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采用搅拌反应器研究了V_2O_5在热钾碱液中的催化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当V_2O_5浓度≤0.15M时,CO_2在热钾碱液中的吸收机理为拟一级反应;V_2O_5为均相催化剂。对几种催化剂与CO_2发生拟一级平行反应的情况提出了计算吸收速率的简便近似方法。在50℃、0.1013 MPa时,采用滞流射流装置求出了催化热钾碱液吸收CO_2的拟一级反应速率常数k_1、CO_2的物理溶解度C及CO_2的液相扩散系数D_A。 相似文献
2.
通过理论分析,导出了题述速率方程的近似解。该解考虑了液相中存在平行反应时,被吸收气体在各反应中的不同平衡浓度对传质推动力的影响。采用搅拌反应器,以二乙醇胺为有机胺,吸收和解吸温度分别为353K和373K,系统总压0.104MPa时得到的实验数据对该解作了验证。计算结果表明:在胺催化吸收的穿梭机理中,消耗的游离胺大部分在膜内再生。界面游离胺浓度下降所引起的传质推动力减小是影响胺催化能力的重要因素,但这下降要受界面CO_2平衡浓度的制约。加速游离胺再生能显著促进吸收。解吸中有机胺并非一定通过均相催化起作用,其机理和吸收时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3.
在常压、高温下,测定了热钾碱液、二乙撑三胺催化热钾碱液吸收CO_2的吸收速率系数(k)。讨论了温度、转化度、液体喷淋密度对k的影响,并建立了k的数学关联式。比较了改良型湿壁塔和搅拌反应器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的k值,当吸收符合拟一级快反应时,两者所得的结论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按文题,对吸收机理和影响传质的各种因素进行了探讨,并建立了数学模型。关联得到的吸收速率系数为k_(BV)=133.03(1-f_C)~(0.8324) exp(-(5981/1.987T)。适用范围为:温度T:60—80℃;转化度f_C:0.1—0.6。本文提出了假一级快反应吸收的临界液膜厚度的概念,从而有效地解释了湿壁塔和工业填料塔在传质方面的差异,这对传质过程的理解,对传质设备的强化,提供了较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对二氧化碳在热碳酸钠吸收液和胺活化热碳酸钠吸收液中的解吸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在搅拌式反应器中测定了这两类溶液在工业条件范围内的温度、转化度、胺含量对CO_2解吸速率的影响。由实验数据回归整理得到计算解吸速率系数的关联式,为工业生产和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加压下,采用压力釜测定了含K_2CO_3 26.5(重量)%和二乙醇胺(DEA)3%的DEA催化热碱溶液吸收CO_2的速率。测定的温度为70—100℃,压力1—9 kgf/cm~2(表压),溶液的转化度为0.1—0.7。结果表明,吸收速率系数随压力的提高而下降,压力达7kgf/cm~2(表压)以上时,DEA催化热碱溶液的吸收速率系数与纯热碱溶液的吸收速率系数相近。即使在1kgf/cm~2(表压)下,此吸收过程已不符合假一级反应模型。本文用近似解整理吸收速率数据,其模型平均相对误差小于10%。此模型包括了液相离子扩散的影响和表面扰动等对传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郭碧花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4(4):396-401
为了研究水稻对硅、钾、钙、镁的不同吸收效应,同时探索含钾硅酸盐矿物的肥料价值,本文采用了动力学研究方法.结果表明:水稻对硅、钾、钙、镁的吸收速率因肥料配比差异而不同;而施用多元复合物,水稻生长过程中对硅、钾、钙、镁的吸收速率明显增加;四个动力学方程对水稻吸收养分规律的拟合度都达到了极显著性或显著性水平;单从相关系数及其变异系数来看,四种养分的拟合情况均以Freybdkucg方程为最好. 相似文献
8.
大鼠小肠对葛根素吸收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在大鼠小肠内吸收药物的方法,对葛根素的肠吸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利用UV双波长等吸收消去法测定小肠循环液中葛根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对于50、100和200 μg/mL质量浓度的葛根素,在小肠内循环4h后相应的药物吸收速率常数(Ka)分别为0.021、0.028 和0.020 h-1,吸收率(Pa)分别为19.28%、21.78%和16.98%,在不同浓度下葛根素的吸收速率常数无显著差异(显著性水平因子P>0.05),该药物在肠道内的吸收呈现一级吸收动力学过程,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相似文献
9.
MDEA水溶液对CO_2吸收速率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精确测定气体吸收动力学的数据 ,建立了一套采用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的实验装置 ,改进了数据采集软件。气体吸收压力数据的测定精度为 0 .0 5 %。测定了在石油化工、天然气净化和合成氨工业中常用的 N-甲基二乙醇胺(质量分数 32 .4 % ) +哌嗪 (2 .6 % )水溶液吸收 CO2 的动力学速度 ,并根据阻尼膜理论建立了相应的吸收动力学计算公式 ,可用于实际体系的吸收动力学计算 相似文献
10.
11.
制备了PAA-AM-Mn高分子金属络合物,以此为催化剂,在环氧氯丙烷存在下,由甲醇和二氧化碳在热压下反应合成碳酸二甲酯.研究了配位体配比、金属离子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并研究了反应物甲醇与环氧氯丙烷配比及催化剂用量对DMC产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塑封用环氧树脂材料固有的吸水特性引起电子元器件表面发生电化学腐蚀过程,极性基团含量 及自由体积空穴是影响环氧树脂吸水特性的主要因素;针对工业应用中广泛存在的由于固化不充分引起极 性基团含量及自由体积空穴的分布不均,进而导致树脂吸水行为发生变化的问题,研究了胺类固化剂用量对 环氧树脂吸水动力学及性能的影响;吸水动力学方面,饱和吸水率随胺用量的增加而上升,但拟合结果表明 等化学计量树脂具有最低的水扩散系数;原位红外光谱(in-situ FT-IR)的测试结果表明,吸水过程中水分子 与羟基及羰基发生了相互作用;饱和吸水状态下,环氧过量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下降 16. 7%,等化学 计量树脂下降 16. 6%,胺过量树脂下降 32. 3%;力学性能方面,吸水导致环氧过量树脂的屈服强度下降 3. 9%,等化学计量树脂下降 5. 1%,胺过量树脂下降 8. 5%;而经过二次干燥处理后,等化学计量树脂及胺过 量树脂的 Tg、压缩模量及压缩强度均有较好地恢复;实验结果表明:由配料比引起的固化不充分对环氧树脂 吸水行为的影响是显著地。 相似文献
13.
用络合催化剂的2,4-二氨基甲苯烷硫化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2,4-二氨基甲苯和二甲基二硫在三苯基磷卤化亚铜络合物催化剂上合成二甲硫基甲苯二胺(DMTDA)的反应动力学。2,4-二氨基甲苯烷硫化反应是由平行连串反应组成的复杂反应体系,当搅拌速度较高,催化剂粒径较小时,催化剂的内扩散和外扩散对反应的影响可以消除,2,4-二氨基甲苯炕硫化反应可以看成由平行连串反应组成的双分子反应组成,并由此建立了动力学模型,对2,4-二氨基甲苯和二甲基二硫而言,反应级数均为一级,并求出了反应的活化参数。 相似文献
14.
TEA—DETA混合胺水溶液吸收CO2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圆盘塔,对TEA(三乙醇胺)与DETA(二乙烯三胺)混合水溶液吸收CO2进行了研究。实验在常压下、温度303~333?K,混合胺浓度0.75~3.00?kmol*m-3的条件下对吸收量、吸收速率进行了测定,并与其它混合胺进行了比较,证明DETA(二乙烯三胺)是一种优良的活化剂。 相似文献
15.
活性炭纤维处理苯酚废水的静态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活性碳纤维(ACF)静态吸附苯酚模拟废水,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和动力学曲线,计算了有关热力学函数ΔHΦ、ΔGΦ、ΔSΦ和吸附活化能,初步揭示了活性炭纤维对苯酚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293 K时静态吸附容量最大为156.3 mg/g,温度对吸附容量和吸附机理有很大影响.低温时被吸附苯酚分子以平伏取向为主,同时伴随大量溶剂分子的脱附而吸热,熵增大;高温时苯酚直立吸附,但溶解度增大,吸附容量减小,同时溶剂分子大量被吸附,使系统熵减小.动力学研究表明,苯酚在活性炭纤维上的吸附符合一级吸附规律,吸附活化能为8.66 kJ.mol-1. 相似文献
16.
二氧化硫和烷烃光化学烟雾形成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O2与烷烃在3130高压汞灯辐照下生成光化学烟雾.实验测量了烟雾强度随SO2压力和烷烃压力变化的规律.文中提出的烟雾生成动力学模型较好地反映了这些实验规律,并得到SO2与丙烷、戊烷、己烷生成光化学烟雾速率常数kp2之比,以及它们的物理猝灭速率常数kq2之比. 相似文献
17.
氯化钾催化气化煤的等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KCl作为催化剂,CO2作为气化剂,对3种不同的煤进行了等温常压催化气化动力学研究,发现KCl对这几种煤的气化有着明显的催化作用。根据反应动力学结果,认为此催化气化反应过程本身为一级反应,但受到催化剂的影响,在反应后期会表现为按二级反应进行。针对该情况引入一个描述催化剂影响因素的参数——催化因子建立了动力学模型,模型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最大误差不超过5.4%。 相似文献
18.
松香胺希夫碱-铜催化松香的氧化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松香胺希夫碱 铜配合物为催化剂催化H2O2氧化松香的情况.探索了H2O2浓度、溶剂、催化剂的用量、温度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在无水乙醇作溶剂,松香胺希夫碱 铜催化剂用量为2%情况下,温度对反应的影响最大 其次为H2O2的用量,而时间对反应的影响最小.通过正交实验得出最佳实验条件为:在松香与无水乙醇的质量比为1∶5,松香胺希夫碱 铜催化剂用量为2%情况下,反应温度80℃,35%H2O2的用量7ml,反应时间1h较理想. 相似文献
19.
采用煅烧石灰石方法合成了钙基二氧化碳吸收剂,考察了煅烧方法对钙基二氧化碳吸收剂吸收率的影响.利用孔径(孔隙度)分布测定、比表面积测定、扫描电镜及热重分析等对钙基二氧化碳吸收剂进行结构表征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采用马弗炉煅烧所得钙基二氧化碳吸收剂吸收率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