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互协调,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和充分就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伴随着市场化的推进,龙岩市的三大产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在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的同时,就业结构的调整却相对比较缓慢。以龙岩市历年的统计数据为依据,运用结构偏离度方法对该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结构偏离度高,而第三产业的协调性则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2.
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劳动力充分就业的根本途径。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演变、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平衡等方面对贵州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进行分析,提出促进贵州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江西省三次产业的产值及就业比重的变化趋势、就业吸纳弹性、结构偏离度的考察和分析,以此来研究江西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问题。研究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江西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基本符合配第—克拉克定理;但是,其就业结构的调整严重滞后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第三产业也未能充分发挥其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作用,三次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分析——以山西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西统计年鉴历年统计数据为依据,运用结构偏离度和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系数两个指标对山西省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性进行了分析,指出山西省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是非协调的,针对这种不协调的状况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河南外贸发展与三次产业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确认识外贸发展对经济的影响效果,不仅需要分析对外贸易对经济的贡献率,还需要分析外贸进出口与国民经济之间的协调性。以灰色理论为基础,依据河南省1990-2004年的有关统计数据,实证分析了河南省外贸进出口与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的关联性,揭示了河南省国民经济发展对其外贸进出口的影响作用,分析结果将为制定河南外经贸发展战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运用耦合模型、改良脱钩模型及地理探测器方法,对2008—2017年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与环境污染耦合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7年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与生态环境耦合度主要处于拮抗阶段,耦合度水平不高,时序变化不大.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总体处于濒临失调衰退阶段,耦合度与...  相似文献   

7.
王庆丰 《河南科学》2011,29(1):108-111
通过定义就业结构与理想结构的距离,构建就业结构收敛速度测度模型,对中国就业结构收敛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就业结构收敛速度能够较好地反映就业结构向理想结构趋近过程中阻力的强弱,测度结果与事实较为符合;1978-2008年间中国就业结构年均收敛速度为1.24/年,但2008年与理想结构的差距仍然高达38.53.需要...  相似文献   

8.
对产业就业结构进行分析和预测能为制定就业政策提供依据。在对中国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灰色成份数据的预测方法对中国2008~2015年的三次产业就业结构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到2015年,中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将降至30%左右;第二产业就业人口的比重则增到30%左右;而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将上升到40%左右。可见,在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劳动力在产业间的流动是非常频繁的。  相似文献   

9.
由于就业结构存在定和为1的限制,采用非映射变换方法首先进行降维处理,在此基础上结合灰色GM(1,1)模型对中国就业结构"十二五"期间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研究中国就业结构预测问题,预测精度较高,且克服了采用传统预测方法进行建模得到的预测结果数据总和通常不为1的缺点;"十二五"期间中国就业结构调整将实现突破,由目前第一产业居主导地位的"一、三、二"格局转变为"三、一、二"格局,第三产业成为未来吸纳就业人员最多的产业。  相似文献   

10.
基于山东省、四川省、广东省和浙江省1980-2010年数据,运用协整理论与方法对四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广东省三次产业增加值与就业人数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山东省第一产业、四川省第三产业和浙江省第二产业增加值与就业人数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根据对比研究的结果,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