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利用水和乙二醇能够很好地与乙醇进行互溶的特性,从而可以使碳酸盐中的水和乙二醇与碳酸盐进行分离,接着利用气相色谱仪作为检测仪器,采取气相色谱法对互溶过后的乙醇溶液作进一步的乙二醇含量分析。这样就能够避免通过使用气相色谱法直接检测碳酸盐原液中的乙二醇时,而给气相色谱仪带来很多不好的影响,经过实验证明,此分析方法的回收率偏高、相对误差较小、重现性也比较好。  相似文献   

2.
基于质量、能量和动量守恒原理和热力学特性,建立了一维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的数学模型,应用容阻特性将复杂的偏微分方程转换为适用于快速仿真的差分方程组求解,并对燃料电池进行了实验分析.该数学模型考虑了电化学反应,反映了燃料电池的分布参数特性.利用该模型分析某一工况下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的性能,通过与实验数据的对比表明,容阻特性的建模方法在燃料电池系统中是可行的,该模型可以反映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的特性.  相似文献   

3.
碳酸盐矿物分解引起的熔渣泡沫化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平均发泡寿命作为熔渣发泡效果的实验评价指标.在Na2B4O7-CaO-MgO熔体中,采用碳酸盐矿物作发泡剂,进行内生气源熔渣发泡实验.结果表明,发泡剂粒度、种类对熔渣平均发泡寿命的影响,可归因于熔渣中碳酸盐热分解行为的差异.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熔体中CaO、MgO含量的变化,不仅改变熔体的物理性质,而且直接影响碳酸盐矿物的分解速度与生成气泡的大小,对熔体起泡过程和泡沫渣的稳定性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针对油田注入水结垢问题,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温度、材质、pH值、粗糙度和离子浓度等对油田常用钢材碳酸盐结垢初始阶段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升高促进碳酸盐结垢,温度增加20℃,前8 h平均结垢速率增大35%左右;油田常用3种钢材中A3钢碳酸盐结垢量最小,24 h结垢量比N80的结垢量少27%左右,12 h内J55钢结垢速率大于N80。试样表面粗糙度越大,碳酸盐结垢速率越大,打磨试样砂纸由800~#变为400~#,同时间段结垢量平均增加15%。溶液pH值减小和离子浓度增加,试样结垢速率增大。离子浓度增加一倍,同时间段结垢量增加28%。因此较多地采用A3钢和尽可能降低管材表面粗糙度,通过必要的水处理来降低注入水离子浓度、保持注入水的pH值在一定范围内均可以有效延长碳酸盐结垢诱导期,减小设备清洗频率。  相似文献   

5.
基于松辽盆地徐家围子地区大庆油田钻井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参数,建立反应性溶质运移模型,模拟CO2化学刺激剂对热储层渗透性的改造作用,分析不同地层压力、温度下的刺激效果,并讨论注入水的化学成分对刺激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孔隙度的增加主要源于原生碳酸盐矿物的溶蚀;通过高温高压反应釜模拟不同温度、压力、水化学条件下CO2化学刺激剂与方解石(主要碳酸盐矿物)的化学反应,实验结果反映出的碳酸盐矿物溶蚀规律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提高钙基脱硫剂的钙利用率一直是烟气脱硫工艺的重要方面。该文以联合脱除SO2和NOx为研究背景,重点研究以飞灰做为载体,添加金属硝酸盐、碳酸盐和磷酸盐等添加剂,对调质后的钙基脱硫剂在350℃窗口进行脱硫性能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剂调质后的脱硫剂固硫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研究发现金属硝酸盐、碳酸盐能够显著提高脱硫剂在此温度段的固硫效果。  相似文献   

7.
赛汉塔拉凹陷储层为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根据该区块地质特征,在分析其岩心实验资料、地质资料、测井资料及其响应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利用测井曲线计算碳酸盐含量(体积分数)的有效方法,进而建立了基于碳酸盐含量的孔隙度、渗透率计算模型,为提高测井解释符合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多硫代碳酸盐主要包括三硫代碳酸盐、四硫代碳酸盐和五硫代碳酸盐等。介绍了多硫代碳酸盐的结构、性质和制备,对多硫代碳酸盐在重金属废水处理、金属矿物浮选和土壤生物污染防治的应用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任春梅 《科技信息》2009,(25):23-24
本文介绍了极限碳酸盐硬度法的作用原理及应用价值。此方法主要是利用其原理找出体系的结垢点,通过比较结垢点对应的浓缩倍数K,对HEDP、PBTCA、ATMP、POCA、HPMA、T-225等阻垢剂进行阻垢性能评定。由实验结果表明用极限碳酸盐硬度法来评定用到的设备简单,操作简便,时间较短、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10.
羧酸共聚型高效减水剂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玲 《河南科学》2002,20(1):30-32
以乙烯基碳酸盐、马来酸酐及丙烯酸甲酯为单体 ,在K2 SO4 引发下合成共聚物。经过净浆和混凝土实验 ,结果表明其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1.
干旱区绿洲土壤中Cd,Pb,Zn形态分布与芹菜有效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干旱区绿洲耕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利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研究了原状土以及外源可溶性重金属Cd,Pb,Zn加入土壤后重金属形态分布,分析了土壤中重金属不同化学形态与芹菜有效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原状土壤中Cd主要以铁锰氧化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形式存在,Pb和Zn主要以残渣态形式存在;随着重金属负荷的增大,三种重金属各形态质量分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Cd以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为主要赋存形态,Pb和Zn均以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态为主要赋存形态。实验土壤中,对芹菜Cd吸收量贡献最大的分别为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对Pb吸收量贡献最大的分别是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态,对Zn吸收量贡献最大的分别是碳酸盐结合态和可交换态。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取碳酸盐矿物包裹体中的气体成分,著者设计了一个微型真空研磨提取装置。本文研究了真空研磨装置的研磨效率、碳酸钙的热分解温度以及CO_2,CO,CH_4,O_2,N_2和H_2在样品表面上的吸附与解吸。制定了提取和测定碳酸盐矿物包裹体中气体成分的“真空研磨-气相色谱”方法实验证明,该方法不仅适用于碳酸盐矿物包裹体中气体的测定,而且也适用于石英和高温下易分解的矿物包裹体中气体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长江、黄河沉积物中碳酸盐组成及差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显微镜观察、X射线物相分析、容量法等方法分析了长江、黄河沉积物中碳酸盐组分,结果表明长江沉积物碳酸盐含量在4%-8%之间,碳酸盐含量随粒级呈衰变型分布,在<0.125mm的粒级中碳酸盐含量稳定于3%-5%左右;黄河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在8%-18%之间,碳酸盐含量随粒级呈不对称鞍型分布,在<0.045mm的粒级中碳酸盐含量明显增高,达12%以上。长江、黄河中的碳酸盐含生物碎屑和碎屑碳酸盐两种成因类型,生物碎屑多属文石质,主要分布于>0.125mm的粒级之中;碎屑碳酸盐以低镁方解石占优势,长江以单晶方解石为主,黄河以隐晶质方解石集合体为主。长江、黄河沉积物中碳酸盐组成及差别主要受流域的风化条件、物源及生态环境的制约。  相似文献   

14.
源于深部天然气藏渗漏或天然气水合物分解释放的甲烷,可导致海洋沉积物中生成δ13C明显负偏的碳酸盐矿物.对NH-1孔沉积物样品的碳酸盐含量、全岩碳酸盐及生物碳酸盐δ13C、有机碳含量等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较高(平均6.90%);全岩碳酸盐δ13C(-6.09‰~-0.48‰)与正常海相碳酸盐相比明显负偏;浮游有孔虫(G.rube)壳体碳酸盐δ13C(-0.834‰~0.004‰)明显低于正常值.结合海域的地质特点,认为这很可能是沉积物中较高甲烷通量背景条件下自生碳酸盐的形成所导致的.有机碳、氮数据与全岩碳酸盐δ13C的相关性分析指示了有机质也可能是全岩碳酸盐δ13C偏低的根源之一.因此,NH-1孔碳酸盐碳同位素特征是较高甲烷通量背景下甲烷缺氧氧化-硫酸盐还原及有机质缺氧氧化-硫酸盐还原等地球化学过程的综合反映.全岩碳酸盐δ13C含量可用于指示沉积物中自生碳酸盐矿物及较高甲烷通量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长江、黄河沉积物中碳酸盐组成及差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显微镜观察、X射线物相分析、容量法等方法分析了长江、黄河沉积物中碳酸盐组分,结果表明长江沉积物碳酸盐含量在4%~8%之间,碳酸盐含量随粒级呈衰变型分布,在<0.125mm的粒级中碳酸盐含量稳定于3%~5%左右;黄河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在8%~18%之间,碳酸盐含量随粒级呈不对称鞍型分布,在<0.045mm的粒级中碳酸盐含量明显增高,达12%以上.长江、黄河中的碳酸盐含生物碎屑和碎屑碳酸盐两种成因类型,生物碎屑多属文石质,主要分布于>0.125mm的粒级之中;碎屑碳酸盐以低镁方解石占优势,长江以单晶方解石为主,黄河以隐晶质方解石集合体为主.长江、黄河沉积物中碳酸盐组成及差别主要受流域的风化条件、物源及生态环境的制约.  相似文献   

16.
碳酸岩是一种浅灰色至灰白色的富含碳酸盐矿物(&gt;50%)的火成岩石。碳酸岩浆在地幔环境和地壳环境下均可形成。根据最近几十年有关碳酸岩浆形成的实验和地质观察,总结了无水条件下碳酸盐化橄榄岩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碳酸岩浆的P-T条件和碳在地幔中的赋存状态。  相似文献   

17.
吉林油田注水系统结垢趋势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吉林油田注水系统的特点,对碳酸盐垢,硫酸盐垢的结垢趋势分别进行了理论预测,同时对实验室仿真模拟实验中的结垢样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理论预测结果表明,吉林油田注水系统中可能会形成碳酸盐垢而不会形成硫酸盐垢,理论预测和实验室仿真实验完全相符,为吉林油田注水系统选择合适的阻垢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碳酸盐的碳、氧同位素分析及其在地质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麦克雷提出的磷酸法从碳酸盐矿物中提取二氧化碳供质谱分析,实验装置作了部分改进,从国内实验室内校标准样品的分析表明分析数据是可信的。测定了某些地质样品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并对其在地质上的应用作了解释。  相似文献   

19.
黄河沉积物中重金属离子的形态转化及释放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黄河包头段上游清洁河段的沉积物为吸附剂,以Pb^2 、Cu^2 、Zn^2 、Cd^2 等多离子溶液为吸附质,开展了重金属离子被黄河沉积物吸附后的再释放,以及吸附作用对重金属形态转化的影响等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重金属离子被黄河沉积物吸附后,各元素均不转入残渣态,Cu^2 和Zn^2 主要向碳酸盐结合态及铁锰氧化物结合态转化,Pb^2 主要向碳酸盐结合态和可交换态转化;Cd^2 主要转入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吸附后的赋存形态决定了Cd^2 的释放量及释放能力远远大于其它3种重金属离子,由Cd^2 排放引起的污染不易消除且影响长久.  相似文献   

20.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形态分布及其在空心菜中的富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Cu、Zn、Pb、Cd在空心菜中的富集作用,并采用BCR提取方法,对盆栽土壤中4种重金属的化学形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Cd主要以水溶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和Fe-Mn氧化物结合态为主;Pb主要以残渣态为主;Zn主要以残渣态和水溶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为主;Cu在土壤中的形态分布与土壤中Cu的含量有关.4种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表现为Cd>Zn>Cu>Pb.重金属在空心菜中的吸收富集能力与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尤其是水溶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关系密切.空心菜中重金属富集系数大小表现为Cd>Zn>Cu>Pb.空心菜地下部4种重金属富集系数远远高于地上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