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英  张宏玉 《遵义科技》2004,32(3):47-48
化学除草是高效、省工、经济的除草方法。本试验采用两种除草剂在苗圃上试验,乙草胺除草效果为73.2-90.1%,草甘膦的除草效果为74.8%-87.7%,除草效果明显,值得在生产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除草剂的应用试验,不同除草剂的单独使用对阔叶杂草的除草能力,从强到弱依次为:百草枯、草甘膦、扑草净、果尔、都尔、乙草胺、高效盖草能、精禾草克;对禾本科杂草的除草能力从强到弱依次为:百草枯、扑草净、高效盖草能、草甘膦、精禾草克、果尔、乙草胺、都尔。不同除草剂的混合使用相对于单一除草剂效果和性能都有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是克乙丁试剂无论对阔叶杂草或禾本科杂草除草率都达到了100%;混合除草剂的抑草期也比单一除草剂要长。通过对难除杂草的效果试验,发现加大草甘膦浓度能提高除草效果;克乙丁试剂、草二试剂、扑草净对有害生物—加拿大一枝黄花有较好的除草效果。  相似文献   

3.
4年来在菜田和果园的主要作物上进行了15种除草剂田间药试验,筛出在上前情况下适宜推广的氟乐灵,地乐胺,乙草胺,甲草嗪,草膦5除草剂,基本摸清了这几种除草剂,基本摸清了这几种除草剂的应用范围、杀草对象等诮技术,为全面开展菜田和果园化学除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乙莠悬浮剂由乙草胺和莠去津两种除草剂复配加工而成,本文选择5%OV-17为固定液邻苯二甲酸二戊酯示物,用气相色谱法在同一条件下同时测定出两种除草剂的有效含量。乙苯胺和莠去津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01%和100.05%,标准偏差分别为0.041%和0.036%。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禾耐斯、已草胺和都尔三种除草剂进行除草效果对比试验,证明禾耐斯除草效果最好,乙草胺次之,并且对棉花的产量无本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玉米大垄双行覆膜机械化栽培,是将土地经过机械整地,耙平耙细,平播为1m的大垄,在每条大垄上机械种植双行玉米.应用该技术能够充分发挥边际效应,提高光能及水肥利用率,增加地温,保水保墒,免除中耕,显著提高产量.在玉米制种田中应用该技术,玉米籽种色泽光亮,籽粒饱满,产量比常规增产20%以上,降水好.解决了北方寒地中晚熟品种在制种过程中籽粒不饱满、色泽差、降水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2002年10月至2003年3月通过对麦佬(咔嘧磺隆)等几种内吸性化学除草剂在上蔡县冬小麦田对比应用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几种除草剂均对小麦安全,以麦佬600g/hm^2。效果最好,且年前好于年后,年前防效为98.1%.较年后提高28%  相似文献   

8.
研究结果表明,春小麦覆膜穴播比露地穴播增产2.6%-17.61%。覆膜1水处理较0水处理增产40.56%,2水处理较1水处理增产11.8%,3水处理较2水处理增产11.34%,4水处理较3水处理减产9.1%。通过对产量结构分析可知,限制覆膜高产的主要因素是成穗数,其次是穗粒数,再次为千粒重。丰水年3水处理(拔节孕穗扬花水)和次水年4水处理(拔节孕穗扬花灌浆水)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水处理较现行5水或6水灌溉制度可节水1500-3000m^3/hm^2。  相似文献   

9.
对几种常用ND HI试验方法作比较,结果表明,在全量法和微量法中以生理盐水为稀释液,以1%红细胞悬液作反应指示剂和100%凝集抑制为判定终点的方法效果为佳,全量法测得的HI滴度较微量法的约高0.5-1个滴度,其灵敏度和准确性较高,从而更适于实际工作中ND抗体水平的免疫监测。  相似文献   

10.
在巨尾按幼林中,进行10%草灌净除草试验,结果表明:1hm^2用草灌净1800ml(商品量下同),除草率可达69.1%,随着剂量增加,除草效果提高。但巨尾按对草灌净敏感,1hm。用量达2700ml时,幼树产生严重药害。因此,巨尾按的幼林除草不宜推广使用草灌净除草剂。  相似文献   

11.
陈德权 《科技资讯》2006,(9):117-118
近几年八五二农场针对本地区限制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温度及水分”这两大问题,大面积推广、应用具有保墒、增温的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模式,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经实践行间覆膜大豆平均亩产达200公斤以上,经未覆膜大豆增产25%左右,本文就是大豆垄上行间覆膜栽培增产机理做如下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建立了以液液萃取-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环境水样中甲草胺和乙草胺的方法,水样采用正己烷进行液液萃取和富集,通过DB-1701毛细管色谱柱进行样品和杂质的分离后,采用电子捕获检测器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条件优化实验,两种除草剂的方法最低检出浓度均为0.01μg/L,回收率在91.5%~104%之间,RSD在3.5%~7.9%之间。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实际水样中甲草胺和乙草胺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鲁北盐渍土区棉花微咸水滴灌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春棉利用含盐量3.8g/L浅层地下微咸水及1.2g/L深井水进行膜下滴灌、无膜滴灌、覆膜畦灌及无灌溉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2g/L膜下滴灌皮棉产量最高,其次为3.8g/L膜下滴灌,相差22%;两种灌溉水的无膜滴灌及覆膜畦灌4个处理的皮棉产量基本持平,无灌溉产量最低。3.8g/L微碱水灌溉条件下,膜下滴灌比覆膜畦灌增产38.6%,比无膜滴灌增产40.1%,比无灌溉增产92.5%。滴灌比覆膜畦灌省水60%左右,滴头的湿润半径能达到20cm左右,湿润深度能达到60cm左右;试验期间0-60cm土层土壤盐分含量低于0.2%,不会对棉花生长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14.
1992~1995年,通过三个年度的节能型日光温室冬季黄瓜生产试验表明:选择长春蜜刺或新泰密刺品种,适期播种,采用黑籽南瓜嫁接技术,宽行80cm,窄行40cm,株距20cm的宽窄行垄栽覆膜及膜下暗灌等技术,是冬季黄瓜取得较高产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在冬小麦生产年度中 ,夏休闲期降雨量多且集中 ,是土壤水库充水的主要来源 ,对越冬作物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当前效应和滞后效应。经连续多年在同一施肥水平下的小区试验结果表明 ,底墒的作用明显大于生育期降雨的作用。同时 ,研究表明播前底墒对冬小麦产量的方差贡献率为 3 8.6% ,说明冬小麦产量的近 40 %由播前底墒决定。所以 ,做好夏休闲期土壤水分的蓄保工作 ,是冬小麦增收的关键。1 夏休闲期农田微地型覆膜集流保墒技术1.1 夏休闲期农田微地型覆膜集水保墒的适宜沟垄比 夏休闲期降水在垄上集流汇聚到沟内入渗 ,通过分析建立农田尚不发生径流且降雨最大限度就地拦蓄入渗的沟垄比关系式 ,并根据多年的实验数据和相关文献资料确立沟垄比为 6.6:1、3 .3 :1、2 .2 :1,即地膜覆盖垄面依次为 86.8%、76.7%、68.8%。考虑到沟内水分富集区以垂直入渗为主 ,同时向膜内横向扩散 ,为了使膜内土壤不出现干土层 ,田间沟垄区地膜覆盖宽度以不超过12 0cm为界 ,若地膜覆盖宽度为 1m时 ,则 12小时降雨 5 0、10 0、15 0mm时 ,沟垄比的上限值为 10 0 :13 .2、10 0 :2 3 .3、1...  相似文献   

16.
利用边试验、边推广的方法,通过人工造林的方式,对停采多年的开山破坏面进行植被恢复,树种以侧柏、油松为主,臭椿为辅,苗木宜采用带土胎的移植苗,实行水平阶式整地,乔灌草相结合的种植方法,辅以浇水措施,约需10年,植被覆盖率可达到60%以上。  相似文献   

17.
TiN-Ti-DLC等多层复合膜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台УВНИПА-1型双激发源等离子弧薄膜沉积装置上制取TiN-Ti-DLC、及其含有软金属Cu或PTFE覆盖膜的多层复合涂层。摩擦磨损试验在一台球-盘滑动磨损试验机上进行。结果表明,以TiN和DLC膜为主体的多层复合涂层具有较高的摩擦学特性,过渡金属钛层、软金属和聚四氟乙烯覆盖层可以降低摩擦系数33%-50%,对磨擦表面磨损减少90%。  相似文献   

18.
糯米纸广泛用于食品的包装,过去多以精淀粉生产。采用土豆淀粉也可生产糯米纸。每生产一吨糯米纸约耗土豆淀粉1.5吨。生产糯米纸的主要设备是糊化锅和炒膜机,其主要工序如下:淀粉乳化土豆淀粉过100目筛后,置于一容器中,加入50-55℃的温水浸泡,水量为淀粉的2.5-3倍,淀粉乳浓度为匕一17波美度。过筛淀粉乳液要不断搅拌,过lop目筛,用注射泵打至糊化锅中。配制磷脂乳液首先配好1%-2%的烧碱溶液并加热至85-100℃,边搅拌边加入磷脂(烧碱用量为磷脂的0.8%-l.8%),使磷脂全部溶于碱液中,然后让其自然冷却至30-40℃,过10…  相似文献   

19.
雀茸毒蛾在福建一年发生3代,以蛹越冬,翌年3月下旬成虫羽化。林间试验表明,选用80%敌敌畏1000倍液或是50%辛硫磷1000倍液或是20%氰戊菊酯3000倍液喷雾,均有较好的效果。在大发生初期采用油烟剂防治,在一般发生年份应用白僵菌防治幼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花灌木重瓣榆叶梅利用培养植物组织进行快速繁殖的研究和应用,证明在MS培养基中加入6-BA2mg/ml、NAA0.1mg/ml,能促进茎段腋芽萌发,萌发率44%;继代转移于相同培养基中,加入6-BA0.2-0.5mg/ml、IAA0.1mg/ml,增殖系数10;利用速蘸生根粉ABT0.5mg/ml,诱导抽枝苗生根,生根率100%;在土+沙(1:1)的基质中,移栽成活率达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