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杰小说的探索道路钱英才许杰小说创作一开始是现实主义的,1921年还在五师的时候,许杰就宣称文学是表现人生的观点。这种影响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受梁启超、胡适的影响。许杰读过梁启超1922年发表的《论小说与群沼之间关系》,他说:“特别是梁启超所谈的文...  相似文献   

2.
许杰是尚健在的为数寥寥的几名文学研究会作家之一。三中全会以来,海内外陆续有人研究这位老作家,但对他的笔名至今没有人做过调查,他的许多笔名不为人所知;而过去曾经流传的个别笔名,又存在讹误。因此,对许杰的笔名做一点考查就显得有必要了。 许杰原名许世杰。世为辈份,按我国老传统,家族中男丁均有字辈,许杰父亲为“万”字辈,名许万有,许杰为“世”字辈,其子为“昌”字辈,三代的辈份连起来为“万世昌”。许杰幼时算命,谓命中缺木缺火,其父逐从《文成字汇》中寻出一个有火有水的  相似文献   

3.
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许杰散文选集》,这一本搜集了老作家许杰半个多世纪中所写的散文的选集得以问世,应该说是三中全会春风吹开的花朵。据《自序》说,选集是以抗战后期所编的《困厄集》的旧稿为基础而编成。那时,作者政治上正受到迫害,生活上又处于贫病交加的“困厄”之中。他挣扎着编这本散文集,除了把它当作当时东南文艺运动的一声呐喊,还渴望它能解救经济上的燃眉之急。但时乘运蹇,这本集子始终得不到出版。而在十年内乱期  相似文献   

4.
许杰生平年表(下)蒋荷贞1935年乙亥民国24年35岁从年初开始陆续在《太白》半月刊上发表《女孩子的教训》、《小品文的社会风格》、《种西瓜玩儿》等散文。2月.在胡愈之、叶绍钧等提倡的《推行手头字缘起》上签名.为发起人之一。推行手头字是我国现代文化史上...  相似文献   

5.
现代作家对现代江南市镇文化的文学书写,建构了现代江南市镇文学。此类文学中的留守女性形象系列,主要有许钦文小说《疯妇》中的双喜媳妇、许杰小说《大白纸》中的香妹、王鲁彦小说《菊英的出嫁》中的菊英母女和《屋顶下》中的阿芝婶、叶绍钧小说《倪焕之》中的金佩璋等。这些留守女性形象,除了金佩璋为有知识的新型职业女性外,其他都是传统女性,具有浓郁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6.
魏金枝的小说《活路》讲述了一个伪保长改过自新的故事,小说刚发表即引起著名作家许杰的批评,魏金枝随即进行了辩论,阐明了自己的"不是写唯一的英雄"的观点。今天我们回顾其内容,从中研究发现,作品《活路》其成功之处,可谓老作家魏金枝的匠心独运。从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来看,小说具有"人性及其灵魂的完美建构";从作品的情节安排方面来看,小说体现了"空白处"的妙用;从叙事角度来看,第一人称叙事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语言方面来看,作者采用方言写作更符合人物身份。《活路》是魏金枝的又一篇乡土小说力作,在现代文学史上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7.
《二十四诗品》中的儒家天人合一思想,首先表现在《雄浑》、《劲健》、《豪放》三品对诗人人格修养的论述中。它们要求诗人在人格修养上效法天的健的精神,从而与天契合为一。其次,表现在《沉着》、《悲慨》二品所描绘的诗歌境界中。它们表现的是人在人伦日用中爱亲人、爱朋友、爱天下苍生,从而成就自己的道德,与天契合为一。《二十四诗品》中儒家思想的影响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8.
许杰生平年表(上)蒋荷贞1901年辛丑光绪27年1岁9月16日(夏历8月初4)生于浙江省天台县西门外清溪镇一个城市贫民的家里。初名许世杰,“世”字辈,因迷信认为命中缺水缺火,取有木有火的“杰”字为名。上小学后改名许杰。父许万有,原为估衣铺店员,后为贩...  相似文献   

9.
《二十四诗品》中的道家天人合一思想,首先表现在《雄浑》《冲淡》《疏野》等诸品对诗人人格修养的论述中。它们要求诗人在人格修养上效法道的无为、自然、虚、静的精神,从而与道冥合为一。其次,表现在《旷达》《绮丽》《纤秾》等诸多品目所描绘的诗歌境界中。它们表现的是人在大自然中与自然山水相亲相融,从而达到无为、自然、虚、静的人生境界,与道冥合为一。  相似文献   

10.
全球金融市场笼罩在一片惨雾之下,且听资深财经评论家如何调侃这场空前危机。好坏交织喜忧参半,这是生活的规则之一。美国金融体系的全盘崩溃也不例外。尽管当前的金融市场让人绝望,我们好歹仍能从中看到些许光明。比如,曼哈顿市中心空出了众多气派的写字楼,美国政府也开始向国外借钱。美国政府发行的短期国债收益率为零,他们真应该尽快多借点。  相似文献   

11.
《二十四诗品》中的儒家天人台一思想,首先表现在《雄浑》、《劲健》、《豪放》三品对诗人人格修养的论述中。它们要求诗人在人格修养上效法天的健的精神,从而与天契合为一。其次,表现在《沉著》、《悲慨》二品所描绘的诗歌境界中。下苍生,从而成就自己的道德,与天契合为一。它们表现的是人在人伦日用中爱亲人、爱朋友、爱天《二十四诗品》中儒家思想的影响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12.
将中国现代文学中表现俄狄浦斯情结的《公墓》、《内疚》、《女娲氏之遗孽》、《叶罗提之墓》、《姊嫁之花》和《雷雨》进行比较后认为:前几篇小说限于对心理分析理论的形象化图解,未能充分展开俄狄浦斯情结的内涵;《雷雨》由于设置了周朴园专制冷酷的形象为背景、表现周萍和繁漪的乱伦关系以及周萍对四凤的爱而将这一情结表现得惊心动魄。《雷雨》成功表现俄狄浦斯情结的原因在于:西方戏剧的命运观和曹禺对命运的思考的相互融合、曹禺强烈的俄狄浦斯情结及作为艺术家对集体无意识的幻想创作。  相似文献   

13.
李贽(1527—1602),号卓吾,福建泉州府晋江县人,是晚明时期进步思想家。明末慈溪人冯仲元称他是“手辟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场”(《天益山堂遗集》卷七《吊卓吾先生墓志诗》)。他这种战斗精神,不但表现在他的《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等重要著作中,同时,也表现在他的一系列评点文字中。他在《与焦弱侯书》中说:“《水浒传》批点得甚快活人,《西厢》、《琵琶》涂抹窜改得更妙。”象小说之类的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贵刊81年1期刊登的《谈〈诗经〉中“兴”旧表现方法》一文云:“作为诗歌的表现方法,和赋、比一样,兴也最早出现于《诗经》。”我认为,作为诗歌艺术表现方法的兴,在《诗经》中被大量而成熟地运用着,这是事实,但它却不是“最早出现于《诗经》”。就是说在《诗经》之前,兴就已经出现了。《周易·明夷初九》云:“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又《中孚九二》云:“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讨论诗歌传统表现方法——赋、比、兴的某些文章中,常常是比、兴并提而侧重谈比,略于谈兴。其实,这是不尽恰当的。兴,作为一种表现方法,它是和赋、比并列的。在著名的《毛诗序》中,兴就被列为“六义”之一。刘勰的《文心雕龙·比兴篇》,对兴也专门作为一个方面加以论述。朱熹的《诗集传》也是对《诗经》中每一首诗的赋、比、兴方法分别作出解释。毛泽东同志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信中,强调的仍然是“比、兴两法”是诗歌创作“不能不用”的方法。这些都说明兴是不可忽视的表现方法之一。这里,想以《诗经》为例,对它作一些粗略的论述。作为诗歌的表现方法,和赋、比一样,兴也最早出现于《诗经》。在《诗经》中,  相似文献   

16.
郭艳 《科技信息》2008,(34):266-266
茅盾和老舍是20世纪中国文坛现实主义流派的代表,由于二人的早期教育和人生经历不同,在文学创作中,虽同为现实主义作家但表现方法和侧重点却大不相同。茅盾的经典作品《蚀》、《子夜》、《虹》、《林家铺子》表现出他“为人生”主张和“为无产阶级”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观等;老舍的代表作《二马》、《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则透漏出老舍的“批判”性和偏重对市民社会心理重传统观念剖析的文学特点。  相似文献   

17.
《古诗十九首》承传了《诗经》中《蒹葭》、《汉广》等篇的“间阻思慕”模式,但又有所突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间阻物”有所拓展,抒情方式有所突破,表达方式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读陆游记梦诗——兼论梦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游是大量创作记梦诗的第一人。梦之进入文学,在我国古代典籍中例不胜举,如《左传》载晋文公夜梦与楚子搏;《列子·黄帝》记黄帝昼寝,梦游华胥国。唐宋以来,梦用来表现人物心理,则大量地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如唐时的《枕中记》、《南柯太守传》、明汤显祖的“临川四梦”等。到曹雪芹创作《红楼梦》,则将梦境的表现作为全书的总纲。鲁迅先生也是写梦的  相似文献   

19.
央视推出的电视连续剧《月牙儿与阳光》改编自老舍的三部小说《月牙儿》、《阳光》与《微神》。《月牙儿与阳光》中的张小月和《月牙儿》中的"我"由同一个原型化成,她们挣扎于时代的泥淖,在命运的纠缠中走向绝望。但二者所表现的悲剧性又截然不同,本文将剧本与原著进行比较研究,从叙事模式、人物的生存选择及女性体验的表现技巧等方面透析从小说到剧本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重考察了《诗经》中时间、空间、时空交织的具体表现形态 ,归纳出常式和变式两种表现形态 ,其中变式表现形态又包含了象征手法、心理时空、转换时空等方式。以上表现既服从于《诗经》具体诗篇的叙事或抒情的需要 ,也极大地影响着后世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