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中国基本国情,具有丰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是不同于西方式现代化的发展模式。它既有现代化的一般特征,也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蕴含深厚的传统文化思想,深深地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发展理念与民惟邦本、天下大同、协调统一、天人合一及协和万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高度契合。深入分析和阐释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有利于正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理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需要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论。坚持和推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既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继续在中国人民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性”地转化出来,又要把握中华传统文化精华与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的贯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推进其“创新性”发展。将“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将有助于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肯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四代领导人的传统文化观为理论渊源,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他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问题进行阐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5.
高校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当今社会发展及学生发展的主客观需求促使高校要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研究。通过立足高校实际,分别从国学文化、民族精神、修身立德、勤俭自强四个主题内容出发,以学生技能培养为依托、以青年自组织为依托、以新媒体技术为依托,创新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方式,从而提升高校学生传统文化的水平,促进新时期和谐校园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根基在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两者有差异有相通,可以相互契合、相互补充.唯物史观与中国民本思想、唯物辩证法与中国辩证思维方式、科学社会主义与大同社会理想、共产党员修养与君子人格之间具有契合性.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强大思想武器,是中国共产党思想建党的理论依据;中...  相似文献   

7.
经过历史积累、沉淀、检验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存在、发展、复兴的根基和灵魂.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群众立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推进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的马克思主义诠释与转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价值理念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优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融通效度.  相似文献   

8.
敬爱的爸爸: 您在忙吗?此时此刻是否结束了一天繁忙的工作,正在赶回家的路上呢?细数一下,已经好些日子没有和您一起共进晚餐了.您知道吗?我一直想对您说说埋藏在心里的话.尽管您没收了我的手机,还嫌这嫌那,咱俩的意见也总是相左,甚至还经常互黑、互怼,当然啦,主要因为各种学习、作业之类的,但我还是很爱很爱您的.  相似文献   

9.
历史向世界历史的展开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丰厚的时代意蕴。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历史的背景中走向结合,并沿着世界历史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拾级而上,在相互融合中共同创造,一步步走向了世界历史的深处。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对世界历史作出了重大贡献: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了世界历史的内涵;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推进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以人类文明新形态昭示了世界历史的未来。  相似文献   

10.
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得益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具体而言,伟大建党精神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志存高远"的进取精神、"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和"爱国为民"的担当精神.伟大建党精神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魅力,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1.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在增强文化自信、提升道德境界、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图书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阅读推广中存在着推广主体单一、推广场景单调、推广内容分散等问题。基于此,应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阅读推广的一体化模式,通过整合优化资源,多元主体参与、跨部门协作,重视体验、增进互动,融合多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等措施,以更好地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阅读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传承、文脉传承和精神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新时代需要更加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是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之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精神支撑之需,是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之需。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有新的核心要义。要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为导向,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3.
中学地理教材蕴含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地理学科教学的必要性,探索中学地理教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教师应转变观念,提高素养,挖掘素材,在教学环节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围绕地理核心素养开展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4.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问题。这些谈话涉及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内涵十分丰富。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华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它是民族精神的丰厚滋养,是中华民族的命脉所在,根基所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深刻地分析了传统文化与中国道路、传统文化与治国理政以及传统文化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联系,强调民族的  相似文献   

15.
16.
新媒体拓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媒介化生存路径,也使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更加多元化、个性化。在师范生培养阶段,提升师范生自身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培养其具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际能力、实现育己和育人的融合统一,是时代对教师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巧妙运用新媒体,有助于激发师范生习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开拓学习渠道、及时跟进习得成效,促进师范生自身文化素养的有效提升。灵活运用新媒体,有助于师范生广泛搜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元素,有效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及时回望审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效果,从而切实提升师范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实际能力。  相似文献   

17.
创建贵州阳明文化研究院,旨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讲话精神。以整合力量、突出重点、注重创新、强化保障为路径,将贵州阳明文化研究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机构。  相似文献   

1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基本契合。从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征入手,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分析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找出短板,从深度融入理念、增强融入氛围与扩展融入渠道三个角度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进一步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当更新教学理念,将思政课程与高校外语教学有机结合。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树立中华优秀文化的自豪感。教师将日语教学与茶文化讲解相结合,在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为将来进行跨文化交流时用外语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下坚实基础。研究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茶文化入手,探讨课程思政与外语教学结合的具体实现方法,期待实现外语教学的德育目标。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