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经过三年人工种植芨芨草的小试、中试栽培和大面积种植,认为利用荒地种植芨芨草既可防风固沙,改良土壤,绿化环境,又可以为造纸提供优质原料,同时掌握了芨芨草的多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正> 芨芨草为高大的多年生密丛禾草,每丛40-50株,须根白色,具沙套,杆丛生,坚硬直立。生长于干旱草原与盐渍化草甸,耐寒耐旱、耐盐碱,适应性强,生长区域分布广。芨芨草生命力强,用途广。芨芨草茎杆是优质的造纸原料,叶是牧草。大面积种植芨芨草,既可改变生态环境,又有一定的生态经济效益。因此,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2002年师市下达我团种植芨芨草面积5000亩,为确保此任务的圆满完成,我团采取了覆膜育苗,面积114亩,已获得成功,现将我团芨芨草覆膜育苗技术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以自然状态下沙漠土壤作为对照,对五年生芨芨草地不同土层土壤藻类进行培养和鉴定,分析沙漠人工种植芨芨草后土壤藻类的变化和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沙漠人工种植笈芨草以后,土壤藻类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分布范围明显加深。土壤中藻类以蓝藻最多,绿藻次之,也有少量硅藻和裸藻分布。从垂直分布来看,土壤藻类集中分行在结皮层,随着土层的加深,藻类逐渐减少,10cm以下无藻类分布。沙漠人工种植芨芨草对于促进土壤藻类生长,改善土壤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位于青海湖北岸的青海省三角城种羊场为研究区域,选取芨芨草草地、金露梅灌丛和冷地早熟禾草地为研究对象,对3个样地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土壤基本理化性质、0~30 cm土体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储量分别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3种不同植被类型样地相比较,地上生物量从高到低表现为:金露梅灌丛>芨芨草草地>冷地早熟禾草地,其中芨芨草草地和冷地早熟禾草地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都显著低于金露梅灌丛(P<0.05);0~30 cm土体总地下生物量从高到低亦表现为:金露梅灌丛>芨芨草草地>冷地早熟禾草地,其中金露梅灌丛与其他2种植被类型间差异显著(P<0.05)。所测样地土壤均呈偏碱性;土壤含水量介于13.94%~56.10%之间,3种植被类型0~30 cm土层平均土壤含水量以金露梅灌丛最高;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容重的垂直变化规律均不相同。30 cm深度单位面积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储量从高到低均表现为:金露梅灌丛>芨芨草草地>冷地早熟禾草地,其值分别为12.12、7.83、5.87 kg/m2和1.11、0.93、0.62 kg/m2,金露梅灌丛与芨芨草草地、冷地早熟禾草地间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芨芨草属是禾本科的一个小属,全世界约20多种,分布于欧亚寒温地带.我国已发现的有14种,云南有5种:羽茅.京芒草、秦氏芨芨草、紫芨芨草和藏芨芨草,而该种是首次在云南省永胜县片角区大龙潭发现,与以上各种均有区别.据当地人反映,苦芨芨草有毒。牲畜误食,中毒很快.为了将该种含的毒物成分分析出来。作者从形态解刻,表皮结构、化学成分分析到动物实验都作了研究.苦芨芨草的表皮结构与醉马草、羽茅有明显的区别.在检查氰甙时未出现蓝色斑点,这说明毒物并不是氰化物或由于材科已风干,氰化物已挥发.若用鲜材科作一对比实验,即可断定是何仲情况,醉马草的OD值较苦芨芨草大了近一倍,也就是说说,醉马草所含的酚类物质较苦芨芨草的多.动物实验结果,每只小白鼠重100g左右,在50g饲科中含20g苦芨芨草,4只小白鼠平均每只5g苦芨芨草,但无任何反映,说明用来作实验的嫩的干苦芨芨草无毒性或毒性极低。  相似文献   

6.
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采取种子、返青芽、分蘖枝条的尖端进行快速繁殖芨芨草,为建立人工草地和割草场,保护野生芨芨草资源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采用尼龙袋技术测定了枯草期芨芨草叶片经碱处理后,饲料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在绵羊瘤胃中的降解率。试验结果表明,用碱液浸泡芨芨草叶片12h,饲料NDF和ADF有效降解率分别为53.59%和48.78%,较原样提高25.68%和25.58%,差异极显著(P<0.01),浸泡12h与24h相比差异不显著(P>0.01)。  相似文献   

8.
对新疆石河子盐碱荒地上栽培的芨芨草茎秆的纤维进行了详细研究,通过扫描电镜制片观察,发现芨芨草茎秆表皮下有20~30层厚壁细胞连接成的纤维组织带,我们用显微镜测量法对其纤维进行了测量,结果如下:纤维的平均长度为1.11mm,平均宽度为9.4μm,长宽比为118,细胞壁平均厚度为2.73μm,纤维平均腔径为3.87μm,壁腔比为1.42,纤维长度多集中在0.81~1.20mm范围内。可见芨芨草纤维细而长,长宽比大,壁腔比小,若能加以开发利用,是一种优质的造纸原料。  相似文献   

9.
人为石油污染土壤紫花苜蓿田间修复试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选择校园清洁区土壤,采用陇东石油开采、加工地区常见的牧草紫花苜蓿进行人工石油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田间试验,探讨其对西北干旱地区石油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种植空白组和种植苜蓿组土壤石油污染物残留量、去除量均随着土壤石油污染物投配量的增加而增加,两者正相关关系特别显著,反映了投配量对石油污染物残留量和去除量的巨大影响.土壤石油污染物去除率,种植空白组为21.43%~54.17%、种植苜蓿组为91.08%~96.07%,种植空白组土壤石油污染物去除率仅为种植苜蓿组的0.23~0.59倍,显示石油污染土壤尽管存在一定程度的自然降解,但是紫花苜蓿的修复作用依然很显著;施肥对种植苜蓿组土壤扣除空白石油污染物残留量影响很大,施肥组仅为不施肥组的0.61倍,显示施肥有助于种植苜蓿组土壤石油污染物的去除.可见,紫花苜蓿对石油污染土壤有很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业内人士最近指出,我国值得开发的主要优质饲料有以下几种:紫花苜蓿 适于北方各省区种植.在灌溉条件下,一年可收割3茬~4茬,666.7m~2年产鲜草4000kg~5000kg,于草1000kg.初花期全株干含粗蛋白质21%左右,叶片含粗蛋白质23%~27%,矿物质含量亦较丰富,适口性好,可单插也可轮作.箭舌豌豆 适应性较广,南北方各省区都可种植.茎叶和种子均可作饲料,一般666.7m~2年产青草1000kg~3000kg ,籽粒100kg~250kg,盛花期茎叶干物质粗蛋白质含量16.1%,种子粗蛋白质含量30.4%,适口性好.圭亚那柱花草 适合两广和闽南地区种植,插种当年可刈割1次~2次,第二年刈割2次~3次,666.7m~2年产鲜草3000kg~4000kg,干草300kg~800kg.开花期全株干物质粗蛋白质含量8%~15.32%.细茎型柱花草适口很好,各种家畜均喜食.矮柱花草 耐酸性和脊薄土壤,适于两广地区种植,平均666.7m~2年产青草1500kg~3000kg,干草500kg~1000kg,生长盛期干物质粗蛋白质含量16.3%,适口性较好.籽粒苋 基本适合各地栽培.在黄淮地区一年可收2茬~3茬,666.7m~2年产鲜茎叶7500kg,相应干物质1100kg.苗期叶子含粗蛋白质21.8%,整株古粗白质11.36%~15.75%,茎叶适口性好.齿缘苦荬菜 适于华东、华南和西南各省种植,一年  相似文献   

11.
以辐射对流模式和区域气候模式为工具,采用虚拟试验的办法,对我国西北地区3种沙漠改良方案(退沙还草,退沙还田,退沙还林)可能产生的辐射强迫及其区域气候效应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3种方案均能促使西北地区的干旱状况有所缓解,其中退沙还林方案的缓解效应最为明显,可以使得西北地区平均地面气压上升0.25hPa,地面气温降低0.52℃,降水强度增加0.60mm/d。3种方案引起的辐射强迫皆为正值,分别为2.28、2.84、6.79W/m^2,变化趋势与地面温度变化并不一致,表明对于下垫面改变造成的气候强迫而言,辐射强迫并非反映气候变化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2.
随太阳辐射动态周期变化的空气温度、湿度等气候参数小时间步长控制的模拟实验环境,可以实现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重复性实验,是研究多孔建筑材料及室外环境铺装材料在自然气候要素下被动蒸发降温问题的重要手段。介绍的动态热湿气候动态风洞实验台,在传统风洞风速模拟与控制实验技术基础之上,通过增加太阳辐射模拟和空气温湿度控制,初步实现了对室外自然气候中太阳辐射、风速及温、湿度环境的模拟控制。经过对可视化程序设计的风洞环境测控系统的调试,风洞内四参数辐射照度、风速、温度和湿度各指令值与模拟值的平均偏差分别为-0.6%, 2.9%, 0.7%和-0.7%,该风洞实验台可以用于含湿建筑材料太阳能被动蒸发降温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利用耦合气溶胶化学过程的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RegCM4,模拟研究了2000~2009年亚洲地区沙尘和3种人为气溶胶(硫酸盐、黑碳、有机碳)的时空分布和直接气候效应。结果表明,模拟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在沙尘源区附近较为准确,但在人为活动影响较大的地区偏小。4种气溶胶的综合作用引起大气层顶负的辐射强迫,从而造成了地表气温的下降。降水方面,冬夏两季气溶胶对模拟区域的影响都以降水减少为主,这与气溶胶增加了大气稳定度,减少了地表蒸发并产生了偏北风距平有关。沙尘和人为气溶胶各自都能引起气温的下降和降水的减少,两类气溶胶都能造成的偏北风距平对我国南方降水的减少有重要作用。在人类活动密集区,人为气溶胶引起的气候效应约占总的4种气溶胶气候效应的50%。  相似文献   

14.
O'Reilly CM  Alin SR  Plisnier PD  Cohen AS  McKee BA 《Nature》2003,424(6950):766-768
Although the effects of climate warming on the chem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lakes have been documented, biotic and ecosystem-scale responses to climate change have been only estimated or predicted by manipulations and models. Here we present evidence that climate warming is diminishing productivity in Lake Tanganyika, East Africa. This lake has historically supported a highly productive pelagic fishery that currently provides 25-40% of the animal protein supply for the populations of the surrounding countries. In parallel with regional warming patterns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a rise in surface-water temperature has increased the stability of the water column. A regional decrease in wind velocity has contributed to reduced mixing, decreasing deep-water nutrient upwelling and entrainment into surface waters. Carbon isotope records in sediment cores suggest that primary productivity may have decreased by about 20%, implying a roughly 30% decrease in fish yields. Our study provides evidence that the impact of regional effects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on aquatic ecosystem functions and services can be larger than that of local anthropogenic activity or overfishing.  相似文献   

15.
冯倍森  秦拥军  黄东  孟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34):14760-14768
为了研究玄武岩纤维沙漠砂混凝土柱的受压性能。将玄武岩纤维(basalt fiber,BF)加入沙漠砂混凝土中,设计了12根试验柱。对BF质量掺量为0、0.05%、0.1%、0.15%的沙漠砂混凝土柱分别进行轴压和偏心距为0、60、120 mm的静力加载试验,对玄武岩纤维沙漠砂混凝土柱的表观特征、破坏形态、承载力、侧向变形、混凝土和钢筋荷载压应变曲线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BF的掺入可以有效阻止受压柱浇筑初凝时表面出现的开裂;随着BF掺量增加,其抗压强度、承载力、压应变和柱中侧向变形呈先增后减趋势;且偏压试验表明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沙漠砂混凝土的抗拉强度;经分析发现普通混凝土的一些规律以及相关规范同样适用于沙漠砂混凝土,且偏心受压基本符合平截面假定。当BF质量掺量为0.1%时,各组受压柱力学性能均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16.
结合沙漠地区公路测设的成功经验,指出穿沙漠公路的设计要点和沙漠公路选线的基本要求以及防风固沙的简易措施。  相似文献   

17.
亚洲地区沙尘和人为气溶胶的分布及气候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耦合气溶胶化学过程的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RegCM4,模拟研究了2000~2009年亚洲地区沙尘和3种人为气溶胶(硫酸盐、黑碳、有机碳)的时空分布和直接气候效应。结果表明,模拟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在沙尘源区附近较为准确,但在人为活动影响较大的地区偏小。4种气溶胶的综合作用引起大气层顶负的辐射强迫,从而造成了地表气温的下降。降水方面,冬夏2季气溶胶对模拟区域的影响都以降水减少为主,这与气溶胶增加大气稳定度,减少地表蒸发并产生了偏北风距平有关。沙尘和人为气溶胶各自都能引起气温的下降和降水的减少,2类气溶胶都能造成的偏北风距平对我国南方降水的减少有重要作用。在人类活动密集区,人为气溶胶引起的气候效应约占总的4种气溶胶气候效应的50%。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风积沙对沙漠公路一直有着特殊的影响,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基础研究--输沙效应分析也就引起了人们的足够重视.公路设计者们正逐渐把分析问题的角度从公路两边的防沙、固沙转移到对公路本身的结构设计上.结合G315线若羌-且末沙漠公路的现状调查,从路堤高度和坡度对输沙的效应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不同的路段上,应设计合理的路堤高度和坡度.  相似文献   

19.
新疆内流型绿洲的最大特点是绿洲分布在山前至沙漠的倾斜平原上,形成沙漠与绿洲不同部位的高度差。冬季处于地势低洼的沙漠沉积冷空气最多,绿洲则随着高度上升而冷空气逐渐减少,导致不同部位的温度差异,影响作物布局及有关农业技术。石河子地区夏季沙漠的增温效应直接影响绿洲不同部位的气温,形成距离沙漠越远,温度越低,呈负相关关系(r=-0.8813*);冬季沙漠与绿洲由于沉积冷空气多少的差异,也形成距离与温度的弱正相关关系(r=0.8489);在春、秋季沙漠与绿洲间的温度则无相关关系(r=-0.4218及0.5524)。以上共同构成石河子绿洲农业的热量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