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该文提示了牛顿有关引力平方反比定律证明了演化过程,即牛顿先后给出了引力平方的反比关系的四种证明方法:偏离量关系和比例方法、线性动力学比方法、比较动力学比方法和圆周动力学比方法。指出;牛顿《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的研究应该是动态的而且应以该书第一版为基准。  相似文献   

2.
这一阕比巴哈还要早的乐曲,如今几乎已经完全被人们遗忘了。现在,我们用它来作为序曲,并不是由于它的旋律在音乐史上的地位,而是因为,在人类认识宇宙的历史中,它曾起过独特的作用。 1618年5月15日,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J.Kepler)发现了他的著名的第三定律,即行星绕太阳的周期的平方正比于该星与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的立方。无疑,这是非常值得记住的事情,因为开普勒第三定律对于牛顿理论的建立起过关键的作用,直到今天,这条定律还有广泛的用途。然而,在许多记载中,往往有意无意地略去了下面的史实:开普勒正是在研  相似文献   

3.
1846年,天文学家注意到天王星以一种与牛顿第一定律相矛盾的规律偏离正常轨道“摆动”,这意味着科学家们只有两种选择:要么重写牛顿的物理定律,要么“发现”一颗新的行星来解释这种奇怪的重力拖曳现象。结果天文学家们发现了“海王星”的存在。今天,科学家们又遇到了相同的难题。路易斯安那大学的天文学家约翰·  相似文献   

4.
《科学大观园》2003,(10):10
1846年,天文学家注意到天王星以一种与牛顿第一定律相矛盾的规律偏离正常轨道“摆动”。这意味着科学家们只有两种选择:要么重写牛顿的物理定律,要么“发明”一颗新的行星来解释这种奇怪的重力拖曳现象。结果,天文学家们发现了“海王星”。今天,科学家们又遇到了相同的难题。路易斯安那大学的天文学家约翰·马特斯、帕特里克·威特曼和丹尼尔·威特米尔研究彗星轨道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他们在研究了82颗来自遥远的奥特星云  相似文献   

5.
暗物质发现的历史 自从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以来,人们就一直尝试用引力理论来解释各种天体的运动规律,在这个过程中,暗物质的概念很早就开始形成了。  相似文献   

6.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思想对后人之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简单、和谐、完美”的重要思想对后来的科学家哥白尼、开普勒、牛顿和爱因斯坦的研究工作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哈雷彗星发现是建立在行星运动的椭圆轨道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基础上的。所以尽管中国有着有关哈雷彗星的最早、最丰富、最连续的历史记录,但中国人未能在哈雷之前发现此彗星,这是因为当时中国传统科学中尚未产生上述这两个定律。  相似文献   

8.
读到本刊1991年第4期阎康年同志《关于牛顿的引力和颜色理论及质量概念的说明》(以下简称“阎文”),对我在本刊1991年第1期上发表的《关于牛顿的色散研究和质量定义》(以下简称“前文”)中对他的《牛顿的科学发现和科学思想》(以下简称“阎书”)的批评提出反驳,认为前文“不少地方存在明显误解和错误……,更改引文,曲解原意却恣意引伸,然后强加于作者……无讨论余地”等等。今作简短答复如下:  相似文献   

9.
1687年,牛顿出版了他的集大成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以下简称《原理》)。这位科学大师在他的三卷宏篇巨著中,把伽利略“地上的”物体运动规律与开普勒“天上的“星球运动规律天才地综合起来,建立了牛顿力学(也称经典力学或古典力学)的完整理论体系。牛顿力学的辉煌成就,使其得以决定后来物理学家的思想、研究和实践的方向。《原理》主要处理的是质点力学问题,后来经过其他物理学家的努力,被顺利地推广到刚体和流  相似文献   

10.
<正>科学家们过去25年中发现了1900多个系外行星,在银河系里还有数十亿颗系外行星位于宜居带内,也有适宜生命存在的液态水。那么是否真可能存在如科幻小说中所描绘的,两颗相邻星球的智慧生命会成为致命的敌手?是否会存在生命?2012年,美国宇航局发现了两颗距离非常近的行星:开普勒36b和开普勒36c。这两颗围绕开普勒36运行的"伴侣"距离很近,靠内侧的开普勒36b轨道绕行7圈的时间,与开普勒36c  相似文献   

11.
数学、物理学与形而上学原则是研究莱布尼茨实体学说的三种理论视角与思维层级。莱布尼茨承认数学意义的广延、必然性分析有其合理意义,但认为单纯的广延是不实在的复合物;他承认笛卡尔、牛顿物理学意义的绝对运动及运动量守恒有助于解释机械论,但认为运动是不实在的,是力的派生状态。他承认古希腊、经院哲学的形式对于终极因的意义,但形式不能用于解释具体的运动。数学、物理学与形而上学原则统一于莱布尼茨神秘理性主义之中。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牛顿的"不婚"为研究问题,深入分析牛顿选择不婚背后的心理机制.认为牛顿不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童年时牛顿遭母亲婚后抛弃,留下心理阴影;2.牛顿的自我认同和宗教信仰;3.牛顿偏执、多疑和狂躁的性格;4.学术成就带来的自我实现弥补了恋爱的缺失.  相似文献   

13.
牛顿创立的“向心力”(viscentripeta)概念是牛顿力学思想中的基本概念。牛顿在不同历史阶段(1679/1680年间与胡克的通信、1684年《论运动》系列手稿、1687年《原理》第一版、17世纪90年代关于《原理》的修订)中所给出的与“向心力”有关的数学表达式分别是:(1)F∝C2/r3-d2r/dt2;(2)F∝C2/r2[1/r—d2(1/r)/d2;(3)F∝-d(v2)/dr;(4)F∝v2/psina。它们体现了牛顿数理思想的简单性原则。牛顿在1670年有关曲率半径的微分表达式、1685年表述的运动合成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是牛顿数理思想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15.
This paper reexamines the historical debate between Leibniz and Newton on the nature of space. According to the traditional reading, Leibniz (in his correspondence with Clarke) produced metaphysical arguments (relying on the Principle of Sufficient Reason and the Principle of Identity of Indiscernibles) in favor of a relational account of space. Newton, according to the traditional account, refuted the metaphysical arguments with the help of an empirical argument based on the bucket experiment. The paper claims that Leibniz’s and Newton’s arguments cannot be understood apart from the distinct dialectics of their respective positions vis-à-vis Descartes’ theory of space and physics. Against the traditional reading, the paper argues that Leibniz and Newton are operating within a different metaphysics and different conceptions of “place,” and that their respective arguments can largely remain intact without undermining the other philosopher’s conception of space. The paper also takes up the task of clarifying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rue and absolute motion, and of explaining the relativity of motion implied by Leibniz’s account. The paper finally argues that the two philosophers have different conceptions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metaphysics and science, and that Leibniz’s attempt to base physical theory on an underlying metaphysical account of forces renders his account of physics unstable.  相似文献   

16.
邢云路测算回归年长度问题之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文献记载,明末邢云路在兰州通过6丈圭表实测晷影,得到了中国传统历法史上最为精确的回归年长度值。通常认为这一精密回归年长度值的取得是由于他使用了中国传统历法史上最高的圭表,从而减小了观测的系统误差所致。该文通过分析发现:邢云路所留下的影长实测值的误差实际上是非常大的,他之所以能得出如此精确的回归年长度值,完全是因为有其他方面的原因。事实表明,早在他进行立表测影的十多年前,他已经掌握了与这个值精度相当的回归年长度值,据此揭露了官方历法系统的误差并立呼吁改历。在他的改历建议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增强自己见解的说服力,他着意安排了这次测影活动。但是,由于他所处年代特殊的天文条件,他所用的由测量表影来推求回归年长度的方法本身的可靠性有限,所以,他最后对测影结果进行了调整,使之能够导出他想要的最终结果。至于他最初是如何得到如此精确的回归年长度值并确信其可靠性的,这仍然是一个有待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Newton’s ontology of space in order to determine its commitment, if any, to both Cambridge neo-Platonism, which posits an incorporeal basis for space, and substantivalism, which regards space as a form of substance or entity. A non-substantivalist interpretation of Newton’s theory has been famously championed by Howard Stein and Robert DiSalle, among others, while both Stein and the early work of J. E. McGuire have downplayed the influence of Cambridge neo-Platonism on various aspects of Newton’s own spatial hypotheses. Both of these assertions will be shown to be problematic on various grounds, with special emphasis placed on Stein’s influential case for a non-substantivalist reading. Our analysis will strive, nonetheless, to reveal the unique or forward-looking aspects of Newton’s approach, most notably, his critical assessment of substance ontologies, that help to distinguish his theory of space from his neo-Platonic contemporaries and predecessors.  相似文献   

18.
《皇极历》中等间距二次插值方法术文释义及其物理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皇极历》涉及等间距二次插值方法的几段术文的分析,特别是对其中“气末率”、“初率”、“总差”、“别差”等关键术语的疏解,该文揭示了刘焯处理天体匀变速运动的原始思路,指出他的插值公式实.际上就是运动学中匀变速运动的路程公式。又通过实例说明刘焯的方法实由公式算法和差分表方法两部分组成、二者相辅相成,演成中算家招差术的两大主题.  相似文献   

19.
萨本栋的学术贡献无疑主要在物理、机电领域,但在数学方面也做出了开拓性的工作.在美国攻读博士期间,他便把美国人安顿利(Anthony)和亚斯利(Ashley)著述的<画法几何学>翻译成了中文,1926年经商务印书馆出版后,被选为高级中学普通科用书.在厦门大学教授微积分期间编撰的<实用微积分>,经编译馆审定后,成了大学教本.在抗战期间,他设计的七股算仪,更是大大简化了繁难的数学运算.树立了他学术地位的著作<并矢电路分析>,其实是数学、物理、机电三学科交叉领域的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