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浅论文人闺怨诗与感怀不遇诗的合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人闺怨诗与文人感怀不遇诗是我国传统诗歌中两类常见的题材。魏晋时期,这两类不同题材的诗歌开始合流。本文从文人闺怨诗的发展写起,从文化的角度探究文人闺怨诗和感怀不遇诗合流的基础,并以曹植为例,揭示文人闺怨诗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漫话闺怨诗     
本文从三个方面介绍闺怨诗:一、闺怨诗的产生及其发展。发端于先秦两汉,成熟于魏晋,唐以后形式多样。二、闺怨诗的主题:爱情与托志帷房。分析用闺怨题材来表现这两个主题的原因。这是本文的重点。三、闺怨诗的艺术性。篇幅短小,含蓄不尽,手法新颖,形式多样,故流传千古,脍炙人口。  相似文献   

3.
《盘中诗》收录于《玉台新咏》,关于作者问题至今尚有争议.《盘中诗》的作者自古有两种说法:一、苏伯玉妻;二、傅玄.文章拟从情感结构出发,通过文本分析探讨得出作者实为苏伯玉妻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4.
《玉台新咏》自明代较为广泛流传,其历代序跋多从正面论述《玉台新咏》的价值,人们把《玉台新咏》与《文选》做出比较,讨论《玉台新咏》是否"发乎情,止乎礼义",并又多肯定《玉台新咏》的文学史意义及其作品的艺术性,对《玉台新咏》作品做出印象式、形象式评价。  相似文献   

5.
离别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非常重要的一类,在唐代达到了空前的繁荣,频繁的离别既丰富了离别诗的素材,又构成了唐代离别诗繁荣的基础;唐代用人制度的改革则是唐代离别诗兴盛的直接原因,科举制、军功授官制、荐引制的实行都促进了与之相关的离别诗的兴盛;唐代对诗歌的重视是离别诗繁荣的政治原因,统治阶级对诗歌的重视一方面提高了诗歌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则增强了诗歌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6.
陈燕 《韶关学院学报》2007,28(10):102-104
古代中日两国吟咏爱情的诗歌中,“秋风”一词时有所见。从日本最早的古典和歌大成《万叶集》中所记载的、由女歌人额田王所咪的“思近江天皇咏秋风歌”可知,它与中国六朝闺怨诗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秋风”语象在当时的中日诗歌中具有不同的意蕴。  相似文献   

7.
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隐逸诗人孟浩然,在继承和发扬前人诗歌创作风格基础上,在其山水田园诗歌创作中无论是在思想内容、表现手法、抑或风格意境方面都较前代有了斯的超越,开辟了唐代山水诗的清新之风,本文将从创作手法等方面阐述孟浩然山水隐逸诗创作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8.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男怨诗塑造了“怨男”之形,中国自《诗经》以降的闺怨诗浓墨重彩地描绘了“怨女”之象。一支“怨”曲唱中西,怨男怨女有着相同的命运遭遇:被弃、孤独、痴怨,但两者并不是一味地被动接受命运的安排,他们中有的冲破层层藩篱,起而反抗,自珍自爱。通过剖析英国男怨诗和中国闺怨诗,可以看到中西怨诗塑造的怨男怨女形象是有其共通性的。  相似文献   

9.
白居易的闺怨诗数量不多却韵味悠长,具有多重价值。其诗或述闺中女子所思所怀的复杂心态,或刺时悯民,或抒己不遇,呈现出丰赡的主题内蕴。缘时缘事而发的写作特点及诗人为政治家、文学家的独特视角使其闺怨诗蕴涵史学、社会学、美学等多重文化意蕴。白居易的闺怨诗以其思深意远、众韵兼备的特点而横绝中唐、俯瞰诸家。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小说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几乎汲取了前代所有其它文体样式的成就,于古典诗歌中尤其受益良多。“意象”是探讨古典诗歌艺术的重要范畴。“意象”在古典小说作品中的具体呈现形态,最突出的就是“意象化情节”。“意象化情节”充分利用“意象”在小说情节结构中的作用,除了兼有“意象”主客交融、虚实相生的优点外,还具有动作性与表演性,是小说情节演进中的一环。“闺怨”是古典诗词的传统题材,由此形成了丰富的“意象”景观。古典小说尤其是人情小说经常涉及“闺怨”这一传统题材的描写,当然也会自觉借鉴古典诗词已有的艺术表达成就。本文试图以《金瓶梅》、《林兰香》为例,探讨古典小说中“闺怨”的“意象化情节“建构。  相似文献   

11.
中大通四年至中大通六年之间以萧纲为中心的一次或几次宴游唱和的作品是《玉台新咏》编纂的开始,此时徐陵任职为东宫抄撰学士。徐摛当时在新安太守任上,没有参加唱和,因此也就没有作品编入《玉台新咏》。此书七、八两卷的作品当不是梁代宫体诗的选集,而是萧纲某次或某几次唱和的结集。  相似文献   

12.
关于《唐风·葛生》的主旨,历来主要有四类观点:《毛诗序》以为刺晋献公;郑玄不指实于晋献公,而以为是丈夫久役丧亡,妻子居家独思的一首诗;严粲提出悼亡的观点,今人多认可;还有人认为是闺怨诗。比较众说,"刺晋献公"与"闺怨"的说法,或附会、或臆测,较难服人。通过解读文本,分析诗歌的内容与结构,可知《葛生》是妻子悼念亡夫的一首诗。诗用对比、递进、并列等手法,表达了独居女子愿百年之后与丈夫同归共穴的强烈愿望,体现了"《唐风》之厚"的美好品格。其伤存悼殁最哀,对后世悼亡诗深有影响,堪称悼亡诗之祖。  相似文献   

13.
略论唐代游侠与咏侠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游侠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并没有如许多论者所说的空前兴盛。咏侠诗不能反映唐代游侠的真实面貌。但受时代环境的影响,游侠成为唐代文人咏志抒怀的对象,客观上促进了咏侠诗的高度繁荣。咏侠诗也为我们认识唐代游侠提供了一些思路与依据。  相似文献   

14.
赠别诗的繁盛期当在唐代,其实赠别诗的产生时间很早,并且有一个漫长的发展时期,自《诗经》开始,经秦汉,历魏晋南北朝,赠别诗逐渐发展为一类有特色的诗歌,备受诗人的青睐。  相似文献   

15.
从诗歌在自我形象上的纯真高洁、傲世独立;在境界上的高远辽阔、苍茫博大;在情感上的至纯至真、直率诚恳三个方面,结合作品,具体论述了阮籍《咏怀诗》的高格调。认为吉川幸次郎对阮籍诗歌的评论是符合实际的,论阮籍的《咏怀诗》,应主要从这三个角度去着眼。  相似文献   

16.
黄节是近现代著名诗人、学者,对先秦和汉魏六朝诗歌颇有见解,而近年来学界却对这些方面关注不多。笔者以《曹子建诗注》为例,分析黄节笺注曹子建诗歌拯民救国的直接动机主要有:少有敦行,胸怀治世之志;千秋知音,壮志难酬之悲;写诗注诗,经世致用之怀。进而总结归纳其笺注特色:承继选注;或创或补;诗史互证;"案语"考辨。惟其如此,我们才能窥晓黄节对诗歌笺注的突破和《曹子建诗注》的学术价值,以彰显先生在汉魏六朝诗歌方面的功绩。  相似文献   

17.
白居易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直接继承者,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卓越领导人.他一生勤奋创作,实践了“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理论.写了许多抨击弊政,同情人民疾苦的优秀诗篇.除了那些锋芒毕露的讽谕诗之外,即使是写个人闲情琐事,偶而有感,也不忘“惟歌生民病”的宗旨.《新制布裘》和《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两首诗从另一侧面反映了人民饥寒交迫的处境,表达了诗人深沉的忧民之情,与其他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8.
禅意与诗兴──唐代山水诗创作与禅宗佛理之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一种诗歌形式,唐代山水诗创作与佛教禅宗思想之间的联系。首先分析了诗的意境和思想所产生的文化背景;其次简要介绍了禅宗的哲学观点和艺术主张;通过二者的对比和参照去透视诗在唐代勃兴的原因,从而试图为唐诗的研究提供一个基点。  相似文献   

19.
唐代音乐诗的研究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对它的研究目前在国内尚处萌芽阶段,本文试图通过对唐代音乐诗在创作的内外部原因、题材、主题及创作动因等方面的分析,揭示其审美价值以及在中国诗歌中的地位,以证明它们的创作实践对中国古典诗歌理论的充实与丰富。  相似文献   

20.
唐代进士试诗一般是指由尚书省主试的诗歌,是唐代科举的常考之体。其谈理悟道诗,表达对天地人生的感悟,是进士试诗中较有特点的思想内容之一.具有较大的思想价值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