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壮秧标准及培育壮秧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立柱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36-37
阐述了水稻壮秧的作用,从形态特征和生理特点二方面描述了水稻壮秧的标准,从生产实际出发阐明了培育壮秧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3.
目前,国内外在旱地育种水稻秧苗时,需要进行床土消毒、调酸、施肥、防病等复杂的技术程序和操作过程,如果任何一步做不好或者出现微小的差错,都会使得育出的水稻苗较弱。水稻育苗壮殃剂是近些年研制出的一种新型药肥混合制剂,对水稻的育苗起到积极的作用。该研究简单介绍了水稻育苗壮殃剂的概念,阐述了基本特征和作用机理,同时详细的介绍了水稻育苗壮殃剂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5.
魏才强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4-5
湿润育秧、旱育秧、塑料软盘育秧施用壮秧剂能提高秧苗素质,有效地防治秧苗立枯病的发生,水稻平均增产8.5%,其最佳施用量分别为每盘60g、70g、10g。 相似文献
6.
以多年试验资料,四川盆地两熟制杂交中稻“超我蘖壮秧超稀栽培模式”中几个关着急技术2问题进行了探讨,明确了两熟制杂交中稻超稀栽培必须以培育“超多蘖壮秧”为基础,而培育超多蘖壮秧的技术核又在于保证秧苗在秧田阶段具有足够的单株营养面积,在培育超多蘖壮秧的基础上,大田穴数可由常规的22.5万-30.0万穴 相似文献
7.
陈玉新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3)
本文结合海南的自然条件和耕作改制的要求以及笔者多年来对杂交水稻翻秋带蘖壮秧试验的体会,分析论证海南省杂交水稻采取带蘖壮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索与杂交水稻翻秋高产栽培有关的一些技术措施和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杂交水稻翻秋栽培,带蘖壮秧能协调每亩总穗数、总粒数和结实率三者关系,是提高产量的关键。疏播匀播和足肥早管是培育带蘖壮秧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杂交中稻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四川盆地的气候特点和两熟制稻区杂交水稻生产实际,研究出了一套以“秧田超稀植培育超多蘖壮秧”和“大幅度减少本田栽插穴数”为技术核心的“杂交中稻超多蘖壮秧超稀植栽培”新模式,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该模式能进一步发挥杂交水稻的高产潜力,同时可以省种,省工、降低生产成本。超稀栽培杂交稻高产的基本原理在于具有比常规多穴栽培更良好的秧苗质量,更合理的田间群体结构,更突出的单茎生长优势,更发达,更具活力的根系 相似文献
9.
水稻壮秧剂研究概况及开发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壮秧剂是一种综合土壤环境消毒功能、营养补充搭配、调节酸环境、化学控制技术、防青枯、立枯病为一体的新型水稻育秧专用制剂.水稻壮秧剂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生物有机化、高效多功能化、形态多样化和应用范围普及化. 相似文献
10.
11.
张桂芳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22-23
分析牡丰牌水稻壮秧剂研制背景及技术水平,介绍产品分类及功能特点,重点分析牡丰牌水稻壮秧剂产品经济及社会效益,探讨产品的未来发展及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2.
14.
15.
17.
18.
19.
20.
经过精心培育出的水稻早育壮秧,具有根系发达、分蘖早、穗大粒多、产量高等优势,一般较水育秧增产7—15%;然而,少数农户往往在育秧及管理过程中,由于关键性技术环节做的不够好,容易形成弱苗,影响水稻高产。根据多年实践与研究,现就早育秧弱苗形成原因及防治补救对策作以论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