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循环载荷下缺口板弹塑性应变分布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电测法测定了带有中心圆孔矩形铝合金(LY-12-CZ)板在循环载荷作用下横截面的弹塑性应变分布,同时测定了循环载荷下孔边应力──应变回线,弹塑性应变集中系数Kε和应力集中系数Kσ,并和四种近似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在循环加载情况下用电测法绘制载荷──应变回线,并根据回线出现畸变的现象,可以灵敏的检测裂纹的萌生和早期扩展。  相似文献   

2.
采用数值模拟和宽板拉伸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单点缺陷与双点缺陷对含螺旋焊缝缺陷管道应力应变及裂纹扩展行为. 基于管材的力学性能和标准等确定缺陷尺寸位置参数,利用ABAQUS建立含不同参数缺陷的宽板及全尺寸管道模型分析拉外力下的应力分布特点,研究不同缺陷长度与深度对管道焊缝处裂纹萌生的规律;设计3组含焊缝处缺陷管道宽板拉伸实验,研究管道应变与裂纹扩展情况. 结果表明:拉应力下管道宽板模型具有可靠性;随着缺陷尺寸的增大,相对长度为0.79、相对深度为45.98的缺陷对裂纹萌生影响最大. 对比宽板试验发现,宽板焊缝上、下侧截面点位的应力应变在轴向拉力作用下,均呈现出先缓慢增加后快速上升的趋势,且相对单点缺陷,双点缺陷的相互作用对裂纹的萌生和扩展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数值模拟和宽板拉伸实验方法,研究了单点缺陷与双点缺陷对含螺旋焊缝缺陷管道应力应变及裂纹扩展行为。首先基于管材的力学性能和标准等确定缺陷尺寸,然后利用ABAQUS建立含不同参数缺陷的宽板及全尺寸管道模型,通过分析外力下的应力分布特点,验证了管道宽板模型的可靠性;其次采用有限元软件研究不同缺陷长度与深度对管道焊缝处裂纹萌生的规律,结果表明相对长度0.79(实际长度为20mm)和相对深度为45.98(实际深度4mm)的缺陷对裂纹萌生影响较大。最后通过设计3组含焊缝处缺陷管道宽板拉伸实验,结果表明宽板焊缝上、下侧截面点位的应力应变在轴向拉力作用下,均呈现出先缓慢增加后快速上升的趋势,且相对单点缺陷,双点缺陷的相互作用对裂纹的萌生和扩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材料力学中直杆横截面上应力计算公式的推导进行改进,引入单元体,通过对一点处的应力状态和各应变的分析,首先明确横截面上有何种应力及与何应变有关后,再分析相应的应变规律直至推出公式,如此教法可加强对应力状态的理解,为后续内容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带钢横截面上应力状态的分析,研究了纵向拉力对带钢变形的影响,给出了计算带钢中性层应变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LY12CZ铝合金轴对称拉伸过程的计算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大应变弹塑性有限元程序对LY12CZ铝合金材料制成的轴对称光滑及切口试样在单调载荷作用下的变形场、应力场作了计算模拟,给出了在不同加载水平下,试样最小横截面上的应力场和变形场。计算结果表明:最小横截面上,光滑试样近似处于单向拉伸应力状态,且应力、应变均匀分布:而切口试样的轴向应变不再保持均匀一致;周向应变和径向应变不再相等也不再均匀分布。此时,Bridgeman公式所赖以建立的基本假设有较大误差。计算中采用临界空穴扩张比(VGC)准则来预测起裂,所得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表明切口试样从心部起裂,可将(VGC)发展过程用于预测切口试样的起裂位置。  相似文献   

7.
辊型对半固态变形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孔材料的几何模型,利用MARC有限元软件对弹簧钢60Si2Mn半固态轧制过程进行了三维有限元模拟,分析了在平辊和孔型轧制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场。在孔型中轧制,轧件变形区横截面上应力、应变场分布均匀。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吻合,说明半固态材料适合在孔型中轧制。  相似文献   

8.
在各向同性弹性理论的假设下,运用解析方法对量子线结构进行分析,通过对格林函数的积分运算,得到无限大基体内横截面为梯形的量子线结构的应力和应变场的解析解.另外,还讨论了量子线横截面的高度和初始失配应变变化对应变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宽板弯曲问题的应力中性层与应变中性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宽板纯弯曲问题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应变中性层和应力中性层的表示式,用数值方法计算得到了应力中性层和应变中性层的关系。指出了虽然应力中性层和应变中性层都是内移的,但应力中性层的内移量小于应变中性层,并证明了这一结果适用于更一般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针对压力容器接管区高峰应变、高应变剃度、强大的弹性约束和应变峰值呈单向应力状态的特征,在压力容器接管模拟试板的基础上,对多种孔径的异型板应力应变场进行光弹性试验研究并建立有限元模型,分别就不带裂纹和带有裂纹的异型板进行应力分析。数值结果表明,高峰应变区的应力集中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为异型板设计的合理性和裂纹扩展分析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用简化方法计算船体的总纵极限弯矩时需要掌握四周支承在骨架上的矩形板包括后屈曲及后崩溃阶段非线性性能在内的完整的平均应力-平均应变关系,采用Gordo和Guedes Soares提出的利用经验公式的方法导出了受压矩形板的平均应力-平均应变关系,着重讨论了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在分析板受压时各阶段板内应力分布的基础上,根据静力平衡条件提出了一个生成计及残余应力影响的平均应力-平均应变曲线的近似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基于梁的弯曲变形理论及形状记忆合金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在考虑形状记忆合金材料相变临界应力与临界温度关系的情况下,分析了形状记忆合金超静定梁在非纯弯曲条件下的非线性力学行为.为了直观描述梁在拉压两侧相变的不对称性,引入拉压不对称系数,分析了各相变阶段横截面上的应力分布,通过求解平衡方程,得到了横截面中性轴位移、曲率以及...  相似文献   

13.
基于弹性力学的基本理论 ,分析了拉压弹性模量不等材料直杆在纯弯曲变形状态下的应力和应变 ,给出相应的应力计算公式 ,并讨论了拉压弹性模量的比值参数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又分析了拉压弹性模量不等材料杆在偏心压缩时的应力、应变 ,给出了横截面中性轴位置的数值计算方法和数值解 ,并进行了定性的讨论 .  相似文献   

14.
在研究板料的极限应变时,提出了一种新的初始几何缺陷模型——椭圆缺陷模型。用大变形弹塑性有限元法,按大变形J_2塑性流动理论,大变开J_2塑性变形理论分析了具有不同长短半轴椭圆缺陷模型,标准的M-K缺陷模型,圆形缺陷模型对双向受拉金属板极限应变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椭圆缺陷对双向受拉金属板极限应变的影响与椭圆的长短半轴比及椭圆区板厚有关。根据圆形缺陷模型算出的极限应变值是上限,根据标准的M-K缺陷模型算出的极限应变值是下限。圆形缺陷模型和标准的M-K缺陷模型是椭圆缺陷模型的特殊情况。分析还表明,大变形J_2塑性流动理论对缺陷比大变形J_2塑性变形理论更敏感。分析时,假定双向受拉金属板处于平面应力状态,在弹性、塑性状态下都是体积不可压缩的。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正交各向异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及弹性模量等力学参数,本文从材料的物理力学特性出发,推导了正交各向异性材料的弹性本构方程。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得到了正交各向异性钢筋混凝土板在自重与受荷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及板中挠度值。对比分析了视钢筋混凝土板为各向同性时的应力及应变情况。发现2种情况下的应力、应变及板中挠度值与实验数据均较接近,因此,本文的有限元分析方法是可行性的。由于2种情况下模拟结果相近,因此可视正交各向异性材料为各向同性进行分析,以简化分析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我国东北地区机场水泥混凝土道面板板角温度分布规律及温度-应力/应变关系,依托新建松原查干湖机场道面工程开展道面温度翘曲试验,应用智能温度、应变传感器监测板角不同深度处的温度与应变、应力日间变化和季节性变化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板内温度-应变增量日间变化规律具有明显的滞回特性,且板顶同一点横向温度-应变增量滞回圈面积比纵向的大;板内应力的日间变化具有近似周期性波动特征,波动峰值滞后温度波动峰值约1h,且任一时间板内同一点纵、横向应力相差不大。板内温度及应变、应力受季节性环境温度影响显著,随环境温度的降低,板内正、负温度梯度的日间交替持续时间有明显变化;板内温度-应变增量滞回圈面积逐渐减小;板顶最大压应力逐渐减小,最大拉应力几乎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7.
船体板残余应力筛降后的平均应力-平均应变曲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船体中矩形板残余应力的筛降,得到了在受拉和受压情况下筛降水平的计算公式,并用有限元程序验证了公式的有效性.分析了残余应力筛降后板的平均应力-平均应变关系,采用两种方法分别得到了板的平均应力-平均应变关系的表达式,有限元法计算结果表明,方法2比方法1更合理.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采用钢结构代替钢筋混凝土结构,利用高强螺栓拼装连接成装配式钢结构塔吊基础。试验检测钢梁装配式塔吊基础在吊装过程中钢十字梁翼缘及腹板以及底箱板的应力应变值,了解吊装过程中各部位的应力应变情况,从而确定钢十字梁以及底箱板的受力状态,为装配式钢结构塔吊基础的设计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用能量原理推导圆轴扭转弹性变形与应力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圆轴自由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应力分布,弹塑性力学给出的弹塑性解与大量金属材料的扭转实验结果存在众多分歧。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分析材料在弹塑性变形阶段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对应的细观机理,根据最小变形能原理,给出了弹塑性小变形时,圆轴扭转横截面上任一点处的切应力和弹性切应变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圆轴扭转时小塑性变形的出现,并不影响材料的弹性性质,也不改变构件内弹性变形的分布规律,即在弹塑性小变形条件下,圆轴扭转横截面上任一点处的切应力、弹性切应变的大小仍与该点到圆心的距离成正比,亦即仍呈现出与弹性变形时相同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容器封头普旋过程的应力、应变进行了实验研究。运用塑性材料力学法得出了在旋压过程中的圆板毛坯变形和主应力分布规律。并对表面产生微裂缺陷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为合理的确定工艺参数,提供了有益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