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卡夫卡是二十世纪西方现代派中的杰出代表,他以自己惊世骇俗的艺术创作,另辟蹊径,为西方学拓展了艺术表现的空间,创造了一种令人不寒而粟的艺术真实。章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对卡夫卡的创作进行了探寻:卡夫卡在进行艺术虚构时总是脱离不了浓重的自传色彩,这是其创作的主要特征;卡夫卡采用变形、怪诞、象征等现代派手法,使作品呈现出扑朔迷离、光怪陆离的艺术氛围;卡夫卡的作品貌似荒诞.实则真实地表现了西方现代人的生存状态.透露出浓重的悲观和绝望的色彩。  相似文献   

2.
作为20世纪以来最受关注的西方现代派作家,弗兰茨.卡夫卡的作品体现出荒诞悖谬而又充满隐喻意味的特征,并具有丰富的宗教内涵。从早期创作中的宗教迷惘,中期创作中的宗教矛盾,到晚期走上个性化信仰道路,卡夫卡经历了一条从偶像崇拜、信仰矛盾到寻求终极救赎和回归个体化信仰的艰难道路。  相似文献   

3.
“卡夫卡问题”是西方现代文学许论界的一个难题。围绕着这一问题.西方的评论界已进行了70多年的研究。笔者以为,“卡夫卡热”之所以经久不衰主要是由于卡夫卡作品思想内容的深刻和超越时空性及其“卡夫卡式”表现风格。另一方面,国内的卡夫卡研究虽然才刚刚起步.但为大多数研究者们所普遍采用的社会学的批评方法还是较为能够令人接受的。  相似文献   

4.
卡夫卡是西方现代派的佼佼者,他的作品具有世界性的影响;郁达夫是中国创造社的台柱,他以独特的艺术风彩,扣动了一代青年的心弦。前者是表现主义的奠基人之一,后者所运用的创作方法比较驳杂,据郁达夫自称是“新旧浪漫主义”。他们二人有许多不同之处,但是,卡夫卡仅长于郁达夫13岁,属于同时代的人,他们的小说创作又有许多相同的地方,卡夫卡的表现主义与郁达夫式的浪漫主义实际上同属于浪漫抒情的大家族。卡夫卡的表现主  相似文献   

5.
卡夫卡和他的小说一样都已成了一种象征,象征西方现代文学在理性密林中运思的一种方向,也象征着作为一个文学先知所确立的一种拯救系统。犹太民族千百年来历史性的创伤和现代西方文明世界生存的荒谬是卡夫卡精神视域的背景。西方文化从整体上看是个理性渐次匮乏的过程.而文学路径的选择得力于卡夫卡特殊的人生体验——恐惧和罪感.隐喻是在理性语言的尽头发生的一种直觉思维,卡夫卡为了真理的缘故,同时为了抗拒强大的生活,用隐喻的方法去排斥单一解释存在的可能,这已成了他的思想宿命.在他那里,已经将生命的澄澈和思想的朦胧这两个极端神奇地加以弥合。但这种路径的选择本身却是一种迷失,因为在卡夫卡的自我拯救系统中,没有一个超越性的存在,无法提供一种生存的依据——信仰或价值。  相似文献   

6.
《变形记》是卡夫卡的短篇代表作,是西方现代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一部佳作。荒诞和悖谬、象征和隐喻、“异化”和绝望,使作品充满了神秘、恐怖和悲惨的氛围。研究者较多注重作家的哲学思想和创作手法的研究,却忽视了作品本身的解读和作者的生命体验,透过作品的神秘面纱,我们看得更清楚的是荒诞背景下的真实,是作品明显的自传性质。  相似文献   

7.
恐惧感、绝望感和孤独感是20世纪西方现代人共有的精神特征,卡夫卡由于其独特的家庭、经历等,从而使他形成了特有的“顺从”与“反抗”的双重人格,造了非同寻常的沉重,苦涩的“三感”体验,并形象地展示了现代人“超现实”的灵魂痛苦,折射出世界、社会、人生的荒诞。文章也表达了卡夫卡对人类生存、处境、未来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余华深受卡夫卡的影响,他的小说《西北风呼啸的中午》正是借鉴卡夫卡《乡村医生》的尝试之作,两部作品在形式上都表现出真实与虚构复合的特点,又都在荒诞的文本中隐喻了世界本原意义上的混乱。但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余华以解构伦理来阐释这种混乱,表达出对生存的关注,卡夫卡则以反讽圣经故事表达出对西方化的犹太人宗教情感的失望,有着浓厚的神学内涵。但文学的终极意义在于它对美好生存的执着呼唤,所以两位作家在作品中又都表达出焦灼的期待。  相似文献   

9.
《序曲》是艾略特早期的作品之一,学术界对其研究较少。本文从意象分析入手,探讨了诗人通过对各种意象的描写来表现当代西方世界的庸凡、人们精神的极度空虚,并力求追随圣杯、寻找拯救荒原的途径及其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异化的社会宿命的抗争--卡夫卡的《变形记》解读一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学和心理学角度分析了卡夫卡短篇小说<变形记>的主人公格里高尔变形所揭示的异化的社会现实,及其内心深处对生活、命运的反抗意识,同时分析了作者对宿命抗争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卡夫卡之于20世纪的现代人,其意义不仅在于揭示了世界的荒诞、人的异化、生存的不正常状态,更在于他力图寻求出能整合废墟的力量,使人类的生活趋于正常,他竭尽一生苦苦寻求承载人类抵达幸福的船儿。在作品中,他询问了人类获救的每种可能性:对公正法则的寻求,对人类原罪的审视,那隐约可见而K却终生走不进去的城堡……,而艺术——审美之途,这条一直在历史的河流中为哲人们所重视的路途,同样为敏锐的卡夫卡所关注,以安放人们的灵魂。本文拟就通过对《饥饿艺术家》、《歌手约瑟芬》、《一只狗的研究》的考察,把握卡夫卡的这一拯救之路。 卡夫卡的每部作品都是一个谜,他采用独特的表现手法:夸张、变形、寓言、象征等,构成与现实生活 相统一的“神话世界”,呈现出寓义的多面性。因此,破解卡夫卡作品的真谛在某种意义上正如卡夫卡所言,“目的只有一个,道路却无一条”,自以为理解了卡夫卡,却可能是对他的误解。但是,卡夫卡一生都在冒着被那个可能存在的“形而上”嘲笑的危险,寻求人类灵魂的福祉,我们又何尝不可以冒着被卡夫卡嘲笑的危险获取理解卡夫卡的可能性呢? 首先从文本的最表层开始分析卡夫卡的作品中是否存在艺术拯救的意图。 现代人的生存境遇在卡夫卡的笔下展现为本质逼真的谎言王国。  相似文献   

12.
卡夫卡是现代派小说的奠基人。由于家庭、性格及社会的因素,以及受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的推动和影响,形成了卡夫卡独树一帜的直觉主义创作意识。追寻、焦虑、困境和抗争成为卡夫卡的恒久创作主题。  相似文献   

13.
卡夫卡是真正意义上将写作视为生命的人,其作品《女歌手约瑟芬或耗子民族》的主人公约瑟芬对歌唱的执着就是卡夫卡对写作挚爱的生动写照。但约瑟芬的生存境遇也如同卡夫卡,是一个个体于群体、天空于大地、期望于现实中不合时宜的、孤独的、矛盾式的存在体。  相似文献   

14.
卡夫卡是现代派小说的奠基人.由于家庭、性格及社会的因素,以及受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的推动和影响,形成了卡夫卡独树一帜的直觉主义创作意识.追寻、焦虑、困境和抗争成为卡夫卡的恒久创作主题.  相似文献   

15.
走近卡夫卡     
在卡夫卡的作品中,隐喻一向是无意识表达自身的主要工具。某些细节和人物是通向无意识的入口。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出的意识对无意识的控制和改造,卡夫卡独特的幽默风格。  相似文献   

16.
刘晓坤 《科技信息》2007,(26):209-209,261
本文从回乡主题角度切入探讨鲁迅作品,梳理鲁迅的精神回乡之旅以及其作品中关于回乡主题的诸多层面。  相似文献   

17.
悖谬,又称悖论,原本是一个哲学术语,是一种表面似乎矛盾而内含真理因素的表达方式.对于卡夫卡来说,悖谬不仅是一个哲学概念,同时也是一种美学特征和艺术风格,悖谬与卡夫卡的思想和创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卡夫卡的作品充满了悲剧色彩,然而,作品中人物的痛苦却是被裹在滑稽的喜剧形式下得以展现的.笔者旨在分析卡夫卡叙事中的悖谬特征,从而揭示出卡夫卡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卡夫卡与残雪是存在着内在联系的两位重要作家。他们作品中的家庭题材是一个颇具研究价值的课题。亲子关系在卡夫卡与残雪的笔下均具有极强的对抗性,体现了二人的趋同,而夫妻关系在卡夫卡的作品里默契和谐,到了残雪的作品中却变得分崩离析,又体现了二人的差异。这些现象,与两位作家的生平经历、价值取向,以及两个国家的文化传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卡夫卡的存在世界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卡夫卡的生存世界中充满着矛盾和分裂,而他的存在方式则是写作。在其生活和写作之间有着微妙的关系。卡夫卡的作品和人生反映了对世界不确定性的理解和对未来意义的暗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分析寓言这一表达模式的结构与特征入手,通过对班扬的《天路历程》和卡夫卡的《城堡》这两部作品的解读,分析、考察了寓言的存在及发展线索,从而得出寓言这种古老的模式经卡夫卡的创造性利用,已有了它的现代变奏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