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汉藏语系语法比较研究的重要性表现在:为汉藏语的历史比较提供证据;为语言类型学研究提供材料;为语言教学提供理论方法上的依据。当前要加强单一语言(或方言)的微观语法描写,建立供汉藏语比较研究的语料库,研究汉藏语比较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拉萨市藏汉语言态度测验结果分析,认为藏族居民对汉语和藏语都有较高的习得和使用的倾向性,但他们对藏语的倾向性要高于对汉语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藏族人的藏语情结。藏语情结具有主观心理、藏族文化、语言能力等方面的基础,是一种稳定的和具有规定性的习惯,并反映在藏汉语言态度上。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通过分析藏语动词系统,梳理藏语语言形态类型的演变路径,并以此为依据,求证前藏文时代藏语的形态类型。具体方法是,通过对藏文动词的共时系统进行历史分层,并结合现代藏语方言动词形态的演变和对藏语前缀的分析,论证藏语语言形态类型从轻度综合的黏着语,经轻度综合的融合语,最终向孤立语发展的路径。最后,结合相关的语言类型理论基础,提出前藏文时代藏语即文字产生之前的藏语是比较综合的黏着语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对西藏拉萨市墨竹工卡县、林周县农村居民语言使用情况的入户调查显示,藏族农村居民的语文综合能力较低,在公共场所、新闻、出版、影视活动中主要使用藏语,在家庭生活中均使用藏语,不使用汉语和双语。90%以上的被访户认为发展西藏需要学习汉语文,80%以上的家庭都希望孩子达到汉藏双语兼通的程度。西藏农村和农牧民更迫切地希望掌握汉语文和藏语文。这表明,1994年以来开始实施的双语教育政策,不仅在西藏城镇,而且在农村地区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得到了绝大多数藏族群众的拥护和肯定。  相似文献   

5.
法国语言学家向柏霖教授(Guillaume Jacques),曾在巴黎第五大学语言学系任教,现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东亚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汉语音韵学、嘉绒话茶堡方言、古藏文研究及汉藏语比较研究。一直以来,藏语基础方言与标准音、藏语标准话统一、藏汉双语教育在学术界有较多争议。为更好理解语言改革中共同语与地方方言复杂关系,文章围绕藏语嘉绒方言特点、研究意义、存在问题及未来前景访谈了法国学者向柏霖,希望藉此引发更多人关注语言学家在“唤醒”少数民族地方方言过程中的艰辛努力及其独特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一种语言里的某一个词或句子格式,译成另一种语言时,一般情况下可以用哪一个词或哪一个句子格式来表达,是存在着一定规律的。符合这些规律翻译的就正确;违反这些规律翻译的就错误。汉译藏也同样,一方面译文要和原文的意思完全相同,另一方面又要符合藏语的语法规范,要使这些句子和字眼是藏族人嘴里可以说得出来的。  相似文献   

7.
<正> 我说的藏语口传本《格萨尔》是指当代还健在的艺人说唱的藏语口传本《格萨尔》(下同)。这种口传本提供的藏语言研究资料丰富翔实,科学性强。从目前来看,要获得这种本子既需要从事语言研究的学者付出极大的辛劳,又要要主管科教文化事业的各级领导同志从经费上给予支持。我想只要有识有志,《格萨尔》语言研究的高峰是可以攀登的。  相似文献   

8.
根据藏语和汉语在发音上的相似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隐Markov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HMM)的汉藏双语语音合成方法。以声韵母为合成基元,采用多个普通话说话人和1个藏语说话人的语料库,利用说话人自适应训练,获得一个汉藏双语混合语言的平均音模型。通过说话人自适应变换,从混合语言的平均音模型获得普通话或藏语的说话人相关模型,从而合成出普通话或藏语语音。实验结果表明,在藏语训练语句较少的情况下,该方法合成的藏语语音明显优于仅采用说话人相关模型合成的藏语语音。  相似文献   

9.
语音是人类相互交流和通信最方便快捷的手段,而语音中的韵律包含了说话人的意图信息,在帮助听者理解语言及意图时十分有用.韵律的研究是语音合成技术中的重要研究课题.藏语语音韵律控制技术及其在藏语TTS中的应用,内容包括藏语语音韵律研究的基本情况及今后的工作重点,藏语语音合成技术中韵律调整的方法以及藏语TTS 中的韵律生成模型和声学模块.  相似文献   

10.
张同玲  祁坤钰 《科技信息》2011,(17):191-191,199
本文通过藏语语法知识和藏汉两种语言对句子概念的对比,将藏语单句划分,并进一步进行了细化。其利于藏文校对,信息检索、双语对译、自动分词、搜索引擎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化进程中的西藏传统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格珍 《西藏大学学报》2009,24(4):91-93,124
西藏和平解放至今,近60年的发展证明,西藏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的关键是西藏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文章主要针对西藏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负面因素,以及就如何克服不利因素,实现现代转型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藏族传统天文历算是藏族劳动人民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它在藏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藏族传统天文历算也需要现代化,包括理论的现代化、算式方法的现代化、观测手段的现代化、观念的现代化以及应用的现代化。只有现代化才能使藏族传统天文历算适应社会的发展,对生产生活起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藏汉双语信息处理系统》基于藏文编码国际标准 ISO/IEC 10646-1和藏文三项国家标准建立了藏语言构件集,解决了藏文编码字符集的开放性问题,完善了自行开发的藏汉桌面印刷系统。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9个藏文信息处理子系统,大面积地填补了现代化藏学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4.
在由快速现代化引起的文化变迁中,文化主体在认识上容易陷入“传统还是现代”的两难境地。就西藏社会而言,厘清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使民族文化在文化整合中继续有力发展,显得至关重要。作为西藏传统文化核心的藏传佛教正日益世俗化,是历史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仍可以在现代生活的部分精神领域中发挥着积极的功能。现代化不是一个千篇一律的模式与过程,完全可以做到民族化与地方化。对于“变”,需要有开阔的心胸、长远的眼光,以及耐心、主动、自觉的文化姿态,既不能做传统的卫道士。也不能臆想一蹴而就地完成现代化。文化的主体选择机制、行政力量与法律机制,以及知识分子的批判和理性精神,都应该在社会转型期中发挥出各自的功用。  相似文献   

15.
烈香杜鹃(Rhododendron anthopogonoides Maxim.)为常见传统藏药,具有祛痰镇咳、平喘、心脑血管保护、抗炎、杀虫等作用,为藏族人民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贡献。药效物质基础的阐述是民族药现代化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经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整理总结传统藏药烈香杜鹃的主要化学成分,尤其是近5年发现的成分,共汇总化学成分上百种,并讨论了不同类型化学成分与其药理作用对应的关系,为藏药烈香杜鹃的现代化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与帮助。  相似文献   

16.
自吐弥桑布扎创制文字以来,藏民族便有了统一的书面语。历史上形成的藏区三大方言一卫藏方言、康区方言和安多方言,都有不同的地域特点和语言风格。由于语言差异,从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藏区各地人民相互之间的顺利交往,妨碍着我区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信息交流。推广藏语普通话,对今日的西藏来说,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康区方言,阐述了推广藏语普通话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回顾藏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藏文有着悠久的历史,藏文字包含着丰富的信息。信息时代,对藏文的处理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用计算机来处理藏文信息。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了藏文信息的研究工作,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文章详细回顾了藏文的字处理、藏语自然语言处理、藏文软件本地化以及藏文信息处理在应用领域中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尸语故事》是一部流传很久的藏族古代故事集,藏族人民通过其中的故事来向下一代传授这个民族纯朴的道德观念、传统美德、生活经验等。《尸语故事》的思想和精神内容是正面的、积极的,因此受到了国内外很多学者的关注,并翻译成多种语言。《尸语故事》中出现了大量的藏文化特色浓郁的词汇、格言、习语,特别是谚语和俗语等。它们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妙趣横生,是藏语言的精华之一。美国学者Sandra Benson通过采用异化翻译法最大程度地展现了原著的魅力,而不是一味地去迎合读者。这既是对原作的忠实,也是对弱小民族文化的尊重。  相似文献   

19.
人们称俗语为语言之花,是语言中数量多、使用面广,且已定型的语类和句类组成的一种熟语。它在人们的El常口头交流和文献资料中,发挥着其它语类和句类无法替代的作用。文章依据俗语的特性,在不同文化氛围和语境下,对藏汉俗语的翻译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