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晚明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晚明诗风也随之一变,风靡一时的竟陵派登上了明末诗坛。明末竟陵诗风的形成原因,有时代原因,也有"复古"与"性灵"的反思以及竟陵派领袖钟谭的个人命运等方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齐梁两代文学紧密相承,所以历来把齐梁两代文学视为一体。齐梁诗歌一向遭受批评,被认为是“华艳”、“轻靡”、“唯美主义”诗风的代表,虽近年来这种简单化的弊病有所纠正,但对齐梁诗风进行深入剖析的并不多。齐梁诗歌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其纯艺术的精神对后代影响较大。本文试从诗歌创作理论、诗歌题材及诗歌表现方法等几方面论述齐梁诗对诗歌发展的开拓。  相似文献   

3.
陆机主体才性的特殊性是影响这一诗风形成的重要因素。受江东陆氏家风家学特点的制约,陆机具有矜重清厉的性情气质、优厚的才学及呈才意识。其矜重、清厉的特殊性情制约着诗歌繁缛而庄重典雅的风貌,而其“才多”及呈才意识又较为直接地影响到诗风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4.
“以丑为美”是韩愈诗歌重要的审美特征,后人也多学习并仿效他的这种诗风。本文从多个角度浅析它的成因:“荡”“怪”的社会风气,“尚奇伟”的个性,仕途的挫折,荒僻险怪的自然景观和巫术文化体系的文明,继承并发扬奇倔诗风,学习李白和杜甫,孟郊奇异诗风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清代湖州诗人严遂成,在与厉鹗等浙派文人的结社交往中达成了观念、态度上的符契,受到浙派诗风的影响,部分诗歌继承了浙派“宗宋”“尚清”的诗风:在诗学倾向上,以宋诗为宗,师法杜甫、苏轼、黄庭坚等大家;在创作特色上,以学问为诗,写景咏物诗大多清新绮丽。由于丰富的游历经验和强烈的功业情结,严遂成的登临、怀古、咏史诗悲壮激烈、雄气纵横,具有“尚雄”的特殊风貌,显示了对浙派“尚清”诗风的超越。  相似文献   

6.
张问陶接受并发展了明清诗坛的性灵说,坚持诗歌的审美内涵是诗人自我内在“性灵”、“性情”、“血性”的感性显现,强调自我,张扬个性;以为诗中的性灵来自创作主体、表现对象和二的天然妙合;要写出表现性灵的真诗,必须有天才和灵感;标举性灵固然是针对“格调说”和“肌理说”而发,但其理论旨归是要求学的个性表现和独创精神,来冲决当时儒家正统思想对诗歌的束缚和扭转坛复古模拟的诗风。  相似文献   

7.
政治意识形态支配着20世纪50-70年代末的诗歌创作。与政治意识形态关系暧昧的政治抒情诗成为该时代末诗歌的基本形态。其代表诗人是郭小川、贺敬之。这类诗歌本文称之为“政治高歌”,它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特征:为政治服务的神圣使命;“小我“与“大我”的趋向和谐;诗歌艺术形式的民族化追求;革命浪漫主义的诗风。对这类诗歌的失误也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8.
上官仪诗歌创作刍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唐诗史上第一个以个人名义命名的风格称号“上官体”,其生成与风行既是社会文化风尚“新变”的产物,又顺应了诗歌艺术演进的内在趋势,对唐诗风貌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上官仪现存诗作可以看出,上官体汲取南朝诗艺之精要而又有重大突破,它代表了宫廷诗风由因袭到创新,由密丽到疏隽,由滞重到轻灵,由风格雷同到渐见个性的诗风流变趋势,已超越了唐初诗风之“学术化”趋向,而呈现出唐诗风貌的端倪。  相似文献   

9.
关惠文 《科技信息》2012,(1):332-332,238
《诗经》中的《齐风》产生于老牌东方大国齐,是齐文化的结晶;《秦风》产生于西方新崛起的强国秦,是秦文化的成果。《诗经》的《秦风》和《齐风》,都表现出一种“尚武精神”,但由于地理环境、历史、政治、经济、民风等多方面的原因,致使齐,秦二风中的尚武精神既有相同处,又有不同处。本文主要比较《诗经》中《齐风》和《泰风》尚武精神的异同,并进一步探究造成二风尚武精神异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贾岛诗歌在晚唐五代、宋代末期及晚明时期均出现接受高峰,其中又以晚明最为显著。明代前、中期两百余年间,贾岛诗歌接受长期遇冷,万历之后却引起士人广泛关注。究其原因,晚明朝局崩坏,社会秩序混乱,盛世文化不再,贾诗因其寒瘦苦僻的风格、仕途失意的主题引发了晚明文人的关注与认同。与前、中期相比,晚明时期的唐诗选本选录的贾诗数量更多、内涵更丰富,诗论著作品评的角度也更加细化与多元。贾岛这种频繁在王朝末期出现高度接受的现象,体现出相似的时代语境下文人们选择的同一性。  相似文献   

11.
不染闽派气习的清初诗人黎士弘陈庆元明代的闽中诗派,虽然是福州一府的诗派,但福州是会城,诗人多,知名者众,故影响也大,终明一代,闽中诗派的诗风占有主导地位。这一诗风,到了晚明,开始受到郡人陈第、董应举等人的冲击,谢肇3制、徐等人则张起复振风雅的旗号,使...  相似文献   

12.
林红 《长春大学学报》2002,12(4):58-60,80
元遗民诗歌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元遗民诗歌以其特有的思想内涵、激越姜美而又多姿多彩的风格特征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不仅展现了遗民诗歌传统的道德及政治特征,而且结合现实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时代特征以及处变求新的艺术风格特征,在诗风由元及明清转移的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研究盛唐诗歌时,人们总是倾向于以创作题材为依据把王维、孟浩然划归山水田园诗派,而将高适、岑参列进边塞诗派。题材的区别固然导致王孟诗风与高岑诗风的差异,但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就其作为盛唐气象的有机组成部分而言,在美学追求乃至诗学思想方面都呈现出其种共同性。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是:王孟诗派与高岑诗派都存在着崇尚建安风骨的倾向,在倡导和实践“风雅”观上也有一致之处。认识到这种共同性,虽然有助我们更真切地理解盛唐之音的全部内涵。  相似文献   

14.
陆机和潘岳是西晋太康文学时期的两位杰出诗人,他们创作的诗歌体现出西晋太康诗歌重视形式美的典型特征,共同开创了诗歌创作的新时代。陆机和潘岳的诗歌作品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中所引发的褒贬争议很大,过程曲折并延续至今。综合来看,陆机与潘岳在后世主要作为太康“繁缛”诗风的代表共同接受后世论家的批评。但潘、陆二人的诗歌在具有共同时代特性之外,也因各自身世、气质及才力的不同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体现出鲜明的个人风格。  相似文献   

15.
李小娟 《科技信息》2008,(4):248-249
冯梦龙的“情教观”做为晚明“尊情尚性”的具有个性解放色彩的启蒙思潮的高级阶段,其理论主张的重要特征是对“情”的彰显与强烈的“教”化意识并举。这种思想理论主张的来源如何?本文就此问题展开探讨。笔者认为其理论主要受心学思想与晚明实学务实作风两方面的影响,归根究底是对儒家伦理的认同与回归。  相似文献   

16.
陈子昂是唐代文学史上有重大影响和重要地位的诗人。就他的创作和理论看,他倡导的“风骨”与“兴寄”成为自此以后唐诗的两个重要质素。开一代诗风,为唐代诗歌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本文旨在从其倡导的“风骨”与“兴寄”的内涵入手,来探讨其创作理论和实践在唐诗学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曹操的诗歌以豪迈奔放见长,但豪迈奔放的诗风中蕴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构成了曹操诗歌的情感基调。本就曹操诗歌忧患意识产生的原因及其在诗歌中的体现等作些论述。  相似文献   

18.
京都长安是杜牧诗歌生涯所涉及的一个重要地域,京都长安的生活贯穿着杜牧的一生,影响着杜牧的诗歌创作;杜牧的诗歌也反映着京都长安的诸多方面。以“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为诗歌追求的杜牧,充分发挥了诗歌批判、疗救社会的功能,在诗中反映了京都的时局及政治问题、讽刺了京都的腐朽政权、鞭挞了贵族统治阶级、观照了封建统治下的普通民众,呈现了晚唐时期京都长安的种种社会现象,指摘着社会的弊病。  相似文献   

19.
《瓶之存在》是诗人覃子豪晚出的作品之一,在覃子豪的诗作中,它最为典型、完美且影响深广,评论家探究其现代品格并以此断言覃子豪后期诗风与诗歌观念的转变,然对其古典韵味却多有搁置,本文即从意象、主题、思维、结构、语言诸方面剖析其与中国古典诗歌以及传统文化的关联,并探讨其中得失。  相似文献   

20.
经历了南渡初年烽火岁月后,理学思想再次占据了学术论坛的重要地位,其学术观点和文学创作主张对南宋诗坛产生了深远影响。在理学思想的影响下,“经典”化的晚唐诗风和“陶、韦”诗风被逐渐打造为最符合理学家审美理念的,直承《诗经》的诗歌经典范式,而诗歌创作中的含蓄蕴籍和萧散冲淡便成为理学影响下南宋诗坛的两大美学旨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