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赵蓉 《科技信息》2012,(1):294-294,201
通过对舞蹈编导课堂中学生思维创造能力的必要性的阐释,提出了加强舞蹈编导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创造能力的建议,希望在不断创新舞蹈编导课堂的思维方式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2.
舞蹈,是时空表现艺术和动态造型艺术,它以艺术化的人体动作,即通过人体富有协调性、韵律感、审美化的动作,姿势造型、动作组合和动作过程来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行为艺术。与成人舞蹈不同的是少儿舞蹈的动律非常欢快明朗,它包含了少年儿童的“童心”与“童趣”,蕴含着孩子们对于“真善美”的艺术感受和追求。少儿舞蹈教育对少儿身体素质的提高、智力的发展、审美能力的培养、道德养成、意志品质的培养等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下面就个人的感受略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舞蹈是一种运用肢体语言来表达思想情感的艺术形式,也是受到广大群众喜爱的一种艺术,不仅结合了音乐,也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舞蹈所呈现的中心思想和情感抒发。舞蹈本身就是一门抒情艺术,是舞蹈与舞者之间相互结合,从中流露出最真实的情感,不光是对舞蹈作品的尊重也是对欣赏者的尊重,舞蹈表演中情感表达就是一种心与心的沟通,也是一个舞者的灵魂所在。舞蹈是由肢体语言、舞蹈节奏、表情音乐等多种要素组成的,是通过这些要素融合协调来直观的塑造出生动的舞蹈形象,最终传达出一种情感和意蕴。可以说肢体语言和节奏本身就是舞蹈表演的一种外在形式,而情感是舞蹈表演的核心,只有真挚的情感融入舞蹈表演中才能使得舞蹈更具有感染力、表现力,也才能受到大众的青睐和认可。该文从舞蹈表演中的情感表达的重要性探讨,阐述了在舞蹈表演中对好的情感表达不仅可以直观的感受到,也更好地提高了舞蹈表演的表现力是舞蹈表演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姬常虹 《科技信息》2010,(29):418-418
舞蹈是一种认为“语言”的艺术形式,它有着其它艺术形式无法替代的社会功能,舞蹈来源于生活,它是人民大众的艺术,舞蹈的创作必须观察生活,熟悉生活,同时还要把握正确的创作途径。舞蹈创作者只有在(舞蹈)日常生活中认真的细致的观察,逐步积累这些来自生活的大量素材,对这些素材进行科学的分析、理解和熟悉,从中筛选出典型的,具备象征意义的“材料”,并对它们有了真正的切身结合和实践感受之后,才有可能创作出打动人心的成功作品,,如何提炼生活中的情感、动作语汇,使其以更典型、更丰富的内涵出现在舞台上,并且符合时代的精神特质,在本文中.作者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5.
舞蹈编导是舞蹈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且属于复合型人才,一方面要具有相当深厚的舞蹈专业理论知识,在文学、戏剧、音乐、美术也要有一定感知力,丰富的生活积累也是必须有的,另一方面,还要有较为出色的舞蹈基础,以便顺利完成示范教学和编排任务。然而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对舞蹈编导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怎样进行新时期下的创作,更好地面对新时代对其的求,是其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本文从舞蹈编导职责,时代新要求以及如何面对新要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王水洁 《科技信息》2011,(35):I0138-I0138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舞蹈编导这个艺术门类中的特殊课程,也不能仅用原始的教学手段。本文就是如何把现代化教学手段更好的运用到舞蹈编导教学中,说明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舞蹈编导教学中的必要性及作用。在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的同时,以积极的态度,大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更好的发挥电化教学在舞蹈编导教学中的优势,实现舞蹈编导教学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在艺术创作中,审美情感的特征是非常复杂而又难以把握的。许多理论家、艺术家都对此问题伤过脑筋,提出过各种各样的见解。最主要的有这样两种观点:自我表现论与人类情感表现论。 自我表现论认为艺术创作是艺术家情感的“自我表现”,是情感的自然流露。自西方艺术中的浪漫主义思潮产生之后,这个看法就为许多艺术家所坚持。从英国浪漫派华兹华斯、雪莱到中国的浪漫诗人郭沫若都持这种看法。著名音乐家勋伯格也是主张“自我表现”的,他说:“艺术家所努力追求的只有一个最大的目标,就是表现自己。”即这一派观点的论者认为艺术创作中的情感只能是自我的情感。在他们看来,艺术就是艺术家内心情感的流露。只有当创作者的情感集聚、浓缩、濒于迸发时,他们才能创作出感人的作品。这一观点有它合理的东西,那就是就艺术地把握世界而言,艺术家只有通过自己情感的全部投入、燃烧,才能照亮眼前的现实,才能有所发现。  相似文献   

8.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升的同时,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大。在旅游演艺中,舞蹈作为基本的艺术形式,既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整个舞蹈艺术的升华,为艺术的发展做出贡献。因此舞蹈编导需要具备良好的舞蹈功底和基本素质,注重表达舞蹈作品中的精神文化内涵,创新发展舞蹈艺术形式,力求新颖独特。该文主要研究舞蹈编导在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实际的创作方案。  相似文献   

9.
江丽萍 《科技信息》2010,(24):278-278
编导是舞蹈的核心,决定一部作品的成败与否。而舞蹈创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舞蹈编导创作的作品能否在形式上不断创新提高,这主要看它所表达的内容是否有"新意"或在表达"形式"上是否有突破。  相似文献   

10.
陈双媚 《科技信息》2007,(23):221-222
舞蹈编导,是舞蹈事业前进和发展的核心。这个核心的主要机能,就是要把舞蹈这个特殊的艺术用舞蹈形象,通过活生生的"动感世界"传达高尚完美的思想品德。舞蹈编导集编剧、编舞、导演于一身,除了要求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拥有一定的文学水平和文笔能力。本文通过介绍舞蹈编导中的一些文学艺术手法,试图找出文学创作与舞蹈编导的一些共性。  相似文献   

11.
杨靖明 《创新科技》2014,(18):124-126
“亮点”是一个时尚热词,是对一个事物突出特性部分的评价,在舞蹈编创世界里“亮点”更是所有编导所追寻的。本文总结出在编创中去寻找亮点得几种方法。将静与动相得益彰结合使舞蹈当中形成一种对比会产生出舞蹈中的“点睛”之笔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  相似文献   

12.
浅谈舞蹈演员在表演中把握人物情感的艺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舞蹈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曾用“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来表达他们最激动的思想感情。随着社会生活的转变,舞蹈以其独有的形式更直接的反应和再现生活。舞蹈演员在舞蹈作品的创作和传达过程中既是舞蹈美的创造者,又是舞蹈形象赖以生存显现的物质材料,同时又是让观众获得美感享受的审美对象。可以说,舞蹈演员是舞蹈美在传达过程中的中心环节。本文试从舞蹈的审美视角,以及舞蹈演员自身的体会,对舞蹈剧目表演中,舞蹈演员在把握人物内心情感放大上的审美艺术特征给予理论上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一个人的阅读能力的形成很大程度要靠自我领悟和体会,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个性化阅读思维能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从发展学生的个性入手,只有个性化阅读能力得到提升;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及文本体验的思维意识。同时,个性化阅读也是致力于提高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为目标,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具有个性化特征的教与学的共同活动。  相似文献   

14.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其实,语言学习的过程,是学生情感投入、尝试错误、探索纠正、总结经验、反复实践的过程。教师要大胆放飞学生,让学生在明确的任务中学习。学生只有通过自主地学习与探索,不断地运用与实践,才能真正提高自己听、说、读、写的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李丽 《科技咨询导报》2014,(30):134-134
舞蹈是通过肢体语言向人们展现艺术之美,并向人们传达内心情感,展现舞者的内心世界。本文分析了大学舞蹈教育的作用,提出我国大学舞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学舞蹈教育中情感培养方法,旨在培养大学生的艺术修养,丰富大学生生活,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6.
杨玉花 《科技信息》2013,(1):484-484
<正>舞蹈作品是由舞蹈家根据一定的创作意图,通过音乐氛围的烘托,凭借经过严格训练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身体为工具,并通过舞蹈表演而完成的艺术实践活动。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是通过人的肢体来表现内心的情感。舞蹈这种艺术形式和其他的艺术一样高于生活但还是来源于生活。一个好舞蹈创作的过程中有若干个重要的因素存在,其中也包含  相似文献   

17.
罗曼 《科技信息》2011,(6):268-268
歌唱是情感的艺术,有“声”而无“情”,只是声音的炫耀而不是歌唱艺术,“唱情”才是歌唱艺术的灵魂所在。有“情”而无“声”则是装腔作势,没有传“情”的手段,没有艺术的技巧也不是真正的艺术。歌唱艺术中的情感表达来源于歌者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在歌唱艺术中,情感表达是重中之重。只有充分分析、理解作品,准确地运用各种表现手段,才能深刻地反映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相似文献   

18.
梁记安  李新 《科技信息》2010,(20):258-258
舞蹈《中国妈妈》是一部贴近生活的优秀作品,通过对其主题、动作和创意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提高当前中国舞蹈编导创作水平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透过中国20世纪30年代小品文创作“趣味”趋向背后的“人间味”,对创作主体的矛盾心态——表面冲淡闲适、雍容典雅,内心却在出入世、历史与现代的双重煎熬中苦痛与寂寞着——进行了剖析。“趣味”趋向架起创作主体回归传统的桥梁,而“人间味”则体现了作者情感与理智的不统一。  相似文献   

20.
学东 《科技信息》2007,(6):224-224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她灿烂悠久的文化艺术——民族民间舞蹈,在长期的社会生产过程中逐渐地形成了具有民族独特的民族风格,理想愿望和生活方式中,产生了情感和优美的舞姿。可以说随着人类婴儿的第一声啼哭,“舞蹈”就诞生了,但作为一门艺术,它比起其它姐妹艺术来,则显得年轻些。舞蹈事业发展至今,历史提出了一个问题,这就是:如果不承认民族民间舞蹈美的普遍旋律,舞蹈就不能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所以,只有努力探索民族民间舞蹈的规律性,才能使舞蹈形成一个科学的训练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