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针对水电机组启停频繁的特点,对开机控制规律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了各种参数及机组特性对开机过程的影响,并运用仿真软件SIMULINK对水轮机调节系统进行了可视化建模与仿真试验,提出在保证机组稳定的前提下,应选取最优的启动开度和有关参数,以获得最佳的开机过程  相似文献   

2.
针对水轮机转轮叶片裂纹现象,从水轮机调速器的开机规律对转轮的影响角度出发,建立计入非线性环节的电液随动系统模型和基于模型综合特性曲线的水轮机模型,分析按一段直线规律变化的闭环开机特性,提出了考虑水轮机工作水头偏差等因素的综合性能指标,并基于该指标对某水电站机组开机过程进行仿真优化。结果表明,按综合指标优化得到的闭环开机过程有优越的动态性能,减少了开机规律对转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关馨 《科技信息》2010,(23):J0404-J0404
对汽动风机机组开机前排汽压力降不下来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处理措施并加以解决,一方面缩短了开机前的准备时间,另一方面保证机组的排汽压力和温度在可控范围内,确保机组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4.
针对天河热电厂330MW直接空冷机组在新疆石河子冬季时段运行过程中产生空冷冻结的主要原因,在生产运行管理方面,以及采取运行中控制空冷参数,机组起停机过程中合理调整冷却风机组的运行方式,冬季开机过程中投入旁路系统以增加空冷岛的进汽量,对直接空冷机组的控制逻辑进行了优化分析等措施。实施后防冻效果明显,同类型机组试运及安全运行生产时可以进行借鉴。  相似文献   

5.
简要地介绍了计算机监控系统机组LCU配置和结构,对机组LCU控制流程设计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说明。机组控制流程设计以安全、可靠、合理、操作方便为原则,除设计了开机、停机、紧急事故停机、一般事故停机等常规控制流程外,为了使机组试验过程中达到不同的运行状态,增设了冷备用空转、空载开机、热备用空转、空载开机等多种试验控制流程。试验控制流程的设计简化了操作步骤,减轻了值班人员的工作强度,对于防止误操作的发生也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电站仿真技术的发展过程与建模理论的研究进行了论述和分析,重点阐述了20年来火电机组仿真技术从科学研究到产业化和使我国火电仿真机数量上跃居世界第一位、质量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进展过程,给出了我国电力仿真机的分布情况;综述了我国电站系统仿真的核心技术--热工对象的建模理论和技术的研究状况,分析了集总参数模型、分布参数模型和高精度集总参数动态修正模型等不同的建模方法应用于不同的仿真对象和仿真目的。  相似文献   

7.
在对风冷热泵冷热水机组除霜过程内部状态变化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机组除霜过程动态仿真的数学模型,采用质量引导法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仿真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的对比表明:风冷热泵冷热水机组除霜过程的动态仿真反映了机组除霜过程的变化趋势,为利用建立数学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并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深入研究机组的除霜过程,掌握机组除霜过程中各主要部件的性能变化,改进机组除霜性能,提高机组在冬季的工作特性与可靠性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风冷热泵冷热水机组除霜过程仿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风冷热泵冷热水机组除霜过程内部状态变化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 ,建立了机组除霜过程动态仿真的数学模型 ,采用质量引导法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 ,仿真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的对比表明 :风冷热泵冷热水机组除霜过程的动态仿真反映了机组除霜过程的变化趋势 ,为利用建立数学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并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深入研究机组的除霜过程 ,掌握机组除霜过程中各主要部件的性能变化 ,改进机组除霜性能 ,提高机组在冬季的工作特性与可靠性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基于SINDA/FLUINT平台建立了二氧化碳热泵热水器分布参数模型,并对系统稳态过程、开机及制取热水动态过程进行仿真,得到温度、压力等参数的沿程分布特征和实时运行规律。通过与实验数据的对比,模型计算误差为10%左右。仿真模型可用于二氧化碳热泵热水器气冷器等关键部件设计,以及系统超临界运行的控制参数优化。  相似文献   

10.
针对船用增压锅炉涡轮增压机组的建模与运行特性分析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差异演化算法和残差修正的演化建模方法.在涡轮增压机组机理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差异演化算法辨识模型参数,利用原始数据和所建模型的残差进行修正,避免了采用经验值或理想状态下的实验数据作为模型参数所造成的偏差,在所建模型和已有增压锅炉涡轮增压机组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仿真实验,研究了涡轮增压机组在快速降负荷过程中的动态特性,并通过仿真结果与原始数据的对比验证了其可靠性.结果表明:在给定的模型空间和参数范围内,采用残差修正的差异演化算法能够自动生成同时满足实时性和精度要求的显性模型;通过对仿真结果分析发现,相对于锅炉,涡轮增压机组在快速降负荷过程中出现了明显滞后的现象,甚至可能导致锅炉熄火.  相似文献   

11.
通过计算机仿真,研究了犁耕机组悬挂参数对入土角、入土行程、瞬心位置及其轨迹、提升速比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讨论了悬挂参数对犁体运动特性影响的规律,对犁耕机组悬挂机构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装有容量相差悬殊、型号相异多机组的复杂引水系统进行了动态仿真研究,指出这样的电站很难用一种等效的办法以较真实地寻求出系统中主要参量的极值,在容量相差较大时,可略去小机影响进行仿真,大机参数极值与实际接近,但这种接近将随着大小机差别的减小而破坏,而小机的动态特性只能按实际系统进行仿真,任何一种简化,都使仿真结果严重失真,而应用文中编制的可进行异容异型机组动态仿真程序才能较好地对该类电站进行动态仿真。  相似文献   

13.
引水式电站并列运行机组的MATLAB仿真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高水头引水式水电站机组之间的水力干扰问题,采用MATLAB下的SIMULINK作为仿真工具,建立共用有压引水管道、调压井、压力主管的两台高水头引水式水轮机调节系统小波动时的仿真模型,对于大波动时水轮机特性的非线性问题,给出了水轮机传递系数仿真模型的建立方法,结合两方面模型,建立了整个调节系统在大波动时的仿真模型,并引入实际电站的参数,对甩负荷过渡过程进行了仿真计算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研究水力机组从开机到同期并列的最优控制模式,提出的控制模式能较快的创造同期条件,从而可减少机组从启动到并列过程中的耗水、减少并列冲击而有利于设备安全。  相似文献   

15.
丁国良  伏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4,38(10):1673-1676,1681
针对常规的风冷式冷水机组在环境温度较低时出现冷量急剧减少等问题,提出了膨胀阀并联毛细管和变冷凝器风机的新型机组型式.利用计算机仿真平台,分析比较了机组的性能,制定并校核了控制策略,提出根据冷媒水的进水温度来确定毛细管通路的开关,根据环境温度来控制风机的开机数.应用该方法所设计的冷水机组已在实际中得到应用,实现了全年正常供冷.  相似文献   

16.
针对吸收式制冷机组非线性、难以控制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逆神经网络模型的设定点优化方案。首先,以11.5kW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为对象,使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机组模型,通过对溴冷机制冷原理的分析,建立了系统结构为5-6-2的网络模型,该神经网络模型的相关系数大于0.99且方均根误差小于0.2%,与实验数据取得了良好的拟合效果;然后,利用该模型对溴冷机的各个输入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并据此选择热水供水温度与冷却水流量作为优化方法的控制输入参数;最后,以冷冻水输出温度作为系统控制输出,对其进行优化计算,并采用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与逆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制冷机组的最优控制输入参数。通过实验与仿真分析,可知该算法的计算时间在30 s以内,低于吸收式制冷机组的稳定时间;溴冷机的目标输出与仿真计算结果间的误差小于0.02%,表明该方案可以应用于吸收式制冷机组的在线控制。  相似文献   

17.
针对吸收式制冷机组非线性、难以控制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逆神经网络模型的设定点优化方案。首先,以11.5kW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为对象,使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机组模型,通过对溴冷机制冷原理的分析,建立了系统结构为5-6-2的网络模型,该神经网络模型的相关系数大于0.99且方均根误差小于0.2%,与实验数据取得了良好的拟合效果;然后,利用该模型对溴冷机的各个输入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并据此选择热水供水温度与冷却水流量作为优化方法的控制输入参数;最后,以冷冻水输出温度作为系统控制输出,对其进行优化计算,并采用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与逆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制冷机组的最优控制输入参数。通过实验与仿真分析,可知该算法的计算时间在30 s以内,低于吸收式制冷机组的稳定时间;溴冷机的目标输出与仿真计算结果间的误差小于0.02%,表明该方案可以应用于吸收式制冷机组的在线控制。  相似文献   

18.
针对吸收式制冷机组非线性、难以控制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逆神经网络模型的设定点优化方案。首先,以11.5kW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为对象,使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机组模型,通过对溴冷机制冷原理的分析,建立了系统结构为5-6-2的网络模型,该神经网络模型的相关系数大于0.99且方均根误差小于0.2%,与实验数据取得了良好的拟合效果;然后,利用该模型对溴冷机的各个输入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并据此选择热水供水温度与冷却水流量作为优化方法的控制输入参数;最后,以冷冻水输出温度作为系统控制输出,对其进行优化计算,并采用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与逆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制冷机组的最优控制输入参数。通过实验与仿真分析,可知该算法的计算时间在30 s以内,低于吸收式制冷机组的稳定时间;溴冷机的目标输出与仿真计算结果间的误差小于0.02%,表明该方案可以应用于吸收式制冷机组的在线控制。  相似文献   

19.
水电仿真中关键的模型是水机调速器模型,针对水电仿真系统中的调速器非线性数学模型问题进行分析.在建模过程中采用分段解析、拟和的方法,推导出了水电仿真中水机调速器开机和甩负荷过程数学模型,解决水机调速器中开机过速和甩负荷过程中振荡不收敛问题.水电仿真2.0和3.0版本性能评价表明,该模型在性能上优于传统的调速器仿真模型,在丰满水电仿真系统中运行良好.  相似文献   

20.
应用理论分析法建立了300MW再热凝汽式汽轮机组非线性动态数学模型;同时进行了当入口参数,低温再热器入口烟温在机组稳定工况下小范围扰动时的汽轮机组热耗率的动态仿真研究,并且对汽轮机组的汽耗及热力发电厂煤耗,效率也进行了动态研究,最后得出了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