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英国一位教育学家很早就提出了“快乐教育”的思想,认为求智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据此不难看出:乐学的本质是一种刻苦的认识探索后的愉悦;是收获和成功后的欢欣;是既不加重负担,又引导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去学; 相似文献
2.
良好的问题情境创设是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保证。笔者借助多年所积累的教学案例,从有效的问题情境应具有可操作性、趣味性、现实性和发展性等原则为切入点,通过对创设问题情境的意义、方法及技巧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乐学善学。 相似文献
3.
4.
现阶段,教育研究者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体会到快乐。本文从充分认识“乐学”的意义,如何使中学生学习更好的向“乐学”发展,对提升现阶段中学生学习幸福感方面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由此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视野、丰富心理活动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份,也就是求知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乐学的境界。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及体会: 相似文献
6.
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种种有效措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很重要。对如何引导学生乐学进行了分析,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改变学习态度,变"苦学"为"乐学"。 相似文献
7.
8.
9.
结合教学实践,针对当前中学地理教学的传统方法,提出创设让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的各种方法,促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求知,变"苦学"为"乐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质量与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1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每个人从事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兴趣所引起的。有了兴趣,才能愿意去从事各种活动,从而达到一定的目的。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意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学方法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靠老师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他们乐学情感。 相似文献
11.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著名教育专家埃得加,富尔在《学会生存——教育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指出:未来世界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者,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从而提出了“学会学习”的重大课题,在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已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我们深信:知识经济社会,适应的是“会学习”的人。作为教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相似文献
12.
如何使专业课教学走向最佳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站在素质教育的立场上,现今的专业课教学存在一些不足.为了提高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应有效实施目标调控,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使专业课教学走向最佳境界. 相似文献
13.
艾益民 《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9(1):11-11,81
高职生源的特殊性使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兴趣不浓、厌学的不良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探讨高职数学课中培养学生乐学精神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汉语拼音是学生识字、学讲普通话的工具,但汉语拼音的教学相对抽象和枯燥,对刚入学的儿童来说要掌握这一工具是有一定难度的。那么,如何运用趣味化的教学因素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汉语拼音教学效率呢?我的体会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文章谈及了审美境界与人生境界的辩证关系,主要从三方面诠释,先说明两者互为彼此论证的前提,然后再分析二者的异同,最后给出提升境界的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教学大纲》中指出:“教师在学习过程中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断创设自主探究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正如赞可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语文课堂上运用情境教学,不仅能积极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逐步地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和精神,更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面对农村中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困境:兴趣低,怕开口,成绩差,两极分化严重。作为一名英语教师,通过多年的教学交流探讨,我逐渐意识到:英语教学作为语言教学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数学情境的设置方法有很多,较好地创设问题情境是一门艺术,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启迪智慧,激发学习动机,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的思维和方法,从而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9.
20.
王宝琳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3)
本文研治《人间词话》,从“两种阅读”契入,以溯望“境界范式”之生成(Becoming),通过手定本与原稿之逻辑比较,论及对一种诗学体系之可能的真理性的看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