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用Mo部分替代Fe-Cu-Nb-Si-B合金中的Nb而制备的Fe(73)Cu1Nb(1.5)Mo2Si(12.5)B(10)非晶合金,在500—62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了等温退火处理.对退火后样品进行了磁性、微结构及物相研究,表明在530℃左右退火后具有最佳软磁性能.当退火温度大于600℃时,有Mo2FeB2及其它化合物析出从而使合金软磁性恶化.Mo与Nb一样有抑制晶粒生长,细化晶粒之作用.  相似文献   

2.
Ni基与Ni-P基含MoS_2复会电刷镀层的减摩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球-盘”试验机上对Ni/MoS2与 Ni-P/MoS2两种复合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全面的测试与比较,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复合镀层在油润滑条件下的摩擦系数,一般均可达到 0.05~0.06的水平,而 Ni-P/MoS2的承载能力或磨损寿命要比 Ni/MoS2提高 4~6倍以上。  相似文献   

3.
纳米SnO2和分子筛封装纳米SnO2簇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良的液相法制备出纳米SnO2超微粒,以及在分子筛的笼穴之中合成出纳米SnO2簇.利用XRD,TEM和Mossbauer谱(穆谱)对2种纳米粒子的微观结构状态进行了表征.XRD和TEM测得液相法制备的SnO2超微粒晶粒度为10nm左右.穆谱研究表明2种纳米SnO2微晶的穆谱均由体相原子和界面相原子2套子谱所组成.穆谱研究还证实了分子筛封装纳米SnO2簇微粒的分布均匀程度明显高于液相法制得的纳米SnO2.  相似文献   

4.
对Fe-Ni-MoS2复合镀层的制备工艺及其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依靠传统的电镀工艺,悬浮在酸性电解液中的MoS2微粒能与Fe、Ni共沉积形成Fe-Ni-MoS2自润滑复合镀层。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制备复合镀层的最佳工艺参数,并与45#淬火钢和球墨铸铁等材料相比,Fe-Ni-MoS2自润滑复合镀层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减摩性。  相似文献   

5.
电沉积Fe—Ni—MoS2复合镀层及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Fe-Ni-MoS2复合镀层的制备工艺及其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依靠传统的电镀工艺,悬浮在酸性电解液中的MoS2微粒能与Fe,Ni共沉积形成Fe-Ni-MoS2自润滑复合镀层,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制备复合镀层的最佳工艺参数,并与45^#淬火钢和球墨铸铁等材料相比,Fe-Ni-MoS2自润滑复合镀层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减磨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以Ni-P为基质,MoS2为分散剂的Ni-P-MoS2自润滑复合镀层的摩擦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Ni-P-MoS2复合镀层有较优异的减摩性能,MoS2颗粒的含量及镀时对其减摩性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以Ni-P为基质,MoS2为分散剂的Ni-P-MoS2自润滑复合镀层的摩擦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Ni-P-MoS2复合镀层有较优异的减摩性能,MoS2颗粒的含量及镀时对其减摩性有很大的影响。镀层经过400℃的热处理后,减摩性略有下降,但其抗胶合能力和寿命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8.
用Mo部分替代Fe-Cu-Nb-Si-B合金中的Nb而制备的Fe73Cu1Nb1.5Mo2Si12.5B10非晶合金,在500-62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了等温退火处理。对退火后样品进行了磁性、微结构及物相研究,表明在530℃左右退火后具有最佳软磁性能。当退火温度大于600℃时,有Mo2FeB2及其它化合物析出从而使合金软磁性恶化。Mo与Nb一样有抑制晶粒生长,细化晶粒之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XRD,IR,Mobauer ESR,XPS,SEM和孔结构分析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比研究了新鲜,失活和再生三种丙烯氨氧化催化剂的体相结构和表面性质。结果表明,新鲜催化剂中各元素以Fe2(MoO4),α-CoMoO4,NiMoO4,γ-Bi2O3.MoO3,α-Bi2O3.3MoO3,η-MoO3,α-Bi2O3和β-Bi2O3形式存在2;失活催化剂中,部分Fe2(MoO4)3转变为α-Fe-M  相似文献   

10.
自蔓延高温合成 MoSi_2/Mo_5Si_3 复合材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初始Mo粉和Si粉通过自蔓延高温合成方法(SHS)制取不同Mo5Si3含量的MoSi2/Mo5Si3复合材料.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对产物进行组织结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自蔓延高温合成中,MoSi2是一步生成,无中间相形成.随着样品中Si含量的减少,产物中Mo5Si3的含量增多,颗粒度变小  相似文献   

11.
TiAlN-MoS2/TiAlN硬质润滑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NCUPP技术沉积的TiN-MoS2/TiN复合膜中添加A1元素并改变部分沉积工艺,可以在1Cr18Ni9Ti基体上沉积出TiAlN-MoS2/TiAlN硬质润滑膜.利用SEM,XPS等手段研究涂层的成分、微观结构等.通过摩擦学试验测定其结合强度等性能.结果表明,在钻头上沉积TiAlN-MoS2/TiAlN硬质膜,可使其在钻削过程中具有优异的耐磨、减摩和耐高温等性能,从而大幅度提高了刀具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2.
以CSP流程生产的含B和无B的SPHD冷轧基板为实验材料,运用拉伸实验、金相观察、SEM、TEM和EBSD手段,对比分析了两种钢的力学性能、组织、析出物、位错密度和晶体学取向的变化. 研究表明:微合金元素B的加入明显使SPHD冷轧基板的铁素体晶粒粗大化,钢中有粗大的析出相粒子产生,且位错密度下降,从而引起屈服强度的降低. 采用背电子散射EBSD技术分析了无B和含B钢的晶体学取向,其取向主要为大角度晶界,且无B钢中存在着大量的亚晶.  相似文献   

13.
研制出一种新型Ni-Cu-P/MoS2电刷镀固体润滑复合镀层。对影响镀层耐磨性的因素进行了正交设计;包括镀液中铜盐、次亚磷酸盐、二硫化钼及刷镀电压。对得到的9种镀层,进行了摩擦磨损试验,测量其磨损量及摩擦系数,最终优化出最佳的Ni-Cu-P/MoS2镀层及相应的镀液。还对镀层的相结构及成分进行了测试,讨论了它们对镀层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镀层中一定量的铜及亚稳间隙相对改善镀层的耐磨性及减磨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SEM,TEM和EBSD研究了电铸Cu的微观组织形貌、晶粒取向和晶界特征.SEM观察表明,沿沉积方向,组织由细小等轴晶区、等轴晶和柱状晶的混合晶区转变为粗大柱状晶区.EBSD分析表明,对于所有晶区,小角度晶界(15°)的分布频率较小,大角度(≥15°)晶界为电铸Cu组织的主要晶界.在大角度晶界中,CSL晶界占有很大比例,其中Σ3的分布频率较大.柱状晶由平行分布的层状孪晶构成,近似垂直于沉积厚度方向,层间孪晶界为Σ3类型,TEM的观察也显示了孪晶的存在.细等轴晶区晶粒的择优取向不明显,混合晶区和粗柱状晶区有明显的〈111〉和〈101〉择优取向.在粗柱状晶区,平行于沉积厚度方向,具有较强的〈111〉择优取向,表明大多数{111}孪晶面垂直于沉积厚度方向.  相似文献   

15.
双辊铸轧奥氏体不锈薄带显微组织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在异径双辊铸轧机上进行铸轧实验所得不锈钢薄带进行了显微组织分析·结果表明,铸轧不锈钢薄带的组织与常规铸造相比有很大不同,晶粒组织得到显著细化,组织形态和分布均有异于常规铸造组织·但是从其组织分布特征及奥氏体和铁素体的质量分数来看,铸轧薄带的组织与焊缝中的铸态组织相比有极大的相似性,这是由于其熔池的热力学特点的相似性决定的,因而可以用分析焊缝中组织特征的一些方法来分析铸轧薄带的组织特征  相似文献   

16.
The electroformed copper layer with gradient microstructure was prepared using the ultrasonic technique.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electroformed copper layer was observed by using an optical microscope (OM) and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The preferred orientations of the layer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were evaluated with a Vicker’s hardness tester and a tensile tester. It is found the gradient microstructure consists of two main parts: the outer part (faraway substrate) with columnar crystals and the inner part (nearby substrate) with equiaxed grains. The Cu-(220) preferred orientation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thickness of the copper layer.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microhardness of the electroformed copper layer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grain size along the growth direction and presents a gradient distribution.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outer part of the electroformed copper layer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inner part but at the cost of ductility. Meanwhile, the integral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electroformed copper with gradient microstructure a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comparison with the pure copper deposit.  相似文献   

17.
Hg^2+对莼菜冬芽叶结构和淀粉粒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Hg^2+对莼菜冬芽进行处理,观察叶的显微结构变化,观察到在处理后的短时期内,冬芽的老叶片、叶柄、幼叶等结构与对照的相应部位无明显差异,所含的淀粉粒也与对照中所含数量相当;但是长时间处理时,观察到老叶的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均受到破坏,叶肉细胞解体,细胞内含物流入胞间隙;叶柄结构不受影响,只是原来含有的大量淀粉粒消失殆尽;幼叶的结构受影响不大,但其所含淀粉粒却大大减少,尤其以上表皮下一层细胞中淀粉粒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油田管线焊接接头防护问题 ,利用金相显微镜对焊缝组织形貌进行了观察。得到了镍基喷焊层元素熔入量对奥氏体焊缝显微组织及裂纹敏感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镍基合金喷焊层的合金元素对奥氏体焊缝显微组织有明显影响 ,随着喷焊层元素熔入量的增加 ,焊缝柱状晶变得粗大 ,且方向性变得更明显。在一定范围内 ,增加喷焊层元素熔入量 ,焊缝的热裂纹敏感性将增大 ,但当熔入量再继续增加时 ,由于过量的喷焊层形成的大量低熔共晶物对焊缝冷却过程中的微裂纹起到了“愈合作用” ,使焊缝裂纹敏感性有所降低。同时 ,熔入过量喷焊层元素使得焊缝的薄弱位置发生了变化 ,热裂纹产生的位置由等轴晶区转移到柱状晶区。为了降低焊缝的热裂纹敏感性 ,应该在保证喷焊层耐蚀性的前提下 ,尽量降低喷焊层的厚度  相似文献   

19.
系统地进行了离子束强化真空沉积镀、射频离子镀和离子束强化射频离子镀3种镀TiN薄膜的实验,并对不同方法制备的TiN薄膜进行了性能测试与组织结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离子束强化不仅有提高沉积速率,细化晶粒,促进晶体择优取向的作用,而且可改善薄膜的附着力与耐磨性。因此可推荐用于提高耐磨性为目的的TiN镀膜生产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