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军 《甘肃科技》2012,(22):40-41
阐述了采用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被测物体进行扫描的两种扫描方式及作业方法,根据油气地面工程改扩建的特殊性,在油气站场现状测量时采用第一种方式即在控制点上架设扫描仪和标靶的方式进行扫描,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了拼接误差对扫描结果的影响,同时提出了该种方式在作业时应注意的几点事项。  相似文献   

2.
杨丁一 《科技资讯》2006,(22):246-247
现代化的铁路站场,信息系统非常完备,但是,雷击发生时,雷击放电诱发雷击电磁脉冲过电压和过电流,经站场电源系统、通算信号传输通道、接地系统及建筑物直击雷防护系统,通过传导、感应的方式损坏站内通信信号设备及网络通信设备,造成损失巨大,直接威黔铁路的正常运行。本文在对雷击对铁路站场的灾害形式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综合防雷技术在铁路站场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论述主要阐述了灯桥和投光灯塔在铁路站场夜间作业照明中的应用,对灯桥和投光灯塔在布置方式、照明情况、控制方式及工程投资方面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着重阐述了灯桥与投光灯塔的特点及其在不同规模的站场中的应用方案,并对其在站场中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罗立张 《广东科技》2011,(24):201-202
目前汽车客运站还存在着站场老旧、设施落后、功能不全、建设资金筹措困难等现象,极大地影响了公路运输整体效益的提高,阻碍了公路运输的健康发展。在分析汽车客运站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本公司站场投资的工作实践,对汽车客运站站场投资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沈剑平 《中国西部科技》2009,8(32):20-21,19
站场改造施工也是铁路基本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本文结合平湖火车站站场改造工程,对站场改造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重点阐述了铝热焊接技术、无缝道岔与既有无缝线路的连接和MK绝缘接头的安装技术,并提出了相应的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可供火车站站场改造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6.
李珍琴  郭忠宽 《太原科技》2003,(3):48-48,51
过渡工程是建设工程中的一种临时工程,既有电气化铁路改造过程中出现的过渡工程种类繁多。以阳安线为例,探讨了在接触网站场改造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过渡工程,对其类型、施工方法及可行性进行了论述,并对工程设计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节点重要度的公路运输站场建设序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针对传统方法确定公路运输站场建设序列的不足,提出基于节点重要度分析的公路运输站场建设序列确定新方法。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来计算运输节点的重要度指数,根据运输节点处公路运输站场需求将节点重要度指数修正为节点处公路运输站场需求指数,通过对公路运输站场需求指数,采用循环比较法得出公路运输站场的建设序列。运用该方法对广西玉林市所辖6个区县的11个公路客运站建设项目进行新的排序,所得建设序列更符合各运输节点对公路运输站场的需求。结果表明,基于节点重要度的公路运输站场建设序列优化方法优于经验判断法,是一种新的公路运输站场建设序列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杜善波 《科技信息》2011,(9):I0356-I0356
本文简要阐述了在天然气管道建设过程中,站场占地面积、站场功能、地形地质、规划部门的意见对天然气长输管道站场选址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恶劣环境条件(雷电、风、雨)频发,给长输油气管道尤其是海外油气管道的长期安全运行带来了重大威胁。海外油气管道的运行与应急救援面临着恶劣环境条件下的管道风险事故数据不足、跨国协同较为困难等问题。为解决当前管道事故预警模型过于依赖现场运行数据或事故相关数据的情况,该文利用恶劣环境条件下的天然气管道站场有限的事故文本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图谱的站场事故演化预警模型。该模型采用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条件随机场算法(Bi-LSTM-CRF)对站场事故文本进行因果关系抽取,并加入了文本特征以增强抽取效果,然后利用Neo4j图数据库根据因果关系抽取的结果,建立了恶劣环境条件下海外天然气管道站场事故演化知识图谱。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长输管道站场事故预警方法,该文所提出的基于知识图谱的站场事故预警模型不仅能够实现站场事故的预警,还能够实现对事故的路径预测以及事故应急决策推荐。这证明了该预警模型不仅可用性好,还能够有效地帮助海外天然气管道站场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准确的风险控制与事故预防。  相似文献   

10.
唐先习 《甘肃科技》2005,21(1):47-48
以兰州铁路局局管内既有站场测量为例 ,介绍了全站仪及GPS在铁路既有站场测量中的方法及步骤 ,并对此方法给与了充分肯定。由于全站仅及GPS的使用 ,不仅大大提高了测量的速度 ,而且使测量的精度也得到大大提高 ,满足了站场测量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要分析了目前我国铁路开行重栽列车的必要性,以大郑线为例,就站场改造方案进行研究,结合站场示意图进行解释说明站场改造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公路运输站场空间结构演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运输枢纽的形成机理,用中心地理论解释运输站场体系结构,分析了运输站场发展动力,并提出了运输站场发展模型。认为在站场规模效应和客货流聚集效应作用下,运输站场发展先以集中化为主,随着站场边际收益下降而分散化趋势显现,站场达到规模极限则会分化为多个站场而形成运输枢纽。结合汕头市公路主枢纽发展过程分析,证实了运输站场结构演化经历站场极化、站场扩散及运输枢纽阶段,运输枢纽的形成是规模效应与客货流聚集效应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王华威 《甘肃科技》2010,26(6):53-55
调车机车监控记录系统是计算机集成的控制系统,它通过与微机联锁系统或站场DM IS/CTC系统联网,对站场联锁等信息进行采集,将站场对调车机车的调车机车信号、调车进路的开放、调车作业单、调车限制条件等信息通过无线信道传送到调车机车上,实现站场机车或车列的自动跟踪,实现调车信号、调车进路及作业单等在机车彩色显示器上的实时显示,并结合列车运行记录监控装置实现了对调车作业的自动安全防护控制和作业数据记录。主要讲述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功能和在青藏铁路公司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顾力环 《甘肃科技》2007,23(3):75-77
根据铁路站场调度指挥的具体特点,站场调度指挥的对象在空间上呈现典型的点、线、面的分布,并且相互之间还存在着地理上和逻辑上的密切关系。因此,依托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能够高效地对这些空间信息进行管理和分析,构建出铁路站场调度指挥平台,该平台的建立使传统的调车作业计划编制过程中车辆信息的采集及更新由全手工操作方式,转变为站场现车车辆数据的信息化传递,图形化操作。为优化运输组织创造了条件,为提高运输服务和经济效益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铁路中一个典型的会让站为例,介绍了用 Petri 网来描述铁路站场内部及其相互之间信号联锁及制约等逻辑关系的一种方法,并利用可达树和可达图对所构造的 Petri 网模型进行了分析,最后讨论了结果.利用 Petri 网对铁路站场信号逻辑的描述,不仅可以作为建造新的高效利用站场的一种辅助设计方法,而且可以对现有的站场进行分析、验证.本文最后给出了一种计算机实现语言和实现方法,从而可以方便地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分析和验证.  相似文献   

16.
基于广义Hough变换的部分遮挡物体识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描述了一种基于广义Hough变换的部分遮挡物体识别方法.该方法分建模及识别两个过程,在识别过程中,景物图象经特征抽取、组合特征匹配、变换矩阵计算,进而根据广义Hough变换在参数空间求出与景物对应的模型类及相应的变换矩阵.由于用了广义Hough变换,物体识别过程中不必求出物体的全部特征,因而能较好地识别部分遮挡的物体,且该方法对噪声不敏感.为了说明该方法,还给出了一个2D识别简例及在一微机系统对工作台上堆集的工具的识别结果  相似文献   

17.
以某油气集输站场为例进行安全评价.根据站场工艺流程对集输系统进行子系统划分,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分析影响站场安全的危险危害因素.同时利用层次分析原理建立原油储存子系统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专家评分法,建立模糊关系矩阵、确定指标因素权重.最后对原油储存子系统进行模糊综合评价,求得该系统的安全等级为中等安全,仍存在安全隐患,特别是权重系数较大的因素.实例应用表明模糊综合评价法能够识别集输站场各系统存在的隐患,对不同系统进行安全评价并提出改进措施,对提高集输站场工艺设施及操作的可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北京铁路局太原科研所研制的“非正常作业近路安全监督装置”是铁道部2000年重点推广的6项安全技术设备之一。文章对该装置1999年技术改进后的微机软件设计情况进行了介绍,包括了MSComm控件与串行通讯、站场平面图显示、站场平面图的数学模型与进路生成、子机对应道岔、道岔钉固状态、密码功能、站场图打印、选择性与限制等内容。  相似文献   

19.
以点接触滚动约束为模型对手指尖与物体之间的运动关系进行研究,目的是在被操作物体、手指轮廓及物体运动已知的前提下,为确定手指及手指上接触点的运动和位置提供一种有效的求解方法,对约束运动规划作了讨论,提出了一个用于运动规划的性能指标,即任务空间的力椭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介绍了风玫瑰的定义、分类及在站场设计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