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了活塞裙部摩擦润滑的数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裙部表面粗糙度、裙部线型对活塞润滑和摩擦的影响,所编制计算程序用于计算整个活塞横向运动轨迹,并揭示出活塞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其裙部油膜力和摩擦力与曲柄转角的函数关系,给出了有关基本公式和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2.
文章建立了内燃机活塞裙部混合润滑数学模型,建模时综合考虑了活塞裙部外形轮廓、表面波度和粗糙度、活塞裙部和缸套的热变形和弹性变形以及裙部润滑摩擦状况等因素,分析了工作状态下热、弹性变形对活塞二阶运动轨迹、最小油膜厚度以及摩擦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冷态,工作状态下活塞二阶运动幅度和摩擦力有所减少,而最小油膜厚度则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3.
考虑润滑油剪切稀化效应的影响,建立了活塞裙部-缸套系统的混合润滑模型,以分析单级和多级润滑油对活塞动力学及活塞裙部润滑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和润滑油的剪切稀化作用.结果表明:多级润滑油具有显著的剪切稀化作用;使用多级润滑油或低黏度的单极润滑油,都可以减小活塞裙部的摩擦损失,但会增大微凸峰接触力以及产生磨损的风险,尤其是在膨胀做功冲程阶段;剪切稀化效应对活塞2阶运动的影响不明显;活塞裙部摩擦损失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高速汽油机活塞的热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文章建立了某轿车用高速汽油机活塞的几何模型,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活塞温度场和热变形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分析计算,得到了活塞三维温度场分布和热变形数据.结果表明,活塞温度场分布和热变形呈明显的非轴对称性;变形后的裙部中凸形状发生了较大改变,导致裙部外形轮廓产生变化;由于裙部的形状将对其润滑特性产生重要影响,此结果为进一步准确分析其润滑特性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内燃机缸套-活塞系统摩擦学与动力学行为耦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内燃机缸套—活塞系统油膜润滑与动力学行为的耦合分析模型,并用数值方法对单缸四冲程内燃机进行了仿真分析。在分析中同时考虑了活塞二阶运动和缸体振动对缸套—活塞间油膜润滑的影响。缸体结构振动响应用有限元法来计算,缸套和活塞间的流体润滑计算通过有限差分法求解平均雷诺方程进行,其中考虑了微凸体接触的作用。在考虑缸套—活塞油膜润滑与缸体结构振动、活塞二阶运动耦合作用的情况下,计算出了缸套—活塞间润滑油膜的最小油膜厚度、摩擦力、摩擦功耗等,同时也分析了活塞二阶运动的变化。通过与不考虑缸体振动时的相应结果对比表明:考虑缸体的结构振动后,缸套—活塞间的摩擦力和摩擦功耗减小,油膜厚度、活塞的二阶运动位移及速度增大。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往复机械中活塞缸套摩擦副的润滑状况,给出了在流体动力润滑状况下其润滑油膜厚度和摩擦力的计算方法,按所设计与编制的计算程序进行了示例的计算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叙述了内燃机摩擦学研究中流体润滑模型的研究概况,讨论了目前内燃机流体润滑模型研究中较为突出的3个方面:缸套表面激光微造型润滑理论;活塞的二阶运动与缸套一活塞裙部间的流体润滑的耦合分析;活塞裙部型面的形状.最后探讨了这一领域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四冲程车用柴油机活塞-缸套摩擦副的动力学及润滑特性,提出了一种新的活塞-缸套摩擦动力学耦合模型.模型中采用绝对节点坐标公式(ANCF)描述活塞-连杆-曲轴多柔体动力系统,采用平均雷诺方程和微凸体接触理论描述混合润滑模型,基于商用软件结合二次开发程序实现仿真计算.对活塞缸套摩擦副的润滑动力学计算分析表明,由于缸内压力和活塞敲击作用,缸套会产生最大值为23.6μm的瞬时变形.与刚体模型相比,考虑部件的弹性变形不仅会使活塞横向位移增加40%,还会使得活塞润滑域出现油膜压力的局部集中.另外,柔体模型的循环平均功耗更小,与刚体模型相比相差17.7%.  相似文献   

9.
活塞是汽车发动机的核心部件,中凸变椭圆活塞的动力性能和润滑性能优于普通活塞,但活塞裙部廓形复杂,数控编程和加工困难.文章提出一种活塞曲面插补计算方法和数控车床进给运动控制技术,可实现对中凸变椭圆活塞的高效加工.  相似文献   

10.
基于弹流润滑理论、平均流量模型及微凸峰接触理论,综合采用基于模态压缩法的多柔性体和有限差分法耦合求解了某柴油机全浮式活塞销连接副的运动特性及混合润滑特性,并考察了结构表面粗糙度对活塞销轴承摩擦损失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活塞销的转动角速度较小,在整个做功冲程几乎为0;工作过程中,活塞销轴承大多处于混合润滑状态,仅在吸气冲程和排气冲程连杆摆角最大的时刻附近处于流体润滑状态;可适当减小活塞销(孔)轴承的表面粗糙度来提高活塞销的转速,以显著降低活塞销轴承摩擦损失功率,继而改善润滑状况.   相似文献   

11.
 将凹坑型结构优化变形应用于内燃机活塞-缸套摩擦副中,研究了仿生孔型活塞的热-结构耦合特性。以XL-2V 型发动机活塞为试验母体,根据标准活塞的受力分布,运用正交试验法建立了9 种仿生孔型活塞试验模型,应用传热分析第3 类边界条件和最大侧压力,对其进行了热-结构耦合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9 种仿生孔型活塞模型的裙部最大变形(Dmax)和裙部径向变形范围(Ux max-Ux min)均小于标准活塞,其中综合性能最优的1#仿生活塞裙部的仿生孔为凹坑型,孔径相对最小(d1~d4分别为1、1.5、2、2.5 mm),且均匀分布(间距1.2°);小孔径、均匀分布的凹坑型仿生孔使活塞表面润滑油膜更均匀,同时使裙部应力卸载,从而可以有效地减少摩擦磨损,降低机械损耗,提高刚度,延长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液压缸活塞微织构化表面的动压润滑性能,在液压缸活塞表面加工开口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正方形、正六边形的微织构,利用雷诺方程对活塞表面与液压缸缸筒内圆之间的流场进行数学建模,并采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计算,研究微织构开口形状、活塞运动速度及微织构深径比对活塞表面动压润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活塞表面加工4种不同开口形状的微织构均可改善活塞表面的动压润滑性能,其中椭圆形微织构的改善效果略差;随着活塞运动速度的提高,不同形貌微织构表面的摩擦因数均增大,活塞表面动压润滑性能变差;圆形微织构的深径比为0.009时,活塞表面的动压润滑性能较佳。  相似文献   

13.
大功率机车柴油机组合活塞裙部型面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某大功率机车柴油机活塞裙部喷涂复合材料层后在标定工况下装机进行磨合实验 .磨合后的活塞裙部型面采用了精密的三坐标仪来测量 ,得到了实测的活塞裙部型面离散点的三维坐标值 ,最后根据实测结果进行活塞裙部型面基线的拟合 .研究结果表明用该实验方法来确定活塞裙部型面是成功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某适度隔热柴油机在标定工况下,TC4钛合金活塞裙部两侧发生磨损失效的问题,采用金相组织分析、电镜扫描等方法对活塞裙部磨损区域进行微观分析,再结合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活塞裙部进行变形量的宏观分析,共同探究柴油机活塞裙部的磨损失效机理. 分析结果表明,活塞裙部变形量最大区域与磨损区域相吻合,失效的主要原因是活塞裙部刚度不足,在高温高压作用下产生变形与缸套发生黏着磨损. 通过改进活塞主要结构参数,使得裙部变形小于二次修正值,从而避免活塞裙部四点磨损失效问题.   相似文献   

15.
润滑技术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润滑的重要性和基本原理,通过对不同润滑形式的分析,结合当今润滑领域的发展,提出了润滑技术的发展方向。随着大量涌现的新型摩擦材料及新的摩擦技术,润滑巳非传统概念的只是将具有润滑性能的物质加入到摩擦副表面之间的技术,而是融合了气、液传动及材料工程等诸多学科,将来的“润滑”必然是智能化加纳米材料的新型材料。  相似文献   

16.
考虑连杆-曲轴变惯性影响的活塞二阶运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活塞二阶运动轨迹和裙部侧向力,提出一个包括连杆和曲柄动力学在内的活塞动力学和摩擦学耦合分析模型.该模型同时也将活塞环组摩擦力、活塞销和曲轴偏置、配缸间隙对活塞动力学和摩擦学的影响考虑在内.计算和比较了连杆和曲轴变惯性对活塞二阶运动和侧向力的影响,同时也分析了配缸间隙对活塞二阶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连杆变惯性及配缸间隙都对活塞二阶运动和裙部侧向力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HS-700型发动机活塞的工作特点,结合发动机活塞设计实例,论述了活塞裙部型面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在对HS-700型发动机活塞裙部型面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变椭圆截面设计。对比实验的结果表明,经过活塞裙部型面的优化设计,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提高,同时其磨损、振动和噪声减小,且可靠性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水润滑橡胶合金轴承结构参数对其低速重载工况下摩擦噪声的影响,使用复模态分析方法建立了水润滑橡胶合金轴承系统仿真模型,采用专业仿真软件分析了不同摩擦系数及结构参数条件下摩擦噪声产生的概率,进而研究结构参数对摩擦噪声的影响,进行了平板型和圆弧型结构的水润滑橡胶合金轴承摩擦噪声的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水润滑橡胶合金轴承的水槽半径大小、摩擦面形状以及摩擦副的摩擦系数对水润滑橡胶合金轴承的摩擦噪声有较大影响,而水槽的形状对轴承摩擦噪声的影响不大。对一定结构尺寸的水润滑橡胶合金轴承,水槽半径为4mm、平面型摩擦面的结构可以大大减少轴承出现摩擦噪声的可能性,相关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是吻合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运动学和动力学角度出发,结合流体动力润滑理论,建立了活塞在气缸内运动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经计算和实验表明:活塞在上止点附近,当活塞由非推力面快速地移向推力面时,对缸套具有较大的冲击能量。此外,作者还分析了活塞主要结构参数对活塞横向运动的影响,并提出了减振、降噪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摩擦学包括摩擦,磨损和润滑三个方面.摩擦是能量度损耗的一个重要因素,摩擦的结果必需然是磨损,而磨损是材料损耗的主要原因之一,润滑是降低摩擦和减少磨损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本文在以下就润滑技术的发展作一粗浅的探讨与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