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错过中国就将错过未来。这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阮宗泽在其专著中提出的警世恒言。当今世界,风云变化,仍处于冷战后的转型期。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转型并非发生在大战之后,而是全球化时代,呈现出“和平转型”的特点。在新旧秩序交替之际,处在历史性飞跃时期的东亚地区亦进入了转型阶段。  相似文献   

2.
尼采的教育人生观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尼采的生命哲学及其教育观启示我们:教育理论及其实践必须以生命为根据,以生命为目的,在生命中安居。教育的生命意义在于实现真正的教育人生。教育人生是教育主体的自主精神、批判和创造精神不断建构的人生;是教师以诚实、乐观、坚韧为基本品质的人生;是师生的对话人生。  相似文献   

3.
生命的冲动源于生命的深度渴望。这种冲动又因其在人生中的历经万劫而使生命深感困惑。生命的冲动与困惑构成了生命体验中的二元对立与无序循环。生命的根本冲动是在科学、哲学、艺术和宗教的领域中所表现出来的。它显现人类"超越""有限"的执着和渴望,也构成人类最根本的孤独与困惑,而这恰恰展示和演绎着生命在人生中的沉醉与生动,映照和生成着种种"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4.
在朱光潜那里,人生分为广义的完满人生和狭义的实际人生.前者具有理想的形而上意义,侧重于人的生命;后者属于现实的形而下层面,指的是人的实际生活,而这却是大部分人的生活状况,从而让我们不能免俗.如果我们将人生理解为人的生命,那么人生艺术化;如果我们将人生理解为人的生活,那么艺术生活化.相较于生命来说,生活是实在的,触手可及...  相似文献   

5.
作为现代新儒学思想大家,贺麟在构建"新心学"哲学体系过程中,对现代人的生命现实给予了极大的关照。他高扬理性主义大旗,冶古今中西人生哲学精髓于一炉,将理想、使命、自由、乐观、德行、学养、知行合一等诠释为人生的当然之义。在理想的人生、使命的人生、自由的人生、乐观的人生、德行的人生、学养的人生、知行合一的人生等众多生命向度中,揭示了人生的自由与光明、责任与担承、学识与涵养,为人的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相似文献   

6.
鸡蛋确认生命 ,界定人生各阶段 ,充斥人生各礼俗 ,成为客家地区极其普遍的文化事象。对它的解读 ,有益于理解客家心灵深处的族群内质 ,解构客家人生命中的文化价值和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7.
在鲜活而又富有魅力的湘西世界里,沈从文着力营构了“生活”与“生命”之概念及对人生认识的基本框架。人生之重的情爱也必须稳筑在此思想基点之上并实现分野。在分野相悖的过程中,用“单纯”、“雄强”与“热情”等生命本质和人性由原始人性—变异人性—神性人性之嬗变达到“生命永生”凸现生命张扬。  相似文献   

8.
人生观是贺麟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认识人生必须超出人生,深入"无人之境",即跳出对感性生命的"小观",实现对生命结构的"大观",通过知人、知物、知天、知死,不断拓展生命的视野与空间,进而在以人观人(人—人)、以物观人(人—物)、以天观人(人—天)、以死观生(生—死)的四维考察中,洞悉和领悟人生。  相似文献   

9.
成英丽 《科技资讯》2010,(29):212-212,214
月亮引发了诗人对宇宙与人生的思考,对瞬间与永恒、生命与死亡等对立哲学观念的思索。宋代词人常用月意象来传达对人生、生命的思考和喟叹,给月意象赋予了深刻的悲剧色彩,写出了对生命的哲学思考,把对岁月的流逝,世事无常的无可奈何的心情细腻地歌吟出来。  相似文献   

10.
对文本的层次进行解读,就重在彰显文本的人文精神,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对生命的爱与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人生主题文本可分为形象层、情感层、哲理层、历史层几个层面,审美解读则可按几个层面的划分,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地进行,让学生从文本中学会体验他人的情感,学会关注自己的人生,寻找到人生的答案与力量,促进自己生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高品位的人生,即健康、协调的身体,充实而丰富的精神生活,有价值的人生,这是每一个大学生都希望的。但是,在现实社会中,生命品位意识的培养却是我们较少关注的。网络视域下,为什么要关注大学生生命品位意识的培养,怎样加强生命品位意识的培养,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和认真思考的命题。  相似文献   

12.
史铁生的作品是一个独异生命对人生的参悟。在他的笔下,那种对生命意义和终极价值的艰难追寻,那种对人生根本困境的洞察和直言不讳的揭示,如同一个哲人的睿智,闪烁着生命哲学的光芒。梳理其主要创作阶段的几部作品,着重体味其间哲学思想发展的历程和不足,以期从独特的视野对作品中所具有的哲理意蕴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3.
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幸福性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总是追求幸福的。当代大学生一方面拥有创造人生幸福的机遇和条件,另一方面其幸福感却在弱化。人生目标追求的过度物质化,使大学生的幸福感变得片面化;理想信仰追求的混乱,使大学生的幸福感变得无根化;生命情感的异化,使大学生的幸福感变得疏离化;人生责任的缺失,使大学生的幸福感变得虚幻化。面对这种情况,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幸福性原则应该培养大学生过安静生活的能力,重塑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充实大学生的生命情感,引导大学生走责任化、个性化的幸福人生。  相似文献   

14.
晚清四大家生活在易代之际,共同经历了君国倾圮和人生变故,体验了生命陵替的创痛,人生落拓的悲哀,颠沛流离的凄苦,从而在词中表现出浓厚的生命意识:时间意识、垂暮意识与羁旅怀乡意识。  相似文献   

15.
生命是一种很奇妙的事情,我们不得不为生命的神奇而赞叹。在我们看似漫长的一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应当怎样认识和对待它们,是伴随我们一生的话题。《周易》哲学和《庄子》哲学在人生问题上有很多异同,阐述二者在“生命”问题上所体现的一些观点。从生命的起源,起源后如何运作,应坚持什么样的态度,生命的最终归结四个问题加以探讨,旨在引导我们对生命从起源到归宿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从而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使自己在思想和行为上获得一些有益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尼采美学的非理性特征入手,探讨了理性主义存在的弊病,借用尼采的酒神精神重点探讨了尼采的审美思想,介绍了艺术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与价值,尼采主张用艺术拯救人生,赞颂艺术给人生带来的美化,使生命从痛苦之中解救出来,认为只有审美的人生才是真正战胜人生悲剧性的人生.  相似文献   

17.
人类在饱受心灵痛苦的折磨后,便会萌生一种解脱的潜在欲望,便会去寻找解脱或冲淡痛苦的灵丹妙药。并且,这种寻求解脱的欲望与人生的苦难几乎是同时产生。生命觉醒了的中国古代文人,在承受着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情感折磨时,也在自觉不自觉地寻找适当的途径来延长生命的长度,增加生命的密度,使自己从人生虚幻与尘世苦难的双重困惑中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18.
《过客》是鲁迅对自己生命哲学的一个归结。作为精神界的战士,在面对惨淡人生的抉择中,“过客”以其独特的人格,毅然选择向前行走。这种永不回头的“过客”精神,正是鲁迅对绝望人生的生命底线或绝对命令,同时也体现了他反抗虚妄的人格力量。  相似文献   

19.
郭斌  徐永健 《科技资讯》2012,(32):238+240-238,240
生命价值观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理想,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直接影响其行为。就目前而言,部分大学生缺乏生命知识和人生理想,人生意义模糊、责任意识淡薄,因此,加强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生命的伟大和崇高,了解生命的意义,对促使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陈爱君 《甘肃科技纵横》2006,35(5):194-194,151
诗歌是人类流动不息的生命之河.学习诗歌,不仅可以让学生感悟、体会诗情画意,受到美的熏陶,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客观世界、丰富生活经验、洞悉人生哲理,升华审美情感.本文通过在诗歌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生活智慧的感悟中启示人生,从生命存在形式的感悟中启示人生,从自然规律的感悟中启示人生,来达到升华学生审美情感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