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工程伦理规范作为工程职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已成为工程师职业道德理想和工程职业行为的重要原则。美国工程伦理规范经过百余年发展,始终以工程职业自治为目标,围绕个体自主、商业利益、技术效率追求与公众安全和环境保护等利益与价值冲突为主题,形成了工程伦理规范生成、调整与发展的内在动力与运行机制。研究美国工程伦理规范发展历程与经验、揭示工程职业自治的文化与制度因素,有利于推进我国工程伦理规范的制定和现代工程职业的形成、培养工程职业精神,推动创新创造发展。  相似文献   

2.
工程伦理从诞生之初就是以具体化、可接受的规范所构成,然而,这些规范的传统理论框架显现出越来越多的局限性:越来越难以给予现实的工程实践以具体的方法论指导,工程伦理规范成为工具性手段而非价值性指引;未能给现实的工程伦理规范设定一致的价值标准;忽略运气对现代工程实践的影响。工程伦理规范必须克服传统理论框架解释的局限性并与现代社会的多样性和工程实践的复杂性联系在一起。克服工程伦理规范脆弱性的方式,即,生态整合工程与伦理;慎思工程活动中伦理行为的优先顺序,正视责任之于人自由生存与发展的内在本质,启发人对真正"好的生活"的信仰与追求的动力。  相似文献   

3.
基于SCI、SSCI和AHCI数据库,在分析概括国际工程伦理研究基本状况的基础上,可对国际工程伦理研究的特征作如下归纳:成熟的学术共同体和相对广泛的研究队伍;相对普遍的跨学科、跨单位合作;具体而细致的职业伦理进路;丰富而规范的研究方法。国外的研究对推进我国工程伦理发展有如下启示:完善包含伦理内容的专业认证及工程师注册制度;重视基于经验的实证研究方法;以工程师伦理为切入点,重塑工程领域的职业伦理;取长补短,开创中国工程伦理研究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4.
工程伦理教育成为美国工程师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提升的重要方式。工程伦理教学内容彰显自然和人类价值,融合伦理学与工程学等专业;工程伦理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案例法,推进多元合作式教学;工程伦理教学效果评估采用课前和课后、定性和定量、教师自评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等方法。工程伦理教学内容、方法和效果评价的相互影响与协作的教学模式,推进工程伦理教育改革与发展,推动工程职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工程活动的自然伦理诉求与工程师的自然伦理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5):123-127
工程具有自然属性,自然是工程活动赖以进行的前提和基础。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规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工程活动基本的自然伦理诉求。工程师因其特殊的角色和地位,在工程活动中担负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自然伦理责任,这种自然伦理责任贯彻在工程师工程决策、实施及管理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6.
论工程师的伦理困惑及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师的公司雇员身份及其在现行企业组织层次中的位置决定了"伦理困惑"问题是困扰绝大多数工程师心灵的重要问题.而这种普遍化的伦理困惑又直接影响着工程师在公众利益与雇主利益发生冲突时的选择.工程师能否很好地摆脱伦理困惑将决定工程活动能否确保公众和社会的利益.本文分析了工程师的伦理困惑的构成要素及表现形式,从工程师个人、社会及公司的角度分析了解决工程师伦理困惑的必要性,最后为解决工程师的伦理困惑指明了三种途经.  相似文献   

7.
从工程的自然属性谈工程师的环境伦理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工程对自然的干预和破坏能力越来越巨大、后果越来越危险,工程师需要发展一种新的责任意识,即环境伦理责任。环境伦理学从哲学、伦理学的角度为工程师负有环境伦理责任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则从工程的自然属性的三个维度:工程的物质性、工程的合自然规律性及工程回归自然的必然性,进一步确证了工程师对环境的伦理责任。  相似文献   

8.
工程伦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它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工程师的伦理责任问题。本文探讨和分析了工程师伦理责任缺失的认识论根源。长期以来,工程师把自己的职业工作看作是自然科学的应用,把工程技术理解为是达到目的的工具和手段,并且认为工程技术本身及发展是完全自主性的。这种片面的认识论观念是导致工程师主观上伦理责任缺失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工程伦理教育的实践转向有两层含义:其一,在工程伦理教育内容上,从关注工程伦理的合理性推理和对工程伦理规范的认知,转向对日常的工程实践的关注;其二,在工程伦理教学目的上,从伦理认知层面(文中所说的伦理认知均指对伦理合理性的认识,不包括事实认识)转向对伦理实践技能的培养。后者的实现恰恰是借助于工程伦理教育内容的工程实践转向。论文主要从工程伦理教育方法上来梳理这种转变,其中,案例分析法是这种转变的标志,而STS的方法则充分展示了工程伦理教育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10.
工程实践中的知情同意,体现对个体自由和权利的尊重,也是维护公众权益和推进工程实践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工程伦理"共识范式"前提下,这种源自医学领域的伦理原则,能否成为工程伦理的基本原则存在争议;工程实践中知情同意原则的践行也面临形式主义等诸多困境。诠释和消解这些争论和困境,谋划走出困境之策:从理论上,以德性伦理弥补规范伦理缺陷;在实践中,推进公众理解工程,这不仅能够推进工程实践,而且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工程伦理研究。  相似文献   

11.
基因隐私的伦理和法律规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因隐私是个人隐私的深层次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隐私相比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因此有必要对基因隐私进行单独的伦理和法律规范.在伦理上只有从根本上防范基因决定论,在法律上只有专门设立基因隐私权,才能对基因隐私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保护.本文着重讨沦基因隐私所带来的问题以及伦理和法律对其的规范.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工程伦理由微观向宏观转变的视角,探讨工程师伦理责任的扩大化,并结合我国的工程现状,引发我国工程"职业化"理论和建设研究的迫切需要。文章分析了工程"职业化"的内涵,展开我国工程"职业化"专业上的卓越、伦理上的完整和外部建设问题上的研究并提出工程职业自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论心理科学发展的伦理约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学需要现代伦理规范的约束.心理学的伦理约束是对心理学的一种规范与保护,这种伦理约束规范了心理学的研究,促进了心理学的健康发展,提升了心理学的质量.心理学的伦理约束体现在对研究者主体的伦理约束,对研究对象的伦理思考与伦理待遇以及研究过程与程序上的伦理规范.加强心理学的伦理约束应注意做到:制定详尽的伦理道德准则、树立研究者的伦理意识、提升研究者的伦理觉悟、对青年心理学研究者的伦理规范培训以及在学术群体内成立专门的机构审查和监督心理学研究与发展中的伦理道德问题,并采取有力的措施保证伦理约束的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14.
工程师行为的合伦理性表明其进行本真决断时是否存有"良知",而实践智慧则是工程师伦理行为持续产生的孵化器,二者存在互渗关系。伦理行为由行为动因、行为目的和行为手段构成,工程师实践智慧也相应包含三个维度:慎思维度、明辨维度和笃行维度。其中,慎思是工程师伦理行为动因合理化的规制者,明辨是工程师伦理行为目的合理化的监督者,而笃行则是工程师伦理行为手段合理化的引导者。至此,工程师的实践智慧与伦理行为形成辩证统一关系,最终使伦理行为更符合伦理要求。  相似文献   

15.
2012年4月14-15日,在风景秀丽、美丽如画的浙江临安召开了工程伦理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三十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对工程伦理教学和实践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有利地推动全国工程伦理教育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6.
从职业共同体出发的工程师职业伦理是欧美开展工程伦理研究的主要进路,从工程活动共同体介入的广义的共同体伦理则是国内工程伦理研究的新形态。在工程活动共同体层面,工程伦理学存在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工程伦理的微观层次所聚焦的工程活动中的伦理问题,集中反映了其作为实践伦理的本质。立足当代中国工程实践,从工程活动中的"工人"入手,分析他们的工作关系和生活关系,是工程伦理微观向度研究的重要内容。据此分析当前工程实践中"工匠精神"的阙如与重构,探索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工程伦理研究进路及范式。  相似文献   

17.
工程师伦理责任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历史和逻辑的角度阐述了工程师伦理责任的历史演变过程。早期的工程师责任就是绝对服从军队的命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工程师手中技术力量的不断加强,其伦理责任开始由最初的忠诚责任向“普遍责任”扩展,并引发了专家治国运动;由于社会制度和自身的局限性,工程师的伦理责任又由乌托邦式的“无限责任”回归到现实的社会责任;到了20世纪中期,伴随着全球生态危机的产生,工程师从对社会的责任延伸到了对自然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工程伦理教育逐渐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正在成为自然辩证法研究的一个新的热点领域。本刊与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与工程伦理专业委员会共同组织了这一期笔谈。有六位专家学者各抒己见,以期引起更多讨论,推动我国工程伦理教育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工程伦理教育逐渐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正在成为自然辩证法研究的一个新的热点领域。本刊与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与工程伦理专业委员会共同组织了这一期笔谈。有六位专家学者各抒己见,以期引起更多讨论,推动我国工程伦理教育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20.
潘磊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3(7):40-43,59
本文首先阐述了什么是工程伦理章程以及它在工程职业中的重要作用。其次,通过分析伦理相对主义,考查工程伦理章程存在的局限性与不足,尝试着提出什么是好的章程。最后,讨论工程职业的形成问题,并提出伦理章程是使工程职业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