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为了促进心肌梗死患者活动耐力的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方法:运用循证护理对8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增加活动耐力的护理实践.结果:无合并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早期离床活动,并不增加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反可促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活动耐力的恢复和心理状态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33例外伤性小肠破裂延迟诊治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闭合性腹外伤中小肠破裂被延迟诊治的原因,提高其早期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3月-2006年3月闭合性腹外伤中,被延迟诊治的33例小肠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3例小肠破裂患者被延迟诊治最长为11d,最短为26h,平均延迟46h.结论:尽管小肠破裂早期腹部症状不典型,只要认真检查患者,严密观察病情,反复超声监测,腹穿及X光检查,是可以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年轻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预后.方法对36例年轻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症状、梗塞部位、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年轻人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时以胸痛为主要症状,症状典型.引起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原因是冠状动脉狭窄和痉挛.结论应积极进行早期治疗,以减少并发症,从而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老年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统计6年来治疗的老年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总数、发病率及病因,综合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结果。结果:急性重型颅脑损伤86例,占同期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91例)的17.5%。手术治疗55例,保守治疗31例,死亡率分别为38.2%和38.7%,与同期35-60岁同类型病人86例比较,老年组合并伤及治疗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高(P<0.005)。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危及生命的合并伤,急取在脑疝前期开颅,充分脑减压,早期防治并发症可降低老年人急性重型脑损伤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肠坏死绝大多数是由于绞窄性肠梗阻延迟诊断、治疗和处理失误造成的,是一种严重的、病死率较高的急腹症。本文通过42例肠坏死的病因分析,说明对急性肠梗阻患者早期诊断、及时和正确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临床快捷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救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临床快捷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将141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9人,实验组72人,实验组按照制定好的临床快捷护理路径救治病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急救方法救治病人.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至行溶栓治疗或急诊行冠脉内介入治疗的时间明显缩短.结论:按照临床快捷护理路径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延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对改善左室重构和缩小心肌梗死面积的效果.方法312例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直接PCI治疗组65例,延迟PCI治疗组81例,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组74例,药物保守治疗组92例.全部患者随访6~36个月,观察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的主要心脏事件、复合终点事件和超声心动图变化及利用QRS计分评估梗死范围的变化.结果1)延迟PCI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4.1±11.7)d,显著少于静脉溶栓(20.5±8.4)d和内科药物治疗组(19.2±9.4)d(P<0.05);而与直接PCI组的住院时间相同(P>0.05).2)延迟PCI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少于静脉溶栓和内科药物治疗组(P<0.05);与直接PCI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3)本组随访6~36个月,平均随访(21.5±4.6)个月时.随访期间,延迟PCI组的心力衰竭及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静脉溶栓组和内科药物治疗组(P<0.05).4)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显示,在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延迟PCI组的LVEF显著高于非PCI治疗组(P<0.05),而延迟PCI组的LAD和LVDd均显著小于非PCI延迟组.5)延迟PCI组的心肌梗死范围回缩率(0.376±0.138)显著大于内科药物治疗组(0.173±0.094)(P<0.05),而与直接PCI组(0.413±0.169)和溶栓组(0.289±0.177)相似.结论延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改善患者的左室重构,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减少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的心脏事件、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使心肌梗死面积缩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了11例AMI患者发病时肌钙蛋白I(CTnI)变化,并与CK—MB加以比较。结果:CTnI测定较心肌酶学检测有较宽的诊断时间窗,是对AMI有高敏感、高特异的生化指标。结论:急性心肌梗死(AMI)及早诊断与治疗是降低其死亡率的关键,AMI的早期诊断一直以CK—MB为“金标准”,但在AMI发作6小时内阳性率较低且对心肌特异性并非专一。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56例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的脑脊液、脑电图及CT检查结果分析,观察其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结果脑电图及CT检查可为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因此认为在临床上对高度疑诊病毒性脑炎者应同时进行脑脊液、脑电图及头颅CT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基于小波变换的进化谱分析能够揭示非平稳信号特定时刻的时一频域特性.实验动物兔子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实验,可以模拟早期心肌缺血症状的不同生理变化过程.左冠状动脉病变引发心肌缺血是急性心肌梗死等冠心病的早期主要征兆.文中提出了基于连续复小波变换的进化谱估计算法,在满足时一频域不确定性原理条件下,为获得非平稳信号的瞬时频谱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方法,它能够识别生命系统数据中的局部奇异性.应用这种算法对实验动物兔子的多种心电图数据的进化谱分析结果表明,QRS波群进化谱特性的变化与早期心肌缺血有内在关联.QRS波群进化谱品质因数Q是心电图在时频域的一个特征参数,Q数值变异可能为识别早期心肌缺血提供一种新的医学诊断参考特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苯甲酰芍药苷(benzoylpaeoniflorin,BA)通过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Nrf2/HO-1)通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功能的影响作用机制.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12):Sham组、AMI组和AMI+BA组.AMI组和AMI+BA组大鼠建立AMI模型,建模后...  相似文献   

12.
实验采用结扎家兔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infarction,AMI)再灌注后损伤动物模型,研究蒺藜总皂甙(Tribulus terrestis L saponin,TTLS)对AMI治疗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和普萘洛尔的作用相同,不同剂量TTLS均能明显保护超氧化物岐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SOD)的活性,和能明显减少丙二醛(Malondialdehede,MDA)的含量,二者呈高度负相关。这些实验结果提示,TTLS对家兔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作用机理在于保护SOD的活性和减少MDA的含量,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客观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AMI码基带传输系统模型为基础,对AMI码的误码率和功率谱密度进行了求解和分析,并使用SIMULINK构建出了AMI基带传输系统仿真模型,应用该仿真模型对求解的AMI码误码率和功率谱密度进行了验证,同时讨论了AMI基带传输系统的性能与眼图的关系及码速率与带宽的关系.这将为以AMI码基带传输为通信方式的通信系统性能分析提供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以90年代机械制造的生产模式——独立制造岛为基础的CIMS结构,其技术构思是,在制定机械制造工业发展战略上要突出信息时代的特点,充分发挥计算机的潜力,借助计算机通信网络将若干独立制造岛和装配岛连成计算机集成系统。文中详述了独立制造岛的技术构思、功能,系统结构和生产组织原则,讨论了独立制造岛各种软件支持系统的工作原理、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在CIMS环境下多个独立制造岛之间的计划协调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总结分析1998年2月~2004年5月,共对18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其中,经溶栓治疗失败行补救性PCI治疗121例,直接PCI治疗68例.治疗中17例发生无复流现象,需急诊治疗.189例急诊介入治疗中,17例(9%)并发无复流现象.121例溶栓失败行补救性PCI治疗中3例(2%)发生无复流现象,68例直接PCI治疗中14例(20%)并发无复流现象.无复流现象的17例病人,心功能分级Killip Ⅰ级11例,Killip Ⅱ级5例,Killip Ⅲ级1例.所有病例均经冠状动脉内给予尿激酶、硝酸甘油、合心爽、东菱克栓酶、腺苷及静脉应用阿托品、多巴胺及肾上腺素升压等治疗后恢复,其中1例无复流发生后出现心脏骤停,经心肺复苏成功,多种药物处理无复流消失.无复流发生后需一种药物治疗恢复4例,两种药物治疗恢复5例,3种及3种以上药物治疗恢复8例.AMI病人PCI治疗中无复流发生率较高,发生机制可能有冠状动脉痉挛、血栓、冠状动脉内微血栓等有关;另一方面与梗死面积大小、严重的心肌损害、心功能不全、梗死时间与再灌注开始时间较长等有关.因此,单一药物治疗效果差,多需综合处理才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将大鼠随机分为五组:空白对照组、磁作用对照组、AMI组、AMI药物(心得安)治疗组。AMI磁场治疗组。采用放射免疫方法和原子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浆cAMP、cGMP,血清Mg 含量。结果表明:AMI磁场治疗组血浆cAMP、cGMP,含量及cAMP/cGMP比值均明显低于AMI组(P<0.05),与药物治疗组近似,略高于空白对照组和磁作用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和磁作用对照组最低、两组间无显著差异。AMI磁场治疗组血清Mg+.含量明显高于AMI组(P<0.05),与药物治疗组近似。略低于空白对照组、磁作用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和磁作用对照组最高,两组间无显著差异。证实了磁场对动物实验性AMI,心肌的保护作用,为磁场用于AMI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本院及174医院院外接诊5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资料,提出住院前基本抢救综合措施,AMI院前死亡率高,应重视住院前AMI的抢救工作。  相似文献   

18.
With the proliferation of smart grid research, the Advanced Metering Infrastructure (AMI) has become the first ubiquitous and fixed computing platform. However, due to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AMI, such as complex network structure, resource-constrained smart meter, and privacy-sensitive data, it is an especially challenging issue to make AMI secure. Energy thef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ncerns related to the smart grid implementation. It is estimated that utility companies lose more than S25 billion every year due to energy theft around the world. To address this challenge,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the background of AMI and identify major security requirements that AMI should meet. Specifically, an attack tree based threat model is first presented to illustrate the energy-theft behaviors in AMI. Then, we summarize the current AMI energy-theft detection schemes into three categories, i.e., classification-based, state estimation-based, and game theory-based ones, and make extensive comparisons and discussions on them. In order to provid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security vulnerabilities and solutions in AMI and shed light on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we also explore some open challenges and potential solutions for energy-theft detection.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心律失常与心肌梗死部位的关系。方法 :对确诊为心肌梗死的病人行心电监护 ,分析所见的心律失常。结果 :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39例发生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 2 6例 ,室上性心律失常 10例 ,房室传导阻滞 5例。结论 :心肌梗死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与性别无关 ,前壁心肌梗死以室性心律失常为多 ,下壁心肌梗死以窦性心动过缓及房室传导阻滞为多。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最大校正QT间期(QTcmax)、QT离散度(QTd)和QTc离散度(QTcd)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回顾性分析了47例AMI患者(分为恶性心律失常组14例和无室性心律失常组33例)发病3d内的心电图,并以50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显示:两组AMI患者的QTcmax、QTd和QTcd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01),而恶性心律失常组的上述指标比无室性心律失常组显著增大(P<005~0.001)。提示QTcmax延长和QTd、QTcd增大与AMI患者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测定上述指标对AMI近期预后的判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