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地球上生命是如何诞生的,这是科学家们面对的最大谜团之一。一种观点认为,地球上生命的来源很有可能是外太空,为此,天体生物学家们正在搜集证据证明生命可能起源于银河系中的其他地方,随后在38亿-40亿年前由小行星或彗星将最初的生命物质带到了地球上。这种理论被称为"胚种论"。科学家们此前在彗星上发现了有机物分子以及水冰成分,暗示这类天体有可能  相似文献   

2.
经过长达7年的漫长太空之旅,美国宇航局“星尘”号返回舱顺利落在犹他州的荒漠中。人类首次成功采集并收回彗星样本。目前科学家们开始了分析研究工作,而这些“星探”们有可能在彗星样本身上发现生命起源的奥秘。  相似文献   

3.
一名名为维克多·肖尔的俄罗斯科学家近日在俄小行星和彗星安全问题科学研讨会上发出警告说:一颗名叫2004MN4的小行星可能于2035年撞击地球,将生命从这颗行星上彻底消灭。维克多说,目前许多天文学专家都将2004MN4小行星视做地球生命最大的威胁,科学家最初预言这颗直径400米左右的小行星将于2029年左右撞上  相似文献   

4.
一支国际科学家小组对2012年坠落在斯里兰卡的一颗陨石碎片进行研究时,发现其存在藻类化石。这一发现证明宇宙中存在有生命。他们在一篇论文中指出,陨石碎片的电子显微照片揭示了已经变成化石的来自于外太空的微小生命形态。此前,科学家就曾发表一篇针对斯里兰卡陨石碎片的论文。研究论文作者深信他们的研究发现,为有生源说提供了坚实证据。科学家曾猜测地球生命来自太空,这就是自19世纪70年代提出的有生源说。当时英国卓越物理学家洛德·凯尔文认为外星细菌可搭乘彗星或者流星,另有一些科学家则认为,微生物可嵌入灰尘微粒中穿过星系,它们通过轻微的恒星放射线压力从一个行星系  相似文献   

5.
经科学家们估算,太阳系中“暗彗星”的数量要比一般可见彗星的数量多400倍以上,它们可能会对人类的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英国天文学家钱德拉·维克拉马辛哈表示:“或许我们应重新审视有关地球安全状况的传统观点。”按照钱德拉·维克拉马辛哈和另一位英国科学家比尔·纳皮尔的推测,在太阳系中与那些著名彗星并存的还有大量的“隐形”彗星。这些暗天体可能由碳化合物组成,能够吸收大部分可  相似文献   

6.
2004年3月2日,一枚阿丽亚娜-5型火箭载着罗塞塔号彗星探测器,终于从法属圭亚那的库鲁航天中心顺利升空。这个因为多种原因反复推迟的计划已经折磨了科学家十多年。然而要观看罗塞塔号登上彗星的舞台,还需要另外一个10年。  相似文献   

7.
丹麦科学家日前表示,大约38.5亿年前撞击地球的“肇事者”是冰质彗星而非岩质小行星,这表明地球上的水可能是由彗星带来的。  相似文献   

8.
彗星诞生地     
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科学家通过拍摄的宇宙大爆炸发出的放射物图片,或许可以看到因为距离地球太远而无法看到的彗星聚集地。  相似文献   

9.
晨风 《科学大观园》2013,(22):69-69
一个南非科学家小组及其国际合作伙伴近期找到了首个曾经有彗星冲入地球大气联并发生爆炸的证明,高温冲击波摧毁了其所经过路径上的所有生物。这项发现不仅提供了首个确凿的证据证明在数百万年前曾经有彗星撞击地球,未来它也将帮助我们理解太阳系的形成之谜。南非金山大学教授大卫·布劳克表示:“彗星时常造访地球的天空,它们实际上就是一螳冰雪物质和尘埃混杂征一起的脏雪球.但在此之前人们还从未在地球上找到过确凿的可被证明是源自彗星的物质。”在大约2800万年前,  相似文献   

10.
吉喆 《科学大观园》2010,(10):69-70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一位科学家声称,在澳大利亚发现了两个撞击陨坑的证据。科学家根据这些证据得出研究结论认为,早在1500年前一颗巨型小行星或彗星在飞临地球时分裂出数个碎片,其中两个碎片撞向了澳大利亚境内形成了两个陨坑,这次撞击也同时造成了全球气候变冷。  相似文献   

11.
正科学家发现,一颗距离地球170光年的白矮星可能含有某些形成生命的基础物质。这颗白矮星位于牧夫座,其大气层中富含碳和氮以及水的成分。研究者称,这颗白矮星拥有的行星系统很可能与我们所处的太阳系十分相似,意味着生命形成的某些条件其实并不像以往认为的那么罕有。主持该研究的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科学家们所关注的  相似文献   

12.
生命如何起源?地球之外的星球是否有生命存在?这是许多科学家一直在苦苦探索的问题.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报道,最近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披露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外星生命说",地球上也许至今仍存在外星生命形式,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存在外星生命成分.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科学家宣称在67P彗星表面探测到氧分子,这是罗塞塔探测器获得的“最惊人发现”,也改变我们对太阳系形成的理解和认知。如今最新研究则表明67P彗星能够在深太空中制造自己的氧气。虽然氧分子普遍存在于地球,但在宇宙空间却很少能观测到它。事实上,天文学家仅两次在太阳系外探测到氧分子,并且从未在彗星上发现氧分子。最初解释是环绕67P彗星周围的  相似文献   

14.
《科学大观园》2015,(3):36-37
<正>欧空局罗塞塔探测器的初步考察探测数据显示,彗星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上喷射的水汽成分与地球上水的成分存在显著差异。这一结果加剧了关于地球上水起源问题的争论。这一探测结果是根据2014年8月6日罗塞塔飞船进入67P彗星轨道之后收集的考察数据得到的。这也是罗塞塔项目中最为人期待的探测结果之一,因为这直接有关地球上水的起源之谜。有关地球上水体起源的主流  相似文献   

15.
科学家们借助于美国宇航局的星际边界探测器,发现了一个长久以来只能假设而从没有观测到的现象——太阳系长着一条类似彗星的"尾巴"。很久以前,科学家便预测太阳系拥有这样一条"尾巴",原因在于太阳系在宇宙中穿行时会形成一个粒子流,尾随在后面。如今,根据星际边界探测器的观测发现,太阳系的"尾巴"尾随在日光层后面。在此之前,科学家从未观测到这种现象。科学家将这条"尾巴"称之为"日尾"。通过对星际边界探测器最初3年的观测发现结合在一起,科学家发现日尾中既有快速移动的粒子,也有缓慢移动的粒子。宇航局指出  相似文献   

16.
彗星作为太阳系的一种特殊天体,当前已经发现1700多颗。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观测彗星的国家之一,彗星记录可追溯到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卜辞,同时中国也保存了世界上最系统的古代彗星观测记录,对彗星按照结构和特点进行了细致的命名和分类,对现代天文学仍然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11月,欧洲航天局10年前发射的罗塞塔号飞船在接近彗星后,释放了菲莱号彗星登陆器,成功实现了激动人心的首次彗星登陆。但是,当菲莱号到达"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代号67P)表面时,将登陆器固定在彗星表面的鱼叉没有正常启动。登陆器因此在被反弹到空中后再次降落到彗星表面。菲莱号经历了一次类似跳跃,才最终停在了当前的阴暗位置。为此  相似文献   

18.
晨风 《科学大观园》2013,(20):69-69
我们先前已经知道彗星和其他一些含有冰冻物质的天体拥有一些组成生命体的基本原始材料,但是它们还需要在猛烈的撞击过程中才能完成关键的演化过程。科学家们在近期宣布了,他们已经在实验室中通过重现行星撞击事件的环境条件下,成功制造出了氨基酸物质。  相似文献   

19.
正美国罗格斯大学科学家近日发表研究成果声称,在始新世时期曾经出现过一次与哺乳动物物种群落大繁荣密切相关的全球性气候迅速变暖事件。他们发现了关于始新世时期全球性气候迅速变暖的新证据:一些球形的玻璃碎片,并认为这些玻璃碎片应该是彗星撞击地球后熔化的残骸飞溅到半空中凝固而形成的,但一些相关专家对此观点和解释持不同看法。美国罗格斯大学科学家丹尼斯,肯特教授介绍说,这些球形玻璃碎片发现于新泽西海岸的  相似文献   

20.
《科学大观园》2003,(10):10
1846年,天文学家注意到天王星以一种与牛顿第一定律相矛盾的规律偏离正常轨道“摆动”。这意味着科学家们只有两种选择:要么重写牛顿的物理定律,要么“发明”一颗新的行星来解释这种奇怪的重力拖曳现象。结果,天文学家们发现了“海王星”。今天,科学家们又遇到了相同的难题。路易斯安那大学的天文学家约翰·马特斯、帕特里克·威特曼和丹尼尔·威特米尔研究彗星轨道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他们在研究了82颗来自遥远的奥特星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