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简单的浮游生物捕食模型,研究浮游植物产生毒性在具有时间延迟下对系统的影响.通过对所建时滞微分方程的分析,得到了系统通过hopf分支产生可激励性质的时滞窗口.利用计算机模拟的手段进一步验证了分析的结果,并考察了毒性释放率在震荡状态下对频率和振幅的影响.结果表明毒性发作时间的延迟对系统的动态影响较大,不同延迟值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可能不同.但在系统不稳定的条件下浮游植物产生的毒性降低了震荡的频率,增加振幅,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水花"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于2005年3月台湾海峡的5个站位采样分析了微型浮游动物的空间分布,用稀释法研究了浮游植物的生长率和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同时对微型浮游动物的氨氮产生率进行了推算.结果表明,各站微型浮游动物主要为红色中缢虫(Mesodinium rubrum)和以急游虫(Strombidiumspp.)为主的无壳纤毛虫,其次为异养甲藻-螺旋环沟藻(Gy-rodinium spirale)和砂壳纤毛虫.各类群在表层呈不均匀分布:红色中缢虫A6站最低,为425个/L,E2站达最大值,为27 125个/L,且在E2,E9和E13站占绝对优势,占微型浮游动物总量的84%以上;无壳纤毛虫丰度为203-5 025个/L,E13站最低,E2站最高;异养甲藻E9站表层没有分布,A6站达最大值,为463个/L;砂壳纤毛虫丰度为0-438个/L,F1站最高.垂直分布上,除A6站外,一般表现为表层多,中层和底层逐渐减少.表层浮游植物的生长率为0.36-0.50 d-1,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率为0.12-0.30 d-1,相当于每天摄食浮游植物现存量的11.09%-25.67%,初级生产力的28.38%-84.04%.利用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率推算其氨氮产生率为0.16-2.40 mg N/m3d,达到维持现场初级生产所需氮量的8.7%-28.1%.  相似文献   

3.
利用一维物理-生物耦合模型(GOTM-FABM-ERSEM)对东中国海中部站位浮游生态系统要素的季节变化进行模拟,较好地刻画并分析了其物理、生化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模拟结果表明浮游生态系统的季节性变化的物理控制因子主要为光照、温度及其引起的垂向层化;生化控制因子主要为营养盐水平,其夏季集中分布在跃层以下深度,并在9月达到最大值.模型较好地呈现了春秋季浮游植物的双峰结构,浮游植物在夏季次表层(约20 m)出现最大值,并在潮汐混合影响下呈周期性斑块状生长,峰值为5.3 mg C·m~(-3).浮游动物和细菌的分布与浮游植物类似,均在春季达到最大值,并滞后3d左右,细菌在夏季表层受浮游植物和温度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室内受控生态系统试验,研究了富营养化水体中植食性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即藻类生长的控制作用.对浮游动物与藻类的计数与测量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适当的富营养条件下,通过合理的生物操纵,使得摇蚊幼虫等植食性浮游动物达到和维持足够的密度,就能够在夏秋季有效地控制浮游植物的过量生长,降低藻类生物量,提高水的透明度,改善水质.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类具季节性时变参数和周期时滞的有3种浮游生物种群组成的动力学模型,包括无毒浮游植物(NTP)、有毒浮游植物(TPP)和浮游动物(Z),并研究了该系统的正周期解的存在性.通过运用叠合度理论中的延拓定理,建立了保证该系统至少存在1个正周期解的充分条件,所得结果适用于相应的无时滞和离散时滞系统.  相似文献   

6.
微囊藻毒素对水生生物的生态毒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微囊藻毒素是由蓝藻的部分属产生的具有肝毒性的环肽化合物,是富营养化淡水水体中最常见的藻类毒素.作者根据微囊藻毒素对水生生物的生态毒理学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对微囊藻毒素的产生及理化性质、毒性机理、生物积累与迁移、对水生态系统各级食物链包括水细菌、真菌、浮游植物、大型水生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鱼类的毒性效应等作了较全面的评述,并提出该领域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为确保悬浮式物料输送系统能够稳定运行,以其动态激励为研究对象,对悬浮段输送带进行了理论分析,搭建了动态实验平台.进而,基于实验平台研究了不同工况下动态激励对气膜形成行为的影响,并应用控制变量法得到了落料激励和动态运行条件下输送带的动态响应特性,最后研究了综合激励下输送带的振动特性,为该系统在高速重载情况下平稳运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一类溶解氧-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的反应扩散模型,首先得到了解的存在唯一性、最终一致有界性、非持续性等基本性质,然后分别研究了半平凡平衡解和正平衡解的局部渐近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分析具有时滞的外来有机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湖泊生态模型.通过计算模型的正平衡点及在正平衡点处的特征方程,分析正平衡点的稳定性.在无时滞时,正平衡点是全局渐近稳定的.当时滞在一定范围内时正平衡点是局部渐近稳定的,在临界时滞附近产生Hopf分支.理论分析结果通过数值模拟来验证.通过分析发现,不考虑时滞时,在一定条件下...  相似文献   

10.
厦门港西海域冬季微型浮游动物在碳循环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04年2月在厦门港宝珠屿利用稀释法和饵料浓度差减法培养实验,同步研究了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和对一种优势桡足类瘦尾胸刺水蚤(C en tropages tenuirem isThompson et Scott)的饵料贡献.结果表明,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现存量的摄食压力为38%,对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为63%;瘦尾胸刺水蚤对微型浮游动物纤毛虫和对浮游植物的清滤率分别为3.08 mL.ind-1.h-1和0.31mL.ind-1.h-1,摄食率分别为0.44μg.ind-1.d-1和0.24μg.ind-1.d-1.纤毛虫对此种桡足类的饵料贡献比为65%~95%.由此可见,微型浮游动物在冬季厦门海域的海洋生态系统中,对浮游植物的生产和归宿起着十分重要的调控作用,在浮游植物和桡足类之间起着重要的营养连接作用.  相似文献   

11.
图集的统一协调,对图集质量有很大影响。本文是作者在编制北京市农业区划地图集的实践基础上,根据地图信息传输论的观点,对农业区划地图集的统一协调的内容及方法进行了探讨。试图总结编制这类图集的统一协调模式,以供读者编图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认为西方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东方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存在实质的不同,原因在于思维方式、超验与经验传统、政治结构的差别。在现代法治理念下,传统民间法所代表的正义观将向混合正义观转型,西方法治所代表的国家法抽象正义观是其骨架。  相似文献   

13.
给出了一维非自治时滞系统点态退化的一个例子,拓宽了该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利用对位异构体的对称性由核磁共振氢谱测定了工业十二烷基苯在硝硫混酸中的硝化选择性,发现一硝化产物中对位异构体的比例为75% ̄80%。以月桂酸和苯为原料,经氯化、酰化和还原合成了正十二烷基苯。在同样条件下研究了正十二烷基苯的硝化,由核磁共振氢谱和气相色谱分析,发现一硝化产物中对位异构体的比例仅为60%。根据空间位阻效应,对结果进行了讨论,并与甲苯,乙苯,异丙苯等短链烷基苯的硝化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YBCO掺杂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YBCO掺杂的基础知识,总结了YBCO各个位置采用典型元素掺杂而导致的超导电性和结构的变化,阐述了掺杂对YBCO的重要影响,并简介了当前YBCO掺杂效应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由于有限群的Lagrange定理的逆不成立,因此,n较大时要确定n次交代群An的所有子群或对An阶数的每一个正因数,确定是否存在这个阶数的子群是较困难的问题.文章通过对5-循环置换各次方幂的计算及其研究,构造出了A5的5个12阶子集,并证明了每一个子集都是A5的12阶子群,最后对A5的部分阶的子群做了总结.  相似文献   

17.
18.
许多科学家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都预言,真空是未来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十七世纪的伽利略时代人们曾讨论过"真空"是否存在的问题.当时的学术界分成两派,一派以帕斯卡为代表,认为真空存在,另一派以笛卡尔为代表,认为真空不存在,最后实验证明"真空存在派"正确.现代研究表明,真空并非一无所有,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排除了真空物质后的空间",即"真空的真空"是否存在.本文探讨了与"真真空"有关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观测实验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最终解答"真真空"的存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了找出诱发高频机组基础不良振动的原因,从基础计算模型方面对基础激励与响应进行了分析,以两个高频机组基础为动测实例,经模态分析得出钢筋混凝土构架式基础竖向1阶振动与电机产生共振;应用功率谱法对动力机组及基础平台进行动测,得出平台异常响应频率66Hz为水泵工作频率,调整机器的工作频率可避开不良振源影响,达到明显的减振效果。由此而知,动力机器基础出现不良振动时,不可盲目改变结构的动力特性,应在机器不同工况比如:停机、起机及正常转速下,对机器及基础进行动测并对振动信号进行比较分析,以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减振方法。  相似文献   

20.
基于“前沿分支”的观点研究了圈幂补图的树宽,首先确定了它的树宽下界,又给出了达到此下界的标号,从而得到了它的树宽表达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