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韩第11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以“信息时代的应用伦理”为主题,于2003年10月20—22日在中国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召开。中方代表主要来自国内重要大学和研究机构,共108人,向会议提交论文86篇;韩方代表30人,提交论文13篇。  相似文献   

2.
1992年8月,我校海洋系陈焕疆教授作为“环太平洋古生代地体研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简称IGCP267)中国工作组成员之一,应邀赴日本出席了第29届国际地质大会及IGCP267项讨论会,并提交了题为“中国东南地区古生代地体构造和造山作用”的论文。第29届国际地质大会是国际地科联每4年举行一次的大型学术会议,它的召开,以展示世界各国地球科学方面的新思想、新成果和新技术,促进全球地质科学的协调与发展为目的。本次会议规模甚大,来自85个国家近400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我国(包括台湾省)共有273人与会,并争取到了第30届大会的举办权。  相似文献   

3.
每四年一届的国际岩石力学会议,于今年4月10日至15日在澳大利亚举行第五届会议。出席大会的共有30个国家,365名代表,其中我国代表22名(包括台湾省4名)。中国方面被大会录取16篇论文,冶会部两篇。我院采矿系岩石力学教研室林韵梅副教授的《静矿体巷道的位移规律》的论文是其中之一。这篇论文受到了予会代表的重视,认为它既  相似文献   

4.
由全国地方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协会主办,我校分析测试研究中心承办的全国首届LEEMNN等离子光谱研讨会于3月25日至29日在我校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研讨会共收到论文8篇,其中我校提交5篇论文。杜文虎教授、刘长福的论文《ICP—  相似文献   

5.
“创新与创业,政策与实践”中澳学术会议于2001年11月7~9日在浙江杭州举行。本次会议主题为技术创新方法论、组织学习、创新型组织、技术战略、高科技企业管理等。会议由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浙江大学技术创新与科技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学院(RMIT)联合举办,会议学术负责人为马庆国教授和Peter Sheldrake教授。参加本次会议的中外代表共35人,其中澳方代表为3人,共收到论文30篇,其中外方论文8篇。会议论文集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6.
由中华医学会口腔科学会组织的第二次全国口腔材料学术会议,于1990年10月12日至10月14日在上海市举行。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有关专家和代表160多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薛淼教授、陈青教授主持,世界牙科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口腔科学会主席朱希涛教授致开幕词。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数百篇,共有155篇被收入“会议论文汇编”,其中基础研究占48%,材料研制占27.3%,临床应用占24.7%。拜耳—上海齿科合资公司的代表梅迪乐博士(Dr.Melzer)应邀出席了会议,并在会议上宣读了论文。大会除宣  相似文献   

7.
经中国化学会批准,第三届全国配位化学会议于1997年9月22日至26日在我校举行。来自全国63个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240多名代表汇聚古城西安,交流了第二届会议以来特别是近一两年的研究成果。会议收到论文共341篇,其中以发展新材料为背景的“功能配合物化学”246篇,研究生命过程的“生物无机化学”35篇,国际上近些年发展起来的化学前沿之一“超分子化学”30篇。论文总数的85%左右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我校提供了10篇论文,3人在会议上做了报告,宋纪蓉与其他单位的6位代表获青年优秀论文奖。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徐光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无机学科组主任韩万书教授和我校王忠民校长在会议开幕式上讲了话。徐光宪教授指出,配位化学从本世纪60年代开始得到全面而迅猛  相似文献   

8.
第四届国际冷聚变会议记实1993年12月6~9日在美国夏威夷举行了第四届国际冷聚变会议,来自十一个国家的300余人,提交了有关冷聚变研究中的量热学、核产物、理论、材料科学四方面的论文180余篇。我国学者共提交了十四篇论文。从提交的论文中可看出国际上的...  相似文献   

9.
今年2月11~18日“第四届国际天鹅会议”暨“北美洲第十八届喇叭天鹅会议”在美国佛吉尼亚州的 Airlie 举行,来自亚、欧、北美、南美的大约15个国家的143位天鹅专家出席了大会。有60多位代表在会上发言,提交的论文约90篇。我作为中国惟一参会代表,向大会提交了3篇论文(1篇大会发言,2篇墙报)。在美逗留十余天,游历东部各州,所见所闻,有发现,有惊奇,也有意外。  相似文献   

10.
世界能源会议第14届大会于1989年9月17日至22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举行,出席这次会议的我国代表团以能源部黄毅诚部长为团长,由23人组成。我校能源经济教授华泽澎和管理工程系青年教师蔡福安作为代表参加了大会,并向大会提交了一篇题为“中国未来的石油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两栖爬行动物学会和日本爬行两栖类学会共同主持召开、我校承办会议筹备工作的中日两栖爬行动物学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8月25日至31在我校举行.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列席代表共90人,其中中方代表53人,列席代表和特邀代表8人;日方代表15人;美国代表6人;瑞士代表2人.我校校长、动物学家潘炯华教授被推选为会议主席团主席,日本代表团团长Goris博士为主席团副主席.王屏山副省长、省科协主席蒲蛰龙教授以及来宾代表在开幕式上讲了话.我校潘炯华教授在会上报告了“中国两栖爬行动物学的进展”和“广东大陆两栖类区系”二篇论文,苏炳之副教授报告了论文“31种两栖类的食性”,张剑英副教授报告了论文“两栖类的寄生吸虫”,  相似文献   

12.
对第七届中日机械技术史和机械设计国际学术会议进行综述.来自中日的51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54篇,其中机械技术史方面的论文26篇,机械设计理论与应用方面的论文28篇.机械技术史方面的论文包括中日古代机械技术及设备的产生和发展研究,中日古代机械制造及加工工艺的研究,机械史教育的研究,工程图学史方面的研究.机械设计理论与应用方面的论文包括机械设计、机械零件、机械原理、可视化等方面的内容.在全体会议上,会议名誉主席、日本关西大学名誉教授下间頼一代表日方做题为“东西方文明及其技术文化史的展望”的主题报告,北京科技大学孙淑云教授代表中方做题为“中国古代镀锡和焊接样品的界面特征研究”的主题报告.  相似文献   

13.
第六届国际矿山测量会议,于1985年9月9日至13日在英国哈罗盖特市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来自24个国家共356名,我国陶华学、陆飞伟、王金庄、高德福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接受论文140余篇,我国向会议提交七篇论文。会议内容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第四届中日机械技术史及机械设计国际会议于2004年11月1日至2004年11月4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此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机械设计在中国、日本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历史和发展。我国各重点高校和日本相关知名大学的教授、学者以及国家有关部门的专家共63人参加了会议。会议论文集收入论文共63篇,宣读论文55篇。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八五年五月五日至十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编辑部、中国世界中世纪史研究会,南开大学历史系和天津师范大学历史系联合发起的“中外封建社会劳动者生产生活状况比较研究讨沦会”在天津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中青年史学工作者共九十余人参加会议,提交论文、译文四十余篇。正在我国有关单位讲学和从事研究的联  相似文献   

16.
第四届全国溶液化学、化学热力学、热化学、热分析学术论文报告会于一九八八年八月十日至十三日在沈阳召开,辽宁大学接受中国化学会的委托,负责这次会议的筹备和组织工作。来自北京、上海、天津、西藏、新疆、内蒙及全国各自市的科研、高校和其它系统的代表309人,列席代表近30人。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副研究员)87人,博士生和硕士生45人在会上报告331篇论文,其中溶液化学方面54篇、化学热力学方面70篇、热化学方面54篇,热分析方面153篇。在全体代表大会上报告四篇论文:清华大学李以圭教授的“溶液理论在液—液萃取方面的应用”,中国化学会理事、辽宁大学刘祁涛教授的“研究复杂固体表面酸性的热化学方法”,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刘振海副研究员的“高聚物热分析研究进展”,浙江大学韩世钧教授的“汽液平衡数据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第一届国际厚煤层和急倾斜煤层采煤方法会议于1980年5月18日至21日在英国伦敦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21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共180余人,我国以中国煤炭学会名义派出了五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共宣读了二十篇论文,我国提出了“中国开采厚煤层的主要方  相似文献   

18.
2005年4月26日至5月11日,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孙奉仲教授赴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参加了第5届泛太平洋地区热科学和能源工程国际学术会议(PARTSEE05),并在会上宣读了研究论文“Effective Energy Transformation to the Steam Power Plant Cycle”(蒸汽动力循环的高效能量转换)。参加本次会议的共30人,来自于新西兰,美国,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以色列,中国大陆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全部来自于高等院校。孙奉仲教授作为中国大陆地区的唯一一位学者,代表山东大学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共交流研究论文36篇。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山西分会和美国纽约市立大学联合发起的中美教学法学术交流会于1985年7月29日至8月5日在太原召开。这个会议得到了美国纽约市立大学校长约瑟夫·墨菲博士的积极支持,并得到了联合国开发计划总署的赞助。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美国和其它国家教育界的学者、专家25人,中国的学者、专家35人,共60人。我校党委书记、副教授尹德钰参加了大会并担任了大会的秘书长,提交了《高等工程教育必须注重能力的培养》论文;校长、教授杨桂通,也是会议代表,虽因病未能出席,也提交了《试论中国的研究生导师制》论文。这两篇论文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很大兴趣和重视。这次会议由省教育厅厅长蔡佩仪和纽约市立大学教授林贝莉博士共同主持。会议采取大、中、小会和个别交谈相结合,以小组讨论为主的方式进行。有些代表就如何使用  相似文献   

20.
2007年中法生物有机与药物化学研讨会(2007 Sino-French workshop on Bioorganic and Medicinal Chemistry,简称SFWBMC 2007)于2007年10月18-19日由浙江大学一巴黎高师药物化学联合实验室在杭州联合举办。与会代表127人,其中国内代表117人,法国代表10人。会议负责人为浙江大学药学院副院长胡永洲教授。本次研讨会共收到来自世界各国和地区的20篇特约论文摘要、59篇论文摘要及30张论文海报,这些论文摘要均收入了本次研讨会论文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