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2 毫秒
1.
说《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鲁迅先生认为最早是袁枚提出来的。他所根据的是袁枚《随园诗话》里的一段话:“康熙间,曹练(栋)亭为江宁织造……其子(按应为孙)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中有所谓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其实,这个自叙说的肇始者是时间更早,与《红楼梦》有直接关系的脂砚斋。当《红楼梦》还处在创作的阶段,脂砚斋的许多批语,已经在向读者反复说明着《红楼梦》就是曹雪芹的自叙。他  相似文献   

2.
“给”在现代汉语中表示的义位较多,其“给予”义是“给”字最基本的意义,也是最早产生的义位。通过对清代有代表性文本《醒世姻缘传》、《红楼梦》、《儒林外史》、《儿女英雄传》、《老残游记》的搜索,对表示“给予”和“使役”义的句型结构进行了分析,指出“使役”义的“给”是由表“给予”义的“给”转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3.
西方发达国家是当代资本主义的发祥地,也是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的发祥地。在长期的工人斗争中,世界上最早的工会组织也在西方国家应运而生。深入研究西方国家的工会问题,有助于深化对西方资本主义和工会运动的认识,更好地发挥工会组织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近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华锋副教授的学术专著《英国工党与工会关系研究》(2009年版)在英国工会研究方面颇具新意,是近年来我国西方工会研究领域的一部上乘之作。  相似文献   

4.
钟敬文是中国现代民俗学(含民间文学)的开拓者,他对中国民俗学建设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在民间故事类型研究方面,他不仅是类型理论的最早引入者,而且是最早实践者和积极推动者,也是类型理论的杰出研究专家。  相似文献   

5.
著名学者胡经之曾在《红学与美学》一文中指出,对《红楼梦》作历史的.文献学的、考证学的、传记学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但我们也不能忘记,“红学”它首先应该是文艺学,强河在对《红楼梦》进行“外部”研究的同时,还要重视和加强对作品本身的“内在”研究。他并倡导,内在研究的方法、角度可以多种多样,每个时代,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魇》是张爱玲情节化操作之外的特例,这部关于《红楼梦》的考据和评点专论,是她穷毕十年精力的后期作品。张爱玲对《红楼梦》及研究的“疯狂”,是其这部学术专论的表征;而她与《红楼梦》及其作者之间的文化传承关系,是这部专论的非学术隐义。张爱玲与曹雪芹文人品格的共性,源于他们共同的末世之感;张爱玲继承了《红楼梦》对悲剧本原的演绎方式,将《红楼梦魇》作为自己的间接诉情文本。  相似文献   

7.
黄新渠先生是四川师范大学的教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请他编译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英语简写本,他应承了《红楼梦》(AAeamInRedMansions-AsimplifiedEllglishVersion)。黄先生编译英语缩写本《红楼梦提得心应手的,他既对《红楼梦》有很深的了解,又有足够的英文功底。黄先生的英语简写本很有特色,不仅可供国外对中国文学感兴趣的读者阅读,也可供国内英语专业师生和爱好英语的广大读者使用。黄译的简写本,用词浅显,译笔清新简练,风格与H.W.VAnL‘xin改写的圣经故事(TheStoryoftheBible)相近,但又有不同,因为Va…  相似文献   

8.
张庆善 《韶关学院学报》2012,33(9):F0003-F0003
富鹏同志的新著《〈红楼梦〉人物性别角色研究》即将出版,这是一本值得期待、值得重视的红学著作,是近些年来《红楼梦》研究的重要成果。性别角色研究是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其研究成果也已经开始被应用到许多不同的领域。不过到目前为止这一研究成果还很少被运用于国内的文学研究当中,而运用到《红楼梦》研究中的就更少了。据我所知,富鹏同志是红学界中最早运用性别角色理论研究《红楼梦》的学者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研究清代学术方法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浩 《咸宁学院学报》2004,24(4):75-76,79
梁启超在他的《清代学术概论》和《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二书中,对于清代学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他力图客观地阐释各家学说,强调学术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并吸纳西方有关思想,摆脱以往学案体的著述方式,开创了新的学术史著述模式,别开生面。  相似文献   

10.
利玛窦是沟通中西数学文化第一人。他对中西教学文化融合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不仅是一住传教士,而且是一住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他在韶关传教6年。向瞿太素等国人系统地传播了西方的初等数学、欧氏几何和“非欧几何”等数学知识,并与瞿太素一起尝试翻译了西方数学巨著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第一卷,使韶关成为西方数学系统传入中国大陆最早的地方。他所传播的西方数学精华使沉睡多年的中国传统数学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使明末清初的中国传统数学在经过了两百多年的发展之后,逐步走上了现代教学萌芽与发展的道路,也使韶关成为中国现代数学发展史上可以追根溯源的地方之一。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的语言,无论是叙述性语言还是小说人物语言,无不渗透着情感情绪;《红楼梦》的语言,不仅贯注着小说人物的主观情绪,也贯注着创作主体的主观情绪。对于《红楼梦》创作主体及其小说人物的考察,最基本的着眼点应该是小说语言。也可以说,对于《红楼梦》精神的研究,其实就是对其语言情绪意义的探讨。本文对于《红楼梦》语言情绪的探讨就是基于这样一种思路展开的。  相似文献   

12.
王国维对《尚书》作过长期的、深入的研究,本文专题论述王国维在《尚书》词汇方面作出的探索。文内从诸多方面,如王氏对于《尚书》基本词汇、《尚书》中古成语、联绵字、专门词语、术语等探究,较系统地阐论其成果。王国维在《尚书》词汇的研究上进行了一番卓越的开拓,他不仅注意从新辟的途径去研究,还注意用新的方法去考证。他纠正前人的错误甚多,自己新得者甚多,而辅之■疑者也颇多。王氏的《尚书》词汇研究是他留下的一笔珍贵的学术遗产。  相似文献   

13.
在红学史上,王国维和俞平伯都有杰出的贡献,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和俞平伯的《红楼梦辨》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红楼梦评论》和《红楼梦辨》二者的承继关系尤为明显,前者对后者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而后者不仅对前者有所继承,也有重要发展,因此可以说,新红学的产生与王国维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4.
<正> 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家,也是伟大的诗人和文艺理论家。毛泽东一生博览群书,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有过许多评论。尤其是建国初批判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54年)、文化大革命后期的评《红楼梦》(73年)、评《水浒》(75年),不仅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发生了广泛影响,而且同国家政治生活密切相连。对于这两次评《红楼梦》、评《水浒》如何评价,它的功过得失是什么,值得我们认真地去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雷纳.韦勒克的八卷本《近代文学批评史》是他以毕生精力完成的一部鸿篇巨制,也是他对西方近代文学理论、批评理论的历史性研究。本文主要从这部著作在韦勒克的学术生涯中占据的地位,以及韦勒克批评史研究对20世纪美国文学界所产生的影响方面,对其重要意义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6.
引言人究竟是什么?人是用什么材料造成的?这个看来很简单的问题却使古今多少哲人困惑不解。《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对这个问题有奇妙的解答,他将人简单明白地分为女儿和男人两大类,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认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渣滓浊沫而已”。但是,要验证贾宝玉这句话是否合乎事实却遇到难题,甚至连贾宝玉本人也感到困惑,因为《红楼梦》诸女儿中出现了一个例外——夏金桂。《红楼梦》摹尽了众生相,不仅写了那么多清净女儿,还提供了一个和大观园诸女儿反差极大的人物夏金桂。我总以为…  相似文献   

17.
红学的形成和发展以至成为当代显学在20世纪这一百年。《红楼梦》的评论研究,一百年来,大故造起,影响比较大的是“新红学”,五十年代对胡适派唯心主义实用主义的批判,七十年代末红学迎来繁荣发展的新时期。百年红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红楼梦》空前普及,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研究指导思想研究方法不断端正、调整,研究成果大量出版,全景立体式《红楼梦》文化形成,先后出现了一大批有成就的红学家。百年红学不能令人满意的是过分重视曹雪芹生平家世及版本的考证,忽视对文本的研究阐释,索隐派旧红学和考证派新红学的影响还很大。未来红学的希望在于将《红楼梦》文本作为研究的主体和中心,十分重视端正研究指导思想和方法,培养跨世纪的青年学者,坚持双百方针,和而不同,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对不同己者宽容。  相似文献   

18.
利玛窦是沟通中西方数学文化的第一人,他对中西数学文化融合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不仅是一位传教士,而且是一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他在韶关传教六年,向瞿太素等国人系统地传播了西方的初等数学、欧氏几何和”非欧几何”等数学知识,井与瞿太素一起尝试翻译了西方数学巨著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第一卷,使韶关成为西方数学系统传入中国大陆最早的地方。他所传播的西方数学精华使沉睡多年的中国传统数学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使明末清初的中国传统数学在经过了两百多年的相互融合之后,逐步走上了现代数学萌芽与发展的道路,也使韶关成为中国现代数学发展史上可以追根溯源的地方之一。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多元文化语境下,资深红学家贺信民教授依然能坚守自身学术信念,始终对《红楼梦》心存敬畏与执著,在充满喧哗与骚动的"红学"界,为读者相继奉献出《红楼拾翠》《红楼梦导读》《红情绿意》等卓有建树的研"红"专著,故而赢得了学界尊重与读者的喜爱。笔者最近又欣喜地拜读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新推出的《红深几许:<红楼梦>面面观》(以下简称《红深几许》),深感这是一部凝注他识、才、思与深邃生命体验的论"红"新著。《红深几  相似文献   

20.
畸笏叟在“脂批”中注明自己是《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是他用“辛酸之泪哭成此书”。畸笏叟就是曹頫。曹雪芹去世后,是他的父亲曹頫写了《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与曹頫同时代的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明确指出,曹寅之子作了《红楼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