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16世纪末荷兰学者詹森发明第一架显微镜之后,人类得以借助它观察研究贯穿全身的植物输导组织的微观世界,进而揭示植物生理学上植物物质运输2的理论和规律,这是西方学者的杰出贡献。另一方面早在此前一、两千年,中国古人已经从长期的农业实践中观察、发现了植物物质运输的动态变化,提出了一些理论,并创造了一些对植物体现人物质运输调节和控制的方法,解决了生产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取得了优良的效果。该文运用现代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3.
4.
中国古代医学对呼吸,循环机理认识之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古代医学对呼吸、循环机理认识之误廖育群一、问题的提出科学史研究者在中国古典医籍中,似乎找到了许多足以说明古人对呼吸及血液循环早已有所认识的证据,因而对此大加褒誉。例如在评价《黄帝内经》一书的价值肘,贾得道氏称:“《内经》对血液循环已有明确肯定的认...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关于空间无限性的论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中国古代存在着关于空间无限性的论争,指出:中国古代存在着空间有限与无限两种认识,古人在探讨空间有限与否这一问题时,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他们对空间性质的认识,达到了相当的深度。中国古人对无穷空间结构的探讨源于先秦,后来受佛教影响,形成了广为人知的“天外天”说,即认为在我们生存的天地之外还存在无穷多类似的天体系统。这一理论得到了后世学者的广泛赞同,但也受到了一些质疑,尤其是受到了元代思想家史伯深刻而又尖锐的批判。  相似文献   

6.
中西方古代对物质不灭性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物质不灭是宇宙万物运动变化所遵循的普遍原理,本文较全面地考察了中西方感情代对物质不灭性的认识过程,分析比较了二者的相同之处和差异所在,探讨了各自的认识特征及成功与不足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8.
中国古代的城市排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回顾了中国古代城市排水的发展历程,着重分析了河南平粮台古城、偃师商西毫城、春秋齐国故都临淄、西汉长安、唐都长安、宋东京、赣州古城、元大都及明清北京城等古代城市在排水方面取得的成就,总结了中国古代城市排水设施的特点与管理的经验,以期对现代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9.
以使用直角网格座标绘制地图为标志的东方定量制图学,创始于一世纪时的古代中国,经三世纪时的中国裴秀的发展而完善,以致至少在公元一千年以前便成为中国古典制图学的重要传统的观点,对科学史界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对藉以建立上述观念的所有史料依据作了认真研究,指出前述观点之所以产生,是由于误解或曲解了各种古代文献的记载。本文认为,在公元一千年以前,中国并未产生和发展以直角网格座标的理论与方法为内容的地理制图学,所得以长足发展、并被广泛应用的,则是对地理及部分人文特征按比例后在很大程度上作轴象描绘的制图学。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古代“物理”一词的由来与词义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认为,就目前所知,中国古代“物理”一词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物理”在中国的广泛运用情况表明,其基本含义是泛指事理、道理、情理;通常是指万物之理,或称“大物理”,有时寓有自然规律之义。这种含义与西方古代“物理”一词的含义基本相同。该文还认为,日文“物理学”一词的翻译受到中国古代“物理”一词的深刻影响,且由西文PHYSICA或PHYSICS一词译成中文“物理学”的时间可能早于译成日文的时间。  相似文献   

12.
兰在中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历代爱兰者不乏其人。古代文人对兰的偏爱可以说超过其它花卉,栽培管理之精神其它花卉之上。宋代出现了中国第一部也是世界第一部兰花专著--《金漳兰谱》,此后这类著作日益增多,明显清形成高峰。兰谱内容主要包括兰化品种形态特性、栽培护养技术和养兰、爱兰的有关艺文、杂事、这些珍贵的古代兰谱反映了我国古代兰花的盛况和品种资源的变迁,在中国植物学史和花卉园艺上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本文主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古代的村落规划思想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该文认为,中国古代村落与古代城市一样,也存在着着规划思想,具体表现在:(1)原始聚落中已有明显的功能分区;(2)村落形态和空间布局普遍受到宗族礼制、宗教信仰、风水观念、防御意识、诗画境界等人文理论的支配;(3)各地村落的均强调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文章最后对古代村落与古代城市的规划思想作了系统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种大葫芦法的成就及指导思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葫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作物。中国是它的主要起源地之一。它既可食,又可用为水上交通工具、生活器皿、皮具,还可作饲料、制烛、入药、制笙竽、玩具,用途之广是鲜见的。特别是在制陶发明和普及之前,它的盛水贮粮功能更显重要。广大民众需要硕大葫芦为器物用。于是古人在2000多年前首创特殊的种大葫芦法。《庄子》和《Fan胜之书》最早提及和载有此法。历代农者在实践中不断改进,终于形成一套完整的种植技术。至清末至少有2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的宇宙膨胀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304年,林辕在《元气说》一文中认为,宇宙万物起始于一小点元气,后逐渐扩散成直径为百里的混地,后混沌又被胀破,形成天地,后天地又以10800年为周期,间歇性地向外延伸或不断增厚,是为中国古代朴素的、思辨的与精彩的关于宇宙膨胀的学说。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云南省西北部金沙江流域的纳西族,是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民族。古代纳西族的东巴教经师。为了传承教义,用自己独创的象形文字,写出了内容丰富、卷帙浩繁的“东巴经”典籍流传于世,这是了解纳西族古代社会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东巴经及其纳西象形文字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但以往对其研究尚嫌不足。该文较全面地采集、整理与科学技术有关的象形文字,分析其字形结构,探究造字者的创意及其科学内涵,从而揭示古代纳西族人民在数学、天文、历法、时令、气象、地理、方位、生物、冶铸、酿造、纺织、农牧生产以及医药卫生等方面所具有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技能。文中还指出,纳西象形文字是人类最早的文字之一,它的创造和使用可能远早于唐宋时代。  相似文献   

17.
南北朝时期关于冬夏二至晷影数值的新测定,冲破了《周礼》晷影数据的“神圣”藩篱。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李淳风于麟德历中重新测定了二十四节气晷影长度,并采用了新的数学方法—二次插值算法—计算一年中每日晷长,从而开创了中国古代历法中晷影研究的新局面。该文从历史评注、算法阐释、算例及精度校验等方面研究了李淳风的晷影算法,以期揭示李淳风的工作在中国天文学史和教学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水流挟沙运动规律在西汉末年已有明确表述。北宋年间在治黄和治汁中,河流泥沙动力学获显著进展。明代后期潘季驯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应用于指导黄河的治理实践,其理论成就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9.
元初耶律楚材在其编算的历法《庚午元历》中提出了里差概念。该文对里差概念和数值进行了分析,发现耶律楚材的里差数值偏小,原因是他使用的东西距离数值过大,约为实际距离的1.4倍。这种情况与西方托勒密传统的地理经度测量数值相近。结合宋、元时期地圆知识传入中国的背景,该文认为里差是西方地理经度概念传入中国并在历法上加以应用之结果。里差概念的提出,是宋、元时期西方阿拉伯世界科学思想传入中国并产生影响的重要个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