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从印制板设计、制造、测试、工艺、表面安装技术、丝印技术、镀铅锡技术,微机印制板CAD/CAM/CAT一体化技术及印制板相关技术等九个方面,简要地回顾了80年代印制电路板技术的发展,又从印制板设计、多重有线技术、表面安装技术、特殊用途印制板、印制板表面涂复等五个方面,简要地论述了印制电路板技术在90年代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关于减小天线罩瞄准误差的补偿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线罩是保护天线在恶劣环境下能够正常工作的一种装置,由于制造工艺、材料等因素的影响,其电性能指标往往难以满足设计要求,必须采取补偿措施。在分析了瞄准误差产生原因基础上,探讨了主要的补偿方法,并提出了减少瞄准误差的一种新方法—内廓面修磨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偏置反射面天线向高频段、低副瓣以及轻重量的方向发展,对其结构设计和制造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研究偏置反射面天线的机电耦合问题,找出影响天线电性能的主要结构因素,从而有效降低对结构设计与加工精度的要求,进而降低成本。应用口径场法,考虑反射面表面误差和馈源误差等结构因素,建立了偏置反射面天线的机电耦合模型。通过对太阳辐射下某2.6m星载偏置反射面天线的机电耦合分析结果与电磁分析软件FEKO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证明了所提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多层频率选择表面的直线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直线法对一多层频率选择表面进行了分析。在直线法中,对于FSS各层贴片或孔隙上的感应电磁流,在求得其自身阻抗或导纳矩阵的同时,通过等效传输线理论,得出各层电磁流之间的耦合矩阵,从而为整个多层结构建立方程。对几套不同结构参数的FSS进行了计算,就各结构参数对频率选择表面透射特性的影响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在中国华晶中央研究所1.0微米工艺线上所开发的亚微米(0.8μm)工艺流程,重点介绍了0.8μm器件结构、工艺流程图、关键工艺设计以及用此流程制造出的0.8μm器件的各项PCM参数。  相似文献   

6.
研究微细制造不仅是为微电子工业服务,而且也可为研究亚微米大小物质的特性提供研究工具。各种方法包括光学、X射线和电子束光刻法以及反应离子蚀刻法都可用来制作结构、器件和宽仅几百原子的阵列。微细制造法已用于对表面增强喇曼散射、一维导体中的迁移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的试验中。目前,这些方法已发展到100埃以下的尺寸。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汉字微机局部网络RG—NET的主要设计思想、设计方法及其总体结构,并按协议层次,对网络控制软件作了较详尽的说明。另外,通过对RG—NET排队模型的建立,得出了一些参数计算公式和结论。  相似文献   

8.
基于BOM设计可重用的仿真模型组件是提高成员开发效率的有效途径.组件在构成成员参与仿真之前对其进行验证,这对保证仿真结果的有效性十分重要.在对KD-SmartSim、仿真模型组件及组件测试做了简要的介绍后,对组件和组件测试的意义,原理及方法作了全面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了组件测试工具的设计原理并通过一个例子描述了测试工具的使用方法;最后在应用层次和技术层次对组件测试做了简要的总结性描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信道化接收技术的性能与应用于电子对抗中的其它各种接收技术的性能加以比较,对实现信道化结构的各种技术手段和器件及近年来的发展水平作了详细的介绍和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发展我国电子对抗中的信道化接收技术的两个主要方向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频率选择表面结构中Floquet模的传播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频率选择表面结构在平面电磁波照射下,来自阵列的辐射电磁场以Floquet模形式存在,从电磁波传播的角度对Floquet传播模和衰减模进行了物理解释。详细分析了频率选择表面结构中,Floquet模传播时的频率变化特性,给出两个重要结论。通过一些具体阵列,研究了介质加载、栅格外形以及入射角对栅瓣出现和表面波频率的影响,得到一些有意义的规律,为频率选择表面结构电性能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基本对象模型的仿真模型组装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在遵循联邦开发运行全过程标准的联邦开发过程中,出现了一种新的联邦开发模式.新的模式不再以联邦成员为单位,而是以仿真模型组件为单位多人协调合作开发所需的联邦.仿真模型组件的组装技术是构建这种仿真应用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仿真模型组件必须通过组装才能形成仿真应用系统,才能实现仿真模型组件的价值.通过组合具有可重用和互操作能力的仿真模型组件来构建一个功能可定制和大小可伸缩的联邦成员,使联邦成员在不同的联邦中仍然保持重用性和互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在遵循FEDEP标准的联邦开发过程中,出现了一种组件式的联邦开发模式.该模式不再以联邦成员为基本单位,而是以仿真模型组件为单位多人协调合作开发所需的联邦.以构建大规模的分布式仿真系统为背景,对基于基本对象模型的组件式成员规划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三种基于不同指标的成员规划方法.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能够在仿真过程中将各组件快速组装成仿真成员,并且合理规划到各仿真节点上,从而实现仿真系统的快速构建.  相似文献   

13.
基于仿真组件技术的CGF系统体系结构和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仿真组件技术为基础,提出基于仿真组件的计算机生成兵力系统体系结构以及实现方法,介绍了CGF在虚拟测试、评估和先进概念体系结构论证中的应用。通过基于仿真组件技术开发计算机兵力的模型,能够灵活生成多种不同种类的兵力模型和适应不同的运行平台。计算机生成兵力的实体模型分解为设备组件、指控组件、作战平台组件和动作行为模型,利用系统高层建模方法的静态结构建模从兵力组成角度描述设备组件、指控组件和作战平台组件的组合和连接关系,基于状态机动态行为建模建立兵力平台的动作行为模型。通过代码自动生成技术生成仿真组件模型并进行测试,仿真引擎按照动作行为模型的状态调度相应的仿真组件,从而产生作战实体的行为。  相似文献   

14.
基于组件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虚拟实验室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了一种基于组件技术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虚拟实验室(PCOVL)的设计模型和实现方法。该系统采用Java语言实现,具有良好的平台无关性。以Java Bean组件技术开发元器件,并利用Java反射技术实现了系统动态调整组件属性和行为的功能;结合数据驱动原理,多线程技术的wait、notify机制,以及锁的同步控制技术,提出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触发式调度机制,有效的解决了具有复杂关系的组件之间的数据传递和调度运行的问题。PCOVL实现了可视化的定制实验流程、运行期间随机改变组件状态、以及实验结果的动态实时显示等功能,为开发计算机硬件类课程虚拟实验室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机器人结构参数辨识的两步法及其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群  宗志坚  熊会元 《系统仿真学报》2007,19(10):2276-2278,2282
实际机器人模型同控制器中机器人模型之间的偏差影响了机器人的精度,可用标定方法校正此偏差。传统的单点标定方法,能简化标定操作但仍需测量设备,不利于现场标定。改进了单点标定方法,提出了一种现场应用中无需测量设备的单点两步标定新方法,即先标定出机器人结构参数对某一长度参数的相对值和关节码盘初始安装偏差,基于两点距离模型标定出此长度参数,得到所有的机器人实际结构参数。基于机械分析仿真平台—InteMech,设计了一套仿真试验方法,并给出了一个仿真实例。仿真试验表明该方法完全适合于机器人标定。标定模型基于D-H参数建模,通用性强,可扩展到多自由度机器人的标定。  相似文献   

16.
柔性仿真方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主要研究和探讨了一种应用于仿真领域的“柔性制造技术”—柔性仿真方法。介绍了柔性仿真的概念及其应用,并采用面向对象的思想探讨了柔性仿真中的建模框架和仿真算法的主要结构及相关概念,包括模型和算法的基本结构、接口、组合、关系和管理等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加直接有效地通过调整副面位置来提高双反射面天线的电性能,基于机电耦合思想,建立了副面位置调整量与远场电性能间的直接关系式,分析了副面横向和纵向位置偏差的影响。采用优化方法建立了副面位置调整量优化模型,获得了多个仰角时的副面最佳位置。为实现全仰角范围副面位置的实时调整,对多个仰角副面位置调整参数进行了参数拟合。以26 m天线为对象进行了案例分析,其结果表明采用文章所述方法能够直接有效地获得不同工况时的副面最佳调整参数,并实现电性能的最优化,对天线结构重力变形进行有效地主动补偿。  相似文献   

18.
天线的雷达散射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RCS)是判断飞行器隐身能力的重要参数。降低天线RCS大致可以分为全时缩减和非全时缩减两类方法。追踪最新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一些可以降低微带天线RCS的结构,详细讨论了天线RCS缩减的各种方法并分析其利弊。最后指出微带阵列天线需要结合多种技术形成多层可重构阵列来减少RCS。  相似文献   

19.
软件可靠性模型及其参数估值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软件产品的可靠性评估主要取决于软件可靠性模型及其参数估值技术。本文探讨了六种软件可靠性增长模型的内在关系,提出了一个统一的软件可靠性增长模型,并从数理统计角度介绍了两种可靠性模型参数估值方法:最大似然估值法和最小均方误差估值法。最后,通过实例说明了软件可靠性模型及其参数估值技术在软件产品的可靠性评估方面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20.
基于参数估计的层次诊断模型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大型系统多故障诊断的复杂性,提出利用抽象技术建立的简化层次模型进行诊断。把抽象技术分为结构抽象和行为抽象,结构抽象建立在系统的描述方法之上,采用的行为抽象技术为Box-Jenkins建模方法(B-J法)的参数模型。介绍了层次模型的一种形式化方式-抽象树的建立方法。利用不同层次的参数模型参数值序列之间的变化关系并采用由上至下的分层诊断策略进行故障诊断。仿真实例的结果表明减少了计算量,提高了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