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青少年学生尤为爱美,他们对美具有很强的感受力和表现欲。《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学语文教学要在“教学生学好课文和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行严格的语文基本训练”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但要让学  相似文献   

2.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教学目的提出: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现行通用大纲教学目的规定: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由此看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中学语文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充分认识语文教育与美育的关系,正确理解语文美育的内容,科学地探寻实施语文美育的基本要求,无疑是中学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学论认为:“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它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所以,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形神俱佳,贮藏着大量的情感因素,这为语文教师进行情感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通过生动而形象的讲解,把文章中这些优美的感情移植到学生的心灵中去,使之产生共鸣,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从而使道德情操变得高尚,审美趣味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4.
审美教育是一种对学生进行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教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审美教育可以树立他们正确的审美观,懂得什么是真正的高尚的美,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与思想,促进他们德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现代语文教学,要求语文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还要融审美教育于教学之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发现、感受美和认知、欣赏美的能力,使学生通过语文课的学习,同时获得美的享受,提高审美的能力,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操,这也是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6.
关曦 《科技资讯》2012,(26):206-206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师在教学语言文字的同时,必须结合课文内在思想感情,挖掘教材的育人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7.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郑长赐市美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思维,提高精神境界,陶冶道德情操有着巨大的作用。马克思曾说过;"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中学语文教材也具有"文质兼...  相似文献   

8.
教师教书育人的目标,应该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产品”,这产品是否合格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它有没有健康的情感、高尚的情操。一个人情操高尚,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在后天的学习、生活中培养的。学校作为教育的场所,是培养人高尚情操的主渠道之一,而语文学科的人文特色,决定了它在这一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可以以阅读教学为手段,采用恰当的方法,达到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活动计划指出:德育不仅能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智力的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使学生在学校里不但能学到知识,还能有一个健康的思想,高尚的情操,我们战斗在教育第一线的广大员工,除了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外,还必须有较高职业道德,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德育教育规律、方法和途径,巧妙地点拨使学生改正错误,在这方面谈一下我的浅见。  相似文献   

10.
高等师范教育担负着为中等教育培养合格人民教师的任务,它具有“师范性”和“学术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也应在高等师范院校的图书馆工作中体现出来。其主要表现为:一、高师院校图书馆要成为教育科学的图书情报中心。高师院校培养中学教师,他们被人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中学教师必须是青少年一代思想品德的塑造者,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智力的开发者和诸种能力的培养者,教育科学的探索者。高等师范院校所培养的学生不仅自己要有广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能分析、运用教材,组织教学过程,有效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所以必须对高师生进行教育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使他们认真研究掌握教育科学,懂得教育规律,具有善于引导青少年去获得知识的教学能力,使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能以较快的速度适应中学教育和教学,  相似文献   

11.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这样两种性质,“语文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语文教学的任务是通过课文和语文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而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的含义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语文教育界经历三十余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探索,证明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这两项任务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正确处理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教育的观念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在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上,许多国家的教育界经历了由“知识型”向“智能型”再向“个性和谐发展型”的转变。学校是培养接班人的主要场所,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将对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学校应该由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德、智、体、美、劳等生动活泼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变升学分数,考试人数为全面提高素质。使他们在家里是个好孩子,在学校里是个好学生,在社会上是个好公民。为此,应让他们在校期间懂得如何做人、如何爱人、如何爱国的道理,培养高尚的美德。修订后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重要意义”。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而且是由语文学科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决定的。语文教师要  相似文献   

13.
师范院校是为国家培养合格教师的基地,它的任务不仅要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更要为国家培养合格育人者,使他们成为为人师表的“模范公民”。因此,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应该是加强学生师德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爱心;同时,还应该加强训练学生师能,提高学生做教师的基本素质。一、加强学生师德教育,培养学生爱心。教师育人的天职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以高尚人格塑造学生。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未来的教师,他们将来也要加入育人行列。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将来的对象是还未成年的中、小学生,这些学生世界观尚未形成,缺乏是非判断能力,模仿力强。班杜拉的社会学理论认为,青少年总爱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模仿向教师学习。所以教师的言谈举止  相似文献   

14.
<正> 中专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语文课的教学任务除了在初中语文教学基础上,继续加强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外,还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他们的社会主义觉悟,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审美观,激励他们为建设‘四化’而努力学习”。显而易见,这个任务是相当艰巨的,它要求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基本训练的同时,还必须充分发挥语文教学可以多方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的优势,集中精力,进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引导与情感教育,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被动学习转化为理性自觉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对周围事物的辨别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而且还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满怀关爱地注视着他们的成长,从而增强他们超越自我的信心,促进学生美好人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7.
郑思霖 《科技信息》2010,(22):269-269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为此,中学语文教学应确实担负起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神圣使命,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下面,笔者拟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9.
我国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美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新编《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对于中学美术教学的目的,明确提出“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感情,陶冶高尚的情操。”并要求“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根据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在处理教材方面,目…  相似文献   

20.
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尽量拓宽学生语言训练之路,要运用多种方式去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要善于发现教材中语言训练的素材,相机诱导学生“说”。在教学实践中,可运用“数诗歌”法、语流变化法、对比法等模式训练学生的有声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