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文化翻译中的归化法和异化法在实际翻译中有一个适宜度的问题。适度归化可使译文流畅易懂,引起读者共鸣。适度异化可以拓宽双语之间的共性,消除双语之间在某些具体的表达方式方面的差距,使译文读者增加对原语国文化的理解。过度的归化或异化对译文的理解及促进文化交流会带来一定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2.
异化与归化之争是两种不同的翻译方法之争,翻译中译入母语是主流,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异化没有归化可取,而且从译文对本族语言和本国读者所产生的影响看,有必要强调英译汉过程中的母语意识。  相似文献   

3.
归化和异化问题历来是翻译策略中争论的焦点,学界对此观点各异.没有定论。本文从跨文化交流和传播的角度,通过比较分析英汉谚语中的文化异同,探讨了英汉谚语互译中的归化与异化问题。指出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是一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矛盾统一体。适度异化是文化得以交流传播的有效途径,但是归化的作用也不可低估。两者之间“度”的把握应始终以动态的读者反应作为判断的标准。在译文读者能接受的条件下应尽量采用异化的方式;如若不然,就应该选择归化的方式。最后笔者认为这种“度“的把握可以通过高斯定理进行量化,从而更加清晰的反映译文在不同读者间的可接受程度。  相似文献   

4.
薛小红 《科技信息》2011,(18):I0388-I0388
翻译是人类社会进行文化交流与沟通的桥梁。翻译不是简单地将源语言的基本意义进行传达,而是最恰当、最完整地将原文中所包含的文化底蕴传达出去,输送文化信号,展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独特深刻的文化内涵。异化与归化作为处理文化因素的两种翻译策略,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坚持异化与归化的辩证统一,既要保留异国情调,又要使译文自然流畅,便于读者轻松地理解与欣赏。  相似文献   

5.
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是一对矛盾,人们常常为此争论,意见不一。实际上,在翻译的实践中,译者常常需要运用两种策略,并不断使之“圆满调合”,而不可以走极端。译文中有倾向于以归化或以异化为主的现象,但归化和异化这一对矛盾并没有主次之分,它们的位置随不同因素,如社会历史环境、译者目的、读者、文本类型等具体条件而变化。  相似文献   

6.
归化与异化一直是译界争论的焦点,作为翻译的两种策略它们各有自身的优势与缺陷。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老一辈翻译家考虑到读者的接受能力,大多采用归化策略;而如今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译文读者对西方文化了解日益增加,因此笔者主张新时代的翻译应以异化为主,而在中文译西语时以归化为辅。  相似文献   

7.
从接受美学审视文学翻译策略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探讨了中国文学翻译策略选择的不同取向,认为文学翻译不是简单的归化为主或异化为主的问题,而是根据读者的文化接受程度不同可划分为四个取向阶段:归化为主、少量异化为辅阶段,归化为主、大量异化为辅阶段,异化为主、大量归化为辅阶段和异化为主、少量归化为辅阶段。  相似文献   

8.
归化与异化这两种翻译策略是翻译界长久以来争论的热点问题。归化与异化的主要差别在于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还是以源语文化为归宿,是追求译文的顺畅通俗,还是保持原文的异国情调。归化与异化各有利弊,应辩证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归化翻译法是英汉翻译中译文应以译语文化为中心,采用民族中心主义态度,是外语文本符合译语的文化价值观,把读者带入译语文化。本文首先分析了归化翻译法的理论基础。其次,从东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翻译标准多元化、汉语词汇的空缺、形象转换以及归化与异化的共生关系等五个方面探讨英汉翻译中归化法存在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韦努蒂的归化异化理论,探讨了把归化异化看成是二元对立策略的误解,进一步了解这一对术语是指翻译文本选择和翻译策略选择的道德态度。韦努蒂指出异化翻译的前提是文化是有差异的,抵抗式翻译要最大的保留源语的文化差异,保留陌生性,这样才能体现文化的多样性,以在目的语中改变文化价值的等级,反对文化霸权主义。作者认为,随着不同民族的交往日益频繁,随着中西文化对话的深入和读者对差异性译文的期待,异化在将来可能发展成为一种主流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翻译研究一直以原文作者、译者和翻译标准为重点,很少涉及译文读者。提出翻译实质上是不同语言之间的跨文化交际行为,译文读者作为译作最终的接受对象在翻译过程中占有特殊地位,译文读者的要求对翻译实践有着能动的指导作用。建议无论是翻译理论研究还是翻译实践,都把读者因素置于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探讨接受美学理论在商务翻译中的应用,提出基于"读者中心"原则,商务翻译与文学翻译相比更应该充分关照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接受心理和接受能力等,采取适当的"本土化"策略与方法,使译文更流畅、地道,更利于读者即顾客或消费者理解和接受,从而最终达到商务翻译的商业目的和任务。  相似文献   

13.
作者用"全息翻译"的观点,探析了选自小说《洗澡》英译本的八个译例,指出了译例所反映出的原著信息传递错误或不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他们主张译者应尽可能多地将原著所蕴含的信息传递给广大译语读者,并提出了实现"全息翻译"的五个可行做法。  相似文献   

14.
企业简介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对于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然而目前国内很多企业的简介翻译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以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为依据,探讨了企业简介翻译存在的问题,并对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了企业简介翻译可以采用的几种常见方法。认为译者在翻译企业简介时,必须以目的语文化为背景,站在译语读者的角度,按照译文的预期目的灵活恰当地选用多种翻译方法,使译文被译语读者所接受,进而实现企业简介翻译的宣传推介目的。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生态翻译学理论,从翻译生态环境和三维适应论角度对当前公示语英译过程中所做的适应和选择进行考察和解读。从生态翻译学视角探讨在全球化语境下,如何兼顾语言生态平衡,在语言形式、文化内涵、交际意图的传递和阐释等方面遵循多维适应性转换原则,实现源语读者和译语读者的语用等效,提高公示语翻译质量,达到最佳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旅游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社会、跨时空、跨文化、跨心理的交际活动,具有极为明确的目的性,其目的的实现主要依赖于读者对译文的反应。接受美学确立了读者的中心地位。接受美学视域下的旅游翻译中,作为源语文本第一读者的译者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不仅要准确传递旅游信息,而且要考虑目的语读者的反应效果,最大限度地再现源语文本的意美、形美和音美,使译文语言具有感染力和号召力,使目的语读者知之、乐之、好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论指导下的新闻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信息接受者即译语读者在翻译中起着重要作用。目的论是一种强调译语读者和译语语境的翻译理论,因而能有效地指导新闻翻译。文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阐明目的论对新闻翻译的指导意义,一是编译,二是根据译语写作规范调整。  相似文献   

18.
以俄裔美国作家、翻译家纳博科夫的《翻译问题奥涅金的英译》为基础,深入地挖掘他的翻译思想,并提出翻译方法的采用应该考虑多种因素,如翻译目的,读者群等.  相似文献   

19.
关联理论在科技翻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关联理论下,科技翻译是一个译者与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都取得了最佳关联的明示——推理过程。文章试从关联理论的视角,分析科技翻译的原则和方法,即译者应准确推测作者原意,推理读者的认知语境,采用最佳的翻译方法,给出最佳的关联译文。  相似文献   

20.
旅游外宣资料汉英翻译中的"译与不译"问题,应在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目的论"的指导下,突破传统"忠实"翻译原则的束缚,强调以读者为中心,采用合适的翻译策略予以解决,以实现目的语读者的交际目的。具体表现在增译、缩译、编译和创译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