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试图在20世纪中西方文化全面碰撞、对话和整合的世界存在境遇中,以反思20世纪中国现代美学与人的关系问题的文化走向为轴心,寻术21世纪中国现代美学发展的图景。文章在人的世界性存在的文化层面上,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美学学科两个方面,把反思的基本问题展现为中国人的世界性存在的面貌是怎样的。文章认为,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的层面,中国现代美学展现了20世纪中国人的“历史创造者”的世界存在态势;在美学自身的学科层面,中国现代美学则呈现出多维阐释的文化态势,尽管二者还存在着人的世界性存在状态与人的世界性存在性质之间的内在矛盾,但是,二者的历史方向都在于建立文化美学,这正是21世纪中国现代美学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21世纪,美学发展的前景是文化美学。从文化美学视野反思中西方古典美学的文化特征,对于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作为一种思辩美学,西方古典美学的终结,根源在于其文化母体内部包含个体认识与历史价值之间的矛盾;而中国古典美学则是一种古典形态的文化美学,它以人生存于其中的世界是如何存在的为基本问题,以“道”(气)、“有”、“无”、“情”、“景”、“和”及“象”等为基本范畴,形成完整的理论框架,这一古典文化美学源于老子、孔子、《易经》,成熟于王夫之、叶燮、终结于19-20世纪西方异质文化的介入。它的终结是21世纪文化美学的诞生必须付出的历史文化代价,它曾经存在的境界则是迎接21世纪文化美学诞生的一个神奇的预言!  相似文献   

3.
上个世纪的亚洲美学家们往往依据西方美学传统的基本模式来考察各种美学问题;但实际上,亚洲各国也有自己的与西方不同的美学传统。通过对中西美学传统的比较性考察,探讨中国美学在21世纪人类美学的总体发展中所具有的世界性意义。从中国美学的视点看,美不仅在人与审美对象的关系中具有单纯审美的意义,而且更在人的存在自身中具有形而上的意义;人不仅是审美对象和艺术作品的创造者,而且首先是人自身美的存在的创造者。事实上,只有当人自身的存在首先在形而上的意义上达到了美的层面时,人才有可能一方面在外部世界中创造出审美的对象,另一方面在内心世界中形成审美的心理。中国美学的这一洞见无疑能够大大扩展21世纪人类美学的理论视界和研究内容,使其超出西方美学传统的有限观念,甚至将其提升到人的存在的形而上层面,从而使其对人类的进步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中国流行音乐鲜明地表现出爱的情怀、异域风情和反思情志等美学特性."爱的情怀"是对现实"人"的爱的表现,"异域风情"是对"人"本真存在的关怀,"反思情志"是对现实"人"存在的多角度观照.这三个特性反映了"人"在流行音乐文化域中的不同层面的特征,根本上反映了一个核心美学问题,即凸显了"人".因此,"人"的凸显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流行音乐最重要的美学特性.  相似文献   

5.
始自西方的美学直到20世纪初才传入中国。西方美学史上的许多观点无疑在中国美学研究历程中留下了许多痕迹。文章指出中国美学研究在进入21世纪时必然走向多元化。这种多元化的趋势表现为美学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6.
论生态美学的主体间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生态美学需要有一个哲学基础。启蒙运动以来,确立了主体性哲学的主导地位。但主体性建立在主客对立和主体对客体的征服的基础上,因此,主体性哲学是反生态主义的,主体性美学包括实践美学不能成为一种生态美学。现代美学已经完成了由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的转型,只有主体间性才能成为生态美学的哲学基础。主体间性哲学把人与世界的关系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规定为主体与主体的关系,通过二者的交往、对话、沟通、融合而达到审美的境界。不仅现代西方美学包括生态美学是主体间性的,而且中国古代美学也是主体间性的,因而也具有生态美学的性质。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美学研究,真正具有学术史意义的美学现象是,关于中国实践论美学的论争与反思。论争集中体现于“后实践关学”的超越性批判和实践论美学的改造性维护。实践论美学的代表人物李泽厚、刘纲纪和蒋孔阳,都对各自的实践论美学思想进行了自我完善性的反思,从而也充分地证明了实践论美学自身是一个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创造着的开放体系。实践论美学尽管尚存在着一些学术局限和内在矛盾,但却为中国美学的现代发展作出了不可抹煞的历史功绩,同时,它也是中国当代最有发展前景的美学学派。  相似文献   

8.
政治解放下的乌托邦性救赎之路:葛兰西文化哲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兰西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中的代表性人物,其文化哲学对20世纪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采用社会历史的方法,并结合文本层面的分析,对其文化哲学思想进行思考.指出他在政治性目的诉求下所提出的解放道路,由于缺乏社会现实性而只是一种鸟托邦性的救赎之路.这对于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哲学的任务也将产生一定层面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葛兰西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中的代表性人物,其文化哲学对20世纪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采用社会历史的方法,并结合文本层面的分析,对其文化哲学思想进行思考。指出他在政治性目的诉求下所提出的解放道路,由于缺乏社会现实性而只是一种乌托邦性的救赎之路。这对于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哲学的任务也将产生一定层面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 ,2 1世纪将走向文化美学。文章在新宇宙学“奇点”原理基础上 ,通过阐明“存在”与“价值”内在的实践统一性 ,为文化美学的建立奠定美之所以存在的内在根据 ,即文化性质的创生功能 ,并以此区别于一切本体论的美学预设  相似文献   

11.
中华文化五千年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周期性规律,这一传统与我国近几十年来经济及综合国力的增强,共同构成了“中国梦”提出的远期文化背景和近期现实背景.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来看,21世纪初叶是中国文化第四次大整合的开端,也是民族自觉和自信在国家战略层面上得以表现的开端.实现“中国梦”,必然包含当代中国文化的复兴和突破.认真研究中华文化第四次大整合,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实践美学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成为新实践美学。文章回顾了《新实践美学论》的产生过程,从实践美学的发展实际来看,中国当代美学的主潮——实践美学正在不断放射出新的光辉。从具体的创新点来看,包括《新实践美学论》在内,我们对于实践美学进行了若干新的开拓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儒学一直以来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如今的儒学不仅是在中国,也在全世界的范围都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处处体现着先人非凡的智慧。历史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西方管理的某些思想和中国的传统儒学有着一定的相似性,虽然两者分属不同的文化,这就给我们现代人以灵感,我们应从中国文化之根源去找到对现代管理有益的观点,以更好的适应中国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4.
对于无名氏的研究,人们通常只注意他的生命哲学或文体特色,而鲜有对其思想和创作的西方近现代文化背景进行研究.因此,从心理艺术、美学情致以及观念表达三个方面阐述19世纪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对无名氏创作的影响便成为无名氏研究的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5.
从设计思潮、设计教育、设计导向等多个角度,研究新时代的设计教育.以20世纪包豪斯创立的现代设计为背景,以科学性和人性化为先导,探讨面向21世纪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在 2 0世纪进入了交流和互动的新时期。双方对传统的纵向反叛引发了横向互动。双方的横向互动促进了自身的纵向发展。世界诗歌在 2 0世纪已形成国际性与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 ,这种发展趋势在 2 1世纪将会得到延续  相似文献   

17.
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在 2 0世纪进入了交流和互动的新时期。双方对传统的纵向反叛引发了横向互动。双方的横向互动促进了自身的纵向发展。世界诗歌在 2 0世纪已形成国际性与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 ,这种发展趋势在 2 1世纪将会得到延续。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以来,中国美学史著作的写作学术积累丰厚,但因为多种原因也导致其写作的六种主要局限。对20世纪以来中国美学史著作进行较为全面的回顾、清理、总结和反思,有利于寻求中国美学和中国美学史写作的新的学术生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