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未拆和已拆电子元器件的废旧印刷线路板(Waste Printed Circuit Boards,WPCBs)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了其在硝酸中金属铜的浸出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两者铜的浸出率随粒径的增大、时间的延长和固液比的减小而增大,温度对两者的影响都不大。已拆电子元器件的WPCBs的铜浸出率随H2O2和HNO3用量的增大而增大,而后者在实验讨论的范围内,H2O2和HNO3用量对其浸出率无明显影响。对于1 g样品,当未拆电子元器件的WPCBs粒径为0.25~0.5 mm,固液比为1:1,H2O2和HNO3均为2 mL时,50℃浸出2 h,即可浸出几乎全部的铜;当已拆电子元器件的WPCBs粒径为0.1~0.25 mm,固液比为1:1,H2O2和HNO3用量分别为2 mL和6 mL时,室温浸出2 h,铜浸出率达92.03%。  相似文献   

2.
超微细磷矿粉有效磷含量和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超微细处理、分析测定和温室土培的试验方法研究了两种磷矿粉经不同时间的超微细处理和不同活化剂活化后磷矿粉有效磷含量的变化,以及超微细磷矿粉对小油菜生长指标和吸收氮、磷、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经超微细的低品位磷矿粉相比较,超微细磷矿粉的有效磷释放量显著升高,相同超微细条件下经腐殖酸和沸石活化后有效磷含量显著升高;超微细磷矿粉能够显著促进小油菜的生长和氮、磷、钾的吸收,其中,超微细胶磷矿粉经腐殖酸和沸石活化与过磷酸钙效果相差最小;同一种磷矿粉,超微细处理5h的磷矿粉效果好于超微细处理2h的磷矿粉,相同超微细处理条件下胶磷矿磷矿粉的有效磷释出增加量和生物学效果高于磷块岩磷矿粉。  相似文献   

3.
镍钼矿提钼渣中镍的浸出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硫酸溶液中,使用常压氧化浸出法处理镍钼矿提钼渣以回收有价金属镍。考察搅拌速度、液固比、硫酸用量、氧化剂用量以及浸出时间对镍浸出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搅拌速度与液固比对浸出过程影响不明显;在未加入氧化剂时,主要发生镍氢氧化物简单的酸溶反应,而添加氧化剂后硫化物也被氧化浸出;此外,镍浸出率随浸出时间、温度及硫酸用量的增加而增大。最佳工艺条件如下:搅拌速度为500 r/min,液固比为4:1,氧化剂加入量为矿量的0.2倍,浸出温度为90℃,硫酸浓度为0.4 mol/L,浸出时间为8 h,镍浸出率可达95%左右。  相似文献   

4.
不同磷肥对红壤铜吸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等温平衡法,测定了3种性质不同的磷肥(磷酸二铵,钙镁磷肥和磷矿粉)影响下红壤对铜的吸附量,应用Freundlich方程(Cs=KfCen)分析了土壤铜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与对照(不施磷肥)相比,磷酸二铵、钙镁磷肥和磷矿粉均会显著提高红壤对铜的吸附,吸附量(Kf值)分别增加44.4%、336%和80.1%;不同种类磷肥改变红壤铜吸附量的次序为:钙镁磷肥>磷矿粉>磷酸二铵.随着非水溶性磷肥(钙镁磷肥和磷矿粉)用量的增加,红壤对铜的吸附能力逐渐增强;而磷酸二铵分别在低(磷铜摩尔比=1∶1)、中用量(磷铜摩尔比=2∶1)显著促进红壤对铜的吸附,而在高用量(磷铜摩尔比=4∶1)下则抑制了红壤对铜的吸附.试验结果表明,在铜污染红壤上,从提高土壤铜阻抗效果与降低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角度出发,磷酸二铵不宜施用;而钙镁磷肥可作为磷肥的最佳肥源.  相似文献   

5.
磁流变液阻尼器用于转子振动控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实验研究了一种剪切式磁流变流阻尼器在转子振控制中的应用,实验发现,磁流变液阻尼器的刚度和阻尼随施工磁场强度的增加而增大;支承在磁流变液阻尼器上的转子系统的振幅在亚临界区及临界转速处随施加的磁场强度的增加而减小,而在超临界区则随磁场强度的增加而增大;系统的临界转速随磁场强度的增加而升高,通过简单的开关控制,可使转子的振动在全转速区的内达到最小。  相似文献   

6.
用废旧电路板酸浸-电沉积法回收金属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既保障环保又达到最佳铜回收效果的目的,以废旧电路板经过初步破碎分离,得到铜金属富集产品为研究对象,采用硫酸-双氧水浸出结合电沉积工艺回收物料中的铜。考察了铜浸出率与硫酸质量浓度、双氧水用量、浸出时间、液固比之间的关系,进行最佳金属浸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硫酸物质的量浓度为3.5 mol/L、浸出时间3 h、双氧水用量为20 mL、液固比10∶1条件下,铜金属浸出率最高可达到97.58%。电沉积尾液循环用以浸出铜,铜离子循环质量浓度不低于18 g/L,平均电流效率高于97.60%。在沉积温度40℃,阴极材料为T2紫铜,电流密度小于800 A/m2时,电流效率可以保持在97%以上。实验中铜回收率达到了97.58%。  相似文献   

7.
某高磷铁矿提铁降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南某地高磷铁矿为原料,采用还原焙烧一磁选一硫酸浸出工艺进行提铁降磷试验研究.对还原焙烧一磁选粗精矿进行硫酸浸出工艺参数优化,对浸出时间、液固比、硫酸用量和搅拌速度等因素对提铁降磷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原矿品位为47.28%Fe(质量分数)和磷含量为1.59%的高磷铁矿石经过还原焙烧一磁选得到的粗精矿,在浸出时间为2h、液固比为2.5、硫酸用量为50 kg/t和搅拌速度为500 r/min的条件下进行酸性浸出提铁降磷,最终得到铁精矿品位达62.35%Fe,磷含量为0.20%,铁总回收率为90.54%和脱磷率为87.42%.  相似文献   

8.
陕南是驰名中外的石煤赋存区,石煤中伴生有多种元素。通过测试石煤中磷元素的含量,发现陕南石煤样品中磷元素含量普遍较高(139.1~2 946.8μg/g),远高于中国煤中磷均值,富集磷元素特征明显,并且石煤灰样普遍高于对应原石煤样中磷元素含量。利用浸泡实验模拟了四种条件下(超纯水、酸性溶液、碱性溶液、矿井水)石煤及煤灰中磷元素的浸出(迁移)过程,实验周期长达12个月,计算了不同类型样品和浸泡条件下的磷元素浸出率。结果显示:酸性溶液对于石煤样品中磷元素有较高的浸出率,普遍高于其他三种类型溶液,矿井水溶液的磷浸出率次之,超纯水和碱性溶液的磷浸出率微弱,指示碱性条件有抑制石煤样中磷元素浸出的趋势。石煤灰样品在不同类型溶液条件下磷元素的浸出率特征也是在酸性溶液中比较高,矿井水溶液次之。与不同溶液石煤样磷元素浸出率相比,石煤灰样在碱性溶液和矿井水溶液中略有增高。  相似文献   

9.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葡萄糖还原浸出半氧化锰矿的工艺,以锰浸出率为响应值,对硫酸用量/矿量、葡萄糖用量/矿量、氟化铵用量/矿量和浸取时间四因素进行建模。结果表明,这些因素与锰浸出率的关系符合二次模型,各个因素对锰浸出率影响均极其显著,各个因素的二次方以及硫酸用量/矿量与葡萄糖用量/矿量的交互作用对锰浸出率影响较显著。最优工艺条件为:硫酸用量/矿量0.880 g/g、葡萄糖用量/矿量0.059 g/g、氟化铵用量/矿量0.04 g/g、浸取时间6 h。在此条件下,锰浸出率为93.09%,与模型预测值93.18%无显著差异,而相同条件下未加氟化铵的锰浸出率为82.37%。  相似文献   

10.
难选高硅型氧化锌矿机械活化碱法浸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氧化锌矿综合利用工艺的现状和不足,将处理氧化铝矿物的拜耳法移植于氧化锌矿的湿法处理过程而形成"锌拜耳法",提出氧化锌矿机械活化碱法浸出的新工艺。实验结果表明:当NaOH的用量为理论用量的3.5倍,温度为140℃,浸出时间2 h,液固比为10:1(mL/g)时,锌的浸出率达到95.1%,硅的浸出率为45.5%。氧化锌矿在高温、长时间和强机械活化作用下生成难溶产物Na2ZnSiO4是导致锌浸出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废旧镍氢电池正极材料中镍和钴的回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在硫酸体系中回收废旧镍氢电池正极材料中的金属镍和钴. 用正交实验方法考察了浸出温度、浸出时间、硫酸初始浓度以及氧化剂用量对镍、钴浸出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镍和钴浸出率的影响程度排序均为:氧化剂用量>浸出时间>温度>硫酸初始浓度. 在实验得出的最佳浸出条件下,Co的浸出率为99.7%,Ni的浸出率为99.1%.  相似文献   

12.
压电陶瓷废弃物中银的浸出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硝酸为反应试剂,从压电陶瓷废弃物中浸出银,考察了浸出时间、硝酸用量、浸出温度、固液比等工艺条件对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浸出时间为90m in,硝酸用量为4.5m l,温度为85℃,固液比为1∶3.5,银的浸出率可达到99.36%。对于不同含银量和品种的其它压电陶瓷废片,可以采取同样方法摸索出浸出优选工艺条件,结合放大试验得到实际生产的优选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3.
表面活性剂对嗜酸氧化硫硫杆菌浸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用硫杆菌氧化还原态硫产生硫酸来浸出磷矿的过程中,采用加入不同吐温类表面活性剂的方法,促进细菌与矿物的作用,提高浸磷率。通过测量浸矿溶液的pH值及菌浓度以及磷的浸出率来评价表面活性剂对嗜酸氧化硫硫杆菌浸磷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吐温20、吐温60和吐温80都可以使浸矿效果得到改善,其最佳用量分别为10,10和100g/m3;吐温60的效果最佳,当其用量为10g/m3时磷的浸出率比原来提高约15%。  相似文献   

14.
采用3×2两因子设计研究饲料中钙(3个水平分别为1.5%、2.0%、2.5%)磷(2个水平分别为1.0%、1.5%)水平对克氏原螯虾生长、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水体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钙磷水平对克氏原螯虾的增重率和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钙和磷的表观消化率分别随饲料中钙和磷水平的升高而升高,磷的表观消化率随钙水平的升高而降低;随钙磷水平的提高,粪便和水体中的钙磷含量增加,加大了水体污染,因此钙添加水平1.5%,磷添加水平为1.0%时达到了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硼资源分布状况,概述了硼镁铁矿中铁、硼和镁的分离及提取的实验研究现状,指出了研究低品位硼矿资源综合利用的意义.通过实验深入探讨了酸解反应中硫酸用量、浸出时间、浸出温度和添加剂用量对硼酸浸出率的影响,进而优化出最佳硫酸用量85%、浸出时间90min、浸出温度90℃和添加剂用量为1.5%.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氯化铵-氨配合浸出法直接从氧化锌矿提取锌新工艺.该工艺采用氯化铵-氨水溶液作浸出剂,使之与氧化锌矿反应得锌氨配合离子,在浸出的同时将杂质砷、锑、铁、硫酸根和碳酸根除去.实验结果表明时间、液固比对锌浸出率影响显著,而温度对锌浸出率影响不大;在综合浸出条件下,锌浸出率大于68%,氨溶锌浸出率大于93.88%(质量分数);胶体吸附除砷、锑效果明显,浸出液中砷、锑质量浓度可降至0.25mg·L  相似文献   

17.
采用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选取Quadratic模型,进行了Box-Behnken实验设计优化在NH_3-(NH_4)_2SO_4-H_2O体系浸出氧化锌矿的实验工艺参数,建立了回归方程.回归分析模型的"ProbF"值为0.0023,小于0.05,模型模拟精度高,回归方程的全体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是显著的,回归方程可信.模型分析发现,液固比、浸出温度、浸出时间三个因素对锌的浸出率影响较为显著,对响应面和等高线图进行分析,液固比和浸出时间的交互作用较为显著.RSM法优化最佳浸出实验参数液固比12.81、浸出温度30℃、浸出时间4.15h、总氨浓度7.5mol·L~(-1),预测浸出率86.2%.综合考虑操作的可行性,在采用NH_3-(NH_4)_2SO_4-H_2O体系浸出氧化锌矿工艺中,选取液固比13、浸出温度30℃、浸出时间4h、总氨浓度7.5mol·L~(-1),测得浸出率为86.0%,与理论预测值相比误差为0.23%.  相似文献   

18.
以白云鄂博铌精矿经预还原后在电炉内熔分所形成的渣铁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考察了熔分过程中铌、磷在渣铁两相间分配比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铌、磷的分配比随铁液中碳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减小,当碳达到饱和时,铌氧化物会在渣铁界面处被还原为碳化铌,熔分终点w[C]应控制在342%以下;铌、磷的分配比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熔分温度可控制在1450℃左右;铌、磷的分配比随渣中FeO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熔分终点w(FeO)应控制在585%左右;铌、磷的分配比随熔渣光学碱度的升高而增大,添加MgO可明显降低磷的分配比.  相似文献   

19.
参照实际转炉脱磷炉渣,配制了不同F、P2O5、FeO和MgO含量及碱度的渣样,用化学分析方法测试了不同组分对渣中磷的枸溶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脱磷渣中含有F时,P主要与F形成氟磷灰石,使得磷的枸溶率随渣中F含量的升高而急剧降低,当不含氟时枸溶率可达92.5%,当氟质量分数达到0.5%时枸溶率已降低到50%以下;随碱度增加,由于渣中Ca2+含量增加,破坏了硅氧网络结构,使得枸溶率有所上升;渣中MgO含量升高,由于Mg2+在熔融冷却过程中会抑制β--Ca3(PO4)2晶体的析出,而β--Ca3(PO4)2中磷不易为质量分数为2%的柠檬酸液溶出,而使枸溶率有所升高;随渣中P2O5含量升高,由于P5+与O2-形成络离子,P5+位于O2-密集形成的间隙中,不易溶出,使得枸溶率有所下降;渣中FeOn升高,枸溶率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20.
选择A,B,C,D,E等5种不同结构的浸取助剂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固液比、浸取温度、浸取时间、酸矿比、助剂用量等因素对电解锰渣中Mn2+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助剂中E的浸出效果最好.在固液比1∶3、酸矿比0.3∶1、浸出温度60 ℃、浸出时间90 min条件下,E为助剂(用量为0.6%)时Mn2+浸出率最高,达到5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