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氨氮对洞庭青鲫(Carassius auratus indigentiaus)幼鱼急性毒性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本试验采用静态毒性试验方法,以青鲫幼鱼(体质量14.47±1.67 g;体长7.20±0.86 cm)为试验对象,得到氨氮对青鲫幼鱼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96 h LC50)为145.21 mg/L,安全浓度为14.5 mg/L。基于半致死质量浓度,研究了20mg/L和80 mg/L氨氮胁迫对青鲫肝脏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发现氨氮胁迫后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均出现显著性升高。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性增加,然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性降低。氨氮胁迫后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呈现浓度和时间依赖性降低。试验结果表明,氨氮胁迫可引起青鲫幼鱼抗氧化防御系统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2.
氨氮对斑马鱼2种代谢酶类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斑马鱼(Brachyclanio rerio)为实验材料,用氯化铵模拟水体中氨氮进行急性毒性实验.得到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26,114,105,101 mg/L.在96 h LC50以下,设6个质量浓度梯度,进行24 h氨氮胁迫,之后测定斑马鱼不同组织中的过氧化氢酶(CATase),腺三磷酸酶(ATPase)活性.结果表明,各类酶活的变化与氨氮质量浓度都呈一定相关性,随着氨氮质量浓度增大,ATP酶活性受到显著抑制,CAT酶呈曲线变化.  相似文献   

3.
双酚A对河蚬呼吸代谢和抗氧化酶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态染毒法,研究了双酚A(bisphenol A,BPA)对河蚬(Corbicula fluminea)的急性毒性和BPA在1/2 LC50, 1/4 LC50, 1/8 LC50, 1/10 LC50亚急性浓度胁迫下耗氧率和排氨率以及抗氧化酶系统中 SOD、CAT活性的变化,以探究河蚬在BPA胁迫下的生物学响应.结果显示:BPA对河蚬96 h-LC50为6.34 mg·L-1;亚急性毒性指标耗氧率、排氨率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对BPA比较敏感,在本试验浓度范围内(0.63 ~3.17 mg·L-1)河蚬耗氧率、排氨率以及两种酶活性变化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且有较好的一致性和规律性.结果表明,BPA对河蚬产生了氧化损伤,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暴露于汞离子不同浓度(0 mg.L-1、0.05 mg.L-1、0.10 mg.L-1、0.15 mg.L-10、.20 mg.L-10、.25 mg.L-1)下21 d,血清、鳃、肝胰脏、脾、肾和肌肉中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活性显示,草鱼血清ACP活性在Hg2+0.15 mg.L-1下无显著变化;在汞离子>0.15 mg.L-1下对ACP活性有抑制作用.鳃中ACP活性随着汞离子浓度增加而降低.肝胰脏在汞离子浓度≥0.15 mg.L-1时,ACP活性显著升高(p<0.01).脾和肾中ACP活性随着汞离子浓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低于0.15 mg.L-1时,随着浓度增加ACP活性上升;高于0.15 mg.L-1时,ACP活性则逐渐下降.肌肉ACP活性在汞离子0.15 mg.L-1下变化不显著(p>0.05);在汞离子>0.15 mg.L-1下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结论表明,草鱼暴露于不同浓度汞离子下,不同器官组织ACP活性呈现出不同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不同器官组织执行的生理功能不同,从而对汞离子胁迫表现出不同的应答反应,以提高机体的抗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5.
重金属铅、镉对方斑东风螺幼体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温28.4-30.4℃的条件下,分别研究了重金属铅、镉对方斑东风螺幼体的急性毒性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铅对方斑东风螺幼体48h、72h、96h的LC50(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9.543、4.571、1.071 mg·L-1;镉对方斑东风螺幼体48h、72h、96h的LC50(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960、0.612、0.198 mg·L-1.估算得到铅、镉对方斑东风螺幼体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107 mg·L-1、0.020 mg·L-1.  相似文献   

6.
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海水中分别添加氨氮(以NH4Cl作为氨氮源)0(C0组,对照组)、10(C10组)、20(C20组)、30(C30组)、40 mg/L(C40组),胁迫24,48,72,96 h对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组织器官中腺苷三磷酸酶(ATPase)和磷酸酶比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拟穴青蟹鳃Na+-K+-ATPase比活力,C10组、C20组在胁迫24 h时随氨氮浓度升高而增大,胁迫48,72和96 h时则随氨氮浓度升高而下降(p<0.05),C30组、C40组则随胁迫时间延长一直下降;而C40组拟穴青蟹鳃Ca2+-Mg2+-ATPase比活力却随胁迫时间延长而升高.氨氮胁迫48,72和96 h,拟穴青蟹鳃和肝胰腺酸性磷酸酶(ACP)比活力显著下降(p<0.05);肌肉ACP比活力则随氨氮浓度升高和胁迫时间延长而显著下降(p<0.05);鳃和肝胰腺碱性磷酸酶(AKP)比活力随着氨氮浓度升高而下降(p<0.05);肌肉AKP比活力在氨氮胁迫24 h时随氨氮浓度升高而升高(p<0.05).可见,氨氮胁迫显著影响拟穴青蟹生理效应.  相似文献   

7.
氨氮和亚硝态氮对大黄鱼幼鱼的急性毒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水温(23±1)℃,盐度20,pH值7.4~7.5,溶解氧大于5.0 mg/L的条件下研究了氨氮和亚硝态氮对体质量为(31.54±0.99)g的大黄鱼幼鱼的急性毒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氨氮对大黄鱼幼鱼的24、48、72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及安全浓度SC分别为37.34、20.97、17.59、12.45及1.25 mg/L,对应的非离子氨的半致死浓度LC50及安全浓度SC分别为0.46、0.25、0.21、0.15及0.015 mg/L,亚硝态氮对大黄鱼幼鱼的24、48、72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及安全浓度SC分别为137.45、94.02、72.81、50.06及5.01 mg/L.  相似文献   

8.
以成体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asa)为实验动物,探讨Cr~(6+)对其急性毒性及肝脏抗氧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铜锈环棱螺对Cr~(6+)耐受性随时间延长而缓慢降低,Cr~(6+)对铜锈环棱螺的96 h的半致死和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15.768 mg·L-1和1.577 mg·L-1,Cr~(6+)对铜锈环棱螺属低毒;铜锈环棱螺分别暴露于0.2,0.4,0.8 mg·L-1的Cr~(6+)水体,于胁迫后0,24,48,72,96 h采样分析.铜锈环棱螺肝脏中SOD活性敏感性最高,胁迫48 h后呈现显著性和极其显著性诱导,表明胁迫诱导抗氧化酶生成;对铜锈环棱螺肝脏中CAT活性的影响不明显,较低质量浓度Cr~(6+)只在48 h对肝脏中CAT活性有显著抑制作用;肝脏中GPx活性敏感性表现较弱,大多呈现抑制;GSH对Cr~(6+)胁迫比较敏感,在24 h时,GSH含量降低,72 h时0.8 mg·L-1质量浓度组铜锈环棱螺肝脏中GSH含量显著升高,对氧化胁迫作出相关应激反应.MDA含量在肝脏中低质量浓度组胁迫期间表现出显著性或极其显著性降低,高质量浓度组有极其显著性增高,脂质过氧化程度较高.铜锈环棱螺可作为Cr~(6+)污染监测的潜在指示生物.  相似文献   

9.
氨氮胁迫对黄河鲤幼鱼肝胰脏、肾脏抗氧化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养殖水体中氨的毒性,在前期毒性实验的基础上设置氨氮质量浓度分别为0.071 mg·L-1、0.143mg·L-1、0.284 mg·L-1和0.427 mg·L-1的四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对黄河鲤鱼(Cyprinus carpio)幼鱼进行毒性实验,实验期间pH值在7.80~7.85。分别在实验的0 d、7 d、14 d、28 d、35 d取样,检测肝胰脏、肾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结果表明,随氨氮暴露浓度的增加,黄河鲤鱼肝胰脏中的SOD和GSH-Px酶活性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而MDA含量则呈现上升的趋势。方差分析表明,氨氮暴露浓度对于肝胰脏SOD活性、MDA含量影响效果极显著(P<0.01),且存在剂量-效应关系;随氨氮暴露浓度的增加,肾脏中SOD活性、GSH-Px酶活性均呈现先升后降趋势且效果显著(P<0.05),而肾脏中MDA含量呈现上升趋势且效果极显著(P<0.01),另外肾脏MDA活性与氨氮浓度之间存在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氨氮暴露时间对于肝胰脏SOD活性、肾脏SOD、GSH-Px活性的影响表现为低浓度时先促进后抑制,高浓度时抑制,方差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可见,在实验浓度范围内氨氮降低鲤幼鱼的抗氧化能力,SOD、MDA可作为有效的生物标志物对氨氮引起的毒性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水体锰暴露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力及静止代谢率的影响。【方法】设置水体中二价锰离子质量浓度分别为30,60,120和240 mg·L-1的4个锰暴露处理组和1个水体中二价锰离子质量浓度为0 mg·L-1的对照组,处理28 d后测定各处理组实验鱼静止代谢率及肝脏、肾、肠、鳃、脑等器官组织的AKP和ACP活力。【结果】1)60,120 mg·L-1锰暴露处理组肝脏AKP活力均比对照组的更低,60 mg·L-1锰暴露处理组肾AKP活力比对照组的更高,各锰暴露处理组肠AKP活力均比对照组的更低;上述比较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30 mg·L-1锰暴露处理组肝脏ACP活力比对照组的更高,各锰暴露处理组肠ACP活力均比对照组的更低,120 mg·L-1锰暴露处理组鳃ACP活力比对照组的更低;上述比较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60 mg·L-1锰暴露处理组的静止代谢率高于对照组及120,240 mg·L-1的锰暴露处理组的静止代谢率,上述比较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草鱼肝、肾和肠的AKP和ACP活力对水体锰暴露相对较敏感。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的水体锰暴露下,草鱼静止代谢率出现相应的升高以满足机体解毒时额外的能量需求;而高质量浓度的锰暴露则可对鱼体造成损伤并引起静止代谢率下降。  相似文献   

11.
探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异丙胺盐(DAMS)对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肝胰脏和鳃组织的氧化胁迫和组织学的影响.异育银鲫在水体不同浓度的DAMS中暴露28 d后,测定肝胰脏和鳃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观察肝胰脏和鳃组织的组织学切片.结果表明,DAMS对异育银鲫的96 h半致死浓度LC_(50)为19.83 mg·L~(-1);在亚急性暴露实验中,随着毒物浓度升高,异育银鲫肝胰脏和鳃组织的GSH-PX和SOD活性均表现出显著的抑制(P0.05),肝胰脏中MDA含量随暴露浓度的升高先上升后下降;高浓度暴露组鳃组织中MDA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高浓度暴露组实验鱼的肝细胞出现明显的空泡化,鳃组织出现鳃上皮脱落等不同程度的损伤.结果暗示水体中的DAMS暴露对异育银鲫具有一定的氧化胁迫毒性.  相似文献   

12.
将斑马鱼(Brachyclanio rerio)暴露于秋水仙碱5个浓度组(0mg·mL-1、10.00mg·mL-1、14.12mg·mL-1、19.95mg·mL-1、28.18mg·mL-1、39.80mg·mL-1)中进行96h急性毒性试验,计算其半数致死浓度(LC50),再设置秋水仙碱3个浓度(0.67mg·mL-1、1.70mg·mL-1、4.26mg·mL-1)将斑马鱼进行21d慢性毒性实验,每7天测定肝脏和鳃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N+-K+-三磷酸腺苷酶(Na+-K+-ATPase)活性。结果表明,秋水仙碱对斑马鱼的LC50为16.90mg·mL-1,随着秋水仙碱浓度增大和染毒时间延长,斑马鱼鳃中SOD和Na+-K+-ATPase活性均显著受到抑制,肝脏中SOD活性增加,Na+-K+-ATPase活性总体呈现抑制趋势。斑马鱼肝脏和鳃中的SOD及Na+-K+-ATPase对秋水仙碱敏感,可以作为观测指标用于评价秋水仙碱的毒性。  相似文献   

13.
检测了水体铜(Cu2+)暴露对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的急性毒性以及组织铜富集的影响。结果发现:1)中华倒刺鲃幼鱼死亡率随水体铜含量和暴露时间的增加而上升(p<0.05),死亡率与暴露时间的关系呈"S"型逻辑回归曲线;铜暴露96、120、144、168h的半致死含量LC50分别为0.500、0.401、0.356和0.352mg·L-1,铜对中华倒刺鲃幼鱼的安全含量为0.050mg·L-1;0.4、0.6、0.8、1.0、1.2、1.4mg·L-1铜暴露下幼鱼的半致死时间LT50分别为116.0、78.0、80.7、56.0、46.7、46.0h。2)中华倒刺鲃幼鱼组织按铜富集含量由高到低顺序排列为肝脏、鳃、肌肉,急性铜暴露(7d)不足以产生较强的富集效应。研究提示水体中的铜含量变化显著作用于中华倒刺鲃幼鱼的存活率,但对组织铜富集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检测了水体铜(Cu2+)暴露对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的急性毒性以及组织铜富集的影响.结果发现:1)中华倒刺鲃幼鱼死亡率随水体铜含量和暴露时间的增加而上升(p<0.05),死亡率与暴露时间的关系呈“S”型逻辑回归曲线;铜暴露96、120、144、168 h的半致死含量LC50分别为0.500、0.401、0.356和0.352 mg·L-1,铜对中华倒刺鲃幼鱼的安全含量为0.050 mg·L-1;0.4、0.6、0.8、1.0、1.2、1.4 mg·L-1铜暴露下幼鱼的半致死时间L T50分别为116.0、78.0、80.7、56.0、46.7、46.0 h.2)中华倒刺鲃幼鱼组织按铜富集含量由高到低顺序排列为肝脏、鳃、肌肉,急性铜暴露(7 d)不足以产生较强的富集效应.研究提示水体中的铜含量变化显著作用于中华倒剌鲃幼鱼的存活率,但对组织铜富集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研究Cd2 暴露对可口革囊星虫(Phascolosoma esculenta)的急性毒性及对其肠和体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膜脂过氧化(LPO)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Cd2 对可口革囊星虫96 h的半致死浓度为35.84μg/g(鲜泥土).(2)可口革囊星虫肠SOD和CAT活性均高于体液,而MDA含量低于体液.(3)在0~80μg/g Cd2 胁迫下,可口革囊星虫肠和体液抗氧化酶活性及MDA含量对Cd2 胁迫的响应趋势各有不同.体液比肠更敏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水体中双酚A(BPA)暴露对鲤(Cyprinus carpio)肝、肾组织的氧化胁迫及静止代谢率的影响。【方法】设置1个水体中BPA暴露质量浓度为0的空白对照组、1个水体中BPA暴露质量浓度为0但乙醇质量分数为0.03%的乙醇对照组和水体中BPA暴露质量浓度分别为0.5,0.9,1.8,3.6,7.2mg·L-1等5个处理组,处理30d后测定各组实验鱼的静止代谢率,肝组织中BPA的积累量及肝、肾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1)3.6和7.2mg·L-1BPA暴露处理组的肝、肾组织中MDA含量比两个对照组的肝、肾组织中MDA含量更高,且与后两者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3.6和7.2mg·L-1BPA暴露处理组的肝组织中CAT活性以及1.8,3.6和7.2mg·L-1BPA暴露处理组的肾组织中CAT活性均低于两个对照组的肝、肾组织中CAT活性,与后两者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1.8和3.6mg·L-1 BPA暴露处理组的静止代谢率高于两个对照组的静止代谢率,7.2mg·L-1 BPA暴露处理组的静止代谢率低于两个对照组的静止代谢率,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实验鱼肝组织中BPA积累量随水体中BPA暴露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升高,表现出明显的线性正相关关系。【结论】水体BPA暴露质量浓度与鲤肝组织中BPA积累量之间具有剂量-效应关系。鲤肝、肾组织中MDA含量和CAT活性对水体BPA暴露相对较敏感,肝组织比肾组织更敏感。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水体BPA暴露导致鲤静止代谢率升高以满足鲤在组织损伤修复和毒物净化方面额外的能量消耗,但较高质量浓度的BPA暴露可能对鱼体组织器官造成损伤并引起静止代谢率下降。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Cr6+单一毒性对斑马鱼的毒性安全评价,选择重铬酸钾进行急性毒性试验,观察斑马鱼在染毒3~96h的症状,以半数致死浓度(LC50)判断重铬酸钾对斑马鱼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24h、48h、72h、96h的LC50分别为426.5795mg/L、141.2538mg/L、138.0384mg/L、128.8250mg/L,经鱼类急性毒性分级表判断重铬酸钾为低等毒。同时研究了不同浓度Cr6+对斑马鱼组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发现鱼肝和肌肉中的CAT活性随着浓度的增加呈抛物线。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急性氨氮胁迫对杂交鲟(Acipenser baerii♀×A.schrencki♂)的生理适应性,以5月龄杂交鲟幼鱼(体质量(50.24±0.50)g)为对象,进行水体中氨氮(0 mg/L、10 mg/L、50 mg/L)胁迫48 h及恢复48 h试验.观察脑、鳃的组织变化,并检测相关的抗氧化酶活性与炎症因子的变...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生态毒理学方法,研究了水体中Cr6+(0.5,1.0,2.0,4.0,8.0 mg/L)胁迫1,3,5,7,9 d后对拟穴青蟹鳃、肌肉和肝胰腺中磷酸酶活性的影响,以未添加Cr6+的自然海水组为对照组.结果表明,Cr6+胁迫1 d后拟穴青蟹鳃中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显著升高(p0.05),肝胰腺、肌肉中ACP活性升高不显著(p0.05),Cr6+胁迫9 d后,2.0,4.0,8.0mg/L Cr6+浓度组拟穴青蟹肝胰腺中ACP活性显著降低(p0.05).5 d后不同Cr6+浓度组拟穴青蟹鳃中碱性磷酸酶(AKP)活性一直显著升高(p0.05),胁迫9 d后,0.5,1.0,2.0 mg/L Cr6+浓度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4.0,8.0 mg/L Cr6+浓度组鳃中AKP活性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0,4.0,8.0 mg/L Cr6+浓度组肝胰腺、肌肉中AKP活性在Cr6+胁迫1 d后显著升高(p0.05).Cr6+胁迫显著影响拟穴青蟹生理生化效应.  相似文献   

20.
采用活体生物试验方法进行活性跟踪,选取瑞香狼毒对东亚飞蝗毒杀活性最高的石油醚萃取部分,测定瑞香狼毒活性成分对东亚飞蝗的生物活性及其中肠消化道的组织病理学影响.结果表明:瑞香狼毒活性成分对东亚飞蝗具有拒食、触杀、胃毒活性及生长发育抑制作用,其中拒食活性最为显著,24h、48h拒食中浓度(AFC50)分别为317.63、113.20mg/L;96h触杀致死中浓度(LC50)、胃毒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548.21mg/L、2486.19mg/L;生长发育抑制作用也十分明显,48h生长发育抑制中浓度(EC50)为39.75mg/L.东亚飞蝗中肠组织病理学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瑞香狼毒萃取物可破坏东亚飞蝗中肠的正常组织结构,引起其中肠柱状上皮细胞脱落坏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