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以下简称剞规划纲要》),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进一步增强中央级公益类科研机构(以下简称公益类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公益服务能力。科技部、财政部、中编办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大对公益类科研机构稳定支持的若干意见》(国科发政字[2007]765号)。  相似文献   

2.
《杭州科技》2008,(1):11-13
1.加强公益科研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公益科研以向全社会提供公共技术和公益服务为主要任务,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规划纲要》确定的重要科研领域。公益类科研机构是从事公益科研的骨干力量,加大稳定支持力度,目的是增强其科技创新能力和公益服务能力,为其稳定服务于国家目标、持续增强能力以及集聚和培养高水平研究队伍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3.
《太原科技》2011,(9):107-107
2011年8月19日,国家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出台了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有利于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发展、支持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等7项政策措施,确保《国家中长期科技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落实。这7项政策措施包括: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的政策,加大对从事基础研究、前沿高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的稳定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4.
科研机构研发投入统计是安徽省科技统计的重要部分。本文通过分析近几年安徽科研机构的研发投入数据,总结出安徽省科研机构研发经费投入的特点:尽管安徽省科研机构研发经费总量一直呈现稳步增长趋势,但增幅出现下滑,同时各地区间的差异较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科研机构是全社会基础研发活动的重要部门,因此政府要加大对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支持原始性基础研发工作,让科研机构成为全社会科技创新的源泉。  相似文献   

5.
首都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所从事的工作,以向社会提供公共技术和服务为主,它关系到人民生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政府协调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技术支撑。在促进农业发展、保障人民健康、保护生态环境、首都城市建设、维护社会安全等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从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的现状看,受体制、机制和观念的制约,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还未得到充分发挥,需要体制创新。面临新的形势和首都发展新要求,加强社会公益性科研事业的路子是:分类改革、加强投入。对于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既要按照中央的精神进行分类改革,又要根据财力可能,加强社会公益性科研机构建设。  相似文献   

6.
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的体制改革工作以主管院(单位)为主操作实施,因此,制订好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的总体方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既要考虑国家提出的对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的要求,又要结合北京市的实际情况,最后还要落实到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认定、学科方向任务、人员和经费的确定以及其他机构的分流,特别是对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认定,完全是一项新工作,会直接影响北京市社会公益事业的长远  相似文献   

7.
钟声 《科技潮》2002,(6):6-7
改革的目标按照建立首都区域创新体系的要求,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进—步优化科研机构布局和科技资源配置,科技经费集中用于应由政府支持的社会公益性科研工作。主要从事社会公益性科学研究、确需政府支持的科研机构,实行非营利科研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其他科研机构分别不同情况实行改革。通过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的分类改革,使其适应市场需求,更好地为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8.
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的体制改革工作以主管院(单位)为主操作实施,因此,制订好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的总体方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既要考虑国家提出的对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的要求,又要结合北京市的实际情况,最后还要落实到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认定、学科方向任务、人员和经费的确定以及其他机构的分流,特别是对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认定,完全是一项新工作,会直接影响北京市社会公益事业的长远发展与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政策性非常强,只有下大力气才能做好.  相似文献   

9.
对山西省公益类科研院所绩效管理状况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通过收集国内外关于公益类科研院所的相关文献资料,对公益科研机构绩效评估制度的基本理念、框架、价值评判进行了系统研究,对在公益类科研院所绩效管理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省、市、自治区进行了实地调研,总结了他们的先进经验和具体做法,反思了山西省公益类科研机构绩效评估制度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现实问题,提出了山西省公益类科研院所绩效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公益类科研机构的改革与发展,应以国家提出"统一规划,科学布局,分类改革,推进转制"的基本思路为指导,以公益科技发展需求为导向,长远规划、科学布局,理顺体制、系统重组,先行先试、分类治理,稳定支持、强化保障,探索并逐步完善既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又符合科学技术本身发展规律的现代科研院所新体制。  相似文献   

11.
公益类科研机构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正处于创新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和重要战略机遇期,人才是其发展的第一资源和支撑力量。在介绍公益类科研机构人力资源发展现状的同时,通过分析人力资源激励方式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分类管理视角下公益类科研机构人力资源激励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为了贯彻好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技部等部门“关于深化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2000年,市政府授权市科委牵头,对北京市属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进行了分类改革。北京市科委研究确定了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的基本要求、改革的基本途径、扶持改革的措施、改革的组织实施和定位等。明确要求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的体制改革工作以主管部门(单位)为主操作实施,科研机构所属的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单位)负责,于2002年6月底前,研究制订完本系统科研机构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报市科委,经有关部门批复后实施。本刊特配发一组文章,使读者对北京市公益类科研机构的改革进程、典型经验有更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教育发展有利于农业劳动者阶层向上流动,另一方面教育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制约农业劳动者阶层顺利向上流动。加大教育体制改革力度,促进农业劳动者阶层向上社会流动,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坚持教育的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在城乡之间合理分配教育资源;逐步改变高考录取的"城市化倾向"。  相似文献   

14.
社会发展科技已经成为科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成为政府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作者建议:加快我国社会公益类科技机构的改革,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焕发活力;国家不断加大对社会发展科技支持的力度;地方政府要把支持社会发展科技作为科技工作的重点;国家和地方都要大力促进非制造业的发展和促进非制造业企业的R&D投入;国家要制定有利于社会发展科技发展的学科政策。  相似文献   

15.
公益类科研事业单位是对从事“社会公益事业、技术基础、农业科学研究类型”科研机构的统称。1986年3月原国家科委颁布的《关于科研单位分类的暂行规定》中,对此类科研机构做出了外延列举式的定义,凡专门从事以下三方面工作之一的单位,即属此种类型,一是社会公益事业,如医药卫生、劳动保护、计划生育、灾害防治、环境科学等;二是技术基础工作,如情报、标准、计量、观测等;三是农业科学研究工作。目前地方公益科研事业单位改革一般以此标准作为改革依据,基本上是以行业作为整体划分的依据而不是其所从事的科研活动的实际性质。一旦科研院所被定为公益性质之后,其下属单位均被作为公益类科研,而不考虑其具体的性质。事实上,即使同属公益性质,仍存在公益程度的差别。  相似文献   

16.
三、采取有效措施,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和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政策环境实行财税扶持政策。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对科技投入的力度。财政对科技的投入方式,由对科研机构、科技人员的一般支持,改变为以项目为主的重点支持,国家科技计划实行课题制,大力推行项目招投标和中介评估制度;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为高  相似文献   

17.
《安徽科技》2001,(5):1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年底前基本完成省属技术开发类科研机构向企业化转制,启动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是省政府确定的2001年度重点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18.
从2000年至今,气象科研机构的分类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进行了两次评估,取得可喜的成果。分析了气象科研机构深化改革的过程、成绩和存在问题,探讨了气象科研机构改革对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我省力争用3年的时间,使绝大部分省属科研机构完成企业化转制;用5年时间,建设10个左右不同类型、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高新技术研究中心,逐步建立起具有山东特色的科研体系。 据了解,我省共有97个省属科研机构。今年年底前技术开发类科研机构的转制工作将基本完成,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的改革将全面展开。 具体办法是,省科学院、省农业科学院、省医学  相似文献   

20.
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对有限理性下互联网平台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创新策略进行分析,建立合作创新的演化博弈模型,探究其演化稳定策略。研究表明:互联网平台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创新稳定性,与合作研发的总利润、合作开发的学习利润、政府对自主研发的资金支持和政府对合作研发的资金支持正相关;与合作研发投入总成本、自主研发的投入成本和自主研发的技术外溢利润负相关,并且合理的利润分配系数有利于双方合作创新的稳定性。最后为提高合作的稳定性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