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晓阳 《科学之友》2006,(12):18-18
当我们正在为夏日的高温而烦恼的时候,当不少科学家正在绞尽脑汁为地球降温的时候,俄罗斯的一些科学家却发出惊人的预言:6年后地球开始降温,50年后地球进入“冷冻时期”,极地居民将被迫迁移。  相似文献   

2.
国际科学家组织预言,2100年全球平均温度可能上升华氏2-11度,海平面可能上升2英尺。科学家甚至推测,其后果将造成地球自转的速度稍稍加快,正在后退的冰川也将消失。一些地区在发生大规模水灾的同时,另一些地区将遭遇严重的干旱。继后,人类将面临普遍的水源缺乏,  相似文献   

3.
正人类在下个世纪会面临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大规模崛起吗?它们的智力会超过人类吗?至少霍金已经向人类发出了警告:"人工智能机器人可能会在接下来的100年之内取代人类,甚至可能会导致人类的灭绝。"他甚至认为:"与其担心谁来控制人工智能,人类更应该担心的是,人工智能到底愿不愿意接受人类控制。"最近有关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新闻层出不穷:谷歌围棋"高手"Alpha Go战胜韩国名将李世石;美国科学家阿扎德·沙德曼研发的STAR机器人,成功完成了猪大肠的缝合  相似文献   

4.
王宛君 《世界科学》2000,(11):25-26,22
汉斯·莫拉维基(Hans Moravec)是机器人研究的先驱、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人程序的奠基人、著名作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智慧儿童:机器人的未来与人工智能》,以及最新出版的《机器人:超然的智力、纯粹的机器》等。 莫拉维基坚信,到2040年机器人将达到人类的一般智力水平,并最终将成为智能高手。 莫拉维基还谈到具有人性的机器人:humans—寄希望于humans&#151的不朽名声;当它们把自己上载到一种全新的能使之永生的超级计算机中时,不久将要变成它所称谓的“前人”了。 大英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5.
假如确有地外文明存在的话,我们怎样与他们取得联系呢?各个领域的专家提出过不少方案。最为切实可行的办法不外两种:一是监听地外文明发出的信号:二是向地外文明发送无线电信号。地球人类在这两方面都已做过尝试。1960年和1972年实施了监听邻近两颗恒星无线电信号的“奥兹玛”计划;1974年向武仙座拍发了一份简短电报。  相似文献   

6.
谁都知道,火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行星,其地理面貌与地球极为相似。天文学家戏称火星是地球的“姊妹星”,就是有望一日人类能登上火星,探索火星,最终移民火星,征服火星。前几年,有不少媒体争相发表了美国人造卫星在火星上发现了一个巨大无比的类似人类脸部的图像,惟妙惟肖,如同真的。这对一些想象力丰富的人来说,无疑将这一人类脸部图像视作为火星人或外星人的精妙杰作。但令人极其遗憾的是,经科学家的仔细分析研究表明,这个人类脸部图像纯粹是由火星上的天然地理环境造就的,是鬼斧神工之作。正当人们遗憾、失望、淡漠之余,…  相似文献   

7.
<正>1956年,当一群计算机科学家精英汇聚在美国汉诺威市的达特茅斯学院时,开创了一个他们称之为"人工智能"的时代——当时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前景是相当乐观的。基于开发机器智能的基本原则是建立在"对人类智慧本身透彻理解"这样一个假设之上,人们有理由认为:对于人类学习能力的各个方面,或人类智能的任何其他方面,原则上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阐述,让机器模拟人类智能也是完全可能的。到底什么是人类智能?如果你问上10个人,至少会有11种答案。对于哲学家来说,智慧就是渊博的知识,对于心理学家来说,智能则是智力  相似文献   

8.
人类的出现是地球上的一个重大事件。那么人类是在什么时俟从猿的进化系统中分化出来?最早的人类的标志是什么?这些都是古人类学研究的问题。 什么是人的标志? 1871年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和性的选择》一书中提出:人类的特征是两足直立行走、大的脑子和高的智力。  相似文献   

9.
<正>人与机器的关系本来是非常简单的,人类制造机器,机器代替人类完成一些不可能的任务。机器时代完美展示了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成为人类进步与文明的显著标志。自从迈入智能化时代之后,面对人工智能的研究、开发与生产,人类便开始有了不小的"纠结"。原本不会说话、不会思考的冷冰冰的机器一下子变了样,不仅成为了人类生产生活的帮手,而且逐渐演化成长为一个"活生生的人"了。人工智能开始向  相似文献   

10.
《癌基因及其致癌作用》一文从分子遗传学的角度——微观方面介绍了癌基因的致癌作用,读者可从中了解到什么是癌基因,它的生理功能,基因损伤及其后果等一些知识,这也是人类对癌症认识的一个方面。智力是人类战胜其他动物成为地球主人的根本原因,因而人们非常注重对智力的开发和提高。然而不幸的是却有许多低能者,先天后天均有。  相似文献   

11.
地球的年龄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自然关心一个问题:地球的年龄有多大?科学家指出,地球形成已经有46亿年了。但是,这一结论的科学依据是什么呢?西方的神甫告诉人们,上帝创造了人类,地球自然也是上帝创造的,而人类创造地球的时间是公元前4000年。这当然是无稽之谈,是人类在蒙昧时期用来欺骗自己的谎言。从很早开始,许多勤于思考的有识之士就试图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推测地球的年龄。17世纪至18世纪期间,有人试图通过测算海洋的盐度来推算地球的年龄。这种方法的依据是,假定在地球形成之初,海洋中的水全部是淡水,经过后来漫长的演变,陆地上的河…  相似文献   

12.
周亮 《科学之友》2005,(1):42-42
还记得著名好莱坞大片《火星人袭击地球》里火星人叽里咕噜的语言吗?还记得片中科学家研制出的破译“火星语”的机器吗?现在,“搜寻地外文明计划”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就在搜寻来自外星的信号。科学家们表示,一旦发现外星信号,人类可以从古代象形文字的研究中吸取经验。  相似文献   

13.
“正在变暖的地球将产生严重的后果。”我们已经看到过许多媒体对此作出的大量报道,同时也有一些科学家坚持认为,有理由向人们发出这种警告。但另一些科学家却指出事实可能还有它相反的一面:地球也许正在变暖,即使如此,客观地讲地球变暖对自然环境也未必是个坏事。通过对历史气候的研究,科学家们已经指出地球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远比现在温暖的暖气候期。据俄勒冈科学与医学研究所提供的报告,公元900-1300年,当时地球的气温也升高了1.5℃。学者们将这一时期称作“中世纪最适生长期”,这也是地球史上最适合人类生存的时期之…  相似文献   

14.
科学家一直都在研究地球上最为独特的生物——人的一些奇特的行为,但至今也没有找到确切的答案。不过,他们在不断的研究中逐渐意识到,人的一些乍看上去似乎无关紧要的“小动作”,其实更能揭示人类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5.
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新型的能量和通信技术.人类已为探索和了解地球上最后一个未开发的领域——海洋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16.
人类似乎已经征服了整个地球。那么,地球上还有尚未受到人类影响的地方吗?这样的地方还真不少:未被绘入地图的沙漠、未被攀登过的山峰、未经探索过的洞穴……在这些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探索的地球的“最后之地”中,还包括了一些有趣之处,比如恐龙最后漫步的地方、没有生命的地方、太阳爆炸时我们可以藏身的地方……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其中最是代表性的13个“地球最后之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科学界一些才智最为出众的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一层特殊的雾覆盖地球。与它那扰乱交通、关闭机场的孪生姐妹不同,这层“实用雾”对人类十分有善和有益,它使无家可归的人有屋住,衣不蔽体的人有衣穿,食不裹腹的人有饭吃。它将使最荒芜的村庄成为伊甸园,人人都有大屏幕电视看。 作为拉特杰大学计算机科学家J.斯多士·霍尔的智力产品,“实  相似文献   

18.
你问我答     
《知识就是力量》2013,(11):80-80
答:不少人认为鱼类智力低下、记忆力差.甚至有人认为鱼只有7秒钟的记忆力。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发现,鱼类的“聪明才智”超过人类想象,记忆力远远不止数秒,反而可以达到数月乃至数年时间。它们还具有学习能力,懂得使用欺骗手段捕食。  相似文献   

19.
寻找吃人树     
人类已成了当今世界的主宰,其他生物都可能沦为人类的捕杀对象。很多动植物由于人类的原因在地球上濒临灭绝,因此现在人类开始保护它们,以维持地球上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平衡,这是地球生物圈的总体格局。就个体而言,人还是可沦为猛兽的腹中食物,这自不必言。然而人类还可能沦为植物的食物,也许一些读者还不知道。下面是一篇有关食人树的译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冈子 《科学之友》2007,(8A):24-25
说起“电子人”,人们可能会想到不少科幻电影,可是英国的一位科学家却通过身体力行,将幻想逐步变为现实。原本由人类设计、制造,用以服务人类的人工智能机器最终反戈一击,控制了人类,这不仅已经成了科幻电影惯用的情节,也反映了人们对人工智能发展所产生的忧虑。然而现在就出现了这么一个“电子人”,他靠自己的意志控制了机器--他就是前不久《新西兰先驱报》所报道的现年57岁的英国雷丁大学科学家凯文·沃里克,他是英国颇具争议的控制论专家和思想家,现在他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电子人”,即一部分是人,一部分是机器。 在沃里克看来,“电子人”将是电子时代人类发展的趋势,也是科学价值的体现。[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