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山市拥有世界闻名的集自然文化双重遗产地和世界地质公园于一身的黄山,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地的西递--宏村皖南古民居,拥有号称中国三大地方学之一的徽学.黄山市民间艺术丰富多彩,目连戏、江南采茶戏、黄梅戏、扑蝶舞、嬉灯和民间乐曲"十番锣鼓"等闻名中外,还有被称为戏曲活化石的傩舞及京剧之前驱--徽剧.  相似文献   

2.
宏村,又名弘村,位于安徽省黟县县城东北,黄山旅游区的西隅,是我国现今保存最完好的古代村落之一。这里自然环境独特,古代民居荟萃,村落布局奇特,2000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被誉为“中国古民居的博物馆”。宏村始建于南宋绍熙年间(公元1190年),占地28公顷,古村落面积19.11公顷  相似文献   

3.
徽州古民居旅游发展路径及其保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民居是一种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有着重要的保护和旅游开发价值。徽州文化区域内存在着数量庞大、特色显著、分布广泛的古民居,已构成区域旅游重要的吸引物,目前徽州古民居的破坏严重,旅游开发处于粗放型的初级发展阶段,存在着诸多不足。本文结合徽州古民居保存和旅游开发的具体现状,对开展古民居旅游发展提出合理化的措施,实施有效保护,充分发挥古民居的旅游价值和功能,推动区域旅游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4.
黄蓉  孔琼  马婷 《科技信息》2014,(10):178+180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译是中国外宣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非物质形式存在的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是先辈智慧的结晶,是文化的积淀,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民族性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国家的传统,更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的骄傲。作为世界上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最多的国家,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外宣至关重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英语翻译的跨文化研究有利于中国人对文化有更深的领悟,提醒我们身上肩负的责任,同时引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大舞台。  相似文献   

5.
<正>2012年,黟县被列入安徽省可持续发展试验区,以"世界文化遗产地的文化传承、旅游开发、生态保护与民生发展四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为试验主题。近年来,黟县科技工作围绕这一主线,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大力推进全县文化、旅游、生态融合发展。一、突出"科技引领发展",推动县域特色经济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6.
王素芳 《科技信息》2007,(24):459-460
中国传统民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从一个侧面反映着传统文化的特点。我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观、家庭伦理观念及"风水"观念,在我国古民居中都有所体现,而民居中的装饰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形态的表征。  相似文献   

7.
闽西客家培田古民居的建筑与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思言 《科技信息》2010,(8):I0132-I0132
培田古民居是中国建筑文化地域性特征的代表性作品。中国传统文化对培田古民居的布局、建筑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上对培田古民居的保护与研究,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及中国现代建筑艺术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安徽科技》2022,(1):54-55
十月 12日 科技进步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主题论坛在蚌埠市举行.由安徽省科技厅和蚌埠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蚌埠市科技局、蚌埠国家高新区共同承办的"科技进步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主题论坛在安徽省蚌埠市古民居博览园隆重举行.论坛作为太湖世界文化论坛第六届年会的主题论坛之一,分为文化交流与科技进步·文化与科技融合、全球性问题研究与开放科学及全球共享创新平台建设、科技风险治理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等3个子议题,邀请一批知名专家学者到会交流,深入探讨科技进步如何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太湖世界文化论坛是中国创立的高层次、非官方的国际文化论坛,是唯一一个在民政部注册的以论坛为组织名称的全国性社团组织.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乡村古民居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同时也是不可再生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乡村古民居特有的建筑结构使其存在诸多火灾隐患,导致近年来古民居火灾频频发生.文章就乡村古民居建筑的防火保护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乡村古民居建筑的特点,然后结合现行消防防火工作,列举了乡村古民居建筑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当代生态诗歌与儒道传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当代生态诗歌体现着传统儒道文化,这既是一种继承,也是一种发展,中国当代诗人以自己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它们重放异彩的当代意义。我们期盼着一个"道法自然"、"仁民爱物"、"天人合一"的"诗意栖居"的家园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1.
被誉为"戏曲之城"的江苏泰州,拥有2100多年的建制史,借助大运河等河道水运和盐业带来的经济富饶,受本土泰州学派"平民儒学"和商业文化兴盛之影响,明清以来,戏曲文化成为泰州地域文化的突出代表,涌现出蜚声海内外的"梅桃柳——戏曲文化三家村"。因此,对泰州地区最具代表性文化遗产——戏曲文化发展脉络、形成原因和独特个性等进行分析,有助于全面系统了解和弘扬地域性戏曲文化,推动地域戏曲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切实增强文化自信"在戏曲文化领域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12.
北京明清皇城拥有590多年历史,具有极高的景观价值和文物价值,是中国古代帝都文化的完美体现,是一件举世独有的东方文化瑰宝.皇城不仅是北京人的骄傲,中国人的骄傲,它也应该是世界人民所共同拥有的宝贵文化遗产.申报皇城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众望所归,也是势所必然.但是如何进一步保护好皇城,仍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3.
北京明清皇城拥有590多年历史,具有极高的景观价值和文物价值,是中国古代帝都文化的完美体现,是一件举世独有的东方文化瑰宝.皇城不仅是北京人的骄傲,中国人的骄傲,它也应该是世界人民所共同拥有的宝贵文化遗产.申报皇城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众望所归,也是势所必然.但是如何进一步保护好皇城,仍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4.
以川东竹琴为代表的三峡库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三峡地区在历史上长期发展,最终留下来的能体现三峡库区地域文化鲜明特点的文化瑰宝。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川东竹琴现在正面临着传承断裂的重大危机,亟需进行抢救性保护。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结果,是综合文化、创意、科技、资本、制造等要素的一种新业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经济转化应当形成文化品牌效应,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走上"以文养文,以文兴文"的良性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台儿庄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鲁南文化、运河文化、大战文化三大文化遗产,是南北文化交汇之地,是由文物古迹、历史遗存和历史街道构成的明清时期的重要城市文化遗产;在现阶段的保护和开发中,采取了修旧如旧和整体保护的策略,以"江北水乡、运河古城、大战故里"作为城市营销名片,激发了城市魅力、盘活了历史资源,并成为了海峡两岸首个交流基地;针对台儿庄古城的历史和现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激活资源、挖掘内涵、增加文化体验的发展策略,并强化营销古城意象。  相似文献   

16.
司泽富 《科技信息》2011,(20):I0162-I0163
古民居群因其独特的景观效果、文化内涵及生活气息,吸引着众多旅游者。本文以玉林市高山村古民居群为例,提出了古民居旅游的开发构想,并对其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以期对同类型景区的开发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关于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文化多样性,是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历史久远,积淀深厚,绚丽多姿,以其独有的特色丰富了中华文化,是我国乃至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保护和开发利用好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平遥古城是我国境内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县城,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是"珍贵的中国建筑艺术宝库之一"。探析了影响古城文化遗产的消防安全因素及当前火灾防控措施,提出了提高火灾防控能力的设想,为更深研究和更好地保护平遥古城这一文化遗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在世界四大古文字体系中,唯有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汉字体系,历经数千年的演变而承续至今,书写出了一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史。殷墟,是一条历史长河,流淌着远古文明的血液,散发出璀璨的光芒,指引着人类前进的方向。2006年7月13日,殷墟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2016年7月13日,中国邮政即将发行《殷墟》特种邮票。《殷墟》邮票开创了雕刻版甲骨邮票及雕刻版玉器邮票之先河,一套三枚连印,以一笔水墨连起,方寸之间绵延三千余年的华夏文明,让文化遗产在方寸之间绽放光芒,将历史的积淀镌刻于永恒的"国家名片"之上。  相似文献   

20.
中国家具历史悠久,异彩纷呈,在其不断发展、创新、演化中出现了异彩纷呈的家具种类及艺术装饰风格;中国明清家具是中国古典家具集大成者,是中国古典家具的巅峰阶段;明清家具装饰纹样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达到了卓越的艺术水平,具有深厚的艺术内涵,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传承着辉煌的传统文化。明清家具的装饰纹样中,反映出当时人类的生活信息、风俗习惯、文化特征等重要信息,具有浑厚的历史文化价值。明清家具装饰纹样题材丰富、加工工艺精湛并且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在世界家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该文主要对明清家具装饰纹样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