动态性能高,滤波效果好,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本文还对蓄能器在系统中因安装位置带来的影响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隔离气压式蓄能器频率特性测试方法进行了研究.针对不同的测试指标,提出了不同的测试方法.一种是阀控液压缸驱动加振液压缸的测试装置,该试验台既能测导纳或阻抗,也能测压力传递函数.另一种是伺服阀直接激励试验装置,该试验台专门用于压力传递函数测试,试验装置、试验方法都较简单.两种测试方法所得结果与理论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7.
蓄能器吸收泵压力脉动效果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实验研究,探讨了皮囊式蓄能器吸收压力脉动的效果,提出了提高蓄能器吸收脉动效果的措施。并推荐一种专门用来消除压力脉动的盒式蓄能器及其容积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采用产气方式研制的产气式快速密闭气囊,由触发器、产气器和气囊组成,在面积7.2 m2半圆拱型巷道进行的实验表明,能耐温250℃,承受1 500 Pa通风压力,漏风率小于5%,安设时间小于1 min.产气式快速密闭气囊用于煤矿井下火灾区域的快速密闭,能有效隔绝火区空气,防止有毒气体及火区高温对永久密闭作业人员的伤害.具有耐高温、漏风率小、操作方便、安设时间短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针对车载导弹发射装置起竖时间长、装机功率大和能量损耗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蓄能器式辅助动力源的快速起竖方案.利用AMESim和Simulink建立多级缸起竖系统的仿真模型,制定了系统的能量分配策略及控制切换策略,仿真研究了系统起竖快速性、功率特性,并与阀控系统、泵阀复合调速系统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装备的快速、平稳起竖,显著降低了系统装机功率,对起竖装备的升级改造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国产NXQ系列皮囊式蓄能器为研究对象,讨论了吸收流量脉动、压力脉动的动态特性和它们的适宜工作范围,分析了根据脉动频率和工作压力选择蓄能器容积及确定连接管路尺寸的方法。为吸收泵出口的高频脉动,建议蓄能器采用扁平型结构,以提高固有频率。  相似文献   

11.
皮囊式蓄能器快速增压过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热力学理论对用于深海微生物取样器保压的皮囊式蓄能器快速增压过程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皮囊式蓄能器的快速增压过程可分为一个绝热过程和一个复杂的多变过程;在室温情况下, 当蓄能器单次快速增压至60 MPa后, 其最终压力只有55 MPa;蓄能器快速增压后能获得的最终压力与蓄能器增压的速度、最高压力和次数有关;采用减慢蓄能器的增压速度、增压时最大压力略大于最终设定压力和多次重复增压这3种方法均能保证蓄能器最终达到设定的压力, 但减慢蓄能器的增压速度方法不能满足快速增压的要求, 增压时最大压力略大于最终设定压力方法在实际操作时难以确定最高的充气压力, 多次重复增压方法能有效保证蓄能器最终压力, 可以在实际中使用.  相似文献   

12.
利用驻波法测量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的测量原理 ,测得常温状态下空气的绝热指数 ,该方法有别于传统测量方法 ,使用仪器简单 ,误差小 ,适用于任何气体 .  相似文献   

13.
参数对输水管道水流冲击气团压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理论上研究了阀门前充水段长度、滞留气团的初始长度、多方指数n等参数对输水管道水流冲击气团最大压力的影响.研究表明,阀前充水段长度仅改变系统的波动频率而与冲击气团最大压力无关.在忽略水头损失时,滞留气团的初始长度与冲击气团最大压力无关,而在考虑水头损失时,滞留气团的初始长度越长,水流冲击气团的最大压力越小,衰减越快;随着多方指数n值增大,水流冲击气团的最大压力减少;管路中的初始稳定气压对水流冲击气团产生的最大压力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文章推导了用温度 T 和熵 S 表示的理想气体多方过程方程,以及 T-S 图中多方过程曲线斜率的表达式,得到了四个等值过程的过程方程及其曲线的斜率.最后分析了在 T-S 图中四个等值过程和一般的多方过程曲线的特点.与多方过程的 p-V 图相比,在 T-S 图中直观地表示出了多方过程中内能、热量、功的变化特点,同时根据 T-S 图很容易计算出热机效率和制冷机的制冷系数  相似文献   

15.
一类基于奇异值分解的Lyapunov指数计算方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基于奇异值分解提出了一种有效的计算Lyapunov指数的方法.该方法既适用于离散系统也适用于连续系统,且避免了频繁的重正交过程.数值计算显示,该方法稳定性好,计算效率较高,计算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6.
针对翅片管式相变蓄热器多温位释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其多温位相变传热过程的放热特性。结果表明,蓄热器低温级相变材料温度的变化速率高于高温级相变材料温度的变化速率,这是因为蓄热器低温级制冷剂流量高于高温级制冷剂流量,且低温级制冷剂出口温度与相变材料的温差高于高温级。采用热焓法对单管蓄热器模型在第一类边界条件下的融化和凝固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与实验测得的数据进行对比,模拟分析蓄热器高、低温级液相率及温度变化情况,综合分析相变传热过程的蓄放热特性,为进一步优化蓄能除霜过程高、低温级能量分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Thermal characteristic of cavitation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 process of occurrence,development and collapse of bubble in hydraulic system. By choosing the stage of bubble growth as the research object,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process of bubbl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in hydraulic system, and ignoring the impact of thermal radiation,the heat transfer situation of bubble growth was analyzed under appropriate assumptions of thermodynamic conditions in the bubble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mathematical expression of the temperature change of bubble was deduced using thermodynamic principle. Through combining the expression with classic Rayleigh-Plesset Equation,numerical calculation was carried out and the temperature variation over time( or bubble radius) was obtained. The influences of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bubble and polytropic exponent on the thermodynamic process of bubble were analyzed. Finally,the thermal characteristic of bubble growth after cavitation occurrence was summarized.  相似文献   

18.
为了让液压系统蓄能器高效节能地工作,以蓄能器总容积为研究对象,详细介绍了大型冶金液压系统蓄能器站的设计过程,总结和比较了不同工况下蓄能器总容积的计算方法,并对所选蓄能器动态特性参数进行仿真研究,绘制出蓄能器在两种不同温度下的压力、温度、容积及工作循环图。从设计和仿真结果可知,蓄能器总容积按照理想气体绝热过程考虑结果偏小;按照不可逆多变过程计算并进行温度校正所得结果是最符合气体的实际工作过程。仿真结果验证了设计方法和数据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